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艾滋病维权活动人士万延海日前以公开信的形式发起了争取中国公民户籍权利的动议。

万延海表示:“希望所有应该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但因为多种原因无法获得中国户籍的人们及其家庭、以及中国公民户籍权利的支持者们,可以联合起来,共同为我国公民户籍权利而努力和斗争!为此,我们需要组织起来。今发起建立中国公民户籍权利的组织,希望各界人士予以支持。”

*为没有户籍者争取权利*

万延海说,这么做是为了解决自己孩子的户口问题,但同时也是为了争取中国土地上成千上万名没有户籍的人们的权利。

万延海祖籍安徽,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1988年开始就在北京居住,先是在中国政府卫生部门工作,目前担任北京爱知行研究所所长,从事艾滋病防治、公共卫生和人权工作。

星期一,万延海在电话上对美国之音介绍说,经过努力,他本人的户口现在落在了北京市的人才交流中心,但主要是因为没有房产,他的三岁的孩子户口的问题就一直得不到解决。

对于以拥有房产、也就是金钱能力作为申请户口的先决条件,万延海认为非常不公平、也不道德。万延海说:“那么这就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假如你不是一个有钱的人,那你的孩子就不能上户口,意思就是说你不能生孩子的。”

万延海介绍说,孩子没有户口,给全家都带来种种不便,比如说,孩子由于没有户口就没有身份证,就不可能申请护照,因此,孩子、乃至全家几乎就哪也去不了;比如说,他和爱人有出国研究的机会,但是也都放弃了,因为不情愿把孩子丢下不管。

*户口制度难挡社会发展潮流*

同时也是来自安徽、目前在北京工作的程海律师曾经就本人的户口问题状告北京市昌平地区政府。程海说,应该户随人走,但目前的情况是户籍并不随着人的流动而流动,导致几亿人的实际居住和工作地点与户口所在地根本脱离。

他说,实际上,靠不给正式户口的方式阻挡进城工作的潮流是没有多大效用的;想进城的人还是进城了,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靠户口制度是阻挡不住的。他说:“我们国家的情况是这样,有三亿人等于是脱离了户口生活,像我们也是这样,没有户口也照样迁移;北京一地就有六百万人没有户口。”

香港浸会大学(Baptist University)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主任教授卡博斯坦(Jean Pierre Cabestan,中文名字高敬文)说,中国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的单位和户籍制度是从前苏联那里仿效来的,这个制度当初在计划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有很大的负作用;在城市尚不发达的情况下限制农村人口的涌入可能让中国的城市不像印度等其他国家那样出现贫民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众、尤其是农村人口发展和流动的自由。

在他看来,现行户籍制度已经很不适应目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他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国现在有将近一半人口住在各个大中小城市里,现行户口制度在今后10到15年内很可能就彻底没有存在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