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余东海

 一
邵晟东先生《自私是人性吗?——关于自私和利己的思考》一文,将自私和利己矛盾起来,否定自私的合理性。文章开宗明义:
“许多人认为自私就是人性,并以此来论证自私的合理性。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分不清“自私”和“利己”。自私指的是为自身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与利他不兼容;而利己指的是追求自己的利益,利己的同时也有可能利他,与利他可以兼容。”
东海曰:私心和公心、自利和利他都是人之本性的作用,都是人性之常。既不能把自利解释为“只图自己利益”,也不能把自私解释为“只为自己打算”,都应该去掉“只”字。自利与利他可以兼容,自私与自利没有原则性区别。
自私即私心,对立面是公心;自利即利己,对立面是利他。两者具有一致性,自私是自利的人性驱动,自利是自私的行为结果。有了私心,才有自利的欲求和行为。故古人常将自私与自利并举。
程颐说:“释氏之学,又不可道他不知亦尽极乎高深,然要知卒归于自私自利之规模。”(《二程集》)
朱熹评论邵尧夫的诗:“他都是有箇自私自利底意思,所以明道有‘要之不可以治天下國家之說。”(朱子語類)
王阳明答聂文蔚:“后世良知之学不明,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轧,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琐僻陋之见,狡伪阴邪之术,至于不可胜说:外假仁义之名,而内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实”云。(《 传习录》)
明儒章枫山说佛老:“是以其学陷於自私自利之偏,至於天地万物为刍狗,为幻化,弃人伦遗物理,不可以治天下国家焉。”(明儒学案)
清儒陶模疏:“变通政治,宜务本原。本原在朝廷,必朝廷实能爱国爱民,乃能以爱国爱民责百官;必朝廷先无自私自利,乃能以不自私不自利望天下。”(《清史稿》)
可见在中华文化语境中,自私和自利密切相关,精神一致,没有必要人为割裂和矛盾之。邵晟东先生说:“利己是一切生物的本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也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私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不适用于不涉及他人的情况。”前一句非常正确,后一句完全多余。
在仁学中,道义和利益不二,利者义之和;为己与为他不二,为己即自立自达自成,为他即立人达人成人,即内圣外王不二;利己与利他不二,只要不损人,利己可以更好地利他,利他无论是否损己,都是道德性利己。
故私心与公心、自利与利他没有矛盾,自私与无私也没有矛盾,对此《王道本无私》已有论述,兹再简论如下。王道政治,大公无私,是要求为政公平、公正、公道,公私分明,不许以权谋私,徇私舞弊。
公正无私是公正没有偏心,《尚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是在政治上坚持公道消灭偏私,大我是对私心的扩充和超越,都不是消灭私心私欲私利。七情六欲就属私的范畴,或有私的一面。于情,儒家强调发而中节;于欲则倡导寡欲,不倡导絶欲和无欲。寡是寡少、节制,下得极有分寸。
王道政治敬天保民,包括尊重和保护人民正常的私欲私利。大同时代天下为公,同样必须保护人民正常之私。公天下的特征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礼记·礼运》)亲其亲子其子就是一种自私自利。不独亲其亲子其子,是不局限于此,并非否定亲其亲、子其子的正当性和必须性。
只要不损害他人、侵害公益和危害公道,不将公私自他割裂起来,自私自利就是人性之常。二程说:“杨子为我亦是义,墨子兼爱则是仁。惟差之毫厘,缪以千里,直至无父无君,如此之甚。”(《二程集》)为我就是自私自利,本非不义。杨朱派之大不义,是将自私自利与为公利他割裂开来并矛盾起来,拔一毛不为。
朱熹说:“杨墨只是差了些子,其末流遂至于无父无君。盖杨氏见世间人营营于名利,埋没其身而不自知,故独洁其身以自高,如荷蒉接舆之徒是也。然使人皆如此洁身而自为,则天下事教谁理会?此便是无君也。墨氏见世间人自私自利,不能及人,故欲兼天下之人人而尽爱之。然不知或有一患难,在君亲则当先救,在他人则后救之。若君亲与他人不分先后,则是待君亲犹他人也,便是无父。此二者之所以为禽兽也。孟子之辩,只缘是放过不得。”
钱穆说:“孟子以谓墨氏之言过于仁,杨氏之言不及于义。故曰杨、墨肆行,充塞仁义。盖人之常情,非自私自利则又务外为人,皆不足以合于仁义之道。”(《先秦诸子系年考辨》)
仁义之道既不排除自利也不排除为人,而是力求适宜恰当,该自利时自利,该利他时利他,并追求利益的双赢、多赢和最大化。正常情况下,利己利人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利己有利于利人,利人有益于利己。
自私自利和爱人利他,相反相成,都是仁性良知的作用。论自他利益,除了损人利己,其它都值得肯定。利己利他双赢,固然最优;损己而利他,不损人而利己,都值得肯定。利己利他只要不主义化,都正常。唯有损人利己、损公为私才是恶。
只要不损人,自私自利就是正常人性,也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完全没有私心私欲和自利能力的人,连自己生命都不能生存和延续,遑论利他。不敢自私自利的人则是可悲的,其人性人格人的权利都是残缺不全的。
黄宗羲说:“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明夷待访录·原君》)“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恰恰是君主之大私和政治之大恶!
接着阐明自私自利的两条底线。
第一条底线前面已经说过,就是不能损人。只要不损人,一切利己行为都正当,一切合情合理合法的正当利己行为都值得鼓励。只要不损人,任何人的主观利己行为往往客观利人。非特殊情况下,利己利人、双赢多赢比损己利人更值得推崇,道德境界更高。
有人提出以下观点:“何为善?既利己又利人。何为恶?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何为不善不恶?只利己不利人或只利人不利己。”东海异议曰:利人为善,无论损不损己。损人为恶,无论利不利己。既利己又利人,双赢,当然大善,然不可必。只利人不利己,应划入善的范畴。
自私自利的另一条底线是不能将私利主义化本位化,利己应该,主义不得。利己主义有良性恶性之别,无论良性恶性都不行,都要不得。
杨朱派就是良性利己主义,利己不损人。其言曰:“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损一毫利天下而不与,极端利己,有己无人;悉天下奉一身不取,毫不损人,于人无害。假设人人如此,确实天下可治。但是,注意啊,但是,龙生九子,各有所异;众生无量,善恶不齐。面对损人利己的邪恶之徒野蛮势力,利己主义根本无法形成必要的抵抗意志和制裁力量。
利己主义对立面是利他主义,利己主义错误并不意味着利他主义正确。相反,杨尽墨远,利他主义更加错误、反常。墨家就是利他主义的典型。主张兼爱,爱无差等,平等地爱每一个人,等于无父;一味利他,以利他为价值标准和生命追求,等于无本,戕残了生命的主体价值和良知的本质意义。
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都反人性之常。
注意,利他主义有真伪之别,但无论真伪,皆不可取,亦不可继。墨家是真正的利他主义,昙花一现后续无人,是其道德和思想逻辑的必然。不仅墨家,一切反常的东西都具有不可持续性,无论怎样兴旺强大一时,都没有未来。
常有人以马比墨或以墨比马。马墨两家有类似处,然有三大不同:其一就是真伪不同,两家都倡导平等、节约、博爱、大公无私和利他主义等等,但墨家极其真诚,马家极端虚伪。例如,墨家以利他主义要求自己,摩顶至踵以利天下;马家用利他主义要求人民,让人民摩顶至踵,以利天下的名义利自己。
其二,两家信仰不同,墨家信仰天志,马家信仰唯物,唯物信仰特别低劣。其三、文化品质不同,墨家反对战争、欺诈、偷盗和掠夺,将这些行为视为大不义;马家诈力挂帅,盗言娼语,巧言令色,巧取豪夺,百无禁忌。
马家是高呼着利他主义口号的极端恶性的利己主义,不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不是毫不利人专门利己,而是为了利己专门害人。马家社会甚至已出现毫不利己专门害人的现象。这是比一般黑社会和邪教更加邪门的极端恶,比恶性利己主义更加可怕。
很多人怀念、赞美当年的军阀,并非军阀好,而是后来各种阀太坏,一个比一个坏。见识过禽兽的龌龊,会怀念夷狄;领教过盗贼的奸恶,会怀念禽兽;遭受过魔鬼的摧残,会怀念盗贼。魔鬼的坏,无底线不封顶不可思议。盗贼为了利己而损人,魔鬼以损人为乐,即使毫不利己,也要损人。
结语
仁本主义私利观以仁为本,明乎仁性,道德有根,就不会将道义与利益、为己与为他、利己与利他割裂开来。同时,仁本主义私利观与义利观密切相关。
儒家义利观,一言以蔽之:先义后利,利者义之和,义者利之本。道义为利益的根本,其义有二:一、道义本身就是最大的利益;二、道义是一切利益之母;三、不义之利,悖入悖出,且有后患和灾祸。孔子说:
“人之所以弃义而从利者,谓义无利也,不知义乃利之本也。初虽似未利,而利实由义而生。故曰本。人之义者,人心皆与之,鬼神与之,天与之。而人之弃义从利者,人心皆不与之,鬼神不与之,多生灾孽。然则弃义者,是委弃其利而生灾孽。”
这段话出自宋杨简编撰的《先圣大训》。杨简谓此言为孔子之言,未能确考。其义则非常正确。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抛弃了道义,人心不与,鬼神不与,不仅会丧失利益,而且招灾致祸。
道义挂帅,见利思义,自利利人,追求双赢多赢,最为正确,君子之道也;法律挂帅,见利思法,利己不损人,值得肯定,不失为善人正道。两者都有底线:不损人,不利己主义。唯前者利益追求比较淡泊,利他精神比较雄厚。最恶劣的是利己主义,利益挂帅,唯利是图;更恶劣的是恶性利己主义,损人利己。这是邪道、恶道、贼道。至于损人不利己的现象,已是邪魔之道。
2020-12-25
关键字: 余东海 仁本主义私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