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有学生走过钟楼(资料照)
 
华盛顿 —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日前拒收了一笔来自中美交流基金会(China-United-States Exchange Foundation, CUSEF)的资金,有参议员担心该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关系过于密切可能影响学术诚信。

《华盛顿邮报》星期一公布了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校长格利戈里·范弗斯(Gregory L. Fenves)与德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泰德·克鲁兹(Ted Cruz)的通信。信中范弗斯表示,学校新成立的中国政策中心将不会接受中美交流基金会的资金。

中美交流基金会于2008年成立于香港,创始人和主席为中国政协副主席、前香港特首董建华,董事会成员包括香港商人冯国经、前香港律政司司长梁爱诗,这两人也是中国全国政协委员。

克鲁兹参议员在1月2日给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信中表示,中国全国政协与中共统战部紧密合作,是中国共产党扩大对外影响的工具,而中美交流基金会与统战系统有联系,他担心与之合作会在该学校的中国政策中心传播中国的官方宣传,并损害中心的公信力。

克鲁兹写道:“中国共产党对内的威权主义(体现在)系统性的人权侵犯,而中美交流基金会和统一战线是这种威权主义的外在面貌。”

范弗斯在上周五的回信中表示,他也有克鲁兹参议员的这些担忧,因此在中国政策中心提出可能会接受中美交流基金会的资金之后,便开始了调查审核。他说,在参议员致信之前,学校已经决定拒绝来自中美交流基金会的项目资金,而且也会拒收任何来自中美交流基金会的资金。

美国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认为,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决定反映了美国对中国认识上的一种变化。

他说:“在美国,人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中国现在是一个纯粹的竞争者,中国想要构建中国所说的综合国力,包括软实力,包括话语权。美国人认识到中国想要改变美国的态度和做法则意味着,中国对美国的影响会被更仔细地审视。我认为,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例子反映了这个。”

美国记者、政治评论者乔许·罗金(Josh Rogin)在《华盛顿邮报》专栏文章中写道,中国在世界各地大学中开设孔子学院,在不透明的合约下运作,常被指干预与中国有关的教学活动;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在提出政治异见时受到中国政府的压力,还有一些批评北京的教授受到中国留学生的挑战。

戴博认为,大学和研究机构在面对来自中国的资金时持怀疑态度合理的,但是不同的机构在审慎考虑后也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乔许·罗金说,德州大学拒收中美交流基金会资金的决定会有一些影响,不仅对在高等教育中的中国资金而言,而且在应对中国干涉自由社会的“锐实力”方面。

戴博认为,这个事件以及与中国影响力在美国及其他地方引发的其他问题也许会让试图通过撒钱增强对外影响力的中国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

他说:“中国有点进退两难。因为如果你撤走资金,这表明你确实是在资助美国科研机构,视同通过政治手段来改变美国的态度,所以撤资就像是中国承认错了,对吧?另一方面呢,中国又无法轻松地继续进行资金支持,因为在美国,人们对此日益呈怀疑态度。所以这实际上是显示了美中之间在价值观、做法和意识形态上的不同,这些不同正越来越互相直接竞争,而在有些时候,这些分歧难以调和。”

戴博说,这种难以调和的另一个可能影响也许是,美国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项目可能失去资助。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毕业典礼上,礼花绽放,灯光辉映,地标性建筑顶部呈现橙色。(2017年5月20日)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毕业典礼上,礼花绽放,灯光辉映,地标性建筑顶部呈现橙色。(2017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