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他被称为“中共顶级战略家”,“习近平密友”,“三朝帝师”,“中共头号化妆师”。他行事低调神秘,却能以一介书生,在中共无情的政治版图上开疆拓土,进入最核心的统治阶层。他就是中国新任政治局常委王沪宁。这个以神秘低调著称的中共头号笔杆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什么独特之处,能够得到三代中共领导人的赏识?

 

曾经和王沪宁共事多年的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将以他和王沪宁接触的个人经历来为我们揭开这些谜团。

 

夏明博士说,我复旦时期曾经是王沪宁的学生和同事;从1981年考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到1991年之间与王有过10年的交集。王沪宁担任过我们本科时期的政治辅导员,当时他居住在学生宿舍与我们打成一片;我求学期间还上过他两门课;88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之后便成为他的同事。如果要总结个性的话,我认为王沪宁属性如兔,一方面孱弱无害没有进攻性,一方面则是嗅觉灵敏政治上高度机警。总之就是小心、谨慎、无害。

 

夏明表示,在学校的时候王沪宁没有架子,跟学生平等相处,甚至结婚以后仍然到学生食堂和教师食堂与大家一起吃饭闲聊,与学生广泛接触;不过,他见人只说三分话,以倾听和观察为主,不会对人一五一十掏心掏肺。

 

夏明认为,王沪宁能够辅佐三代中共领导人,其“法宝”就是现身给党国体制。“嫁”给体制应该是他的入场券。他擅长的技术活就是“捣浆糊”和“和稀泥”。从江胡时代时代开始,他致力于拼凑对中共专制有利和投其所好的各种西方理论,揉碎加工之后,不顾其中形式逻辑上的矛盾,混合制造出符合中共需求的理论产品。

 

夏明说,王沪宁在其政治生涯中很早就显露出灵敏的政治嗅觉。例如, 1987年中共十三大即将召开之时,王已经参与政治报告的起草工作。当时,中国自由派占优势,王犹豫不决,想跟自由派,而但又怕遭到新保守主义的攻击;1989年之后,江泽民因整肃《世界经济导报》而遭到上海自由知识分子的猛烈抨击,王沪宁则看出政府风向站出来维护江泽民。也就是说,王沪宁经过87-89年间的观望和脚踩两只船之后,选择站在党内占了上风的政治保守主义一边,自己也成为了赢家,至今屹立不倒。

 

夏明表示,王沪宁从理论上主张威权政府,要证明一党专制的正确性。而他对中共的保驾护航也并非发自真心而是机会主义的投机取巧。他在看准得势一方之后再努力为之献身。他的可怕之处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想根源。他当年投考大学因为成绩优异而被认为不需就读本科,被选拔直奔研究生,从研究马列思想和帝国主义开始。但是,王沪宁拒绝与西方学者接触和对话,这就是他与自由派学者的区别。他没有开放的心态,尤其90年代后期进京之后更是如此。进京之初,他仍然与当年的学生等一起吃饭相聚,不过到2000年之后,与他原本见面而且关系密切的学生已经不再联系。看来,王作为党中央最高领导人的耳目和智囊,对信息的吸取是有选择性的。

 

夏明说,王沪宁选择断章取义研究和推崇柏拉图部分思维,试图为君王制度建立哲学体制;他还模仿黑格尔的国家主义,尤其精选出其中为统治者辩护的部分,要继承西方理论中更为专制和集权的体系层面。他作为中共一名上位学者,基本要素是缺乏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极力为威权唱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