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将为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也多有争议的《新闻联播》栏目建立评价体系。北京有关学者分析,官方这一举动并不是要减弱或改革《新闻联播》一贯具有的政治宣传功能,而是要探索更易于观众接受的政治宣传方式,减少新闻直播后播音员出现的一些技术性失误。

《新闻联播》节目于1978年1月1日正式开播。自开播之日起,官方一直把《新闻联播》作为发布领导人谈话、宣传中央政策的主要渠道。30多年来,这个每晚7时至7时30分的节目一直是公众了解中国领导人动向的窗口,也是外界观察和解读中国政局变化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很多中国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政治不再感兴趣,但《新闻联播》仍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教授喻国明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说,《新闻联播》号称新闻,其实主要任务就是宣传。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目前《新闻联播》节目并没有危机感,也没有进行较大改革的压力。

最多是“小修小补”

喻国明认为,虽然《新闻联播》的收视率与10年前相比有明显下滑,影响力也大不如前,但说它是全球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并不夸张。除了央视的影响力外,按照官方要求,中国各省市电视台每晚必须在本地最重要的波段中转播《新闻联播》。因此,《新闻联播》的收视率是其他新闻节目难以匹敌的。因此,即使官方要对它改革,最多也是在报道方式上进行一些“小修小补”。

《新闻联播》的巨大影响力也使它的播音员个个成为万众瞩目的名人。但一些央视新闻主播近来频频在屏幕上出错,如主播补妆、打哈欠、念白字、打嗝等等。有媒体认为,给《新闻联播》建立评价体系就是要让这个代表官方形象的名牌栏目少犯技术错误。

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认为,补妆、打哈欠这些都是小问题。《新闻联播》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它在市场上的垄断和新闻内容上的垄断。展江推测,给《新闻联播》建立评价体系的建议或许还不是广电总局提出来的,可能是更高层提出来的,因为央视自己没有改变的动力。

《南方日报》昨天引述展江说:“在现在的媒体中,央视是最落后的。现在最先进的是网络媒体和都市报。再加上前段时间的一系列事件,央视的公信力直线下降,他们不改变不行了。”

报道说,央视这次建立评价体系将是栏目开播31年来首次建立正式完整的评价体系,具体措施和建言方式仍在讨论中。

《新闻联播》第一代主播赵忠祥说:“《新闻联播》作为中国大陆电视的一个联播平台,应该对各方面的反应进行分析和整合,以此作为今后传播活动的理论依据。就此看来,《新闻联播》不仅要改革,而且早就应该改革了。”

但赵忠祥不认为《新闻联播》的公信力下降。他说:“我们不存在公信力下降的问题。除非你们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那几个主持人的发型、穿着上。我每天都看这个节目,没看出什么问题来。至于主持人,只要他们播出的新闻信息准确就行了。我只关心这些新闻信息是不是和党的方针、政策、精神一致。”

至于新闻联播的评价体系如何建立,展江认为:“通过网络征集网民的意见,或者是借鉴国外的做法,建立由民间人士组成的评议机构,人选可以来自各个阶层。因为新闻和法律联系紧密,所以法律界人士的参与显得特别重要。”

另有不愿公开姓名的传媒学者对本报说,评价体系最多是增加对主播、导播的监督,不可能影响到《新闻联播》的宣传功能,这是官方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