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 今年央视春晚,参演的台湾艺人创下新高,多达11人。台湾歌手周杰伦第五度登上春晚,其他的重头戏还包括林志炫与苗族大合唱,以及言承旭高唱《龙的传人》,另外由台湾资深演员—方芳和张晨光所表演的小品《回家》,则是描写一对台湾夫妻到山东寻亲,两岸团圆一家、笑泪交织的故事。究竟春晚想要传达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一家亲”的主旋律,能否“入岛、入户、入脑、入心”?北京进来不断强调的两岸 “心灵契合”究竟要如何实现?《海峡论谈》邀请两岸问题专家吴汉以及华府海华中心董事长赵惠普与您一同探讨。
过去港台流行歌曲,曾被中共视为精神污染。1980年代初期,邓丽君甜美的歌声传入中国大陆造成流行,中共官方为了打压这个现象,将她的歌曲定义为“靡靡之音”,她的歌曲《何日君再来》被禁唱,而邓丽君自己也在六四之后拒绝到大陆演唱。反观现在,每年央视春晚都有不少台湾艺人络绎不绝到对岸登台献艺。今年中共官方更是罕见地公开宣示,要在央视春晚增加台港艺人的比例。
两位来宾怎么看这样的转变?台湾歌手春晚献唱《龙的传人》能否让“两岸一家亲”的主旋律“入岛、入户、入脑、入心”?此外,春晚的形式早已被许多民众诟病,究竟有多少民众愿意收看这样充满政治味的春节晚会?
赵惠普表示:“春晚的收视率还是蛮高的,但是近来跟台湾有很大合作的湖南卫视也抢了不少收视率。个人观察,这是一个好现象。邓丽君那个年代,都是唱爱国歌曲,到现在,因为港台艺人的影响,尤其是周杰伦和方文山写的词,中国有报道说古文老师最喜欢。因为年轻人以前都不看古文的,现在因为他写的诗词很多有文言文的意境,很多小孩都在研究,中文都很进步。今年春晚,方芳和张晨光是传统性的,很温馨。新一代的台湾艺人很多,尤其是萧敬腾,在台湾也是新起之秀。所以,他们很快能接受新派艺人,唱的歌也不是老派的,当然《龙的传人》是老歌嘛。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国大陆的转变也是很大的。我记得中国从最基本的摇滚,《一无所有》,到现在港风、台湾风、韩国风到中国的影响,你看到中国的流行歌曲跟外头的没什么两样。我还看到中国有很多饶舌歌手,中国也在全力吸收新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个现象是非常好的,这就是很强大的文化影响,这对两岸关系是好的。中国也可以跳脱,因为央视内部竞争的越来越多,也不能老一派用到底,这对中国观众来讲是一件更好的事情。”
台灣紅極一時的歌手費翔於1987年最早現身央視春晚,但當年他也因此在台灣遭到封殺長達14年。現在台灣當局早已不再封殺春晚獻唱的台灣藝人,但近年來卻頻頻傳出大陸當局封殺疑似支持台獨港獨的藝人,來賓怎麼看這樣的現象?
吴汉表示:“封杀艺人基本是一个政治手段。在台湾早期封杀艺人,包括“老三台”时代,对于不听话的艺人,也是封杀。两岸之间,因为过去强调“三不”,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那个时候有艺人抢先去大陆,当然也是会遭到封杀。邓丽君是一个爱国艺人,始终不去大陆,被大家封为爱国艺人。但邓丽君的歌声却穿透了铁幕。所以当时在大陆,能够有小邓的歌曲都不得了。过去到现在,两岸之间的流行文化,本来台湾应该是一个领导者,大陆应该是一个跟随者。可是经过这20年,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悄悄的改变。过去两岸之间都是唱台湾的歌,台湾的作曲人、台湾歌手在两岸间红极一时。慢慢地变成唱台湾的歌,大陆的歌手。现在我们看到,因为大陆的歌唱节目做得太好了,台湾几乎已经看不到车尾灯了。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大陆的歌手、歌曲,慢慢地,就让大陆把主导权抢去了。这是台湾应该反思的。我们从早期的选秀节目《华人星光大道》,那时候大家都喜欢看,到现在已经无以为继了。可是大陆的选秀节目,什么《中国新歌声》啊 ,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所以台湾的歌手到大陆去,变成一个很大的舞台,名利双收。当然,大陆是反台独的嘛,所以当然不容许台独立场的歌手跑到那边去赚人民币。所以,我们看到,过去这几年,很多被点名的只好下台。这是因为大陆本身也处在威权状态,跟早期国民党执政时期的戒严状态是差不多的。这些事情,大陆什么时候可以放开“紧箍咒”,也代表大陆社会政治的一个自由、民主和多元化。这也是值得我们来观察的。”
央视春晚今年除了增加台湾艺人的表演节目,用细心包装的曲目让台湾歌手唱出中国人的骄傲之外,短剧小品《回家》要传达的则是两岸团圆一家的文化政治,方芳和张晨光都是台湾的资深艺人,演员们的细腻表现,把一个游子归乡的故事演得丝丝入扣、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方芳本人的真实家庭经历。他说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作品,达成父辈们终其一生未能完成的心愿。但这样的故事现在还能够引起台湾年轻民众的共鸣吗?
赵惠普认为:“这是大时代下的故事,这一段在台湾,尤其是在蒋经国当总统的后期,在岛内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两岸互相仇视,到老兵可以回家,那种冲击尤其是有的家庭,太太到台湾去那么多年,很多很多电影、戏剧等等都在将这些故事。我想台湾本岛应该没有这样的共鸣,因为两岸来往已经很多,尤其现在很多年轻人。一个非官方的统计,台湾的年轻人大概有将近80万是长期在中国工作,受雇于中国公司,很可能是台商公司或者中国大陆的公司,或者港商、外商。这个数字也蛮大的。在台湾很多小家庭顶多两个子女,当子女跟中国有接触的时候,他的父母亲、祖父母、外公外婆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当然台湾年轻人对公司的忠诚度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大陆的公司可能将台湾年轻人一个人当三个人用,中国大陆的年轻人可能还没这么圆滑。所以,这个就是两岸互相在接受。而且台商去开公司,可能对中欧没有什么接受,但这些年轻人因为在中国工作,对中国全面的了解是超过老一辈,也就是第一批台商。这个现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中共官方将两岸民众“心灵契合"列为对台工作重点。但是春晚这种政治洗脑的节目,被一些年轻的台湾网友批评为“魔音穿脑",加上北京对台政策越来越强硬,一边高唱两岸一家亲,一边又高喊武统,这样两岸究竟要怎样才能“心灵契合"?
吴汉表示:“要两岸心灵契合,要通过几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威吓的方式,比如武统,但这种谈不上是心灵契合。另一种就是诉诸感情,尤其现在两岸都是同一个中华民族,这歌台湾目前也有困难。台湾现在的执政党刻意的去中国化之后,让台湾觉得我是不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这个都受到质疑。另外一个就是诉诸利益。台湾人到大陆互动之后,利益大不大。现在看起来,不分台湾人在两岸之间是获利的,包括我们看到这些艺人到大陆发光发热,就会有利益上的契合。大部分的台湾人没有在两岸关系上获利。我们可以统计一下,拿台胞证的到底有多少台湾人。所以要做到心灵契合,坦白讲,并不是那么容易。 但是通过流行文化来推动,让两岸民众通过两岸的偶像来彼此认同,这件事还是有利于在两岸之间互相渗透的。比如大陆的电影、电视、歌唱节目在台湾很多频道都有播出。相对的,台湾很多节目都粗制滥造,包括戏剧,都是长寿剧,不像大陆做这些戏剧,相对严谨得多。台湾民众观看大陆戏剧的还是会有一定的程度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两岸的心灵契合是潜移默化的。通过经济的利益和文化交流方式,来慢慢达到这样的[目的]。加上过去有血缘关系,心灵契合要假以时日才能实现。”
总结来讲,赵惠普认为,文化的交流,讲到最深就是怎样让两岸的心灵能够契合。我想说,说不定我们的契合要从下一代开始,因为老一代有很多包袱。让下一代来做一些我们这一代做不到的事情。吴汉则说:“当马列主义开始流行之后,宣传工作是共产主义中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宣传是什么,是以文化为基础。所以我们看到在中共做统战的时候,有很多这一方面的工作出来的。台湾很多国民党、民进党也是学马列和毛泽东的,对宣传搞统战的事情也都不陌生。无论如何,宣传要基于本身的实力,要真的是好东西宣传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