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香港廉政公署

廉政公署由当年港英政府创立至今,其形象和领导人的威信,可说每况愈下,今天廉署碰上涉嫌违法的权贵阶层,经常“网开一面”,对所谓反政府分子却是穷追猛打,令外界感觉廉署只不过是当年的东厂。香港回归董建华第一任特首期间,就出现了涉嫌违法的报业大亨胡仙获得“特赦”免被起诉的例子,到了曾荫权时期更爆出廉政专员汤显明公然与大陆官员拉帮结党定期畅饮茅台酒联谊的丑闻。

但原来以前的廉署一哥,却是非常珍惜羽毛,被邀与外人酬醋时,必然搞清楚跟谁人同桌吃饭,以免卷入利益冲突的不白之冤。

据明报报道,前申诉专员及廉政专员黎年出席有关良好管治的分享会,他强调个人操守十分重要,以免影响所属机构的形象。他又指出,担任廉政专员时,为免利益冲突,决定是否出席聚餐前,会查问所有出席饭局者的背景。

黎年获邀出席由义务工作发展局举办的“良好管治解码分享会”,分享良好管治心得。他指出,公共机构及受政府资助的机构均使用公帑,若出现管治问题,会影响政府的管治威信。良好管治包括公众参与、共识主导、高透明度等元素,因此政府不能独裁。

黎年说,担任贸易署长期间需要出席很多应酬活动,一天需出席两三个酒会,亦经常与商界聚餐。转任廉政专员后,生活截然不同,笑言因为“无人敢请我食饭”,所以可以经常回家吃饭。他说,身为廉政专员,行为举止必须非常谨慎,若有人邀请他出席聚餐,不但要清楚对方的身分背景,也要知悉其他出席饭局者的背景资料,避免有利益冲突。有时候他会“自我隔离”,选择不出席某些饭局。

从1999年至2002年出任廉政专员期间,黎年在处理投诉个案时,会主动申报利益关系,若个案牵涉他认识的人,便不会接触该个案。他指出,很多情况也牵涉个人判断,强调个人操守非常重要,避免损害廉政公署的形象。

对于有非牟利机构出现管治问题,黎年认为,原因之一在于机构的董事经常身兼多职。他说,有不少董事同时兼任其他机构的董事,又有不少人只是名义上成为董事,甚少出席会议,未能完全理解机构的运作详情,亦无足够时间参与机构的工作。他认为最重要是管理层有心服务机构和社会,才有助良好管治。

对于今天的廉署,社会上多个知名人士都指出其角色和功能,已越来越像当年明代恶名昭彰的东厂,例如曾任公民党党魁的梁家杰去年撰文指出“勿让廉署变东厂”、著名的专栏作家添马男曾撰文指“政治之手令廉署变东厂”、去年廉署内部人士出现权斗导致有人辞官有人辞职又获挽留,评论员吴志森撰文指“廉署东厂角色铁打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