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水榭
 
 
过后想,也说不上啥恐惧的。据实记述如下:
 
前两天,拙文《缘——天下真小》写到和老太去街子游览,在铁流水榭和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张耀杰先生不期而遇。虽在网上读了大约十来年张耀杰的文章,尤其是他当年写我家乡唐福珍女士惨烈自焚那篇《由钉子户唐福珍想起蒋介石》,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但从来没有和他见过面,因此,即使不期而遇,面对面也不会认识。但碰巧的是,在水榭同时遇见了认识张耀杰的网友红叶。当红叶介绍我和张耀杰认识时,真是喜出望外。开心的还不仅于此,分手时,红叶又邀请我过两天,27日一起和张耀杰共进午餐。这等好事,我哪会不欣然答应?
 
 
但我误以为,午餐就我们几个人。于是打算再邀请几位平时常在一起喝酒的老朋友。后来我知道,这个打算歪打正着,原来这碗班若汤耀杰兄也喜欢。
 
26日,在给几位朋友发信息的时候,因为不知道红叶订的哪家餐馆,于是给她微信,询问具体的地点,并告诉她,晚上我再请张耀杰和几位朋友晚餐。没想到,这一问,就问出了这篇小文。
 
晴天白云A是自己报名的,他读了上述拙文,当时就表示想见张耀杰。我也马上给了他肯定的回复。回复时居然没想到中午做东的并不是我,而是红叶。给晴天白云A的微信发出之后,接着发其他几位。刚发了两个人,红叶打来电话说,晚上的安排要问问才能决定,因为还有几位朋友,需要征求他们的意见。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做事欠考虑,在发起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另作安排,且不说是否尊重对方,礼节上也说不过去。如果和原安排发生冲突怎么办?于是告诉她,我马上停止通知,并告诉她,想请张耀杰和张先痴老人一起晚餐。红叶告诉我,她邀请了肖雪慧、谭作人等几位朋友,不是不相信我邀请的人,主要是她邀请的朋友和我邀请的朋友彼此不认识,还是谨慎一点好。我虽然理解她的话,但从电话里,也听出她的担忧。
 
27日中午出门时,老太的嘱咐让我开了眼界。
 
“在外面不要乱说话。谨防有人录音。”这句话着实让我吃了一惊。虽不敢保证百分之百是老太的原话,但敢保证百分之百是老太的意思,连这十几个字都敢保证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她原话里面的字。
 
老太是个“全职”老太。退休后操持家务,买菜做饭打麻将,洗衣扫地看电视,日子过得优哉游哉,不知道何以会说出这句颇有“专业水平”的话来?出门没有多想,事后回顾,估计大约有两个原因:一是听“路边社广播”。她虽然不上网、不玩微信。但上街买菜、去麻将馆打麻将,听到“路边社新闻”的概率还是大大的有。如今信息社会,社会上什么信息听不到?二是我去喝过茶。3月4日警察上门叫我去喝茶,当时着实使老太大为惊诧。我出门后,她放心不下。离家约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她给我打过好几次电话。有时是我接的,有时是检查我手机的警察接的。因为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想必给老太留下了心理“隐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怕字一旦种下,根除并不那么容易。
 
我当然不会认为参加午餐的朋友会有谁录音,不然也不会参加。对这点,我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但经过那次喝茶,自己心里的阴影也没有完全消散,这倒是事实。假如我觉得红叶对我邀请她不认识的朋友有所疑虑的话,我对她邀请的陌生朋友同样也有疑虑,起码开始的时候是这样。而这种心理,并不鲜见。
 
 
红叶准备的午餐精致而丰盛。席间,张耀杰提议,大家简单做个自我介绍以便相互了解。没想到,在朋友们自我介绍中,有位朋友说的一句话用了和老太一模一样的词:“录音”——“……我相信,今天的朋友不会有哪个会录音……” 我同样不敢保证百分之百这是那位朋友的原话,但“录音”两个字保证不会错。
 
俗话说,凡事“一回生、二回熟”。听老太说过之后,再听朋友说已经不是很惊诧了。而且,静下心来扪心自问,自己何尝没有同样的担心,抑或恐惧?轮到我时,我坦承地谈了自己上述想法,并表示将记下今天的感触。
在夜深人静的此刻,当敲打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突然产生如下问题:假如这是我们的恐惧,为什么恐惧?它何以会产生?谁“打造”的?我们到底恐惧个啥?
 
2018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