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界人士吴小平撰文呼吁让私营经济退场,以便能散沙形成拳头更好地应对贸易战等外部挑战。这种同中共的主流意识形态尚不完全同调的观点一经亮相,在博得左派喝彩的同时,引发中国各方恐慌。尽管中国主流媒体连日来对吴小平“私营经济退场论”进行轮番批评和驳斥,但事实上,中国民营企业富豪大佬们日子难过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金融大鳄肖建华,股神徐翔,安邦吴小晖,华信叶简明,娱乐“豪门” 范冰冰,海航王健,万达王健林,京东刘强东,都是引发无限联想的名字。作为中国互联网大佬主动退休第一人,马云面临什么样的政治困境?民营大佬富豪们死的死,关的关,退的退,再加上类似吴小平的论调,私营经济在中国是否陷入了“温水煮青蛙”的险境?
评论人士夏明说,不管吴小平什么背景,这篇文章产生的效应还是很大的,的确让中国私营企业家紧张,不仅要逃资、还要走人。中国政府经常好话说尽,但是坏事也做绝。我们看到它表面说话会被欺骗,会有错觉产生。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整个发展史上,要么成为买办,依附国外强权,要么成为所谓的民族企业家,必须依靠国内的强权。他们的生存环境非常差,永远没有能够依靠市场和消费者发展的独立权力,这点是所有民营企业家的悲哀。
变态辣椒:豌豆公主新篇 - 睡不好的龙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9月12日报道:吴小平“私营经济完成历史重任该退场”论引发热议
在外界对中国富豪“不退场就没好下场”的联想之际,中国财经专栏作家吴小平11日发表了题为“私营经济初步完成阶段重任”文章,立即引发中国“政治、经济同步倒退”的激烈争议.
这篇文章指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且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
此文一出引发中国网络的一片哗然。不少人立即联想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宣布退休,京东执行长刘强东的性侵疑云,以及万达、海航、安邦等中国企业接连发生的事端,认为此文是为北京意图拿私有企业开刀先“试水温”。
经过网路上一整天的哄传后,财经专栏作家吴小平向凤凰网承认文章是他写的,但不解释了,太多朋友问起。他周三下午则向新京报说,很多人没有读懂文章,如果解释太多,就会有“更多值得探讨的内容”,而他“不太想在现在这个阶段做解释”。
吴小平在文中表示,2007年的中共17大认为,公私经济地位平等。但如今,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意识地围堵中国,此时若不能集中国家力量,而是完全让市场说话,彻底走经济自由化道路,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开放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压力、阻力,已取得的优势和成果也可能逐步丧失。 他还主张,面对当今国运之争,当前强国之战,国家必须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必须统筹发展,必须令行禁止。否则,群体是没有纪律的,是没有深谋远虑的,不足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竞争。
中央社报道称,这篇文章发表后,立刻哄传海内外,引起中国网民及海外华人的议论。事实上,自马云退休的消息传出后,中国网路便出现“不退场就没好下场”、“金盆不洗手、法国墙上走(指海航董事长王健在法国坠墙身亡)的顺口熘,直指马云是”看破了“、才赶忙退休的说法不胫而走。
因此,吴小平这篇文章,就被部分中国网民说成是“不等其他人跟进,民企直接被‘公私合营’”。而一些自由派网民更奔相转传此文,并指这是中国“政治、经济同步倒退”的象征。
中国网路也随即出现了批判此文的文章。搜狐财经今天发表一篇署名“令狐卿”的文章指出,,全文“逻辑混乱,行文简陋”,谈不上严谨论证,但令人深思的是,就是“这么一段粗鄙的言论”竟然掀动群情激愤,可见围绕民营经济的焦虑感,是中国全社会都有的切身体会,“这才是真问题”。
中国网络也对吴小平的身份和经历进行了热搜。
新浪网文章称:在头条上,他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资深金融人士,曾参与创建中金公司零售业务及财富管理部,任执行总经理。现投身互联网金融创业.他还给自己弄了几个响当当的身份 金融评论家、商业观察家、网络金融界知名人士,长江商学院校友,浙大客座教授,投资银行中金公司零售业务及财富管理业务创立者之一,中国最大互联网配资金融公司联合创始人。
新浪网此文的留言中,网友持正反两种观点,有人说“感谢吴小平,他起码说出来了,可怕的是某些人不说正在做。”我认为吴小平说的很有道理,也很有必要,符合国情“。反对的网友说, ”回到文 革好了。公有制大锅饭“。也有网友说”这个年代要出名,一定要语不惊人死不休才行,同时还要包装好自己。“
▲美国之音(VOA)9月13日媒体观察:“私营经济退场”预示邓“猫论”终结:吴小平高论惹关注
华盛顿 —中国财经界人士吴小平撰文呼吁让私营经济退场,以便能散沙形成拳头更好地应对贸易战等外部挑战。这种同中共的主流意识形态尚不完全同调的观点一经亮相,在博得左派喝彩的同时,也遭到了包括某些党媒在内的无数板砖迎头痛击。吴小平承认文章是他写的,但不愿意进一步解释。中国财经达人吴小平是在今日头条发表文章和这些观点的。
在中国的舆论场上,“文”有周小平,“武”有吴小平。前者是互联网弄潮儿和左派领军人物,以至引起最高层的关注并让其担任了某地方作协领导人。后者是财经高人、达人,日前发表高论,要私营经济退场。不过,这两位小平的高论,都和邓小平的白猫黑猫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理论,差距甚远。以至于有人惊呼:吴小平的理论,让邓小平时代结束了。吴小平到底有何高论能如此博眼球,引争议?
吴小平高论惹关注
吴小平9月11日(周二)在《今日头条》发表了这番高论(标题是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立即引起高度关注。
吴小平,江苏人,1993年南通高考第一名进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凤凰网文章介绍,吴小平毕业后留京,2004年拿到长江商学院MBA,进入跨国银行做“衍生品”业务。2005年纪荣中金公司,离开中金后(和他人)创建米牛网P2P平台:一边做股票,一边理财。2016年,他成了和讯网COO,给某些公司做战略顾问。目前是“金融和财经专栏作家”。
吴小平在其文章中说: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这位“六岁就能翻看父亲书房的拿破仑法典”读书神童说:“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司混合体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
一石激起千层浪。吴小平其文一经上网,一天时间,就有两万多条跟贴评论,好评劣评如潮。不过,后来这篇文章显然受到某方压力而下架。
经济日报批吴文
首先是官方媒体发难。经济日报周三发表文章称,对这种蛊惑人心的奇葩论调应高度警惕。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官媒纷纷加以转载。这篇文章说:吴文认为,现在的私营经济,是没有纪律的,是没有深谋远虑的,不足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竞争。
文章说:这种论调的“核心错误,是试图否定和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把当今世界和平与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时代潮流中各类企业谋求发展的美好愿望,与其自定义的所谓”国家意志“对立起来,并试图通过‘更加集中’‘更加规模化’的‘一大二公’的经济形态所取代。”
作为中宣部直接领导的主要党报之一的经济日报的文章,对吴小平文章的批判上升到一个高度说:“这无疑是逆改革开放潮流而动、企图开历史倒车的危险想法。”
新京报批吴小平观点
新京报周三发表署名周俊生文章说,吴小平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和现实“事实”。文章说:在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此种观点令人费解。“吴小平认为,中国发展私有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协助公有经济的发展。可是,这个观点不仅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发展私营经济的一贯要求,也不符合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所走过的发展道路。”
新京报的文章说:1987年(该文笔误。应是1997年,记者注)召开的中共15大(要不就是1987年召开的13大,记者注)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并决定让非公有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并驾齐驱”。文章说:中共(2007年)17大,进一步明确公私经济地位平等、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政策基调。文章说,这些基调,中共在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从来没有变更过。”
该文对吴小平批判的调门开始拔高:“如此看来,所谓发展私营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协助共有经济发展的观点,呈现了一种对基本史实研究不深入的偏颇。”
周俊生的文章说:吴小平的网文出来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代表了“社会上的一种错误思潮”。吴小平在其结尾写道:私营企业,有其优势,有其劣根。周文则说:所谓劣根,指的是在部分市场监管尚未成系统的环境之下,企业容易背弃社会责任,为了一己之利而侵犯民众利益。“但是,这并非私营经济的‘原罪’,而是所有企业的共性。”
对吴文的海外回声
吴小平的文章,在海外舆论场更是引起舆论哗然。在思想界非常活跃的网络作家、写手章立凡、胡平、杨建利、高伐林、何清涟、陈小平等纷纷转载此文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维权组织公民力量的负责人杨建利发表推文说:吴小平的文章,“只不过揣测圣意罢了。但这种事情可做不可说,要做也要按圣上的节奏来。渔网还没有张好就大声嚷嚷,把鱼吓跑了怎么办?大型民企还好说,数量有限,资产转移不易,中小企业太多,布局尚需时日。接下来估计会对民营企业好言安抚几句,猪要一头头杀,最好捆绑完毕之前不要亮刀子,否则猪也不会束手待毙。”
北京历史学者章立凡周二在其推特中说:卸磨杀驴?吴小平《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 应逐渐离场》一文引发震动,大陆现已全网删除。
章立凡周四还在其推文中说:回顾清末以来的三场“国进民退”:第一场引爆了辛亥革命,第二场拖垮了国民党政权,第三场将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边缘。三个后果都是灾难性的,其后又都出现“民进国退”并带来经济增长。历史已经证明:“国进民退”没有可持续性。……
被称为自由主义流亡者笔杆子的胡平周三在其推中说:理论上,毛(泽东)并没有直接没收资本家的财产,而是赎买。在赎买之前先搞了一段时期的公私合营。混合所有制,对原有的私营企业来说,就是让国有资本在私企入股,即公私合营。我猜想,平时还是让私企老板控股,老板还是老板,到关键时刻就另当别论了。就像私企中的党组织,平时不动声色,有事就发挥威力了。
法律学者兼电视主持人陈小平则在其推文中说:没有啥玩味的。资本家王健林早看穿了混合所有制的底裤:他说:如果要混合,一定是民营企业家控股,或者至少我要相对控股,如果国企控股,不等于我拿钱帮国企吗?那不是脑子有毛病吗?不能干这事。 我看王健林倒霉也就倒在这点上。老毛是直接没收资本家的财产,现在呢,不叫没收,叫混合所有制。
陈小平说:吴小平献计,引发资本家与共产党的关系、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是个什么东西等问题的关注。
中国问题观察家邓聿文在其推文中说:吴小平的私企离场文章引发舆论恐慌,各种解读都有,普遍认为他是在放风,测试社会反响,我认为只是他个人的瞎猜测,对党国是帮倒忙。
海外历史学者高伐林周三在其推特上说:昨天新浪博客发表资深金融人士吴小平的《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在海内外引起轩然大波!从《环球时报》到民主派人士无不口诛笔伐。现在此文在国内所有网站都被紧急撤下。是吴某忽发奇想、哗众取宠呢,还是真的探到了今上的口风,急匆匆抢头功?
作家何清涟周三在其推文中说:最近讨论的公私合营,其实早由《2015国企改革方案》定下基调。本文逐条分析了内容,早就指出民企今天的命运。 BTW,这个方案在胡温时期开始制订,2013年讨论。早已开始定点定向执行。“有兴趣的推友可看我对条文的逐条解析。”
何清涟2015年在其VOA博客文章中说,中共当年出台的《国企改革方案》,具有极强的习氏色彩:意欲融合毛泽东、邓小平两人的治国特点,左右逢源。她说,国企改革方案,其亮点是混合所有制。(这点,也就是吴小平文章中提到的“公私混合经济”,记者注)。
何清涟说:所谓混合所有制,就是私企可以拿钱购买国企股份,成为股东。但股权配置比例是以国有资本为大头,私企只能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决策权与话事权。何清涟说:为了避免社会各界误解,该方案发表之后,新华社发《必须旗帜鲜明反对私有化》以正视听。
2018年年初,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教授周新城在共产党理论刊物《求是》专栏《旗帜》微博上发表文章宣称: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周新城的文章,点名批判了两位教授张五常和吴敬琏,搬出马恩列邓语录和共产主义原教旨主义理论,猛烈抨击了当今中国社会中的自由主义私有化思潮,引起了读者、特别是网上的相当热烈的讨论。
不过,面对着纷纷扰扰的舆论场,吴小平挂起了免战牌。新京报周二发表报道,谈到了吴小平最新证实。吴小平对该报说:文章的确是他写的,但他认为“很多人没有读懂”。吴小平说:现在社会反响比较大,我认为很多人没有读懂的。但是,如果你要解释太多的话,就会有更多值得探讨的内容。所以,不跟你说了,因为我不想在现在这个阶段做解释。
▲德国之声(DW)9月13日报道:呼吁私营经济退场 吴小平文章引热议
9月11日,中国金融界人士吴小平发表网络文章,断言中国私营经济已初步完成历史使命。这篇文章虽然很快即被删除,但引发的争论却仍在继续。
(德国之声中文网)金融界人士吴小平一夜之间成了“网红”。他发表的题为《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吴小平认为,“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
目前中国各大门户网站上已找不到这篇文章的原文,取而代之的是官方媒体的批评。《新京报》发表署名评论称,要求私营经济“逐渐离场”代表了一种错误思潮。文章写道:“在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此种观点令人费解。吴小平认为,中国发展私有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协助公有经济的发展。可是,这个观点不仅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发展私营经济的一贯要求,也不符合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所走过的发展道路。”
尽管吴小平原文在中国网络已经被删除,官媒也对“私有经济退场论”予以高调批判,但网络上对此文的出台背景仍有各种猜测。独立撰稿人高伐林发推称:“从《环球时报》到民主派人士无不口诛笔伐。现在此文在国内所有网站都被紧急撤下。是吴某忽发奇想、哗众取宠呢,还是真的探到了今上的口风,急匆匆抢头功?”网名“左手墨迹”则写道:吴小平“只是明确说出了大家一直以来的担忧而已,真正让人害怕的并不是这种论调,而是私有财产得不到有限保护,随便一个借口都会被权力共产的事实!”微信上一则已被删除的帖子写道:“吴小平说的到底是什么经济?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就是计划经济,他只是没有明言。好在供销社还在,粮票布票油票外汇卷的模板都还保存着,其实恢复起来,也就是一蹴而就的事。爬坡四十年,返回原地朝夕之间,想起来也是惊悚。”
事实上,近来要求“私有经济退场”的,吴小平并非第一人。今年一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周新城教授就曾在党媒发表文章称“共产党理论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此文当时也曾在中国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达扬综合报道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9月14日报道:马云预告退休疑隐忧 官方媒体急安抚私人老板
中国官方媒体罕见迅速回应关于“私营经济离场论”争议,批评该种议论属于奇葩论调。网传著名官方微博号侠客岛发文,强调支持民营与私人经济是官方一贯主张,国家主席习近平多年来有明确指示维护私人经济。评论指马云微妙宣布退隐计划,引发中国官方对民营经济立场生变隐忧。
经济日报刊登中国经济网署名平言文章,严厉批驳“私营经济离场论”,并说对这种蛊惑人心的奇葩论调应高度警惕!
近日源于自媒体署名吴小平的一篇文章,引起网上一片哗然。报道批评说,该文荒谬逻辑推导出的结论、自以为是的奇葩论调,在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大背景下,尤应引起高度警惕。
这篇自称“资深金融人士”发布的网文称,“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理由是“私营经济”即非公有制经济“是没有纪律的,是没有深谋远虑的,是不足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竞争的”。
中国经济网的该文批评说,40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不断冲破僵化思维和体制机制藩篱,逐步确立起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该文还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求将其体现到各项具体政策中,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更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人民生活已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无从得出要对非公有制经济“卸磨杀驴”、以公有制取代非公有制的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荒谬结论。
据网传署名侠客岛的文章,批评说每次在大的时间节点上,总会有一些杂音出来。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也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国内外挑战,怎么看?怎么办?终归需要我们勇敢面对挑战,理性看待现实,冷静寻找出路。
该文还批评一篇来历不明的文章鼓吹“私营经济离场论”,观点自然漏洞百出,不值一驳,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中国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发展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成功激活了社会的活力。今后怎么走?中央早已定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这个问题上挑起所谓的“私营经济离场论”来挑战中国的改革信心和决心,是毫无意义的。
该文说今天不妨回顾下习近平对民营经济、市场经济,对改革开放的一些论述,很直白,也很明白。
中共19大报告明确说支持民营企业发展。19大报告要求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美国之音(VOA)9月14日时事大家谈:建言者还是传声筒?看中国的“智库”与“专家”
中国的智库有多“智”?专家有多“专”?近来许多中国专家学者的言论,从美中贸易战开打以来的“中国国力全面超美论”“中国一定赢”,到为政府催生提议的“生育基金”、“丁克税”,以及“不看新闻联播的是下等人”等,不但引发议论甚至沦为民间的笑谈,被许多中国网民批为到底是学者专家还是忽悠大师?究竟是外界误解了这些学者专家的“用心良苦”,还是学者专家没有守住底线,沦为当局的“传声筒”?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上台后,不断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中国有没有让独立智库和学者生存的空间?
嘉宾:北京独立时评人吴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郝建
郝建:有些专家“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郝建说,胡鞍钢曾经在朱镕基还是国家总理的时候常跟人吹嘘自己是他的智囊。但现在根据大量的口述历史和网上上的各种证明,朱镕基本人否认了这件事。从这件事反映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专家态度,就是“眼睛向上”。最近吴小平提出“私营经济离场论”,他在这上面绝不是孤独的。而且他提出取消私有制并不是胡说,而是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的。郝建表示他会打趣和别人说,别以为吴小平说错了,人家可是符合中国宪法的,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里是有这句话的。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总体看出一种风气,就是向上看、别苗头、别风向。郝建用两句话总结了中国专家圈子里的现象。一句是唐代诗人李端的诗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有时候弹错调子,是为了得到高层的注意。还有一句是西方谚语,“知道面包的哪一面有黄油”。在中国,拍马屁的话说错了没关系,但如果你要是说了让领导不高兴的话,那你就成了带来坏消息的信使,长此以往就会被边缘化。郝建说自己当年也曾是“专家”,曾因《电影产业促进法》而被请去开会和提意见。他当时提的意见是,只要把审查取消了,就是促进了。有韩国电影来北京电影学院展映的时候,我曾明确说过,韩国电影之所以出现井喷就是因为取消审查。像我们这种专家就很容易被越来越边缘化。比如现在连学术会议都不请我了,更不用说政府的会议了。郝建觉得只能用“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来解释中国专家经常错得离谱的这种现象了。
郝建:浮夸风是体制性现象
郝建说,官媒在某个政策上没有得到具体的执行指令时,绝不会越雷池一步。官媒里虽然也有一些头脑没有那么发热的专家和声音,但不能把这种现象整体化。现在专家整体上犬儒化,“楚王好细腰,宫中扶墙立”。另外,中共的整个话语和思维方式本来就是如此,所以这也确实是个体制性现象,而不是一两个人方向走反了。这个现象在习近平上台后确实是加剧了,整个“气温气候”不一样。我发现美国的专家和媒体,骂起美国和总统来,都是“有枣没枣打三竿子”。郝建表示自己在哈佛也经常接触到一些来自中国的专家的讲座,基本上只要知道他来自哪个部门和背景,就大概能知道他们要讲什么。整个学者圈的犬儒化从1989年开始是一个逐步扩散和深化的过程,这些现象并不奇怪。
郝建:知识分子群体集体犬儒化,向集权化策马狂奔
对于习近平想要建立的中国新型有特色的智库是否是中国智库官办化的开始,郝建说,智库肯定会欢迎这种做法,因为这样他们就不用顾虑经费了。但这里边有些具体的话语令人费解。比如有一句话叫“满足人民广泛的智力需求”,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是想开启民智,那多投点钱在教育上就好了;不要让孩子们没学上,不要让教师领不到工资就好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中共越重视某个领域,这个领域的犬儒化就越严重。总的来说,好几个方面都由极权体制所造成的,但是整个学者、专家和公知圈子的集体性犬儒化也是个重要因素。即使是自由派的自由分子,也得注意在“冰河期”明哲保身。这个圈子的整个状态就是在向集权化策马狂奔。在目前的中国,接受民族主义思想和集权主义意识形态的还是大多数,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另外,由于现在各领域都被严密控制,老百姓到底是怎么想的其实也并不清楚,到底接受多少和抗拒多少现在都不得而知。
吴强:强力过滤后只剩讨好声
北京独立时评人吴强说,现在能发声的专家基本就两种,一种是猜测上意,再根据上意抛出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政策和观点。这是争宠性质的,希望引起上层的注意,以便得到更高的政治地位和更多的课题经费。另一部分人是走在政策的前面,充当了很多政策的先行官和“斥候”,通过放风试探公众反应。另一方面,过去几年中互联网和新闻媒体等等都经过了大力整顿,过滤出来的只剩了讨好的、越左越好的、宁左勿右的声音。现在在新媒体和官方媒体上已经听不到相对独立和相对客观的自由派学者的声音了。他们的声音已经被消灭掉了。
吴强:公知圈“劣币驱良币”
吴强认为,在中国,海外留学等的国际化背景并没有太大作用。一方面,中国互联网的审查和封锁已持续了很长时间,各种国际会议和国际交流也都受到很多审查的限制。很多曾经在国外拿到博士的人回来以后其实跟国际学术界的交往越来越少,而且他们也会越来越自觉地用民族主义的立场发声,站队站在官方这一边。他们的职业规划已经和他们所谓的国际化背景没有多大关系了,仅是作为一个金字招牌。另一方面,这些学者有时会说一些下流话,这与中国整个公共知识分子群体的消亡有密切关系。公众和媒体都没有一个比较正经的、高水平的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作参照,那么这种下流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俗话讲的劣币驱良币。公共知识分子需要以哲学家中心,通过一群社会科学家建造出一个学术共同体,他们需要不断与公众和媒体对话,这样才会培育出良性的、客观、进步的声音。但这种声音在国内几乎已经消失殆尽,只能看到下流话了。
吴强:党的话语压过了学术专业话语
浮夸风在胡鞍钢个人身上很早就已经暴露出来了,逢迎讨好以争取最上层的注意。这成了宗旨之后就造成了很多放卫星式的浮夸,都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得到领导的注意。现在学校和智库的一些文章也都把得到中央领导批示作为最高荣誉,而不是文章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但这背后也有制度性方面的因素,这种浮夸风来自于党的八股文,来自于党的体制,来自于党的宣传需要。实际上,这是党的宣传文风渗透到了学术界,然后造成了浮夸风气。我们可以往前追溯,无论是追溯到大跃进还是追溯到1949年之前,党内自身就是存在着浮夸之气,这原本和学术是没什么关系的。这完全是为了动员和宣传。而“宣传”其实是个负面词汇,它与客观独立的学术研究是没有关系的。所以现在这些学者是根据上级领导的喜好,根据政治目的来炮制其观点和论证方式,完全不顾学术的基本规范。这就是党的话语压过学术专业话语的结果和表现。
▲美国之音(VOA)9月14日焦点对话:民营大佬纷纷出事,习近平要“卸磨杀驴”?
华盛顿 —年仅54岁的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本星期宣布其退休计划,引发外界种种猜测。其实,中国民营企业富豪大佬们日子难过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金融大鳄肖建华,股神徐翔,安邦吴小晖,华信叶简明,娱乐“豪门” 范冰冰,海航王健,万达王健林,京东刘强东,都是引发无限联想的名字。与此同时,中国“资深金融人士”吴小平发表文章,提出“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引起舆论大哗,被视为中共要对私营经济“卸磨杀驴”的先兆。作为中国互联网大佬主动退休第一人,马云面临什么样的政治困境?民营大佬富豪们死的死,关的关,退的退,再加上类似吴小平的论调,私营经济在中国是否陷入了“温水煮青蛙”的险境?
参加讨论的嘉宾是:政论作家,时局分析人士陈破空先生; 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政治学教授夏明先生;美国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先生。
马云表示他退休的目的是专注于教育,但是外界对他的退休还是充满了猜测。为什么?陈破空说,马云在阿里巴巴董事会的位置上也可以做教育,所以难免有外界质疑他的说法。他停职是有背景的。今年四月份,央行高官突然对马云和马化腾的公司发出警告,说互联网巨头、移动支付不要以为大而不能管,大而不能倒。此话一出,马云和马化腾立刻表示如果国家需要,可以把自己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交给国家,完全被吓住了。中国政府已经眼红了。中央银行是国家银行系统,但是民间越来越使用移动支付。马云和马化腾的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中国民众使用的支付方式。中共当局眼红眼热不言而喻。国家在上市公司建立党支部,也是加强党控的象征。企业家、富豪也是死的死、关的关、逃的逃、退的退。这样的大背景下马云这样做,人们的解读是正确的,不管马云个人做什么解释。
杨建利说,马云的传记作家说过,不管愿意不愿意,大家都会认为马云的辞职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这的确有道理。马云和其他巨富一样,都涉及政治太深,不然不会发这么大。马云的背后势力是江泽民,随着时间的推移,江的势力下降。现在江的势力和习的发生对撞。换句话说,未来习和江的势力对撞将会下去,马云会夹在其中。去年《南华早报》发表文章是关于栗战书女婿的腐败一事,得罪了栗战书,而《南华早报》的拥有者就是马云。在这种情况下,激烈的政治斗争很可能会成为牺牲品,在国进民退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越来越难做。
马云可能算是名气最大的中国私营企业家。如何看待他的成败得失?他曾经直言:〝中国的企业家确实没有好的下场。事实也是。历史也是〞。他还曾谈到说:〝以前你没钱,没人找你。你有钱以后找你的人都很大,要不就有权,你吃不消〞。如何解读他这些话中透露出的难言之隐?夏明说,马云的做法如果不能叫做急流勇退,更恰当的说法是金蝉脱壳,因为他毕竟要保他的全身,能够有安全空间。财富和生命都要保证安全。在中国大的背景下,马云看得很清楚,这么多民营企业家结局都不太妙。往前推,从90年代以来的牟中其,赖昌星等人已经重复了这种历史。政府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在被政府捉到之前,企业家有机会保财保命,比如潘石屹等人就是成功的例子,中国的红通名单里也有不少中国富豪。马云辞职的看点就是从政府与企业家的博弈中看看到底企业家能否成功着陆,保财保命。
有分析人士认为,马云或者中国其他互联网或者金融富豪,之所以有今天,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在国家层面上阻止了外国的竞争者,关起国门让他们在国内做大做强。从这个角度来说,马云这样的大佬一定是政商勾结的产品,被人家捏住短处也是必然的。陈破空先生说这种总结不无道理。中国富豪就是成也制度、败也制度。中国自古以来只有一种权力独大,就是政府的权力。而在民主国家,有多种权力,商人有商权,媒体有“无冕之王”的权力、司法独立有法权,人民投票有民权。而在中国,只有皇权,皇帝垄断一切。今天的中国政府比皇帝垄断的更多,包括媒体、资源矿山。马云说,在中国,富豪没有好下场。从古至今的确这样。只要中国制度不改,中国富豪就不会善终。
说到最近不得善终的私营企业的大佬富豪,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安邦集团总裁吴小晖,华信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局叶简明,还有海航创办人王健,万达王健林等。这些富豪领导的大企业,其崛和结局有什么共同之处? 杨建利说,这些人都被称作富商、民营企业家,其实他们就是资本家。这些人在共产党的话语权里是没有合法地位的。共产党的共产本质和资本的属性最后一定要冲突。毛泽东时代就是全面消灭资本家和资本主义;邓小平时期,因为毛泽东的策略把中国经济带到崩溃边缘,就不得不发展经济,就开始发展民营企业,允许资本家存在;到了习近平时代,他发现资本太大了,权力有可能威胁到政权,他必须割羊毛。他对民企进行第二次剥夺,他选择走中间道路,而不是完全把资本家割掉。于是他对大的民营企业家开始剥夺。游戏规则是在各个领域中共开始发赌博筹码,庄家是中共,庄家可以玩猫腻。庄家让一部分人赢,把从他那里买的筹码集中到某几家里,可以说是赢家通吃。然后他把筹码没收,再来一遍,不断地玩下去。中共的共产本质以及对权力的无限膜拜让它在现实中没有底线地利用权力,这和资本的属性一定是矛盾的。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阶层、或者说资产阶级、资本家和中共政权分道扬镳是迟早的事,现在正在发生。
最近中国一位所谓“资深金融人士”吴小平发表文章,提出“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还表示,为了增强国力,“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引起舆论恐慌。如何看待这种论调?这是不是习近平喜欢的调子?夏明说这当然是上有所好,下必效之。今天中国的私营企业在面临死亡,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危机。私营企业有恐慌,从而希望把资本转到房地产、股市、融资产品,继而转到国外或者通过其它方式逃资。国家要趁他们的资产还没走完之前,进行最后一次掠夺。习近平面临到处的政治、社会、经济危机,要把握最高点,控制私有制、实行管制经济。
吴小平的文章出台之后,据说短短时间就吸引了两万多评论。为何大家对于中国“国进民退”的趋势如此焦虑?从经济社会层面来说,国进民退对中国意味着什么?陈破空说,这篇文章的内容结构极可能来自上层授意。从十八大习近平上任以来,在王沪宁的策划下,他们实施这样一种三部曲策略:信息快闪、引发争议、付诸实施。今年一月,王沪宁唆使人民大学教授发表文章《消灭私有制》,引起社会哗然,然后迅速删除文章。这次吴小平发文之后,首先反驳的不是《人民日报》、新华社、《环球时报》,而是《经济日报》、《新京报》这些并非首席喉舌的边缘官方媒体。被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转发声讨,然后迅速删贴消失。
杨建利和陈破空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吴小平和他的文章被过度解读了。杨建利说,吴小平在行业内并不是个重要人物,这篇文章也写得不好。当然不排除吴小平揣摩上意写了这篇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多反应呢?因为大家担心第二次公私合营正在进行,这篇文章的出现触动了人们的紧张神经。但是中国的目前状况看到,你不能只解读一个信息,还要有另外的信息。在中共大谈左调的同时,刘鹤在一个经济工作会议上说要对民营企业、私有经济一视同仁,因为他们创造了50%以上的GDP、60%的财政收入、70%以上的就业。刘鹤管经济,他务实不狂妄。9月8日,中国最高法院发布了一个文件,内容就是要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也就是说吴小平即使代表了中共的声音,也只是一种声音,中共内部并不统一。
马云退休正值中国的商业环境出现恶化、政府对企业干预越来越多之际。这些干预行为最近都有哪些体现?“国进民退”的大趋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夏明说不管吴小平什么背景,这篇文章产生的效应还是很大的,的确让中国私营企业家紧张,不仅要逃资、还要走人。中国政府经常好话说尽,但是坏事也做绝。我们看到它表面说话会被欺骗,会有错觉产生。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整个发展史上,要么成为买办,依附国外强权,要么成为所谓的民族企业家,必须依靠国内的强权。他们的生存环境非常差,永远没有能够依靠市场和消费者发展的独立权力,这点是所有民营企业家的悲哀。
▲自由亚洲电台(RFA)9月14日发表评论家胡平文章:吴小平文章起波澜 当局葫芦里卖什么药
9月11日,中国财经界人士吴小平发表了一篇短文,称“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此文一出,反响强烈,在一天时间内就有两万多条跟帖。
紧接着,第二天,9月12日,官媒就高调反驳。经济日报发文说,对这种蛊惑人心的奇葩论调应高度警惕。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纷纷转载。新京报也发文反驳,说吴小平的网文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代表了“社会上的一种错误思潮”。
官媒的反驳来得这么快、这么高调、这么大阵势,可见中共当局确实没有吴小平说的那个意思,并不打算要私营经济离场。然而吴小平的一篇短文竟然引起那么大的反响,那也说明人们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之所以很多人担心当局会让私营经济离场,那和习近平上台以来的一系列向左转做法有关,和多位商界大佬最近频出状况有关,也和201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201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有关。这两份中央文件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等等。
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即私有企业,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共搞的公私合营。所谓公私合营,就是国家投资私有企业,并由国家派干部和资本家实行合营。规定:合营企业中,社会主义成分居于领导地位,合营企业必须遵守国家计划,受公方领导,经营管理则由公方代表同私方代表共同负责(但实际上,私方代表有职无权)。不消说,没有资本家会喜欢这样的公私合营,只不过当时的形势是“三面架机枪,只准走一方”,资本家别无选择。
那么,现在中共要搞的国有资本入股私有企业是不是第二次公私合营,会不会和当年的公私合营一样呢?我以为有一样也有不一样。不一样之处是,现在的国有资本入股私有企业,不会像过去那样强调公有成分的领导地位,不会强调遵守国家计划以及受公方领导,经营管理也不会强调公方代表与私方代表共同负责。也就是说,接受了国资入股的私有企业,平时还是由私企老板控股和经营管理,老板还是老板。但这只是在一般情况下,遇到特殊情况就另当别论了。这就像私企中的党组织。如今,很多私企中都建立了党组织,可是这个党组织和毛时代大小单位里的党组织不一样,在一般情况下,它并不发挥该单位的领导者功能,平时不动声色,遇到特殊情况才发挥威力。
鉴于毛时代的惨痛教训,现今的中共当局深知私有经济最富活力,它还需要私有经济发挥积极性,因此并不打算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但由于私营企业的私人性,不在当局直接掌控之内,又让当局感到不放心,因此它要给私企塞进一个坐探,套上一个紧箍咒。
▲英国广播公司(BBC)9月17日报道:“私企退场论”: 国进民退加剧 中国民企惶恐情绪蔓延
近日,一个名为吴小平、自称“资深金融人士”的人在中国社交媒体掀起一轮轩然大波。他发文称: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
很多人并不知道吴小平是谁,但这篇文章依然在社交媒体引发恐慌。就在此文发布前不久,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马云宣布,将在一年后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并宣布了接班人。有人解读,这是中国商业环境恶化下马云的明智离场。
马云退场的同时,中国国有资本被曝开始大规模进入上市民营企业。惶恐情绪蔓延的中国私营企业,正面临着未知的未来。
国企大规模进入私企
1978年,中国拉开改革开放大幕,并在1990年代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官方的说法,中国目前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必须是国有经济。2017年的“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有27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榜,这些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比达71.83%.
据中国财新传媒的不完全统计,仅是上市公司层面,2018年以来就已经有近20家上市公司引入了国有资本。“在已经完成的9个案例中,国有资本共出资超过62亿元,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财新的报道称。
独立学者吴强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做大后的命运并不是必然被国有资本接管,关键还是要看私有企业是否有政治代表,能否能执政党联盟。“在过去20年,共产党执行的是吸纳型政治制度,民企中出现了政协代表,由此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政治庇护,但目前政协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们有限的政治地位无法保障他们目前的状态,在经济下行阶段很可能成为被剥夺的牺牲品。”吴强告诉BBC中文。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包含了民营企业家,也就是所谓的‘先进生产力’,但现在的意识形态完全抛弃了三个代表。”吴强说。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以后,中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越来越明显。2018年2月23日,中国保监会宣布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在一段时期内直接全面管理民营企业性质的安邦。虽然安邦的背景及资产性质较为复杂,但这种处置方式以前极为罕见。
吴强称,国有资本大量进入民营企业的现象肯定需要担忧。“贷款难、员工社保问题、企业税收问题,都迫使近年来民营企业不得不接受国有化,这种国有资本介入的形式比以前直接没收私营经济、公私合营更隐蔽。”
前中国国企高管、去年离职成为民营企业家的王彬(化名)也有同感。“十九大以后,政府在收权,并没有放权。一方面,这是由中国执政党的本质决定的,因为执政党相信公有制;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开始膨胀了,也不太依赖于外资了。”
至于国企接盘民企,王彬认为,部分也是因为民企自身经营不善造成的。“海航是民营企业,过度膨胀的问题是自己造成的,导致经营面临困难,最后要求国企参股。”
在吴小平文章引发热议后,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在9月13日晚罕见发文“安抚”中国民营企业家,称“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更不是过河拆桥式的策略性利用”。
“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家群体更应该不为流言所动,相信国家政策的稳定性,踏踏实实把民营经济办得更好。”《人民日报》文章称。
在多位学者看来,官方的发声并不能打消公众的担忧。“吴小平的言论不是孤立的,跟整个国家发展的趋势是吻合的。现在人们已经不像前些年那样了,最近五年的态势大家都清楚,对他的论点产生担忧是非常正常的。”中国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赵士林告诉BBC中文。
赵士林认为,喉舌媒体的回应只是官方在策略层面否定了吴小平,“吴小平只是在不合适的时候说了合适的话,这个话官方现在还不想直接说出来。不管吴小平是不是反讽,这篇文章引发这么大的反响,体现了人们对开改革倒车、倒行逆施的普遍义愤和对局势的担忧。改革就是在某种意义上走向私有化,但吴小平的提法是反改革的,这和中国这几年的发展态势有内在联系。”
早在2010年,马云就表态称“只要国家需要, 随时准备把支付宝献给国家”。此后,或许是嗅觉比常人更灵敏,2016年,马云又公开表示,“我们过去的一百多年来一直觉得市场经济非常之好,我个人看法未来三十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
2017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表示,“突然发现其实共产主义真的在我们这一代就可以实现”。
“目前国家大环境肯定是对民营企业不利,很多行业的准入,只有国有企业可以。此外,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很低,但民企很难拿到贷款,即使拿到,利率也高。国进民退是事实,这一迹象从十八大以后就开始显露了。”王彬说。
前景不明的未来
“上世纪80、90年代的改革主张小政府、大社会,但现在执政党和政府对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控制已经深入到了几乎每一个领域和层次,这些都是在改革的名义下进行的,但其结果却是与80、90年代的经济改革目标,即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相反的。党和政府的控制深入到社会每一个细胞,我认为这是一种历史性倒退。按照目前的状况发展下去,我对前景很悲观。中国民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会继续萎缩,会越来越艰难。”独立学者、前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吴伟告诉BBC中文。
“可以说,从胡锦涛时代的后期,开始出现国进民退,这种现象在近几年加剧。我也在思考,为什么出了这么多形似改革,但执行结果却是相反的’改革’政策。一是传统意识形态回归的原因,二是由于政策原因民营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处于资源垄断地位、被一再要求‘做大做强’的国有企业便趁机扩张地盘,所以国进民退势所必然。民企接受国企控股,从大环境看是被动选择,但从企业家对发展前景悲观,或者出于自保的目的退出,这个角度看,又是主动选择。”吴伟说。
“民企没有抵抗的资本和能力,经济上行期间可能也不会束手就擒,他们唯一的资本可能就是媒体和民营资本家自我结盟,但这两点都没有现实可行性。我们有看到媒体发出声音,但媒体的声音也越来越弱。”吴强说。
对此,尽管仍持中国护照,但王彬也为未来做了两手准备,他已经在国外设立一个公司。“一方面,中国各个领域已经非常竞争激烈,市场机会在中国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面临着很大压力,政府干预导致人民币跟市场价值严重不对等。”
“现在有很多人把钱挪到国外,我当然理解。我要是钱多早就挪出去了。”王彬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彬为化名)
评论人士夏明说,不管吴小平什么背景,这篇文章产生的效应还是很大的,的确让中国私营企业家紧张,不仅要逃资、还要走人。中国政府经常好话说尽,但是坏事也做绝。我们看到它表面说话会被欺骗,会有错觉产生。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整个发展史上,要么成为买办,依附国外强权,要么成为所谓的民族企业家,必须依靠国内的强权。他们的生存环境非常差,永远没有能够依靠市场和消费者发展的独立权力,这点是所有民营企业家的悲哀。
变态辣椒:豌豆公主新篇 - 睡不好的龙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9月12日报道:吴小平“私营经济完成历史重任该退场”论引发热议
在外界对中国富豪“不退场就没好下场”的联想之际,中国财经专栏作家吴小平11日发表了题为“私营经济初步完成阶段重任”文章,立即引发中国“政治、经济同步倒退”的激烈争议.
这篇文章指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且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
此文一出引发中国网络的一片哗然。不少人立即联想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宣布退休,京东执行长刘强东的性侵疑云,以及万达、海航、安邦等中国企业接连发生的事端,认为此文是为北京意图拿私有企业开刀先“试水温”。
经过网路上一整天的哄传后,财经专栏作家吴小平向凤凰网承认文章是他写的,但不解释了,太多朋友问起。他周三下午则向新京报说,很多人没有读懂文章,如果解释太多,就会有“更多值得探讨的内容”,而他“不太想在现在这个阶段做解释”。
吴小平在文中表示,2007年的中共17大认为,公私经济地位平等。但如今,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意识地围堵中国,此时若不能集中国家力量,而是完全让市场说话,彻底走经济自由化道路,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开放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压力、阻力,已取得的优势和成果也可能逐步丧失。 他还主张,面对当今国运之争,当前强国之战,国家必须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必须统筹发展,必须令行禁止。否则,群体是没有纪律的,是没有深谋远虑的,不足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竞争。
中央社报道称,这篇文章发表后,立刻哄传海内外,引起中国网民及海外华人的议论。事实上,自马云退休的消息传出后,中国网路便出现“不退场就没好下场”、“金盆不洗手、法国墙上走(指海航董事长王健在法国坠墙身亡)的顺口熘,直指马云是”看破了“、才赶忙退休的说法不胫而走。
因此,吴小平这篇文章,就被部分中国网民说成是“不等其他人跟进,民企直接被‘公私合营’”。而一些自由派网民更奔相转传此文,并指这是中国“政治、经济同步倒退”的象征。
中国网路也随即出现了批判此文的文章。搜狐财经今天发表一篇署名“令狐卿”的文章指出,,全文“逻辑混乱,行文简陋”,谈不上严谨论证,但令人深思的是,就是“这么一段粗鄙的言论”竟然掀动群情激愤,可见围绕民营经济的焦虑感,是中国全社会都有的切身体会,“这才是真问题”。
中国网络也对吴小平的身份和经历进行了热搜。
新浪网文章称:在头条上,他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资深金融人士,曾参与创建中金公司零售业务及财富管理部,任执行总经理。现投身互联网金融创业.他还给自己弄了几个响当当的身份 金融评论家、商业观察家、网络金融界知名人士,长江商学院校友,浙大客座教授,投资银行中金公司零售业务及财富管理业务创立者之一,中国最大互联网配资金融公司联合创始人。
新浪网此文的留言中,网友持正反两种观点,有人说“感谢吴小平,他起码说出来了,可怕的是某些人不说正在做。”我认为吴小平说的很有道理,也很有必要,符合国情“。反对的网友说, ”回到文 革好了。公有制大锅饭“。也有网友说”这个年代要出名,一定要语不惊人死不休才行,同时还要包装好自己。“
▲美国之音(VOA)9月13日媒体观察:“私营经济退场”预示邓“猫论”终结:吴小平高论惹关注
华盛顿 —中国财经界人士吴小平撰文呼吁让私营经济退场,以便能散沙形成拳头更好地应对贸易战等外部挑战。这种同中共的主流意识形态尚不完全同调的观点一经亮相,在博得左派喝彩的同时,也遭到了包括某些党媒在内的无数板砖迎头痛击。吴小平承认文章是他写的,但不愿意进一步解释。中国财经达人吴小平是在今日头条发表文章和这些观点的。
在中国的舆论场上,“文”有周小平,“武”有吴小平。前者是互联网弄潮儿和左派领军人物,以至引起最高层的关注并让其担任了某地方作协领导人。后者是财经高人、达人,日前发表高论,要私营经济退场。不过,这两位小平的高论,都和邓小平的白猫黑猫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理论,差距甚远。以至于有人惊呼:吴小平的理论,让邓小平时代结束了。吴小平到底有何高论能如此博眼球,引争议?
吴小平高论惹关注
吴小平9月11日(周二)在《今日头条》发表了这番高论(标题是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立即引起高度关注。
吴小平,江苏人,1993年南通高考第一名进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凤凰网文章介绍,吴小平毕业后留京,2004年拿到长江商学院MBA,进入跨国银行做“衍生品”业务。2005年纪荣中金公司,离开中金后(和他人)创建米牛网P2P平台:一边做股票,一边理财。2016年,他成了和讯网COO,给某些公司做战略顾问。目前是“金融和财经专栏作家”。
吴小平在其文章中说: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这位“六岁就能翻看父亲书房的拿破仑法典”读书神童说:“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司混合体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
一石激起千层浪。吴小平其文一经上网,一天时间,就有两万多条跟贴评论,好评劣评如潮。不过,后来这篇文章显然受到某方压力而下架。
经济日报批吴文
首先是官方媒体发难。经济日报周三发表文章称,对这种蛊惑人心的奇葩论调应高度警惕。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官媒纷纷加以转载。这篇文章说:吴文认为,现在的私营经济,是没有纪律的,是没有深谋远虑的,不足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竞争。
文章说:这种论调的“核心错误,是试图否定和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把当今世界和平与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时代潮流中各类企业谋求发展的美好愿望,与其自定义的所谓”国家意志“对立起来,并试图通过‘更加集中’‘更加规模化’的‘一大二公’的经济形态所取代。”
作为中宣部直接领导的主要党报之一的经济日报的文章,对吴小平文章的批判上升到一个高度说:“这无疑是逆改革开放潮流而动、企图开历史倒车的危险想法。”
新京报批吴小平观点
新京报周三发表署名周俊生文章说,吴小平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和现实“事实”。文章说:在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此种观点令人费解。“吴小平认为,中国发展私有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协助公有经济的发展。可是,这个观点不仅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发展私营经济的一贯要求,也不符合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所走过的发展道路。”
新京报的文章说:1987年(该文笔误。应是1997年,记者注)召开的中共15大(要不就是1987年召开的13大,记者注)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并决定让非公有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并驾齐驱”。文章说:中共(2007年)17大,进一步明确公私经济地位平等、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政策基调。文章说,这些基调,中共在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从来没有变更过。”
该文对吴小平批判的调门开始拔高:“如此看来,所谓发展私营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协助共有经济发展的观点,呈现了一种对基本史实研究不深入的偏颇。”
周俊生的文章说:吴小平的网文出来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代表了“社会上的一种错误思潮”。吴小平在其结尾写道:私营企业,有其优势,有其劣根。周文则说:所谓劣根,指的是在部分市场监管尚未成系统的环境之下,企业容易背弃社会责任,为了一己之利而侵犯民众利益。“但是,这并非私营经济的‘原罪’,而是所有企业的共性。”
对吴文的海外回声
吴小平的文章,在海外舆论场更是引起舆论哗然。在思想界非常活跃的网络作家、写手章立凡、胡平、杨建利、高伐林、何清涟、陈小平等纷纷转载此文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维权组织公民力量的负责人杨建利发表推文说:吴小平的文章,“只不过揣测圣意罢了。但这种事情可做不可说,要做也要按圣上的节奏来。渔网还没有张好就大声嚷嚷,把鱼吓跑了怎么办?大型民企还好说,数量有限,资产转移不易,中小企业太多,布局尚需时日。接下来估计会对民营企业好言安抚几句,猪要一头头杀,最好捆绑完毕之前不要亮刀子,否则猪也不会束手待毙。”
北京历史学者章立凡周二在其推特中说:卸磨杀驴?吴小平《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 应逐渐离场》一文引发震动,大陆现已全网删除。
章立凡周四还在其推文中说:回顾清末以来的三场“国进民退”:第一场引爆了辛亥革命,第二场拖垮了国民党政权,第三场将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边缘。三个后果都是灾难性的,其后又都出现“民进国退”并带来经济增长。历史已经证明:“国进民退”没有可持续性。……
被称为自由主义流亡者笔杆子的胡平周三在其推中说:理论上,毛(泽东)并没有直接没收资本家的财产,而是赎买。在赎买之前先搞了一段时期的公私合营。混合所有制,对原有的私营企业来说,就是让国有资本在私企入股,即公私合营。我猜想,平时还是让私企老板控股,老板还是老板,到关键时刻就另当别论了。就像私企中的党组织,平时不动声色,有事就发挥威力了。
法律学者兼电视主持人陈小平则在其推文中说:没有啥玩味的。资本家王健林早看穿了混合所有制的底裤:他说:如果要混合,一定是民营企业家控股,或者至少我要相对控股,如果国企控股,不等于我拿钱帮国企吗?那不是脑子有毛病吗?不能干这事。 我看王健林倒霉也就倒在这点上。老毛是直接没收资本家的财产,现在呢,不叫没收,叫混合所有制。
陈小平说:吴小平献计,引发资本家与共产党的关系、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是个什么东西等问题的关注。
中国问题观察家邓聿文在其推文中说:吴小平的私企离场文章引发舆论恐慌,各种解读都有,普遍认为他是在放风,测试社会反响,我认为只是他个人的瞎猜测,对党国是帮倒忙。
海外历史学者高伐林周三在其推特上说:昨天新浪博客发表资深金融人士吴小平的《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在海内外引起轩然大波!从《环球时报》到民主派人士无不口诛笔伐。现在此文在国内所有网站都被紧急撤下。是吴某忽发奇想、哗众取宠呢,还是真的探到了今上的口风,急匆匆抢头功?
作家何清涟周三在其推文中说:最近讨论的公私合营,其实早由《2015国企改革方案》定下基调。本文逐条分析了内容,早就指出民企今天的命运。 BTW,这个方案在胡温时期开始制订,2013年讨论。早已开始定点定向执行。“有兴趣的推友可看我对条文的逐条解析。”
何清涟2015年在其VOA博客文章中说,中共当年出台的《国企改革方案》,具有极强的习氏色彩:意欲融合毛泽东、邓小平两人的治国特点,左右逢源。她说,国企改革方案,其亮点是混合所有制。(这点,也就是吴小平文章中提到的“公私混合经济”,记者注)。
何清涟说:所谓混合所有制,就是私企可以拿钱购买国企股份,成为股东。但股权配置比例是以国有资本为大头,私企只能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决策权与话事权。何清涟说:为了避免社会各界误解,该方案发表之后,新华社发《必须旗帜鲜明反对私有化》以正视听。
2018年年初,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教授周新城在共产党理论刊物《求是》专栏《旗帜》微博上发表文章宣称: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周新城的文章,点名批判了两位教授张五常和吴敬琏,搬出马恩列邓语录和共产主义原教旨主义理论,猛烈抨击了当今中国社会中的自由主义私有化思潮,引起了读者、特别是网上的相当热烈的讨论。
不过,面对着纷纷扰扰的舆论场,吴小平挂起了免战牌。新京报周二发表报道,谈到了吴小平最新证实。吴小平对该报说:文章的确是他写的,但他认为“很多人没有读懂”。吴小平说:现在社会反响比较大,我认为很多人没有读懂的。但是,如果你要解释太多的话,就会有更多值得探讨的内容。所以,不跟你说了,因为我不想在现在这个阶段做解释。
▲德国之声(DW)9月13日报道:呼吁私营经济退场 吴小平文章引热议
9月11日,中国金融界人士吴小平发表网络文章,断言中国私营经济已初步完成历史使命。这篇文章虽然很快即被删除,但引发的争论却仍在继续。
(德国之声中文网)金融界人士吴小平一夜之间成了“网红”。他发表的题为《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吴小平认为,“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
目前中国各大门户网站上已找不到这篇文章的原文,取而代之的是官方媒体的批评。《新京报》发表署名评论称,要求私营经济“逐渐离场”代表了一种错误思潮。文章写道:“在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此种观点令人费解。吴小平认为,中国发展私有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协助公有经济的发展。可是,这个观点不仅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发展私营经济的一贯要求,也不符合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所走过的发展道路。”
尽管吴小平原文在中国网络已经被删除,官媒也对“私有经济退场论”予以高调批判,但网络上对此文的出台背景仍有各种猜测。独立撰稿人高伐林发推称:“从《环球时报》到民主派人士无不口诛笔伐。现在此文在国内所有网站都被紧急撤下。是吴某忽发奇想、哗众取宠呢,还是真的探到了今上的口风,急匆匆抢头功?”网名“左手墨迹”则写道:吴小平“只是明确说出了大家一直以来的担忧而已,真正让人害怕的并不是这种论调,而是私有财产得不到有限保护,随便一个借口都会被权力共产的事实!”微信上一则已被删除的帖子写道:“吴小平说的到底是什么经济?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就是计划经济,他只是没有明言。好在供销社还在,粮票布票油票外汇卷的模板都还保存着,其实恢复起来,也就是一蹴而就的事。爬坡四十年,返回原地朝夕之间,想起来也是惊悚。”
事实上,近来要求“私有经济退场”的,吴小平并非第一人。今年一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周新城教授就曾在党媒发表文章称“共产党理论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此文当时也曾在中国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达扬综合报道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9月14日报道:马云预告退休疑隐忧 官方媒体急安抚私人老板
中国官方媒体罕见迅速回应关于“私营经济离场论”争议,批评该种议论属于奇葩论调。网传著名官方微博号侠客岛发文,强调支持民营与私人经济是官方一贯主张,国家主席习近平多年来有明确指示维护私人经济。评论指马云微妙宣布退隐计划,引发中国官方对民营经济立场生变隐忧。
经济日报刊登中国经济网署名平言文章,严厉批驳“私营经济离场论”,并说对这种蛊惑人心的奇葩论调应高度警惕!
近日源于自媒体署名吴小平的一篇文章,引起网上一片哗然。报道批评说,该文荒谬逻辑推导出的结论、自以为是的奇葩论调,在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大背景下,尤应引起高度警惕。
这篇自称“资深金融人士”发布的网文称,“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中,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理由是“私营经济”即非公有制经济“是没有纪律的,是没有深谋远虑的,是不足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竞争的”。
中国经济网的该文批评说,40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不断冲破僵化思维和体制机制藩篱,逐步确立起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该文还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求将其体现到各项具体政策中,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更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人民生活已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无从得出要对非公有制经济“卸磨杀驴”、以公有制取代非公有制的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荒谬结论。
据网传署名侠客岛的文章,批评说每次在大的时间节点上,总会有一些杂音出来。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也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国内外挑战,怎么看?怎么办?终归需要我们勇敢面对挑战,理性看待现实,冷静寻找出路。
该文还批评一篇来历不明的文章鼓吹“私营经济离场论”,观点自然漏洞百出,不值一驳,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中国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发展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成功激活了社会的活力。今后怎么走?中央早已定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这个问题上挑起所谓的“私营经济离场论”来挑战中国的改革信心和决心,是毫无意义的。
该文说今天不妨回顾下习近平对民营经济、市场经济,对改革开放的一些论述,很直白,也很明白。
中共19大报告明确说支持民营企业发展。19大报告要求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美国之音(VOA)9月14日时事大家谈:建言者还是传声筒?看中国的“智库”与“专家”
中国的智库有多“智”?专家有多“专”?近来许多中国专家学者的言论,从美中贸易战开打以来的“中国国力全面超美论”“中国一定赢”,到为政府催生提议的“生育基金”、“丁克税”,以及“不看新闻联播的是下等人”等,不但引发议论甚至沦为民间的笑谈,被许多中国网民批为到底是学者专家还是忽悠大师?究竟是外界误解了这些学者专家的“用心良苦”,还是学者专家没有守住底线,沦为当局的“传声筒”?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上台后,不断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中国有没有让独立智库和学者生存的空间?
嘉宾:北京独立时评人吴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郝建
郝建:有些专家“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郝建说,胡鞍钢曾经在朱镕基还是国家总理的时候常跟人吹嘘自己是他的智囊。但现在根据大量的口述历史和网上上的各种证明,朱镕基本人否认了这件事。从这件事反映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专家态度,就是“眼睛向上”。最近吴小平提出“私营经济离场论”,他在这上面绝不是孤独的。而且他提出取消私有制并不是胡说,而是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的。郝建表示他会打趣和别人说,别以为吴小平说错了,人家可是符合中国宪法的,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里是有这句话的。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总体看出一种风气,就是向上看、别苗头、别风向。郝建用两句话总结了中国专家圈子里的现象。一句是唐代诗人李端的诗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有时候弹错调子,是为了得到高层的注意。还有一句是西方谚语,“知道面包的哪一面有黄油”。在中国,拍马屁的话说错了没关系,但如果你要是说了让领导不高兴的话,那你就成了带来坏消息的信使,长此以往就会被边缘化。郝建说自己当年也曾是“专家”,曾因《电影产业促进法》而被请去开会和提意见。他当时提的意见是,只要把审查取消了,就是促进了。有韩国电影来北京电影学院展映的时候,我曾明确说过,韩国电影之所以出现井喷就是因为取消审查。像我们这种专家就很容易被越来越边缘化。比如现在连学术会议都不请我了,更不用说政府的会议了。郝建觉得只能用“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来解释中国专家经常错得离谱的这种现象了。
郝建:浮夸风是体制性现象
郝建说,官媒在某个政策上没有得到具体的执行指令时,绝不会越雷池一步。官媒里虽然也有一些头脑没有那么发热的专家和声音,但不能把这种现象整体化。现在专家整体上犬儒化,“楚王好细腰,宫中扶墙立”。另外,中共的整个话语和思维方式本来就是如此,所以这也确实是个体制性现象,而不是一两个人方向走反了。这个现象在习近平上台后确实是加剧了,整个“气温气候”不一样。我发现美国的专家和媒体,骂起美国和总统来,都是“有枣没枣打三竿子”。郝建表示自己在哈佛也经常接触到一些来自中国的专家的讲座,基本上只要知道他来自哪个部门和背景,就大概能知道他们要讲什么。整个学者圈的犬儒化从1989年开始是一个逐步扩散和深化的过程,这些现象并不奇怪。
郝建:知识分子群体集体犬儒化,向集权化策马狂奔
对于习近平想要建立的中国新型有特色的智库是否是中国智库官办化的开始,郝建说,智库肯定会欢迎这种做法,因为这样他们就不用顾虑经费了。但这里边有些具体的话语令人费解。比如有一句话叫“满足人民广泛的智力需求”,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是想开启民智,那多投点钱在教育上就好了;不要让孩子们没学上,不要让教师领不到工资就好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中共越重视某个领域,这个领域的犬儒化就越严重。总的来说,好几个方面都由极权体制所造成的,但是整个学者、专家和公知圈子的集体性犬儒化也是个重要因素。即使是自由派的自由分子,也得注意在“冰河期”明哲保身。这个圈子的整个状态就是在向集权化策马狂奔。在目前的中国,接受民族主义思想和集权主义意识形态的还是大多数,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另外,由于现在各领域都被严密控制,老百姓到底是怎么想的其实也并不清楚,到底接受多少和抗拒多少现在都不得而知。
吴强:强力过滤后只剩讨好声
北京独立时评人吴强说,现在能发声的专家基本就两种,一种是猜测上意,再根据上意抛出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政策和观点。这是争宠性质的,希望引起上层的注意,以便得到更高的政治地位和更多的课题经费。另一部分人是走在政策的前面,充当了很多政策的先行官和“斥候”,通过放风试探公众反应。另一方面,过去几年中互联网和新闻媒体等等都经过了大力整顿,过滤出来的只剩了讨好的、越左越好的、宁左勿右的声音。现在在新媒体和官方媒体上已经听不到相对独立和相对客观的自由派学者的声音了。他们的声音已经被消灭掉了。
吴强:公知圈“劣币驱良币”
吴强认为,在中国,海外留学等的国际化背景并没有太大作用。一方面,中国互联网的审查和封锁已持续了很长时间,各种国际会议和国际交流也都受到很多审查的限制。很多曾经在国外拿到博士的人回来以后其实跟国际学术界的交往越来越少,而且他们也会越来越自觉地用民族主义的立场发声,站队站在官方这一边。他们的职业规划已经和他们所谓的国际化背景没有多大关系了,仅是作为一个金字招牌。另一方面,这些学者有时会说一些下流话,这与中国整个公共知识分子群体的消亡有密切关系。公众和媒体都没有一个比较正经的、高水平的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作参照,那么这种下流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俗话讲的劣币驱良币。公共知识分子需要以哲学家中心,通过一群社会科学家建造出一个学术共同体,他们需要不断与公众和媒体对话,这样才会培育出良性的、客观、进步的声音。但这种声音在国内几乎已经消失殆尽,只能看到下流话了。
吴强:党的话语压过了学术专业话语
浮夸风在胡鞍钢个人身上很早就已经暴露出来了,逢迎讨好以争取最上层的注意。这成了宗旨之后就造成了很多放卫星式的浮夸,都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得到领导的注意。现在学校和智库的一些文章也都把得到中央领导批示作为最高荣誉,而不是文章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但这背后也有制度性方面的因素,这种浮夸风来自于党的八股文,来自于党的体制,来自于党的宣传需要。实际上,这是党的宣传文风渗透到了学术界,然后造成了浮夸风气。我们可以往前追溯,无论是追溯到大跃进还是追溯到1949年之前,党内自身就是存在着浮夸之气,这原本和学术是没什么关系的。这完全是为了动员和宣传。而“宣传”其实是个负面词汇,它与客观独立的学术研究是没有关系的。所以现在这些学者是根据上级领导的喜好,根据政治目的来炮制其观点和论证方式,完全不顾学术的基本规范。这就是党的话语压过学术专业话语的结果和表现。
▲美国之音(VOA)9月14日焦点对话:民营大佬纷纷出事,习近平要“卸磨杀驴”?
华盛顿 —年仅54岁的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本星期宣布其退休计划,引发外界种种猜测。其实,中国民营企业富豪大佬们日子难过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金融大鳄肖建华,股神徐翔,安邦吴小晖,华信叶简明,娱乐“豪门” 范冰冰,海航王健,万达王健林,京东刘强东,都是引发无限联想的名字。与此同时,中国“资深金融人士”吴小平发表文章,提出“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引起舆论大哗,被视为中共要对私营经济“卸磨杀驴”的先兆。作为中国互联网大佬主动退休第一人,马云面临什么样的政治困境?民营大佬富豪们死的死,关的关,退的退,再加上类似吴小平的论调,私营经济在中国是否陷入了“温水煮青蛙”的险境?
参加讨论的嘉宾是:政论作家,时局分析人士陈破空先生; 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政治学教授夏明先生;美国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先生。
马云表示他退休的目的是专注于教育,但是外界对他的退休还是充满了猜测。为什么?陈破空说,马云在阿里巴巴董事会的位置上也可以做教育,所以难免有外界质疑他的说法。他停职是有背景的。今年四月份,央行高官突然对马云和马化腾的公司发出警告,说互联网巨头、移动支付不要以为大而不能管,大而不能倒。此话一出,马云和马化腾立刻表示如果国家需要,可以把自己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交给国家,完全被吓住了。中国政府已经眼红了。中央银行是国家银行系统,但是民间越来越使用移动支付。马云和马化腾的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中国民众使用的支付方式。中共当局眼红眼热不言而喻。国家在上市公司建立党支部,也是加强党控的象征。企业家、富豪也是死的死、关的关、逃的逃、退的退。这样的大背景下马云这样做,人们的解读是正确的,不管马云个人做什么解释。
杨建利说,马云的传记作家说过,不管愿意不愿意,大家都会认为马云的辞职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这的确有道理。马云和其他巨富一样,都涉及政治太深,不然不会发这么大。马云的背后势力是江泽民,随着时间的推移,江的势力下降。现在江的势力和习的发生对撞。换句话说,未来习和江的势力对撞将会下去,马云会夹在其中。去年《南华早报》发表文章是关于栗战书女婿的腐败一事,得罪了栗战书,而《南华早报》的拥有者就是马云。在这种情况下,激烈的政治斗争很可能会成为牺牲品,在国进民退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越来越难做。
马云可能算是名气最大的中国私营企业家。如何看待他的成败得失?他曾经直言:〝中国的企业家确实没有好的下场。事实也是。历史也是〞。他还曾谈到说:〝以前你没钱,没人找你。你有钱以后找你的人都很大,要不就有权,你吃不消〞。如何解读他这些话中透露出的难言之隐?夏明说,马云的做法如果不能叫做急流勇退,更恰当的说法是金蝉脱壳,因为他毕竟要保他的全身,能够有安全空间。财富和生命都要保证安全。在中国大的背景下,马云看得很清楚,这么多民营企业家结局都不太妙。往前推,从90年代以来的牟中其,赖昌星等人已经重复了这种历史。政府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在被政府捉到之前,企业家有机会保财保命,比如潘石屹等人就是成功的例子,中国的红通名单里也有不少中国富豪。马云辞职的看点就是从政府与企业家的博弈中看看到底企业家能否成功着陆,保财保命。
有分析人士认为,马云或者中国其他互联网或者金融富豪,之所以有今天,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在国家层面上阻止了外国的竞争者,关起国门让他们在国内做大做强。从这个角度来说,马云这样的大佬一定是政商勾结的产品,被人家捏住短处也是必然的。陈破空先生说这种总结不无道理。中国富豪就是成也制度、败也制度。中国自古以来只有一种权力独大,就是政府的权力。而在民主国家,有多种权力,商人有商权,媒体有“无冕之王”的权力、司法独立有法权,人民投票有民权。而在中国,只有皇权,皇帝垄断一切。今天的中国政府比皇帝垄断的更多,包括媒体、资源矿山。马云说,在中国,富豪没有好下场。从古至今的确这样。只要中国制度不改,中国富豪就不会善终。
说到最近不得善终的私营企业的大佬富豪,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安邦集团总裁吴小晖,华信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局叶简明,还有海航创办人王健,万达王健林等。这些富豪领导的大企业,其崛和结局有什么共同之处? 杨建利说,这些人都被称作富商、民营企业家,其实他们就是资本家。这些人在共产党的话语权里是没有合法地位的。共产党的共产本质和资本的属性最后一定要冲突。毛泽东时代就是全面消灭资本家和资本主义;邓小平时期,因为毛泽东的策略把中国经济带到崩溃边缘,就不得不发展经济,就开始发展民营企业,允许资本家存在;到了习近平时代,他发现资本太大了,权力有可能威胁到政权,他必须割羊毛。他对民企进行第二次剥夺,他选择走中间道路,而不是完全把资本家割掉。于是他对大的民营企业家开始剥夺。游戏规则是在各个领域中共开始发赌博筹码,庄家是中共,庄家可以玩猫腻。庄家让一部分人赢,把从他那里买的筹码集中到某几家里,可以说是赢家通吃。然后他把筹码没收,再来一遍,不断地玩下去。中共的共产本质以及对权力的无限膜拜让它在现实中没有底线地利用权力,这和资本的属性一定是矛盾的。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阶层、或者说资产阶级、资本家和中共政权分道扬镳是迟早的事,现在正在发生。
最近中国一位所谓“资深金融人士”吴小平发表文章,提出“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还表示,为了增强国力,“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一种全新形态、更加集中、更加团结、更加规模化的公私混合制经济,将呈现越来越大的比重”,引起舆论恐慌。如何看待这种论调?这是不是习近平喜欢的调子?夏明说这当然是上有所好,下必效之。今天中国的私营企业在面临死亡,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危机。私营企业有恐慌,从而希望把资本转到房地产、股市、融资产品,继而转到国外或者通过其它方式逃资。国家要趁他们的资产还没走完之前,进行最后一次掠夺。习近平面临到处的政治、社会、经济危机,要把握最高点,控制私有制、实行管制经济。
吴小平的文章出台之后,据说短短时间就吸引了两万多评论。为何大家对于中国“国进民退”的趋势如此焦虑?从经济社会层面来说,国进民退对中国意味着什么?陈破空说,这篇文章的内容结构极可能来自上层授意。从十八大习近平上任以来,在王沪宁的策划下,他们实施这样一种三部曲策略:信息快闪、引发争议、付诸实施。今年一月,王沪宁唆使人民大学教授发表文章《消灭私有制》,引起社会哗然,然后迅速删除文章。这次吴小平发文之后,首先反驳的不是《人民日报》、新华社、《环球时报》,而是《经济日报》、《新京报》这些并非首席喉舌的边缘官方媒体。被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转发声讨,然后迅速删贴消失。
杨建利和陈破空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吴小平和他的文章被过度解读了。杨建利说,吴小平在行业内并不是个重要人物,这篇文章也写得不好。当然不排除吴小平揣摩上意写了这篇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多反应呢?因为大家担心第二次公私合营正在进行,这篇文章的出现触动了人们的紧张神经。但是中国的目前状况看到,你不能只解读一个信息,还要有另外的信息。在中共大谈左调的同时,刘鹤在一个经济工作会议上说要对民营企业、私有经济一视同仁,因为他们创造了50%以上的GDP、60%的财政收入、70%以上的就业。刘鹤管经济,他务实不狂妄。9月8日,中国最高法院发布了一个文件,内容就是要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也就是说吴小平即使代表了中共的声音,也只是一种声音,中共内部并不统一。
马云退休正值中国的商业环境出现恶化、政府对企业干预越来越多之际。这些干预行为最近都有哪些体现?“国进民退”的大趋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夏明说不管吴小平什么背景,这篇文章产生的效应还是很大的,的确让中国私营企业家紧张,不仅要逃资、还要走人。中国政府经常好话说尽,但是坏事也做绝。我们看到它表面说话会被欺骗,会有错觉产生。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整个发展史上,要么成为买办,依附国外强权,要么成为所谓的民族企业家,必须依靠国内的强权。他们的生存环境非常差,永远没有能够依靠市场和消费者发展的独立权力,这点是所有民营企业家的悲哀。
▲自由亚洲电台(RFA)9月14日发表评论家胡平文章:吴小平文章起波澜 当局葫芦里卖什么药
9月11日,中国财经界人士吴小平发表了一篇短文,称“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此文一出,反响强烈,在一天时间内就有两万多条跟帖。
紧接着,第二天,9月12日,官媒就高调反驳。经济日报发文说,对这种蛊惑人心的奇葩论调应高度警惕。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纷纷转载。新京报也发文反驳,说吴小平的网文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代表了“社会上的一种错误思潮”。
官媒的反驳来得这么快、这么高调、这么大阵势,可见中共当局确实没有吴小平说的那个意思,并不打算要私营经济离场。然而吴小平的一篇短文竟然引起那么大的反响,那也说明人们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之所以很多人担心当局会让私营经济离场,那和习近平上台以来的一系列向左转做法有关,和多位商界大佬最近频出状况有关,也和201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201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有关。这两份中央文件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等等。
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即私有企业,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共搞的公私合营。所谓公私合营,就是国家投资私有企业,并由国家派干部和资本家实行合营。规定:合营企业中,社会主义成分居于领导地位,合营企业必须遵守国家计划,受公方领导,经营管理则由公方代表同私方代表共同负责(但实际上,私方代表有职无权)。不消说,没有资本家会喜欢这样的公私合营,只不过当时的形势是“三面架机枪,只准走一方”,资本家别无选择。
那么,现在中共要搞的国有资本入股私有企业是不是第二次公私合营,会不会和当年的公私合营一样呢?我以为有一样也有不一样。不一样之处是,现在的国有资本入股私有企业,不会像过去那样强调公有成分的领导地位,不会强调遵守国家计划以及受公方领导,经营管理也不会强调公方代表与私方代表共同负责。也就是说,接受了国资入股的私有企业,平时还是由私企老板控股和经营管理,老板还是老板。但这只是在一般情况下,遇到特殊情况就另当别论了。这就像私企中的党组织。如今,很多私企中都建立了党组织,可是这个党组织和毛时代大小单位里的党组织不一样,在一般情况下,它并不发挥该单位的领导者功能,平时不动声色,遇到特殊情况才发挥威力。
鉴于毛时代的惨痛教训,现今的中共当局深知私有经济最富活力,它还需要私有经济发挥积极性,因此并不打算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但由于私营企业的私人性,不在当局直接掌控之内,又让当局感到不放心,因此它要给私企塞进一个坐探,套上一个紧箍咒。
▲英国广播公司(BBC)9月17日报道:“私企退场论”: 国进民退加剧 中国民企惶恐情绪蔓延
近日,一个名为吴小平、自称“资深金融人士”的人在中国社交媒体掀起一轮轩然大波。他发文称: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
很多人并不知道吴小平是谁,但这篇文章依然在社交媒体引发恐慌。就在此文发布前不久,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马云宣布,将在一年后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并宣布了接班人。有人解读,这是中国商业环境恶化下马云的明智离场。
马云退场的同时,中国国有资本被曝开始大规模进入上市民营企业。惶恐情绪蔓延的中国私营企业,正面临着未知的未来。
国企大规模进入私企
1978年,中国拉开改革开放大幕,并在1990年代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官方的说法,中国目前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必须是国有经济。2017年的“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有27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榜,这些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比达71.83%.
据中国财新传媒的不完全统计,仅是上市公司层面,2018年以来就已经有近20家上市公司引入了国有资本。“在已经完成的9个案例中,国有资本共出资超过62亿元,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财新的报道称。
独立学者吴强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做大后的命运并不是必然被国有资本接管,关键还是要看私有企业是否有政治代表,能否能执政党联盟。“在过去20年,共产党执行的是吸纳型政治制度,民企中出现了政协代表,由此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政治庇护,但目前政协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们有限的政治地位无法保障他们目前的状态,在经济下行阶段很可能成为被剥夺的牺牲品。”吴强告诉BBC中文。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包含了民营企业家,也就是所谓的‘先进生产力’,但现在的意识形态完全抛弃了三个代表。”吴强说。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以后,中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越来越明显。2018年2月23日,中国保监会宣布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在一段时期内直接全面管理民营企业性质的安邦。虽然安邦的背景及资产性质较为复杂,但这种处置方式以前极为罕见。
吴强称,国有资本大量进入民营企业的现象肯定需要担忧。“贷款难、员工社保问题、企业税收问题,都迫使近年来民营企业不得不接受国有化,这种国有资本介入的形式比以前直接没收私营经济、公私合营更隐蔽。”
前中国国企高管、去年离职成为民营企业家的王彬(化名)也有同感。“十九大以后,政府在收权,并没有放权。一方面,这是由中国执政党的本质决定的,因为执政党相信公有制;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开始膨胀了,也不太依赖于外资了。”
至于国企接盘民企,王彬认为,部分也是因为民企自身经营不善造成的。“海航是民营企业,过度膨胀的问题是自己造成的,导致经营面临困难,最后要求国企参股。”
在吴小平文章引发热议后,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在9月13日晚罕见发文“安抚”中国民营企业家,称“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更不是过河拆桥式的策略性利用”。
“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家群体更应该不为流言所动,相信国家政策的稳定性,踏踏实实把民营经济办得更好。”《人民日报》文章称。
在多位学者看来,官方的发声并不能打消公众的担忧。“吴小平的言论不是孤立的,跟整个国家发展的趋势是吻合的。现在人们已经不像前些年那样了,最近五年的态势大家都清楚,对他的论点产生担忧是非常正常的。”中国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赵士林告诉BBC中文。
赵士林认为,喉舌媒体的回应只是官方在策略层面否定了吴小平,“吴小平只是在不合适的时候说了合适的话,这个话官方现在还不想直接说出来。不管吴小平是不是反讽,这篇文章引发这么大的反响,体现了人们对开改革倒车、倒行逆施的普遍义愤和对局势的担忧。改革就是在某种意义上走向私有化,但吴小平的提法是反改革的,这和中国这几年的发展态势有内在联系。”
早在2010年,马云就表态称“只要国家需要, 随时准备把支付宝献给国家”。此后,或许是嗅觉比常人更灵敏,2016年,马云又公开表示,“我们过去的一百多年来一直觉得市场经济非常之好,我个人看法未来三十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
2017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表示,“突然发现其实共产主义真的在我们这一代就可以实现”。
“目前国家大环境肯定是对民营企业不利,很多行业的准入,只有国有企业可以。此外,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很低,但民企很难拿到贷款,即使拿到,利率也高。国进民退是事实,这一迹象从十八大以后就开始显露了。”王彬说。
前景不明的未来
“上世纪80、90年代的改革主张小政府、大社会,但现在执政党和政府对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控制已经深入到了几乎每一个领域和层次,这些都是在改革的名义下进行的,但其结果却是与80、90年代的经济改革目标,即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相反的。党和政府的控制深入到社会每一个细胞,我认为这是一种历史性倒退。按照目前的状况发展下去,我对前景很悲观。中国民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会继续萎缩,会越来越艰难。”独立学者、前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吴伟告诉BBC中文。
“可以说,从胡锦涛时代的后期,开始出现国进民退,这种现象在近几年加剧。我也在思考,为什么出了这么多形似改革,但执行结果却是相反的’改革’政策。一是传统意识形态回归的原因,二是由于政策原因民营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处于资源垄断地位、被一再要求‘做大做强’的国有企业便趁机扩张地盘,所以国进民退势所必然。民企接受国企控股,从大环境看是被动选择,但从企业家对发展前景悲观,或者出于自保的目的退出,这个角度看,又是主动选择。”吴伟说。
“民企没有抵抗的资本和能力,经济上行期间可能也不会束手就擒,他们唯一的资本可能就是媒体和民营资本家自我结盟,但这两点都没有现实可行性。我们有看到媒体发出声音,但媒体的声音也越来越弱。”吴强说。
对此,尽管仍持中国护照,但王彬也为未来做了两手准备,他已经在国外设立一个公司。“一方面,中国各个领域已经非常竞争激烈,市场机会在中国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面临着很大压力,政府干预导致人民币跟市场价值严重不对等。”
“现在有很多人把钱挪到国外,我当然理解。我要是钱多早就挪出去了。”王彬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彬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