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Jun 4, 2009 |
![]() |
6月3号晚在天安门广场值勤的警察 |
星期四上午,天安门广场熙熙攘攘、游人如织,但有大量便衣警察混杂其间,监视游人的一举一动。他们身穿T恤衫、别着小徽章、剃着小平头,或把守在路口,或漫步于街头,有的还打着五颜六色的阳伞。跟这些便衣一起值勤的则是身穿制服的武警和公安。
在星期四中国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到天安门警力增加的问题。发言人秦刚说,“今天和往常一样平稳。”
1989年6月3号夜和6月4号凌晨,中国军队用坦克和机枪开路,从四面八方向天安门挺进,试图结束持续了近两个月的以学生为主导的争民主、反腐败的抗议示威。镇压过程中,数百名甚至可能上千名学生和市民被打死。
*中国当局:为稳定大局不平反六四*
20年来,中国民间和国际社会一直有要求北京当局平反六四的呼声,国际媒体对此也十分关注。但是中国政府担心,平反会六四引发新的动乱。
全国政协发言人赵启正今年“两会”期间在解释拒绝平反六四的原因时强调了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必须从维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力维护我国社会大局的稳定,才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在维持稳定的大旗下,当局加强了言论监控和对异议人士的监视。天安门母亲丁子霖、张先玲等人去儿子遇难地点祭奠的计划,也由于警察的阻挠而流产。星期三晚上,几十名境外记者守候在木樨地丁子霖儿子遭到枪击的地方,但是丁子霖未能如约露面,倒是大批警察出现在现场。
*警方防范外国记者进入天安门广场*
![]() |
境外记者6月3号晚聚集在丁子霖儿子遇难处木樨地 |
奥运会期间,中国政府采取的是相对友好、开放的政策。那时外国记者只需在入口处登记便可进入广场采访或拍照。
针对北京当局对驻华外国记者的限制,旅英作家马建评论说:“专门对付外国记者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文件,他们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也是最大。因为他们也知道,把你们控制住了,就等于说把这个事件的局面也就控制住了。”
关键词:北京,警察,六四,天安门广场,平反,稳定,采访证,木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