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东北三省考察期间,指中国“必须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早前分别在东北三省和浙江考察时,提到中国民营和国营企业的发展,其中习近平指中共中央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非公有经济发展,被视为是对近期中国“国进民退”恐慌的一个“策略性回应”。

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9月25至28日先后到黑龙江、吉林和辽宁考察,到访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时指,怀疑、唱衰国企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但同时指中共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关心和支持”民营企业。

另外,新华社又报道李克强到浙江考察,形容为国有、民营各类企业“打造一视同仁发展环境”的问题在李克强来说一直“萦绕于心”。他在当地出席座谈会期间,又指中国政府要“多听市场主体声音,多为企业排忧解难”。

有意见同时指出,虽然习近平强调民营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地位,但中国政府在实际根本没有就这些说话作出相应的实际行动。 
 
习近平在东北三省考察的同时,李克强也到访浙江省。
 

中国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习近平在东北三省访问了多家工厂和农场,也出席了座谈会。其中,他到访黑龙江两家国有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时指,随着国际单边主义的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中国“必须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也强调中国的国家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韩国《朝鲜日报》认为,这是习近平首次就中美近期的贸易纠纷亲身表明立场,说明他“临战不退的意志和实现技术独立的决心”。而香港《苹果日报》就引述分析指,习近平这个表态显示中共已经意识到与美国对打的贸易战中,自己“空前孤立的困境”。

习近平在辽宁视察期间又提到,国有企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要不断自我完善,他同时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

“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习近平说,“对这一点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增强信心。”

而李克强在他的考察行程中,就强调要进一步降低重大项目民营企业的准入门槛,并透过政策措施的“引导和支持,增强民企发展的信心”。他又透露,將出台更多政策,給民營企業更加良好穩定的市場預期。 
 
中国民营企业有“五六七八九”的说法,即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有虚有实”

中国国内近日有关“国进民退”的忧虑不断升温。中国财经专家吴小平上月发文指民营公司已经完成协助国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另外,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在一次全国会议上说指,民营企业要坚持职工主体地位,让他们共同参与企业管理,被视为“国进民退”的最新官方信号。

习近平考察辽宁后,中国官方《人民日报》网络版发表文章,形容“私营经济离场”是“奇葩论调”,也是“扰乱人心”的,指中共过去多次都说明民营企业在中国的地位不断提高。

中国学者吴强认为,习近平的说法是对中国社会近期这种“国进民退”忧虑的回应,但他接受BBC中文访问指,习近平这个说法的“逻辑有问题”, 因为中国没有在体制上加强对民营资本和私人财产的保护和尊重,看见的反而是相反的情况,包括在民营企业和非政府机构的党委建设。

他又指邱小平的说法在企业家来说,是干预民营企业自主性的一个方式,“跟加强劳工权利没有直接关系”,因为这都在官方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参与下进行。 
 
有分析认为,习近平要“做强”国有企业是巩固自己权力的方法。
 

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刘锐绍留意到,习近平过去数年都强调国有企业要“做大做强”,而李克强就强调要市场发展,但碍于两人地位高低有别,因此李克强“没话可说”。

刘锐绍接受BBC中文访问时说,他认为习近平这样重视国企是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中国应付国内外的经济挑战,透过强大国企他也能壮大个人地位。他又认为,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非常有戒心”,因为习近平十分担心民营企业会壮大起来,变成“富可敌国”。

他说习近平说要“扶持民营企业”这个说法“有虚有实”:让小型民营企业生存,同时尝试“收编”达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不听话的就把它打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