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员 林忌)

 

特首林郑月娥上任的第一份施政报告,除了减中小企利得税「大举开仓」之外,几乎全属小恩小惠,与竞选时所谓「理财新哲学」,说要「大胆增加开支,特别是投资性的开支」相距十万八千里,竞选距今只不过几个月,「新哲学」已经只字不提,可谓「走数」得面不改容。

 

全份施政报告最有实惠的不是打工仔,而是中小企老板;政府把首200万的利得税率降至8.25%,可低过薪俸税,或令高薪一族纷纷「成立公司」,以自雇名义改缴利得税来避税。「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如四人家庭的月入1.9万元以下,每月总工作时数达192小时,则由2,600元增加至3,200元,这几乎就是施政报告对基层的唯一帮助。

 

香港人最关注的房屋问题,不但没有提及如何增建公屋去解决目前轮候公屋要4.7年的历史纪录问题,反而把2018年火炭4,000多个新的公屋单位,转为「绿置居」出售;的确「绿置居」是给主要为现有公屋租户转买,理论上会收回一些公屋单位再出租,然而把即将落成的新公屋单位转售,再等候收回之前的公屋单位,必然会令短期内的轮候期更长。至于「首置盘」的一千个单位,则属杯水车薪,既无法解决房屋问题,又不肯从源头减少人口增加的问题,根本上完全没有改变。

 

最有争议的是「免入息审查的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支持自由经济者,认为这是进一步对香港的公共交通运输公司利益输送,更有鼓励其尽情加价以及滥开路线之嫌,而以市民的角度看,计划以八达通为单位,计算除的士、红Van及村巴外的公共交通开支,凡每月开支超过400元,则扣减25%交通费,而上限为300元。要尽取此津贴,每张八达通的每月交通开支,需要达到1,600元以上,即每日由柴湾来回上水,都未能尽领津贴,这种小恩小惠的津贴,比起林郑给予500元非法行乞的大陆乞丐更少,更不用和当年每个市民派6,000元并论了。

 

政府离地不变

 

更何况这交通津贴,更似为跨境走私的非香港人度身订做:津贴计划包括跨境到罗湖等站,由于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与使用八达通,因此带货跨境走私的大陆人,当可以尽情利用特区政府公帑的津贴,买数张八达通去带货,即凡交通费1,600元就可领取300元,当可令跨境走私成本的运输减少18.75%,随时令市民轮候列车的时间更长。正常市民得到的帮助极有限,专责跨境运货以至速递员却能从中得到最多利益。

 

近日信息科技界人士不断质疑,为何香港的电子支付技术落后,八达通垄断市场云云;然而政府不但没有开放市场,反而进一步助长其垄断,即所有交通工具都必须使用八达通,才能列入计算交通津贴之内,去领取特区政府的津贴;在原则上,为何乘坐村巴与红色小巴返工的市民没有津贴,而非香港人、速递运货甚至走私用八达通却有津贴?一如特首选举期间,林郑不懂如何用八达通入闸,连做了特首之后,也完全不懂八达通,才订出这种把目标为公帑资助长途乘客家庭,最终只会变成公帑资助跨境走私的「坚离地」政策。

 

综观全份施政报告,个别政策选择性采纳各家之言,如保留湾仔运动场,拆湾仔政府大楼去改建会展;增长者小区照顾服务券,为罕见病患设恩恤用药计划等,但大格局欠奉,即香港长期以来的政治困局全无改变,因此政府离地不变,上层的利益集团不变,北京的殖民渗透洗脑教育不变,林郑浪费大量篇幅,继续去撰写中国「十三五规划」,以至继续「一带一路」等对香港根本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党八股」,而没有任何政治的松绑,以至大陆的政制不变,香港根本没有可能「融入」大陆的一制之中,这才是香港永远无法解决的政治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