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最不利己、最有害于己的事就是损人利己。就利害而言,害人终将害己;就本性而言,害人就是害己。害人之念一起,就已种下恶因、制造恶业了;邪恶之念一起,就已伤及良知慧命,不待落实于言行也。—–东海律

道德并非越高调越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狠斗私字一闪念”就是道德高调,利他主义的口号。利己主义是拔一毛而救天下不为,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利他主义是摩顶至踵以利天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都反常,利他主义更反常,更病态。

真诚的利他主义,是精神病态,有受虐欲;虚伪的利他主义,是道德病态,伪君子。比人人都自私自利的社会更反常的社会,是人人都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不敢言利的社会,是越穷越光荣的社会。物反常为怪,人反常为妖,利他主义的道德高调就是一种妖言,容易惑众而后患深重。

杨朱爱己,似儒家之为己;墨子利他,似儒家之爱人。然执一而贼道,似是而实非,故孟子辟杨墨,将两种学说统统斥为禽兽,良有以也。非孟子洞幽察微之大法眼,焉能及此。于此也可见主义的重要性和危险性。很多好东西,具有三正性的东西,一旦主义化,就三非了甚至邪恶化了。行義群友言:

“墨子学说不是利他主义,但极易被理解成利他主义。墨子的口号全称是“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是为了交相利,交相利是互利互惠,是交互主义、主体间性,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但人需先爱别人利别人,然后别人也爱你利你,这是一种公平交易模式,类似现代的契约精神。”

东海曰:兼爱是墨子针对儒家“爱有等差”而提出来的一种伦理主张。兼爱有两大要义,一、爱无差别,不分厚薄亲疏,“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二、利他本位,时时处处把利他放在第一位,其“交相利”是墨子臆想中利他主义的结果。殊不知,利他主义损己不利他,其建立在兼爱基础上的一系列主张,如果付诸于政治实践,结果必然乱套,造成禽兽世界。

人民普遍利己而不损人的社会是最好的,更好的是人民勇于利己又乐于助人的社会;人民热衷损人利己的社会是最坏的,更坏的是人民不敢自私自利的社会。黄宗羲在《原君》中严厉批判家天下君主制: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论“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谁能与现代极权主义相提并论。

另复须知,家天下君主制确有其大弊,有其重大的历史局限性,但民本位的儒式君主制作为古典开明专制,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品质不仅远高于君本位的法家君主制和神本位的教主制,更远高于现代党本极权。

在仁本主义体系中,利己利他都可以,利己利他都是对的、善的,都是良知的作用,都有助于人类文明发展。利己利他,一体同仁,因为人类是个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是东海于2012年4月一则微博中提出来的。我说:

个体而言,身心是命运共同体;小而言之,家庭是命运共同体;大而言之,民族、国家是命运共同体;再大而言之,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更大而言之,所有生命是命运共同体。极而言之,宇宙万物是命运共同体。

故东海在多篇旧作中指出,儒家并不反对利己,而且鼓励利己,认为利己利他都是本能,天性的功能,而且利己比利他更加根本,故有杨近墨远说。关于利己利他,白平教授英雄所见略同。他在《对儒学的基本认识》一文指出:

“古往今来,人们所秉持的行为准则,无非三种。第一,用损人的方式利己。这是一种低端价值观,第二,在不损人的原则下利己。这是一种普通价值观。第三种,用利人的方式利己。这是一种高端价值观。儒家思想是什么?它就是这种高端价值观的代表,它反对低端价值观,兼容普通价值观,提倡用利人的方式利己的高端价值观。”

不过,对于“不损人而利己”,不应停留于“兼容”,且应予鼓励。儒家反对恶性利己,鼓励正常利己,追求和倡导高端利己,仁义利己。这是所有圣贤君子的共识和共性。

这是一条东海律:有两种性质的利他:一种是主观性利他,即积极性利他;一种是客观性利他,即消极性利他。有两种性质的利己:一种是道德性利己,古之学者为己;一种是利益性利己,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利益性利己,只要不损人,客观上就有利他的功能和作用。盖每个人都是人类的一员,每个人的发展和成功,都是人类的发展和成功。

不损人的利益性利己就属于消极性利他。而马斯洛五层需求理论中,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其实已经进入了道德性利己的范畴。而道德性利己就是积极性利他。

这一条东海律非常重要。不明此理,不足以辟利己主义、利他主义之误,不足以为政为师,不足以建设新的王道和中华。

对于不损人的利己,自由主义也高度认同。一位自由派故人说过一句名言:“主观上利己,客观上利人。”这是市场经济之所以成功的原因。这就是理性利己,每个人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达到利他和利益全社会的效果。

亚当斯密的人性论集中体现在其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其笔下的“经济人”首先是自利的,并且是理性的,且蕴含着道德性。他有两个观点:一、自私能推动社会进步。人性自私是好事;二人的爱心会随着距离的拉远下降。

斯密虽不识本性至善,但对习性和善习的根本性颇有认识。盖理性的利己利他和爱有差等,都无违道德原则,都是善的,是本性正常的作用。人而一味利己,固然缺德;一味利他而不知利己,爱无差等,更加反常。

人民理性利己即利他,即利益家国天下,对此儒家的认识特别深刻,故很重视保护民众理性利己的常情和权利。天下为公的正义,是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意味着保障天下每个人的政治权利和正常利益。

顾炎武《郡县论》言:“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圣人者因而用之,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故天下之私,天子之公也。”(《顾亭林诗文集》)这里的一人之公指天子之公,天子之公即天下之公。顾炎武这段话用现代话语概括就是:尊重和顺应人民的私欲,成就天下的公道。

最公道的政治就是王道。

每个人都享有人权自由和人格尊严,每个人都无权侵犯他人的自由尊严,每个人的自由尊严都受到制度的刚性保护。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虽无人格、非人化者,同样享有人格尊严和人权自由。这是王道题中应有之义。非王道,自由品质高不上去;无自由,社会没有生机活力。

以儒家为民主自由之敌,是一个流传百年的谬论。蜩庵群友言:“你要说自由,何不放开说?何必缩手缩脚到儒家字典里去抠呢?岂不舍近求远?洛克早就说透了,偏偏要从孔墓里挖没有的东西。这不是儒家所说的无父无君吗?儒家字典里啥时候有“自由”二字呀?这是阉割儒家。”

东海答:洛克的自由正而不中,最中正的自由是中道文化开出来的王道自由。将儒家与自由割裂开来,才是真正的阉割儒家。无君无父的是民粹主义分子,既不能孝父尊君,又不配追求和享有自由,连洛克的自由都不配,遑论孔孟的自由!

蜩庵群友又言:“请举出有儒家自由的任意一个民主国家。”东海答:这个问题不少人问过,是个伪问题,故不答。但考虑到质疑者多,并都以为儒家无言以对,更加固执己见而顽固反儒,特简答如下:

民主自由只能由人本主义哲学、自由主义政治学导出来。儒家的自由是礼制自由,只能由中道文化和王道政治导出来。新礼制自由自当充分吸收民主自由的精髓而超越之,前提是中道文化取得宪位。其次,古典礼制虽然历史局限性很大,但也有一定的自由。兹不详论。

有厅友认为:“只有西方的学术尤其是经济学,才爱区分和计较利己利他。儒家讲仁义和谐就够了,就可以走向正道。”东海曰:想得简单轻飘了。

儒学是落实的学问,所有理义和原则都必须落实。道德上落到行为、言论、思想乃至意念的实处,政治上落到礼乐刑政和刑法民法的具体条款的实处。敬天保民,以民为本,就要维护民众的正常的利己权利,就要为以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为三大核心的民权提供刚性法律保障。没有这些保障,王道就成空谈。

道德落实,就必须以中道标准、即仁义标准要求自己。消极而言,不仁不义的话坚决不说,不仁不义的事坚决不做,不仁不义的意念坚决遏制于萌芽状态。

积极而言,仁者必有大义大勇,必有仁言义行,必然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当仁不让,见义勇为。仁人义士的当务之急就是辟马,批判马学马制马制马家特权阶级和恶性利益集团。这是当代儒家应尽的历史责任和天赋使命,道德利己,社会利他。利己利他,一体同仁。

2021-12-16余东海集于邕城青秀山下独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