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对华政策比欧洲的对华政策要成功,”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级政策研究员约翰·福克斯(John Fox)对《华盛顿观察》周刊如是说,“美国已经意识到中国对其双边和全球利益上的(重大)影响,因此清楚地知道如何集中处理对华关系中的重点问题;相比之下,欧盟则一直在如何决定其对华政策中的问题孰轻孰重的问题上徘徊不前而百般挣扎。”

近日,福克斯与其欧洲关系委员会地同事们发表了一份“中欧关系实力审核”(A Power Audit of EU-China Relations)报告,详尽剖析了欧盟对华政策视角与问题,并指出,欧洲对中国“无条件接触”(unconditional engagement)的策略已经不再可行,这一政策应要换成“互利接触”。一方面,欧洲要接受中国历史性的崛起;但同时,欧盟必须在符合中国最佳利益的情况下也传达出欧盟的声音。

对华政策:美国比欧洲巧妙

在福克斯看来,欧洲的对华政策已经“搁浅”了,它无法以一种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这个不断崛起的东方大国。如今,北京做出的很多重大决策都是欧洲关心的全球性问题。然而,欧盟却继续将中国视为一个成长中的强国,而非既成现实的全球大国。相反,美国的对华政策则更加成熟,也更成功。

“美国的对华政策及时更新,并能以一种现实主义的眼光看待中国。”福克斯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解释说,美国意识到中国在双边和全球利益上的影响,清楚什么是对华关系的重点,比如中美贸易赤字、人民币汇率、中国军事发展、朝核危机、以及中国在非洲和苏丹问题上的角色。

其实,上述这些问题也在中欧关系的议程表中。除此之外,中欧关系的重点还包括气候变化、环境、移民、还有欧洲对华武器禁运问题等,但欧盟却无法像华盛顿那样认清主次,有的放矢。

福克斯将欧盟的这种政策徘徊归结于欧盟主席系统频繁更替,以至于无法保持其对华政策的连续性,也无法制定具体问题的议程表。

“美国对中国进行的谈判比中欧之间更有效。”福克斯说,美国在亚太地区有军事存在,中国对之“既敬又怕”(respects and fears)。于是,中国的领导人将对美关系作为外交关系中的重中之重,当然其中不乏担忧的成分。美国政府以此可以更有效地运用其在对华关系中的实力和杠杆作用。

相反,欧洲的对华做派却显得“轻量级”。福克斯举例说,在贸易赤字和汇率问题上,美国以贸易限制条款威胁中国,并施以巨大的公众压力,迫使中国改变汇率挂靠美元的政策,同时让中国采取措施,包括派采购团到美国平衡双边贸易赤字。然而,欧盟虽然也与中国进行贸易专员级别的谈判,但是在同样的问题上却无法牵制中国。

“欧盟的成员国太忙了,没有时间相互讨论如何与中国讨价还价,”福克斯感叹说。

福克斯等人的报告提到,27个欧盟成员国在对华经济、政治政策中四分五裂,大致分为四个集团:铁杆的工业家集团、自由贸易者、温和的商人和走周的忠实追随者。这四个小圈子阻碍着欧盟以一个共同、有效的声音对中国进行双边对话。其中,法国、德国和英国在对华问题上各自为政。每一次,它们都分别游说中国,成为其伙伴,而北京则处之泰然,从容挑选其中条件最好的竞争者。

除了这些对华政策上的巧妙之处,深谙中国研究的福克斯留意到,美国在对华外交上的资源投放远大于欧盟。“美国驻华大使馆远比欧洲国家规模大,他们的外交官中有更多的人说中文,美国学术界中的中国专家数量是欧洲的几倍。这些加在一起足以让美国施行更有效的对华政策”。

“无条件接触”是欧盟一头热

“美国或欧洲在对华政策上没有单一的眼光,双方都从大的趋势审视中国,但美欧的视野各有不同,”福克斯分析说。

传统上,欧洲人并没有把中国视为威胁或挑战。他们仍然愿意将自己视为全球领袖,或名义上的强国,当然是作为一个多边主义者以一种较为被动的方式进行着。福克斯认为,传统的美国鹰派积极推行民主,主张直接赋予权力于政府,但欧洲人更相信欧盟模式及其经济和价值观的魅力。欧洲人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不需要被推上主权国家政治发展的道路,而会被吸引走向欧盟的发展方向。

于是,欧盟将中国政策建立在这样一个信念上:中国在与欧盟的接触中会受其影响,实现经济自由化,法治和政治民主。这便是“无条件接触”政策的思想基础。福克斯说,欧盟无条件与中国接触,并准备做出一些短期的牺牲,比如在不平衡的市场准入、人权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因为欧盟相信,长期来讲,中国会发展得越来越像欧洲。

“然而,我们的看法是,欧盟的一厢情愿是天真而不可能实现的,反而被中国利用了,”福克斯对《华盛顿观察》周刊批评说。

福克斯与同事在报告中指出,“无条件接触”政策让中国得以通过与欧洲的合作得到所有的经济等各方面的利益,却没有为此付出什么。消除了经济障碍后,欧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欧盟希望中国在全球经济问题中发挥大国责任的努力却不太成功。报告认为,在刚刚结束的G20伦敦峰会上,北京虽然向IMF承诺了400亿美元的注资,却不太愿意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换言之,在国际实践中,中国的外交和内政的发展并没有顾及欧洲的价值观。欧盟的信念已经过时了。

“与欧洲不同,美国则将中国视为全球战略竞争者,因为华盛顿的世界观不像欧洲那样有强烈的多边主义倾向,反而更注重实力和影响力。”福克斯分析说,因此,中国被视为经济、意识形态和军事上的竞争者。美国的目标是与中国发展可行的关系,避免冲突,但同时,美国要保持在双边关系中始终占上风,以确保其全球利益。与欧洲的视角相比,这是对中国和世界的一种更加实际的评价。

欧盟要对中国“讲条件”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报告指出,北京把本身与欧盟的关系看成是一局棋,27个对手挤在棋盘一角,争吵着走哪一步棋。而欧盟要改变被动的地位,加强自己在中欧关系中的分量,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27个欧盟成员国中,没有哪一个能单独站出来,左右中国的想法。欧盟如果想对中国施加压力,令其改变立场,必须以27国的集体力量来完成。

因此,福克斯与他的同事认为,欧盟必须变“无条件接触”为“互利接触”政策。当欧盟给予中国任何政策好处时,应该试图表达其声音。比如,中国要求欧盟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则应要求中国清除国内所有的贸易和投资壁垒换取“市场经济地位”。如果中国要求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欧盟则应要求中国在发展核计划的伊朗实行更严格的制裁。

福克斯指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上台开启了美中关系的新篇章。新的一页非常倚赖与过去的一页,但当美国的外交软实力重新复苏、军事外交色彩淡化时,中美关系正在不断加强。

“这更可能扩大美欧在对华关系中的差距。”福克斯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为了避免在全球新兴强国与老牌强国的对话中被边缘化,欧盟应该积极参与这场大合唱。

福克斯认为,欧盟能够在中-美-欧三角关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欧洲需要改变其对华视角,更有效地与中国打交道,并与中美关系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