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除夕夜,全国看春晚,确实是一种神州大地的一幅盛景。只是这种盛景下面,带有太多人为制造的成分。当十个电视台有九个都在播放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观众朋友还会有什么选择呢?各种不满情绪当然有,从个别“胆大包天”的地方电视台试图分庭抗礼,到今年传出的山寨版春晚,但最终都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多数观众还是只能选择央视春晚,最终看得味如鸡肋。
不可否认,央视春晚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国人过年喜欢热闹,央视就每年投巨资把电视屏幕打扮得红彤喜气、把各路明星都圈在一个舞台上献歌献唱。节目本身质量不说,热闹确实是热闹的。大家即使不看,打开电视屏幕,或打牌,或聊天,至少也有个热闹的背景。但到商场购买年货时还可以货比三家,而晚上的文化大餐市场却只有央视春晚一家开张,其他的不是缩在角落,就是将自身的“铺面”转让给央视唱戏(也不知有偿无偿)。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市场时代,看着一种商品垄断天下,总感觉有些别扭。
谁都知道,央视春晚这种“商品”之所以能够垄断天下,绝不是自由竞争的结果。那些转播央视春晚的其他电视台,能够放弃大年除夕这一最最黄金的时段不做,将自家舞台献与春晚,商业规律已不能说明原因,说他们是出自社会主义的高度觉悟也可能未必。唯一的解释是行政强制,而这种强制透露的是赤裸裸的文化专制主义。
文化专制主义的核心在于将文化从属于政治,使之成为政治控制、政治宣传的工具。文化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借以消遣,二是体现精神与思想。如果说政治强调的是权威、控制与统一,那么文化则强调的是自由、开放与多元。就像人的兴趣、口味各不相同一样,人的精神与思想也必然各异。文化的作用就是充分适应这些差异,并在相互竞争、调适中实现和谐共存。政治与文化是截然不同的领域,如果将文化政治化,必然是文化走上单一、庸俗甚至是最终灭亡。当然,政治也不能完全像文化领域那样,否则就没有效率,甚至使国家陷入混乱。
中国历来是尊崇文化的国家,但也是将文化政治化进行得很厉害的国家。所以说,这种尊崇,只是表面上的尊崇,实质上是利用。因此,中国文化,特别是体现思想的文化的精华大都出现在先秦时期。一待秦始皇开始焚书坑儒、文化开始被政治所摧残、所控制和利用的时候,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也就屈指可数了!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种文化专制主义达到了极致。人们不但在思想意识上要完全与最高领袖保持一致,一切文艺作品都挥发着政治气息,甚至充当政治批判与迫害的工具。即使是作为消遣,人们也只被允许观看有限的几个样板戏。中国有幸,文革早在三十多年前就结束了。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也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不幸的是,文化专制主义的历史遗产并未得到彻底清除,央视春晚就是一个例证。
不过,可能令有些人意想不到的是。文化专制主义摧残的不只是观众,也是春晚本身。因为作为政治的工具,它必须符合某种标准、某种程式,必须坚持思想上的高度统一,从而丧失文化自身的特性与活力,最终被那些娱乐逐渐多样化、思想逐渐多元化的观众们所唾弃。虽然我们可能必须视觉上接受它们,但心底里早就将它判了死刑,只差机会执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