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生而平等”,这是启蒙时代的信念,不过人们往往认为这只是一种抽象的理想状态。揆诸人类历史,的确从未存在过所有人完全、绝对的平等状态。然而,人类历史也表明,毕竟存在着社会成员相对而言更加平等的社会类型。其中,最为典型的无过于 “草创”于1776年的美国社会。这一点,是理解美国社会、甚至美国对外政策的关键,自然也是在哈佛大学任政府学教授多年的路易斯·哈茨博士《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一书立论的基础。
在论及美国社会的特点时,托克维尔早就说过,“美国人最大的优势是,他们无需经历一场民主革命就实现了一种民主形态;他们生来就是平等的,而非后来才变成平等的”。由于没有经历过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不是经过激烈的革命推翻封建统治才争取到“平等”,所以美国不可能有激烈的革命传统,相应也就不会有顽固的“保守”传统。“人人生而平等”是自由主义的精髓,在“旧大陆”已成为一种政治信仰,而在美国却更多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换句话说,所谓 “自由主义”在美国不是人为的,而是自然而然生成的。由于具有相似的价值标准,当“制宪”面对严重、尖锐的利益冲突时,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们才有可能妥协,所以代表共和党人的杰斐逊上台后才可能说:“我们都是共和党人,我们都是联邦党人。的确,美国的种种社会思潮和社会政策的变动虽然名称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底色、框架仍是“自由主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方无产阶级也最强大,阶级矛盾最尖锐,应该是社会主义革命最可能爆发的地方。然而,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美国,社会主义运动、影响却比欧洲要小得多,弱得多,对此,哈茨在他的书中作了深刻剖析。简单说,他认为“社会主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意识形态现象,是由种种阶级原理和对旧欧洲社会引发的这种种阶级原理进行的革命性自由主义反抗而产生的。无比地缺乏一种封建传统的美国也无比地缺乏一种社会主义传统,这并不是偶然的。西方各地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起因定能在封建时代风貌里找到。旧秩序下造就了卢梭,也造就了马克思”。
对美国建国原则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英国思想家洛克,然而,在美国背景下,洛克思想却产生了变异。洛克的政治哲学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无保留地保卫国家,另一方面则是明确地限制国家。洛克的基本社会规范观点是一种自然状态中自由个人的概念,自由个人使人们摆脱了封建社会那种束缚人的阶级、教会、行为及与“地方”的联系,因此,他们在国家中的地位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得多。所以,国家成了完全依照法律约束人们的惟一联合体,同时也保护个人。但是,洛克又特别强调由于人们“出让”了部分权力给国家,国家反过来又很可能侵害个人的权利、利益,所以对国家要深报警惕之心。当洛克思想传到美国时,因为欧洲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封建压迫并未在美国扎根,美国人早就坚信“生而平等”,所以洛克思想中人人平等的基本社会规范大部分看上去不再像是一种规范,“而像是对一种事实的恰当描述。这个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当美国人从自由个体观念转向组建国家的契约思想时,他们并未意识到他们已经做了加强国家的事情,而仅仅意识到他们打算对国家予以限制”。于是,限制国家本来是洛克思想中一个方面,但在“美国背景”中,却变成了洛克思想的全部。
美国的各种“自由主义”林林总总,但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在具体政策方面纵有种种不同,然则在人权、自由、平等、私有制及市场经济等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上并无根本分歧。即便是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罗斯福在非常时期实行的新政,成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强调国家干预、强调福利社会时期,其底蕴仍是自由主义,“它寻求扩大国家的活动,同时保持洛克和边泌的那些基本原则”。所以,哈茨认为,新政的种种措施看似激进的,但本质是技术的、实用的、实验的,可以说是“自由主义改革的成功与转化”,而非意识形态的争战和变更。洛克是美国自由主义的偶像,但新政时期的许多问题确实是以“非洛克”的方式解决的。但是,洛克思想却一直都在起着基础性作用。因为美国 “缺乏社会主义的挑战,当然也缺乏诸如欧洲各种保守主义一直体现出来的那类来自右翼的旧组织的挑战,罗斯福根本无需做什么立场鲜明的表态”。而在其他地方,大萧条随之而起的是意识形态的生死搏斗。
在当今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包括美国在内的政府都开始大规模“救市”时,人们很容易简单地与当年罗斯福的新政作类比,甚至将“新政”简单地描述、理解成政府干预,忽略了“新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即它的许多措施是使自由企业得以持续发展,而且,“其采取的许多国家行为,从开销支出到设法解散托拉斯,都是用以加强而非削弱自由企业的”。其实,当时美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就认为,罗斯福的新政与社会主义根本不是一回事,因此对“新政”颇多严厉批评。今天,人们似乎只看到了“新政”的国家干预,而未看到“新政”对垄断的反对。如果这样片面效仿“新政”,其弊大矣。
美国之所以能够“例外”,根本原因也在于“人人生而平等”。具体说来,就是相对而言的起点平等、机会均等和规则的公平、公正,因此才被无数人视为充满机遇的地方。人们相信不是凭特权、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和勤俭节约就能成功。只有公平的充分竞争,才能保证经济的迅速发展。历史说明,起点平等、机会均等和规则的公正,是社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些,社会就会失序、陷入混乱,而这样的状态恰恰会为各种极端思潮提供社会基础。这样,社会就会在极度混乱与高度极权专制的两极间反复震荡,由此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关于作者
相关文章
最近的帖子
-
桑傑嘉:保護母語何罪之有?12 月 27, 2024 | 本站首发
-
特朗普为何要“夺回”巴拿马运河?巴拿马和美中两国的恩恩怨怨12 月 26, 2024 | 时政
-
分析:禁用TP-Link路由器表明美不惜经济代价应对中国带来的国安风险12 月 26, 2024 | 时政
-
模拟应对中国军事升级 台湾总统府首次举办社会防卫韧性桌上推演12 月 26, 2024 | 时政
-
刘书庆:从尹熙悦闹剧式的“戒严令”管窥总统制和一院制议会对民主政体稳定性的负面影响12 月 26, 2024 | 本站首发
-
中国又鼓励“过圣诞”了?网友:文化自信抵不过经济拉胯12 月 25, 2024 | 时政
-
教宗圣诞文告敦促各国人民“让武器噤声,超越分歧”12 月 25, 2024 | 时政
-
圣诞日,俄军向乌克兰能源设施发动导弹袭击,泽连斯基谴责其“没有人性”12 月 25, 2024 | 时政
-
楚朦 诗选六首(二)12 月 25, 2024 | 本站首发
-
北明·郑义:针对汉学家林培瑞被整肃给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校长的一封信(中英文)12 月 24, 2024 | 本站首发
转型译丛
《零八宪章》十周年
民主转型与十字方针
作者专栏
北 明 | 毕康 | 蔡咏梅 | 曹雅学 |
陈树庆 | 陈卫 | 陈永苗 | 程映虹 |
丁子霖 | 杜 光 | 朱健国 | 樊百华 |
傅国涌 | 付勇 | 高洪明 | 高智晟 |
巩磊 | 巩胜利 | 顾乃忠 | 郭宝胜 |
何清涟 | 胡显中 | 黄钰凯 | 江棋生 |
焦国标 | 康正果 | 李大立 | 李对龙 |
李海 | 黎建军 | 李 劼 | 李金芳 |
李昕艾 | 黎学文 | 李元龙 | 廖亦武 |
林傲霜 | 林欣薇 | 刘 荻 | 刘京生 |
刘军宁 | 刘柠 | 刘贤斌 | 刘晓波 |
刘在中 | 刘正清 | 吕耿松 | 马萧 |
茆家升 | 孟泳新 | 闵良臣 | 莫之许 |
牟传珩 | 欧小戎 | 欧阳懿 | 裴毅然 |
綦彦臣 | 秦伟平 | 秦永敏 | 任天堂 |
桑杰嘉 | 邵文峰 | 邵江 | 沈良庆 |
施 英 | 孙德胜 | 田奇庄 | 铁 流 |
王德邦 | 王 康 | 王力雄 | 王天成 |
王维洛 | 王怡 | 唯色 | 卫子游 |
温克坚 | 武宜三 | 吴 庸 | 吴祚来 |
肖雪慧 | 小乔 | 徐琳 | 徐友渔 |
杨 光 | 杨宽兴 | 杨子立 | 杨支柱 |
野 火 | 一 平 | 依 娃 | 应克复 |
余 杰 | 余世存 | 昝爱宗 | 曾伯炎 |
曾建元 | 张博树 | 张大军 | 张 辉 |
张铭山 | 张千帆 | 张善光 | 张圣雨 |
张耀杰 | 张镇强 | 张祖桦 | 张裕 |
赵常青 | 赵思乐 | 郑 义 | 郑贻春 |
顿珠多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