▲袁启清:文艺复兴正当其时
若我们称之为“第一波人文主义浪潮”,则20世纪早期新文化运动可称为“第二波人文主义浪潮”。 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承继了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第一波浪潮的成果,另一方面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普世价值旗帜。这场鼓吹 “人的发现”、“个人的发现”、提倡“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永久性的改变了中国文化的面貌和气质。它虽带着与身俱来的瑕疵走向自己的宿命,却终如最明亮的星辰永远光照世间。
刘军宁先生倡导的“即将到来的新人文运动”,可称之为 “第三波人文主义浪潮”,它既立足于前两波人文主义浪潮基础而具有复兴中国文化与弘扬普世价值之双重意义,又将在深刻改变世界面貌的新经济与新技术潮流中蓬勃生长。互联网时代之勃兴,“近亿记的博客、播客、访客”之涌现,以及新的审美特征、“多元语言观与个性主义”之成长,都将为这场新人文运动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和无限充沛的激情活力。
在人文主义传统的现代合唱中,我们更可选择一种姑且称之为“中道人文主义”的文化立场:在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寻求真、善与美,理性、信仰与情感,自由、秩序与美德,憧憬、自信与审慎,传统、现代与未来,人、社会与世界的和谐与平衡,从而既坚持和维护我们珍视的价值,又尽可能避免现代化历程中曾出现的种种迷惘、失落和挫折。
在“即将到来的新人文运动”中,面对传统,我们将作出创造性的回应和发展;面对现代,我们将着手精神世界的净化与重建;面对未来,我们将怀着勇气和希望,共同寻找人类的诗意栖息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精神历程,将从此时开始。
▲崔卫平:我们的尊严在于拥有价值理想(南方周末)
刘军宁先生以“文艺复兴”之名,重申人的尊严,强调作为人类我们的生活不应该维持在摄取食物的水平之上,不应该满足于靠食物充实自己的肚皮和身躯。对于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这是一个非常中肯和有力的眼光。也许“文艺复兴”这种表述令人感到突然,但我们远远不必拘泥于某个字词,而要通过这个字词,看看作者已经发展出怎样的表述,这个表述还具有哪些空间,还可以怎样继续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秋风先生所做的批评,则比较停留于表面上的提法,尤其是忽视了刘军宁先生是如何怎样阐述“个人”的。刘先生并没有停留在生物学水平的“个人”的状态上,更没有止步于秋风先生所指出的“近乎放纵的个性解放”,而是进一步呼吁有尊严、有思想、清醒而严肃的那样一种“个人”。笔者同意秋风先生所说的“需要社会复兴运动与道德重建运动”,并且在这两方面都试图做过相关表述,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时,又做另外一件同样是有意义的事情?并且,有关个人尊严和自由的任何一种理论,实际上都是一种社会理论而不仅仅关乎个人,都是考虑在社会生活里如何保持个人的自由。在今天,有谁能够得出结论,说我们已经拥有了太多的个人自由即在社会中的自由?
联系我们所处的现实,不能不发现刘军宁先生这个表述的重要意义所在。从批判性方面来说,“文艺复兴”的主要矛头是指向教会,指向这个管辖人的灵魂、本身却没有灵魂的庞大存在。在教会享尽一切人间和天上的荣耀财富之后,仅仅将贫困和虚空丢给了教堂门口的人们。我们今天有着一种新的宗教崇拜,那就是“拜物教”:一切以“物”的尺度来衡量,只有在物质的层面上才是被允许和被鼓励的,任何东西只有变为物质,变为可见的“物”的存在与统治,才是具有说服力和令人认可的,所有那些属于人的价值、人的精神生活和感受,包括刘军宁先生所说的“有关人自己的知识”,都被弃之如敝屣。马克思曾经运用费尔巴哈宗教批判语言进行资本主义劳动批判,将这两人当年的句法加以变换一下即是:“要使物质变富,人就必须贫穷;因而物质若是一切,人就应当乌有。”其中的“人”,是指富有人性的存在。
我们已经见得太多在“物”的力量面前,表现出那样一种贪婪得近乎无耻的冲动。另外有一个与“物”完全匹配的东西便是“权力”,它同样也是一种“物性”力量,因此权力崇拜也是一种物质崇拜。在今天对于权力的无限崇拜也同样俯拾皆是,严重危害了我们民族的机体,侵蚀了民族的道德和尊严。在人们痛恨的种种乌烟瘴气的表现面前,难道不需要一场除旧布新的运动,来荡涤这些污泥浊水,扫除陈规陋习,重申人的价值和尊严吗?至于这个运动叫什么,或者它是否叫“运动”还是别的什么,这些都不重要。用莎士比亚的话来说,“那个我们称为玫瑰花的,叫做任何其他的名字,也是一样的芬芳”。其实在当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也只是一个“伪称”。
▲叶匡政:中国文艺复兴宣言——写在新人文运动到来的今天
刘军宁先生在《南方周末》和新浪博客同时发表了《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这篇文章正在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文章中,他从社会学与政治学角度,言简意赅地分析了中国文艺复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将这一场文艺复兴命名为“新人文运动”。既然是“新人文运动”,就必然关系到对旧的人文观的清算与扬弃。从这个意义上,我把他的思想看作是对“文学死亡论争”的深入。
2006年由互联网博客引发的一系列文化旋风,正是它到来的明证。各种文学艺术事件,正在以过去完全不同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每一个事件,都向公众贡献了一个全新的文本。每一个事件都是无法重复与模仿的,这正是它们的艺术性所在。事件素材、与事件互动链接的各类报道、评论、观点一起构成了一种新形态的文学文本。每一个读者都无法完全看到文本的全貌,每一个读者的阅读感受都不尽相同,这就是我们时代最新的文学艺术。它们使中国迎来了一场真正的新人文运动。
▲寒山:文艺复兴与“长沙刁民”
最近,中国著名学者刘军宁接连发表文章,提出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文艺复兴。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文艺复兴的根源是个人意识的觉醒,而它的成果是在社会层面上确立个人的主体地位。虽然文艺复兴这个名词来源于欧洲历史,但它赋予个人自由这个内涵是具有普世性的,尤其对于那些仍然在思想和政治上被专制制度统治著的民族来说。针对中国现在是否具备文艺复兴的客观条件的疑问,刘军宁说,这个条件已经具备了,它就是互联网上无数的个人博客。
具有强烈社会参与意识的中国网民对博客的这个公共政治功能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把握。最近一个叫“长沙刁民”的博客就吸引了广泛的注意。这个博客的主人叫陈洪,是一个年近半百,下岗十年,现在靠驾驶摩的维生的人。陈洪说“刁民一般都是权贵阶层对不安于现实境况的低层人物的统称。历朝历代称为了生活抗捐避赋与权贵阶层言语争辩,而并不违反朝庭法度”的人为刁民。用今天的语言来说,所谓“刁民”就是在法制范围内为自己争取和维护权益的人。陈洪自称“刁民”,最初就是为了和政府城管部门抗争,维护自己经营摩的的权益。但他的博客幵张后,其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普通人对中国社会政治问题的见解已经远远超越了最切身的经济利益关系。
在陈洪的“刁民”言论中最有社会政治意义的,是他把被官方舆论混淆的一些大是大非问题还原到最简单的地步。例如,官方说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选择,而今天的下岗就是那个社会主义行不通以后中国人民要付出的代价。但陈洪说:\”计划经济不是我们所创造,共产主义也不是我们的发明\”。他质问当权者:\”你们作为我们命运的主宰者就不应为你们昨天和今天的错误和失误,负起你们应有的责任吗?\”从这个角度出发,今天最该下岗的,正是那些当初把计划经济和共产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那个政治集团。
在今天的中国,“个人意识”和“个人主体性”即使在社会政治意义上也有很多种表现,但最核心的,无疑很多类似于“长沙刁民”的博客中表现出来的对于个人和政府以及统治集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中国文艺复兴的政治意义就在这里。
● 与刘军宁“文艺复兴”观点商榷及反对文章摘录
▲秋风:中国需要文艺复兴,还是别的运动?(南方周末)
刘军宁先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中国需要文艺复兴。这个命题的论证基础是:“天地之间,个体为尊”。为树立个体的这种尊严,需要一个文艺复兴运动。
然而,这一“个体为尊”具体是什么含义?个体为尊换一个说法就是“个人主义”。而哈耶克当年曾经区分过“真个人主义”与“伪个人主义”。殷海光先生反思新文化运动的一句话颇可概括其间的区分:“五四人的意识深处,并非近代西方意义上\’to be free\’(求自由),而是\’to be liberated\’(求解放)。这二者虽有关联,但究竟不是一回事。他们所急的,是从传统解放,从旧制度解放,从旧思想解放,从旧的风俗习惯解放,从旧的文学解放。于是,大家一股子劲反对权威,反传统、反偶像、反旧道德。”
我相信,军宁先生所说的是求自由,而非求解放。然而,假如是这样的话,则西方的文艺复兴,显然不是当代中国所需要的一个很好的参照系。
▲秋风:我们需要复兴的是古典的原则和精神
大国崛起和文艺复兴这两个命题放在一起,大有深意。正好我这一段时间里也在思考这两个问题,尤其是两个命题之间的某种关联,那就与大家分享。
我和军宁老朋友,也知道他提出这个概念的基本想法,但我对这个概念仍然不是特别的赞同,不很赞同在当下提出这么一个概念。联系到大国崛起,就更有疑问了。从西方的整个观念史角度看,恰恰是文艺复兴或者启蒙运动,或者说西方的文艺复兴所带来的物质主义的思考方式,一直发展至今,形成了人们对国家的一种很奇怪的认识,所谓大国崛起命题就与这种认识有关。
哲学的问题不去谈了,我只是简单的提示一下。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所代表的近代哲学或者近代思想是对古典或者中世纪的整个传统的颠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把人从原来的一个整全的宇宙秩序里解放出来。在中世纪的宇宙里,人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但是近代哲学让人成为世界的主宰。在托马斯??霍布斯那里,被解放出来的人互相残杀。为了避免横死的恐惧,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他们同意建立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什么?这个国家是一个单纯的工具,保护个人安全的工具,而没有任何伦理依据。因而,这个国家的唯一力量来自于物质,对于权力的掌握和对个人的支配。
文艺复兴的哲学和启蒙运动的哲学都在谈论自由,但最后却都变成了权力的崇拜者。所有的政治哲学讨论的话最后都变成了关于权力的问题。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就是在这么一种精神氛围里兴起的。我要说,近代民族国家从一开始就带有两种精神症状,一个是对权力的迷信,比如所谓主权概念。以前的哲学中几乎没有权力这个概念,大家都在讨论“正义”、“善”这些东西,国家是伦理性的存在。而近代国家是纯粹靠暴力来统治的秩序。法律是什么?法律就是统治阶级的意识。以前人们说,法律是理性的表现、是上帝的其实,现在,法律就是主权者的意志,谁站在统治者的位置上,法律体现谁的意志。人民之所以遵守法律,仅仅是因为恐惧,恐惧被惩罚。而在过去,哲学家说,人民之所以遵从法律,是因为法律合乎他们的良心或者是更高的启示。近代法律定义中的第一个要点普遍地是其强制力。所有的法学家告诉我们,法律的根本特征是具有强制性。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近代国家的概念。
▲闲言:文艺复兴没自由派的事
刘军宁在文中大谈特谈“对个人的发现和确立个体价值”,并将此作为“文艺复兴成功的标准”。不客气说,这是典型的食书不化、食古不化;或者说这是为了洋为中用而生搬硬套。中国改革30年所遵循的,正是这种“对个人的发现和确立个体价值”的逻辑,时至今日,这种价值在中国人的精神血液中已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中国已经历了市场经济、商业大潮的洗涤,与刚走出中世纪时的欧洲不可同日而语。要使个人沦为某种集体的附属品,仅靠政治强权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观念施以镣铐,即主要依靠御用宗教或意识形态理论对人心的控制。欧洲的“复兴”之所以从“文艺”开始,就是需要打破这种观念的镣铐。但中国人的观念镣铐早已被市场化改革打破,早在邓小平时代官方正统的意识形态即已被束之高阁,其效应比之当年欧洲的神权落地有过之而无不及,哪里还用得着什么“对个人的发现和确立个体价值”的文艺复兴?今天还有多少中国人会主动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如果不是从上到下的强制性规范,还有多少人的行为会遵循集体主义原则?因此,今日在中国还倡导“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无异于火上浇油。就精神价值的目标定位而言,人均资源匮乏的中国,也应与人均资源丰裕的欧美有所不同。在人口、资源等刚性约束下,中国不得不相对较多地强调集体主义,较少放任个人主义。在这方面,中国应该向资源条件具有可比性的日本看齐,而不是盲目与欧美攀比。以此为标准,今日中国在精神价值上应该“复兴”的,恰恰是一定程度的集体主义,而非个人主义。
所以,“文艺复兴”没自由派什么事,他们需要做的,就只是搬个椅子坐在旁边看看。自由主义需要“复兴”的,是政治而非“文艺”,即如何以其思想优势来影响政治运作。思想界的另一主角新左派也处境尴尬,改革的逻辑就是反社会主义的逻辑,30年反社会主义的结果是使社会主义的命题在中国成了真问题,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了迫切需要,于是新左派乃于近期声势大张。问题是新左派与老左派在思想脉络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老左派的理论资源由于与现实进程南辕北辙,不但在知识界,即使在民间也早已经信用扫地。如果新左派不能与老左派划清界限,不能将自己改造成一种对新左派、对社会现状具有批判力的理论,它就难以在当代中国发展、壮大;而一旦它试图这么做,又可能遭到当局比对自由派更严苛的打压。因为自由派想改变的,只是制度,当面对压力时,他们可以迂回、等待;而社会主义的批判直指现行政策,与官方的冲突更无回旋余地。不破解这一精神与现实的两难,新左派就走不出困境,只能止于边缘。
剩下来真正能够在这场“文艺复兴”中唱主角的,是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也符合对“文艺复兴”一词的正解。既然是“复兴”,对象当然是古已有之,不可能是西方舶来。至于是“要从古典文化中寻找普世价值”,还是要回归古之正统,或诠释新义,只要言之成理,笔者认为都可以并行不悖。作为“文艺复兴”的主角,传统文化本身就应该有海纳百川之度量。
这种传统文化,百年来历经摧残,已经所剩无多,急须涵养、培植。幸运的是,传统文化在“与国际接轨”多年的知识界虽势力微薄,但在民间却因血脉相连的关系还有着广泛、深厚的认同基础。所谓“文艺复兴”,不是要让传统文化一强独大、君临天下,而是要扶弱衡强,使曾经有过数千年辉煌的传统文化能够再次壮大,与自由派、新左派鼎足而三,共铸新世纪中华文明之辉煌。
▲邓林:博客能给中国带来文艺复兴吗?
无庸置疑,博客在中国的发展这几年里的确突飞猛进,速度惊奇。其实不仅博客,中国的整个互联网业的发展速度都让人瞠舌。而这一速度与中国民主化的进程相比却有如天壤之别,两者之间根本不成比例。当年当中国网民可以自由的浏览海外媒体时,有许多人都非常乐观的预测,互联网这一新兴的科技成果将从根本上给中国带来自由。可十多年过去了,事实怎么样呢?,开放党禁、媒体、言论自由等等,都仍然看不出当局有松动的迹象。
民主、人权,还有现在许多中国学者热衷于谈论的文艺复兴,都远远不是博客这一互联网形式能够承担和完成的。尽管它的科技功能让它在传输信息方面具有非凡的能量,但如要它成为影响中国变革的制度性因素,则只能是缘木求鱼。而且博客对于今天的许多普通中国人来说,仍然仅仅不过是茶余饭后以供消遣的一种工具而已。对国内和国际比较有影响力的中国博客几乎都是象徐静蕾,木子美这样风花雪月性的娱乐博客。声色犬马仍然是今天中国博客追捧的主流。如果要想 让博客这一互联网形式还无法对目前中国改革里的一些公共领域和重大事件产生什么影响力,目前还难以做到。可在这一点上,西方的一些民主国家已经又一次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在去年的美国中期选举中,一名叫哈雷哈德逊的博客,批露共和党侯选人马克佛利与一名实习生的桃色绯闻,对共和党的选情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请问,中国的博客能有这样大的力量吗?
不仅是博客,就是其他的传统媒体,象如报纸、电视台、电台等,其舆论监督功能当然都无法与象美国这样的西方民主国家相比。从表面上来看,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与世界似乎同步,而实际上呢,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中国的许多社会深层次的转变,包括一些学者期待的所谓文艺复兴,都远远不可能由博客带来。
▲章立凡:崛起近乎意淫 复兴且慢奢望
当我接到开会通知的时候,有些事情还没有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在可以随时封杀文艺创作自由的体制下,我们坐在这里高谈中国的“文艺复兴”,个人觉得比较奢侈,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滑稽感,不知各位是否有同感?
我承认中国曾经是个“文明古国”,如今则拥有一种伟大、光荣、正确的文化,这种文化由设计师编程设计、工程师精确管理,它代表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照此逻辑,“文艺复兴”就没有存在之必要。当代中国时兴各种名目的“工程”,一不小心再弄出个“文艺复兴工程”,不知又要花纳税人多少银子?
我承认中国正在向“经济大国”发展,但由于政治体制没有改革,我们至今仍不是“民主大国”。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上赢得别人的尊敬,只须看看它如何对待自己的人民就行了。法西斯的德国、日本以及前苏联都曾经是“大国”,但这样的“大国”不当也罢。最好也别学当今的暴发户,刚有了几个臭钱,就自以为有资格“勃起”,到全世界去逛窑子——这多少有点意淫的味道。
在“崛起”问题上,中国与当今发达国家没有可比性,因为中国总是强调“中国特色”,不接受普世价值。在“复兴”问题上,中国与欧洲的“文艺复兴”似乎也不存在可比性。我们不妨从时、空、人三个角度略作观察:
军宁是我的老朋友,我一直欣赏他理性的人文精神,我们都赞同渐进式的宪政改革。但通过文艺复兴实现宪政的观点,我不敢苟同。因为历史的脚步越来越快,许多最好的转折时机已经错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秦朝:文艺复兴论更像无根浮萍(信息时报)
又一轮哗众取宠的聒噪扑面而来,继复旦大学谢百三教授提出第六盛世之后,又有刘军宁热切倡导《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甚至有人在博客里亮出《中国文艺复兴宣言》。一轮轮鼓吹引来各方热议,新一代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即将诞生?我们的“文艺复兴”真的就要来了吗?
何谓欧洲文艺复兴?它不仅仅是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不只是诞生了一批科学文化巨人,它真正意义上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一种从宗教统治到个性解放的人文思想。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是一场“以人为本”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在欧洲的诞生是有条件的,它有着深刻的经济与文化背景。是伴随资产阶级经济力量的兴起,资产阶级文化逐渐占主导地位的体现。当代中国不仅市场经济刚刚确立,国力仍显疲弱,精神文明、制度建设等其他方面也同样未达到一定高度。
但有学者认为我们已经具备了文艺复兴的条件,除了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勃兴外,他还乐观认为“互联网的普及,使中国迎来了一个真正的\’大众传媒\’时代,这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前提”。与之相应是“中国文艺复兴,将在互联网这个更为自由的平台上进行。”如果该学者真的这样认为,他要么是不谙世事,要么是故意选择性失明。这并非是有意唱衰我们的“文艺复兴论”,或许我们应该看一下这条新闻:文化部日前出台了《文化部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网络音乐企业对不以赢利和商业营销为目的的网民自行模仿、编创和表演的音乐产品要加强审查。要倡导网络文明,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这将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即便出不了但丁、米开朗基罗那样的艺术家,甚至连胡戈这样给我们带来快乐的网络红人都将绝迹。电影分级制度迟迟不出,荧屏净化禁令一道接一道,连本来是禁忌最少,最有活力的网络文化,刚刚勃发之际又被戴上紧箍咒……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奢谈什么“文艺复兴”?
话到这里就点到为止了,没人认为中国不需要文艺复兴,但复兴文艺要有一定条件的,不是搞几个工程、运动能够实现的,也不是申请立项就可以完成的。没有个性解放的人文背景,没有公民社会作为保障,没有宽容的文化氛围,没有相应的制度依托,即便有人振臂高呼,也只不过是空谷里的几声回响,出现了,也是难以为继的。
这跟反思当代中国为什么没有大师是一样的道理。
▲熊培云:文艺复兴岂需良辰吉日?(南方周末)
有人梦里回到唐朝,有人梦里回到先秦。自从意识到本国沦落为“文化小国”,中国人对“文艺复兴”一词可谓梦萦魂牵——既痛彻骨髓,也爱彻骨髓。
审时度势,刘军宁先生最近在《南方周末》上撰文呼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其情也殷殷,其势也磅礴,读来令人唏嘘感动。然而,文中部分观点,笔者实不敢苟同。
比如,刘军宁先生说,“中国一直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可是直到今天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备发生文艺复兴的条件。今天的条件也许不是绝对成熟,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成熟。”
不知何故,刘先生在此用了“绝对成熟”这个歧义丛生的概念,却未做任何解释。“中国一直需要一场文艺复兴”诚然不假,然而,以“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成熟”这样“今天是个好日子”式的论据来吁请今世之文艺复兴,在客观上贬低其他历史时期的愿望,不说是曲解了文艺复兴,至少对于此番呼吁陈情而言有如“狗尾续貂”。
不可否认,一切文艺都是人的文艺,除了人之外,本无所谓其他重要条件。文艺复兴事关创造,而创造源自于人类追求自由与美的本性,它是一种自发的秩序,只有在客观上争取到多和少的问题,而无主观上可有可无的问题。试问古往今来,大凡智力正常者,有谁甘心自己的创造被权力、社会或旧有观念所湮没?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艺复兴”的种子,都渴望生根发芽。
进一步说,文艺复兴发生于日常生活,发生于每个人对自己创造力的坚持与创造物的坚守,我们认同文艺复兴的价值,但不必像乡下迷信的人盖屋上房梁一样,非要择一个良辰吉日才肯文艺。如果我们承认文艺复兴是个体力量的崛起,就必须承认,只要对文艺的压抑存在,只要对个体创造的压抑存在,那么任何时间都是文艺复兴的最佳时间。就像我们承认中国人在任何时候都应当拥有人权,因为人是人权惟一真实而持久的条件。
▲陈永苗:文艺复兴是一场文化小革命
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二战结束之时,整个自由世界的人们无法不居安思危:法西斯会不会卷土重来。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知识大众的恐惧感所导致,而且也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我们就是病灶,现代性就是病灶,现代性与法西斯是孪生的。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之后,人们最警惕其再次复活,虽然已经过去了快三十年了,好像危险就在身边。然而人们去把文化大革命等同于封建,没有看成是现代性的孪生兄弟。文化大革命是五四青年掌握政权之后的五四运动,在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每一个角落在五四运动之中。既然畏惧文化大革命七八年再来一次,就要从根子上面解决。不从根子上面解决,不从其磁场走出,而且共享一套思维方式,这不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告别,而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召魂。
如果新左派是直接吆喝文化大革命七八年再来一次,在前面拉车,而号召文艺复兴的文化自由主义就是在旁边使劲,甚至在后面推,作为隐形人这么干。尽管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在相反的事情。
文化大革命完了没有,没完,至少没宣布终结。如果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也就宣布启蒙运动的结束。精神生活不能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了民主和科学,那中国将走向哪里?两眼抹黑谁也不知道。
只要不戛然而止,而是熄火下来,总有人去点火的,80年代的新启蒙主义点了整整十年,造就89年的\”五四运动\”。90年代好不容易有些根子上面解决迹象,可是一转到21世纪,80年代又还魂了:文艺复兴。
▲薛涌:向历史要回我们的孔子(南方周末)
复兴中国的文化,有两个重要的侧面:一是全面解析中国的传统,一是吸收外来的特别是西方的文化。如何使中西这两大文化传统汇流,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未能回应的挑战。
我讲中国的文化复兴,而不讲刘军宁先生提出的“文艺复兴”,是觉得他这种提法容易引起误解。第一,所谓“文艺复兴”,是他借用的西方概念。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14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并扩散到整个西方的一场空前而持久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乃至影响到全人类的一次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击碎了由来已久的精神枷锁,塑造并普及了关于个人的尊严与价值的观念”。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他还是把“文艺复兴”解释为走出中世纪,把和中世纪的决裂看成西方现代性的起源。第二,谈“复兴”,就不得不谈传统。我们究竟复兴什么?对这个问题,他除了重复“今天的中国既可以内引自身的传统资源,也可以外联西方的人文遗产”这样的口号外,没有对传统提出任何新的解释,更没有构想中西传统如何汇流的具体图景。
以上两点,也正构成了本文的使命。首先,我将厘清由所谓“文艺复兴”的概念所带来的对西方现代性的误解。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已经认识到,西方的现代性不是建立在和中世纪进行“文艺复兴”式的决裂的基础上。恰恰相反,中世纪为现代民主社会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宪政框架,比起“文艺复兴”所带来的理念来恐怕要重要得多。像英国的《大宪章》和其他国家类似的一些宪政文献,都是对中世纪传统的总结。以英国为代表的那些能最好地保存这种中世纪精神的国家,在进入现代社会后大都比较顺利地发展出成熟的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也成功地“崛起”为大国。相反,背离了中世纪精神的国家,往往在现代化和民主宪政的道路上多有坎坷。另外,孔子所信奉的周代的礼教制度,也就是中国上古的封建传统,和欧洲中世纪的制度精神有深刻的相通之处。理解欧洲的中世纪,和解释中国上古的政治文化精神有相得益彰之效。理解这一点,也是超越“中体西用”或“全盘西化”等等现代中国知识传统,使中西文化汇流的关键。
▲阿啃:在当下中国谈文艺复兴是奢侈的
刘军宁先生讲的道理,我大部分都同意,人是观念的动物,文艺复兴是个人的复兴,都说的很对。从文艺复兴到宪政民主这一点,我只能有限同意。首先,刘军宁先生说“没有新的观念,不会有新的制度;没有正确的观念,不会有合理的制度。”这里我有一个疑问,我认为我们都已经有了新的观念,主权在民的意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入人心,甚至我们也有过新的制度的尝试,可是为什么到头来还是百代皆行秦政制?
刘军宁先生认为观念是一个起点,并且观念是有后果的,这里我也感到不解,我认为利益才是起点,有了利益冲突,人们才会在这个不断的冲突中寻求和解。对普通民众而言,他们的驱动力不是观念,而是利益。民主制度其实很简单,如熊培云所说,就是利益的博弈,我认为对普通民众而言,只要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就够了。
其实对刘军宁文章最大的不满意,是刘对我们的现状的估计太乐观了。刘先生的论据是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提供的自由空间,我觉得对目前的所谓市场经济,还是不要估计太高,这是一种权贵资本主义,本质是权势阶层打着市场经济幌子的巧取豪夺。这便是杨小凯所谓的“国家机会主义”,是一种“坏的资本主义”。它不会带来真正的宪政民主,也不能提供长期的经济繁荣。
经济自由,应该建立在社会公正的原则之上,一个缺乏社会公正的市场经济,培养出来的人,多是投机分子。这里当然也需要严肃考虑我们的传统文化,孙隆基所谓的深层结构。一个在皇权治下数千年的国度,再加上50多年来无神论对人心的毒化,人们缺乏信仰和敬畏之心,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不可能形成拥有社会公正的市场经济,而个人的观念,是在这个市场经济中形成的。所以我看到的目前这个所谓的市场经济,仅提供了权钱结合者剥夺和榨取的自由,没有提供底层民众依靠自己的草根努力,创造财富神话的自由。究而言之,这个自由,是剥夺的自由,远不是普罗大众的自由。
思想的自由度,决定于经济的自由度,也取决于政治的自由度。我们现在在政治上拥有的空间并不大,在大一统的制度下,我们是沉默的大多数,也不可能获得多大的突破。知识界有一些新的思想进展,但能够辐射出去的影响,也有限。
市场经济照理会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现在看起来,市民阶层比1970年代,那是壮大了许多,但我没有看到已经成形的独立于体制之外的市民阶层。即是说,体制之外的劳动者,他们在政治上没有自己的声音,不能成为一个能言说,并且通过某些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稳定的统一体。从经济角度而言,他们获利的方式,依靠的是对体制的依附。
总而言之,我们仍没有走出黑暗的中世纪。所谓黑暗,就是我们远没有获得一种思想的启蒙和光照。
其实文艺复兴和经济自由、政治自由,是一种互相促进的互动的建构,文艺复兴固然是由人的观念突破而引起,文艺复兴也在更深广的程度上促进了人的观念的觉醒。所谓黑暗,需要观念的光照,而太过黑暗的中世纪,却看不到思想的光照。我们的确需要一场文艺复兴,但还是距离遥远。在当下,谈论这个话题,无疑是奢侈的。就像我们还在茹毛饮血,我们如何可能谈论形而上学?
互联网不算什么。即便时代周刊将年度人物给予了我们这些中国的网民,我们也不要兴奋地忘记了我们所在的国度。只要在中国,任何东西无一例外会带有中国特色。看看近来引起轰动的几起网络事件,这几起事件之所以能被网络作为一个热点,无一例外,都是被控制在被允许的范围内讨论。这些讨论是不危险的,可以被接受的,其中也可以给外界一些信息:你看,我们也有言论自由。互联网尽管已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容忍度的加强,总之,较之1960年代,我们固然进步了许多,但这个自由,也是非常有限的。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已经不用再赘述了。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对我们来说是梦幻泡影,就针对上网写作而言,我们有这个免于恐惧的自由吗?至少,我经常生活在恐惧之中,我对自己的期许,很大程度上仅仅在于,我能不能超越这一恐惧。
总之,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被秘密警察控制的国度里,我们谈文艺复兴,便只能是纸上谈兵,是望梅止渴。
▲王海东:中国文艺复兴
刘军宁在文章中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视角,简洁地分析了中国文艺复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且将这一场文艺复兴命名为“新人文运动”。如果是所谓的“新人文运动”,就要牵涉到对旧的人文艺术观的清理与扬弃。刘在文中所阐述的“人是观念的动物”、“文艺复兴,个人的复兴”、“复兴,为何是\’文艺\’?”和“天地之间,个体为尊!”等观点笔者基本上认同。对文化运动的剖析比较全面,并说明了真正的文化运动所传播的观念不能违背人性。“文艺复兴的最大成就是在观念上复活了真正的个人,否定了抽象的、集体的、附庸的人,肯定了个人和个体的价值、尊严与伟大,断定个人不应该成为任何集体的附庸,主张个人是自身命运的主宰。文艺复兴向我们揭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小宇宙,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并拥有实现这一潜能的权利。而这正是现代世界文明及其制度架构的观念基础。世界虽然不是由观念决定的,但是人类的行为和人类的制度都是建立在某种观念基础上。”
然而刘先生的其他观点,笔者却不敢苟同;尤其是他的支持者的某些观点,看了令人不寒而栗!(更何况是在冬季。)说到久远的文艺复兴,我的脑海里没有多少实体和表象,想到只是几个伟大的天才。是他们在百来年的时间中与极小的空间里,经过艰辛的奋斗才开拓和扩展了西方的文化艺术空间。之后,这种盛况就难以寻觅了!由此我想到的是文艺复兴可以“复制”吗?历史至今还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其实不光是文艺复兴运动,就是后来的启蒙运动,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化巨变(分析哲学兴起、语言哲学转向、现象学运动、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思潮的涌现),只有其一,没有再次的重复出现。(尽管历史在某些时候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但是却没有完全一样的历史,“上一秒和下一秒的历史都是不同的”。)就算像刘所说的那样,当今中国有着各种合适而且比较成熟的条件(互联网和市场经济),还有对文艺复兴的巨大渴望,也有类似中世纪那种憋闷的空气作为幕布,但是文艺复兴未必就会在这块大地上发生。非确定性的事实和理论昭示着历史事件并不总是遵循因果定律及其其它的历史规律,伟大的事件尤其如此。并没有一条所有民族和文明的发展都必须遵从的铁律。没有经历文艺复兴难道就不会出现“类启蒙运动”?(上帝是掷骰子的,在这个重大的问题上连聪明绝顶的爱因斯坦都摔了一跤。)在文学艺术领域里,天才的出现是一种小概率事件。如果没有天才、人杰与英雄,没有惊世骇俗的、伟大而崇高的、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任何标榜的文艺复兴都只能算是一场文化热或运动。
刘先生竭力为文艺复兴摇旗呐喊,其意图不少人是心知肚明的。其前提之一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同文学艺术家谈心(2006年11月13日)。温总理在谈话中高度赞扬了中国的文艺工作者,肯定了他们所作出的贡献,并提出了一些要求和看法。提倡在文艺界实行“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还高度肯定了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他的这番谈话尤如一股暖流淌进人们的心房,驱走了冬季的寒潮,令人激动不已。大家都在期待文艺新春的来临。因此,刘先生作此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响应政党的号召。当然这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任何一场文化运动不是在几个人的宣言下就爆发或诞生,尤其是伟大的文化运动与时代。
由于刘先生是政治学者,并且是宪政体制的鼓吹者,他深知一些政治文化道理:若没有人的解放和个性的解放等等相关人文背景,没有公民社会作为强有力的保障,好的制度就是出现了,也是难以为继的。这样如果要想建立宪政民主制度,就先得从人性突围。“这么想想,我就替刘先生累得慌。因为我看得出,刘先生并不太了解当代的文化和艺术,市场经济的繁荣和中间阶层的\’日益茁壮\’,并没有给文艺带来多少新的契机,相反,它让艺术窒息。当下的文学和艺术实际上受着双重钳制与挤压,大一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固然是个问题,但惟利是图的市民空气未尝就不是更严重的戕害。更富有戏剧性的是,对抗主流意识形态往往会导致文艺的成功,但市民社会却是无法抗拒的,它让作家、诗人和艺术家变得庸俗而琐碎。想一想吧,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这二十年里,到底出过什么让人眼睛一亮、精神一振的作品呢?文艺复兴总不能指望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吧?”(一位网民的深刻见解!)
而且我不认为刘先生所指出的路径-宪政民主是唯一而正确的选择。在不确定的、错综复杂、充满偶然性和挑战的现实中,毫无疑问还有许多其它的可能性。就是没有西方宏大的文艺复兴与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国民性也有可能提升(提升的方式是多样的),制度也可能会改良(制度本身是多元的,改良的路径也是多样的),政治也有可能会改善,文明也可能会发展前进的(塞缪尔?亨廷顿关于文明的某些看法反而更可取)。现代化不等于西化,善的政治制度不等于民主制度,文明不等于西方文明这些都是广为人知的道理了。因此,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民族不应该一味地把别的民族当成标本或模本。
如果说刘的某些观点还可以理解并被接受的话,那么他的那些“粉丝”的言论就有点令人畏惧了。如果认同刘先生所谓的“新文化运动”(他已经赋予了文艺复兴更多的内涵。) 正在悄悄来临,那么中国的文艺复兴该复兴什么?该如何复兴?他的支持者之一-叶匡正在新浪博客上发表《中国文艺复兴宣言》一文。这份所谓的宣言让更多的人直冒冷汗。他认为,儒学已经成为今天民主思索的一个重要资源,其中最先需要复兴的就是儒学的个人观。儒学的个人观,不是对自我权的推崇,而是对个人的关系的认知。对个人关系的理解,并不就意味着放弃个人的需要。(笔者按:与柏林所论述的“消极自由”相去甚远,更难以接近“积极自由”。)传统文化虽然宣扬“无私”,但其前提是承认“私”的,即个人的存在。《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体现的无疑也是一种个人权利,而国家被想象成是一个扩大的家庭。在修身过程中,个人实现了与家庭、社会的共通性与相互依赖性,也完成了个人在共同体的关系与角色。(笔者按:叶与马克思一样将人置于各种关系中,但是人却淹没在关系中了。个人权利被融化于家、国与天下,基本上没有多少相对独立成分。他这种所谓的自由观没有超越中国传统儒学关于人的自由的看法。)
▲坏郭靖: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兼与刘军宁先生、秋风先生商榷
刘军宁先生认为文艺复兴要呼吁的是:“天地之间,个人为尊”,实际上宗教改革要说的是:“天地之间,上帝为尊;上帝之下,个人为尊”。只有高扬了神权,才能高扬人权;只有打倒了教权(天主教专制),才能高扬神权与人权。而我们的时代任务就是,打倒自诩为天国引领人的“教权”,高扬真正的神权,从而也高扬人的尊严与权利。
虽然秋风先生意识到了道德秩序、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但是他没有指向这些秩序背后的根源和基石,没有上升到信仰的高度;虽然他认为“个体的尊严需要在超越动物性存在的层面上、即在人的社会性、道德性存在中去寻找”,但这一思路却出自他所批判的理性主义者如费尔巴哈、马克思等人,他隔靴搔痒,没有真正认识到个人的尊严来自上帝的创造、人权的尊重来自对上帝的荣耀和尊崇。
● 网友对“文艺复兴”的部分跟帖
▲回刘军宁先生:你的观点有商榷处。你至少没将欧洲“文艺复兴”本意在此阐述清楚。西方文艺复兴是一场表面旨在复兴被蛮族野蛮推灭的文化艺术,但其实质是向漫长中世纪的君权\\神权的大胆质疑、怀疑。天涯社区有个名叫“绿雨入横塘”的网友写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中国命运”一文,基本上对这个问题作了较好的探索。其次,中国不需要有文艺复兴,原因在:1 中国历史中文艺压根未被任何外来力量摧毁过;2 反封建(其实封建一词已是过去时——原意指先秦时期,准确的说法是专制社会)已无现实必要,今天的社会至少在体制上不再是,但专制意识却广泛存在;3 中国历史上文艺本身不需复兴,因为,中国古文艺本质上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虽不乏批判现实,讴歌人性,但太少);4 在现代社会,网络已很发达,物质条件准备得相当充分,再进行文艺复兴,太慢了吧!因此,中国只需要启蒙运动,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不但对于广大民众,而且对于各级官吏甚至于当今最高领导!!!!!!!!!!!!!!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个人价值彰显的时代,——当然这也是我国从国家主义走向个人主义(最后是导致民主宪政)的发展表现,一个人要真正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做一个真正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之士,很难。这个研讨会上的发言可见一斑。观中国历史上,有几人,但至少孙中山先生是做到了。抛开无谓的争执(不管学术的、点击量的、哗众取宠的,还是个人私怨的,当然政治理念的不同那则不在此说之内),多关注现实,多了解现实,一切朝前看,“天下为公”,让我们共勉吧! ——微斯人
▲个人认为刘先生提出“中国文艺复兴”的口号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处在今时今地正处在现代化十字路口的中国社会。
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也应该围绕“人”这个一切价值的评估者来进行,怎么样解放几千年来饱受压迫和桎梏的中国人,怎么样剥去那紧紧缠绕在中国人身上的条条绳索。外在的从社会的制度上,政治上,文化上,观念上,价值取向上,内在的从精神上,怎么唤醒国人的自主自觉独立的现代公民意识,把国人彻底地解放出来,激发出巨大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期间,需要精英的引导,更需要国人自觉的从我做起。
能如此,自由民主富强的民族复兴之时日将不远矣。
▲中国现在尤其要反对“官本位”!讲民主!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太可怕了!!!当我们听到、看到官方媒体大肆祭孔,还别出心裁得向世界发布什么孔子标准像,官方一些高级官员公开出席祭孔大典。我们百姓的心感到无比的冷啊!!!儒家,是封建统治者拼命捧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靠反帝反封建起家的,七八十年来,对儒家好像从未有过这付顶礼膜拜的架势!感到是又回到封建王朝了!!!这个问题是个大是大非问题!!!不要扣帽子、打棍子!我支持黎鸣先生的观点,尽管有的 “偏激”,但是,尊孔祭孔倒行逆施在先,黎先生反驳在后!!!
▲刘军宁先生:借用文艺复兴时的一句话:“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单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是对你说的话,我还是受益匪浅的。
▲呵呵,网络也不过是现实的反应或宣泄,说博客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开始不敢苟同,不过是隔靴挠痒,永远动摇不了政治体制的基础,也改变不了普众的思想。中国的真正问题在于没有一个真正的信仰……
▲刘先生说的极是,赞同。但是刘先生您知道吗,以后就要博客实名制了,中宣部不让你自由怎么办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也许没有认识到,我们是文艺复兴的一代,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是那么平凡,身边的一切是那么不起眼。可是,再过若干年(也许几十年上百年),我们的后代会给我们较高的评价。互联网,使得利益集团的暴利和谎言无法再给我们洗脑,再制造愚民。消灭愚民,远远比消灭文盲更有意义。因为愚民大量存在于非文盲的人群中。
▲伟大的中华文化复兴创新运动宣言
中华的同胞们,在小小的地球村越来越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今天,我们的中华文化却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当韩国和日本这些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国家;当西方的发达国家忙着把他们的文化制造成文化产品的传播给我们的时候,中国却有人忙着打着反思自己文化的阴暗面的借口,在充当着屠杀中华文化的刽子手,在帮着他们有系统的在贬损和摧毁着我们自己的文化,为他们的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扫清道路!难道说他们的文化就没有阴暗面了吗?就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了吗?当西方的文化大师们忙着进行新的精神文化创新的时候,中国那些自以为是最杰出的文化人的“大师”们,不是在忙着迎和西方文化的这些精神文化创新(并自虐式的把西方的精神文化创新称之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创新),就是在忙着借口反思中华文化的阴暗面而在贬损和摧毁中华文化,在事实上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由西方文化发起的对中华文化的文化大革命!
这些人贬损和摧毁中华文化的理由之一就是人类社会今天是有普世的真理和价值,中华文化因此不应该狭隘的排斥这些普世的真理和价值,不错,今天的人类社会是有普世的真理和价值,但是却从来未能因此形成过普世的利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经视共产主义为人类的普世真理和价值并妄图以此来形成普世的利益,并试图以此来消亡个人甚至于国家的利益,但结果却是无论是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今天那些打着推行人类普世的真理和价值的旗号的发达国家和跨国集团,其实到反而是最坚持一已利益的利益集团!以推行人类普世的真理和价值之名,行已利益之实!
▲很多人已经玩腻了博客了,我也差不多要玩腻了,不久的将来你也要玩腻了,一个容易让人玩腻的东西能承担起文艺复兴的重任吗?只有在文艺确实有很大功用的时候,在社会急就变革的时候,精神极度贫乏的时候,这种时候有没有博客,文艺都将伟大复兴.博客只是现时代思想交流极为方便的工具,这只不过是文艺复兴的一个契机之一,并不能如此乐观.
▲为什么一定要在故纸堆里寻找文艺复兴的精神资源?庄老哲学真的和当下的人们有那么大的关联吗?我觉得在今天,个体的觉醒更多是人的一种本能的追求,而不是训诫、教化的结果。
同意先生关于公司企业与文艺复兴关系的论述,一批有着良好治理结构的公司的兴起,不仅为中国的宪政转型奠定商业基础,更将为后者提供具体制度上的借鉴。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文艺复兴”就是复兴文艺,或者复兴点什么。
其实,“文艺复兴”,既不是“复兴”,也不是”文艺“。它的真正的实质是,打倒威权,解放思想,解放个人,认识自我。
许多人从字面意思出发,老是在“复兴”、“文艺”上面打转,是没有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
比如现在,我们在互联网上的不断出现的大辩论,其本身就是“文艺复兴”。它对我们思想和行动难道没有一种难以察觉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至少我从中学到了以前不可能学到的东西。而这种潜移默化的东西,是最终决定社会发展进程的东西。
也许作者没把文艺复兴说得很清楚。
▲别想着那些所谓的治国平天下吧,你如果能够自救的化,把那些写在世界人权公约和宪法上的权利要到手,就是非常非常了不起了。
▲文艺的复兴。不是几句话就复兴了,它牵涉范围很广,首先要从政治,经济等开始,但是我们占拒那一样?政治专制,经济混乱:试问这怎么复兴?有些所谓的“专家”还帮着这种专制和混乱当“枪手”美其名曰“XXX好,没有它就没有我们今天,没有它就没有新中国”我想我国历史上的每个皇帝都是这么想的,没有我怎么会有你们。我想大家明白,草根阶层不能总是自我救赎,也要救赎自己的国家。而不是搞什么文艺复兴,复什么文,兴什么艺?要知道我们现在人口比重中,最大部分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谁去复兴他们,谁去救救他们。不要站在高处就看不见下面,他们才是中国人的脊梁,但是却得了“脊髓灰质炎”永远弯着腰。要是能让他们明白他们需要文艺复兴那么时机就到了
▲章立凡先生的文章看了。比较起来,我还是赞同军宁先生。章先生对中国历史与现状的批判,我认为很对,但我认为,我们更需要好的行动,比如,大家都知道文化专制必须铲除,可如何铲除?我相信“文艺复兴”是一正途。中国的问题靠暴力是不能很好地解决的,这已经为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暴力革命所证明。暴力革命的结果只能是改朝换代,而不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世界,原因就在于中国缺乏民主自由的“土壤”。民主自由的土壤只能来自“文艺复兴”。这就是我支持 “文艺复兴”,支持军宁先生的原因。
注:非常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言“文艺复兴”,完全是民间的自由的,不是官方的。这个限定是一个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