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聚焦:斯诺登泄密事件,美国可让中国抓住了

美国对网络的监控与中国对网络的监控,出发点完全不同。前者是为了美国国家的安全,尤其是避免再遭遇类似911这样的大规模袭击;而后者,完全是为了政权的巩固,是为了一党专制。美国政府是民选的,所以美国政府不需要“巩固政权”,政党轮流执政,完全由选民决定。


可以理解美国的难处。一方面,美国要尊重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另一方面对美国的恐怖袭击都是来自于伊斯兰激进分子,如果在美国开始歧视穆斯林,美国的价值观也就全面崩溃了。如何防备恐怖袭击,保护美国国民的性命安全,这的确不得不采取看起来是侵犯人权的网络监控举动。


艾未未在6月11日的英国《卫报》上发表文章《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门”,中国和美国在行为上一样》,他评论说, “西方国家起码有法律制约政府对取得的公民个人信息的使用,在中国不是这样,公民几乎是全裸的。对权利的侵犯可以彻底毁掉一个人的生活,我认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在西方国家发生。”


不管怎样,这次让中国官方吃了一剂兴奋剂。中国似乎在看笑话,而斯诺登事件仍在发酵。


●泄密者斯诺登躲到香港不断爆料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0日报道:美国情报机构泄密者何许人也?


 
斯诺登表示,不想生活在一个一言一行都被记录下来的世界。


英国《卫报》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前技术人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是美情报机构监听公众通讯的泄密者。


29岁的斯诺登5月20日飞往香港,目前在当地一家酒店藏身。他的曝料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震动英美两国的情报系统,也引发政治动荡。


据采访他的记者说,斯诺登“平静、时尚、随和、谦卑,是电脑高手”。


在回答他为何要离开美国时,斯诺登说:“我不想生活在一个做出这样的事情的社会……我不想生活在一个我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下来的世界。”


失望据报道,斯诺登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伊丽莎白市长大,后来搬到马里兰州,离美国国家安全局所在的米德堡不远。


斯诺登说自己学习成绩并不出色,他在马里兰社区学校获得了高中文凭,不过他没修完所有课程。


2003年,他加入美国军队,参加特种部队训练,后来在一次训练事故中双腿骨折,被迫离队。


尽管没有正式的学位,他在电脑方面的才能让他进入情报界,事业发展一帆风顺。


2007年,他以外交官的身份作掩护,获得中情局在日内瓦的一个职位。


斯诺登对《卫报》说:“我在日内瓦看到的,让我对政府和其对世界造成的影响感到幻灭,我意识到我也是作恶者之一。”


斯诺登坦言,他曾想更早地曝料,后来决定等到2008年美国大选之后,他期待新总统奥巴马能改弦更张。


他说:“不过,奥巴马继续他前任的这一政策。”


震惊斯诺登2009年离开中情局,后供职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家合同承包公司。


这家名为Booz Allen Hamilton的公司发表声明,确认斯诺登是公司的员工,在他上班不到三个月后,让他加入公司在夏威夷的团队。


声明说,如果报道是真实的,斯诺登的所作所为让人“震惊”,也违反了“公司的行为准则和核心价值”。


斯诺登的年薪据悉为20万美元。


据夏威夷的一家地产中介说,斯诺登和女友今年5月1日从在夏威夷怀帕胡的家中搬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一个邻居告诉美国广播公司说,这对年轻人经常关门、拉上窗帘,“也不怎么与其他人说话”。


斯诺登在香港接受《卫报》采访时说,他担心家人。


“我家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主要的担忧是他们会找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和伴侣。”


斯诺登表示,他意识到可能会坐牢,也不能与家人联系,更不知道未来如何,尽管他想回家,但恐怕不行了。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0日报道:披露英美监听的前CIA技术员斯诺登藏身香港以避遭美起诉


路透社消息称,披露英国、美国情治单位监听和监视民众私人电话和电子通讯的“幕后者”身分今天曝光,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前技术员斯诺登(Edward Snowden),他已在5月20日躲避到香港。观察人士指出,美国和中国刚结束非正式首脑高峰会之际,斯诺登选择藏身香港,给这两大强权出了个新难题。


据取得斯诺登专访的英国《卫报》称,现年29岁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技术员斯诺登,2009年离职后受雇于一家美国国防工业承包商。该报指出,报社是在斯诺登要求下才公开他的身分。而且,斯诺登已在5月20日,也就是新闻曝光之前便飞抵香港,藏身在当地一家饭店。


斯诺登受访时表示,他知道,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这样势力庞大的情报机关秘密,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他们想要找到你,他们一定能够找到你。”但斯诺登强调,他不愿坐视政府剥夺民众的“隐私和基本自由”,因而揭发事实,抛下在夏威夷年薪20万美元的优渥生活。斯诺登对《卫报》说:“我愿意牺牲这一切,因为我无法昧着良心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人民的隐私、网络自由和基本自由。”


不过,他也对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感到忧心,他含泪说:“我唯一害怕的就是会伤害到我的家人,我没办法再帮助他们,这让我晚上睡不着。” 并希望最终能在类似冰岛这样的国家取得政治庇护。


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也证实已展开初步刑事调查,但斯诺登表示不害怕。报道指出,美国司法部发言人席崔(Nanda Chitre)今天表示,司法部已对未授权泄露美国监控计画机密资讯一事,展开初步刑事调查,但检方拒绝进一步置评。


日前,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先后报导,美国国安局和英国监听机构GCHQ利用名为「透镜」(Prism)的间谍程序,进入脸书、谷歌、微软、雅虎等9大网络通讯巨头的服务器,秘密监控和搜集数以百万计的大众电话记录和网络活动记录等资讯。这些报导引起民众哗然,英、美两国政府纷纷做出解释或否认部分报导,但仍无法平息众怒。


▲德国之声(DW)6月10日报道:香港可以拒绝引渡斯诺登?


英国《卫报》昨日再披露“监控门”的揭密者爱德华•斯诺登藏身香港,美国国内现要求引渡呼声,香港《南华早报》则报道称“香港可以拒绝引渡”。


(德国之声中文网)继上周三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披露英美“监控门”后,6月9日《卫报》应“监控门”的揭密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的要求公布了其身份,并在网站上传了采访视频。斯诺登早于新闻曝光之前的5月20日就藏身到香港的一家酒店,因为这里有“深厚的言论自由传统”;他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我愿意牺牲所有的一切,因为看到政府利用自己的监视体系破坏隐私、网络自由和基本自由权利,让我的良心非常不安。”


他也表示了解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资料的风险。在披露的第一份机密资料中,他写道:“我明白我将为我的行为付出代价”;因此他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表示担心,还希望能在冰岛这样的国家申请政治避难。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目前美国驻香港领事馆、香港官方、冰岛驻香港总领事馆拒绝对此作出置评。据媒体披露,现年29岁的斯诺登为美国中情局前技术助理,过去的四年内他一直以防务承包商雇员的身份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包括戴尔公司以及他目前任职的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 Allen Hamliton),后者为美国政府提供国防、情报等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咨询服务。


“监控门”消息引发震动,先是有Twitter微博、谷歌、苹果等都立即划清界线,表示不会允许政府染指数据库;美国国家安全局官员则要求对此事进行刑事调查。英国外交大臣黑格(William Jefferson Hague)表示今日将在议会对此事做出表态。《纽约邮报》报道,美国政府称,除非电话内容涉及恐怖主义,他们不会对电话数据进行监控。奥巴马在6日表示:“没有人在监听你们的电话”。引人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多家媒体如“财经网”等引述美国《侨报》报道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对联邦政府从手机和互联网上秘密收集大量信息的行为'大力支持',这是对隐私的'适度侵犯',为了防御恐怖主义和保证美国人的安全,这是非常必要的”。而此消息也使中美首脑间的会晤及交流的一个重要议题“网络安全”充满了悬念。


“香港会不会拒绝美国的引渡申请?”


目前美国国内出现将斯诺登引渡回国的呼声,而根据刑事法律的规定和国际惯例,华盛顿方面应该会启动引渡程序,中国和美国之间没有签署引渡条约。香港《南华早报》6月10日报道,根据美国和香港的引渡条约,香港可以拒绝引渡斯诺登。


文章表示香港和美国1996年签有引渡条约,该引渡条约于1998年生效执行。允许美国通过正式程序引渡刑事案件嫌犯回国,不过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中国中央政府的批准,北京当局如果想留住斯诺登,可以以“涉及国防、外交事务、重大公共利益或政策”为由否决引渡申请。因此香港如果觉得美国的请求是出于“政治动机”,或者斯诺登将因“政治观点”被追究,可以拒绝引渡申请。


“斯诺登可能意识到,藏身香港对他来说处境并不好”


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奥巴马6月8日的会晤,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既为网络安全议题。多位互联网评论人士认为,早前媒体曝出的一系列美国方面指认中国黑客攻击的消息,在斯诺登的曝料之后,使奥巴马失去了与习近平就“网络安全”谈判的底气。今年的2月19日,路透社援引一家名为Mandiant美国安全公司称位于上海的61398部队最有可能是一系列黑客袭击背后的始作俑者。


旅居荷兰的互联网人士、时政评论人立里向德国之声表示,尽管斯诺登曝料时间在中美领导会晤之前,较易引人暇想,但如果仔细了解斯诺登曝料的内容,其实并不新鲜,在美国推动网络和通讯自由的一些公民网站也常有类似内容:“美国有很多人是认为他们的国家安全局存在着监视着公民通信的问题的,他可能有合法的理由,但是一个政府的秘密情报部门总是有滥用权力的倾向,所以必须要得到公民社会、媒体的监督和制衡。我觉得(斯诺登曝料与中美领导人会晤时间)是巧合,从报道中他的言论倾向来看,他是一个自由意志主义者,他是极端反对政府的任何限制的。但美国政府和中共当局用特务手段入侵是两码事,中共特别针对异议人士且破坏网站,这就不仅是监控问题了;美国政府是在有严格限制条件下对一些犯罪嫌疑人、恐怖团体有一些监控的手段。”


立里认为斯诺登的资历尚浅,不会有中共特别看中的“间谍价值”,曝料监控门时机的巧合未必让中国在中美谈判时占据更大的主动,可能直接引发的后果是类似《环球时报》等媒体会多一些针对美国的“言论自由的抨击”内容。立里认为可能鉴于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的遭遇,斯诺登选择了香港,但现在看来香港并不是一个使他感到安全的地方,他也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愿意到一个像冰岛这样的国家避难。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1日报道:香港媒体热议斯诺登藏身香港事件


香港各大报章周二(11日)纷纷在头版显着位置报道了美国泄密者斯诺登选择在香港藏身的消息。一些报章还为此发表了社论文章。


《明报》的社论指出,这一事件使全球焦点在未来一段日子里将聚焦香港,而香港是否会严格依法处理,还是顺从美方要求轻易交出斯诺登,将会成为检验高度自治甚至一国两制的试金石。


《明报》的文章还建议北京方面不宜插手干预此事,而应该让香港特区政府自行处理。


文章认为,恰当选择是让港府按引渡协议处理,在斯诺登和美国政府之间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如有诉讼,则交由法院按法律或协议公正裁决。


免费宣传香港《星岛日报》的社论则表示,泄密者斯诺登选择了香港作为临时避难所,为香港的言论自由报章提供了免费宣传。


不过,文章也质疑,由于案件政治意味浓厚,万一美国向北京提出交涉,事件是否属于外交事务,而香港法院有是否有权处理。


文章最后指出,斯诺登披露美国政府滥权侵犯人民私隐的嫌疑,美国政府暂时无法提出有力证据反驳,因此华盛顿方面如果想把斯诺登缉拿归国,不能只靠法律的技术层面解决,还要拿出令港美人民和国际间心服口服的例据来。


处理要心服口服英文《南华早报》的社论指出,斯诺登选择在习奥会刚刚结束不久就公开透露自己藏身香港,在时间选择上耐人寻味。


文章指出,美国早在1996年就与香港签署了引渡条约,而且香港以往很少拒绝美国引渡罪犯的要求。不过,引渡条约中也注明不包括政治案件而斯诺登可以以此作为论据。


但文章认为,最终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还是要由掌握香港外交事务话语权的北京方面说了算。


文章强调说,这一事件使中美关系和香港的信誉都受到考验,尊重公众权利和自由以及司法制度是香港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企业选择在香港设点。而随着斯诺登案件的曝光,香港也应特别注意其历史地位和角色。


亲北京的《文汇报》的社论则批评说,斯诺登揭发的美国政府秘密监控丑闻再次暴露美国政府在人权、自由、反恐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自己暗地里肆意侵犯人权和自由,却道貌岸然地指摘别人,充分暴露了美国政府的虚伪、霸道、自私,难免引起全世界的反感。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1日报道:泄密美情报员斯诺登去向北京态度是关键


揭发奥巴马政府暗中从网络及电话纪录截取民众信息的前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网络专家斯诺登,据报已经从匿居了3个星期的九龙一家酒店搬出,目前下落不明。至于斯诺登能否如愿获得冰岛政府政治庇护,或最终被遣返美国受审,则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不过,首先报道斯诺登泄密的英国卫报表示,有鉴香港地位特殊,北京的取向至为关键,又名北风的维权人士温云超,则在推特上形容斯诺登逃离美国藏身香港,等于是“才出虎穴,又入狼窝”。


据美国CNN报道,斯诺登在九龙尖沙咀金巴利道的Mira酒店匿居了3个星期之后,现在已经从酒店搬出,目前下落不明。Mira酒店承认有一名叫Edward Snowden的客人曾经入住该酒店,但目前人已搬离酒店。据早前英国卫报报道,29岁的斯诺登只靠信用卡度日,在匿港3星期期间,为了避免败露行藏,只出门3次购买日常用品,在酒店房间内亦步步为营,将枕头放在门缝下,防止窃听。


根据香港法例,美国护照持有人可以免签进入香港,一次过最长逗留期为90天,之后需要申请延期居留。此外,美国与香港于1996年,即香港回归前一年签订引渡协议,但政治罪行不包括在内,然而条文充满灰色地带。协议亦订明,如果案件涉及中国的国防、外交、关键公共利益及政策,中央亦可指示特首拒绝引渡,但这一条文只适用于引渡至美国的中国籍人士,故不适用于斯诺登的情况。


换言之,斯诺登的命运将由香港法院决定,除非中央看中了斯诺登对美国国家情报局机密的深入了解,不惜为此干预香港的司法、负上破坏一国两制的政治代价;亦有论者指,若中国有心「庇护」斯诺登,引渡协议如同废纸,中央定必会有方法得偿所愿。但中国正与美国修补关系,习奥不久前在加州的农庄会面又为两国关系带来合作的势头,北京因此未必会在此时刺激美国。


据香港大学比较法与公共法中心主任杨艾文表示,香港过去一直都以联合国难民机构来处理外国人的难民身份申请,但终审法院在今年3月裁决,今后每一宗申请个案,都需要个别处理。杨艾文指出,理论上斯诺登可用遣返美国之后将遭到迫害为由而申请政治难民,但事实上如果美方保证斯诺登可以得到公平的审讯,或获得保证不会被判死刑,斯诺登的申请就很难成立。


▲美国之音(VOA)6月12日报道:美国焦点:斯诺登的教益


华盛顿 — 显然是因为当过大学教授的关系,奥巴马总统动辄就喜欢说一件事情是“绝好的教材”(a teaching moment)。


如今,因泄露美国国家机密而成为全球名人的爱德华?斯诺登给奥巴马总统和美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一个几十年不遇的绝好的教材。


*宪法和宪政好教材*


更为难得的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奥巴马 在从政之前一度是芝加哥大学宪法学教授。而只有高中学历的斯诺登给奥巴马总统提供的教学材料恰恰就是宪政和宪法方面的内容。


如此说来,中国老话里所说的“板门弄斧”和“胆大包天”简直就是为斯诺登量身打造的。


更为凑巧的是,现年29岁的斯诺登也好为人师。


斯诺登在美国公民的宪政和宪法教育方面跟奥巴马总统较上了劲。他在邀请美国和世界各国的人做出判断:在宪政和宪法的问题上,到底是他说得更有道理,还是奥巴马总统说得更有道理。


截至目前,斯诺登显然认为,与奥巴马相比,他是一个更成功的、更好的教师,他的教材更好,教学目的更明确,教学效果更显着,更优质,对美国人民更有好处。


美国主要报纸《华盛顿邮报》6月10日发表的报道说:


“在被问到他是否认为他所透露的情况将改变什么局面的时候,他(斯诺登)说,‘我认为透露的情况已经改变了局面。如今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人都明白了情况已经变得多么糟。人们正在谈论这一点。他们有权自己判定他们是否愿意牺牲自己的隐私,把一切交给政府监控。


“斯诺登说,所有的人,包括跟他最亲近的人先前都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他说,他决定透露有关(美国政府实行大规模监视)的信息,并不是受一件事情的激发。但他又说,奥巴马总统誓言政府透明,但没有说到做到。


“他在向《华盛顿邮报》透露第一份文件案的时候附加一通短信说,‘我的唯一目的就是告知公众,让他们知道政府正在用他们的名义做什么,政府在做什么违反他们利益的事情。’”


假如说,斯诺登泄露美国政府的大规模监控项目是为了引起辩论,那么,他显然已经达到了目的。他的行为在美国和世界各国引起了辩论。


如今,连奥巴马总统也只能被迫承认或欣然声明,这种辩论是有益的。但奥巴马总统没有说,这种有益的辩论得到激发是否应当归功于斯诺登。


在斯诺登泄密震撼美国之际,奥巴马总统的行政当局表示要维护法律的尊严,要将违反雇用合同、泄露国家机密的斯诺登绳之以法。


与此同时,《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奥巴马总统为监控做辩护说,这是美国安全所必需的。他同时表示欢迎就此进行时间不限的辩论”(he welcomes an extended debate)。


*斯诺登其人其事*


斯诺登泄露美国政府大规模监控项目究竟给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的利益带来了多少害处和好处,对谁有好处,对谁有害处,谁的好处是谁的害处,谁的害处是谁的好处,这些问题现在还是言人人殊,众说纷纭,百家争鸣,莫衷一是。


但目前一些基本的信息已经清楚。


斯诺登,现年29岁,高中没有毕业,离开学校之后拿到的是高中同等学力证书(GED证书,即“普通教育发展”证书)。《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说,这种学历在美国情报业界算是低得不同寻常(an unusually light education)。


斯诺登先前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技术合同工和雇员,后来转到咨询公司布兹?艾伦?汉米尔顿公司,担任国家安全局的合同工。


斯诺登虽然学历不高,但显然野心或雄心远大,喜欢思考一般人一般不会去认真思考的宪法和宪政问题。他泄露美国国家机密,透露美国政府对美国人的电话和互联网通讯进行超大规模的监控,就是他的思考结果。


他在接受英国《卫报》和《华盛顿邮报》采访的时候表示,他泄露国家秘密并不是为了谋取私利,也不是一时感情冲动,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他深知他行为会给他带来怎样的一种危险的后果,但为了公众的根本利益,他还是选择了透露他认为公众应当知道的信息,并愿意承担由此而来的任何后果。


*斯诺登引发系列问题*


在美国的大学和中学课堂上,教师认为最好的问题,就是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种问题让家庭、教育、经济、社会、国籍、族群等背景不同的人倾尽全力也难以找到各方大致都可以认同的答案。


斯诺登的问题显然就属于最好的问题。而且,斯诺登的问题其实是一连串的问题,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是老少咸宜的好问题。这些令全美国、全世界议论纷纷的问题包括:


斯诺登的做法到底是爱国还是卖国?


什么算是爱国?什么算是卖国?爱国、卖国到底应当由谁来判定?如何判定?


个人自由、公民隐私与国家安全究竟怎样才算恰当平衡?


个人自由保障与个人安全保障究竟怎样才算恰当平衡?


宪政民主和国家安全怎样才算是恰当平衡?换句话说,国家安全绑架宪政民主的红线究竟应当如何划?由谁划?


斯诺登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典型的所谓公民抗命(civil disobedience,亦称公民不服从)的问题。


公民抗命是指公民通过有意地违抗现行的具体法律来维护公民所认为的更重要的法律原则和道义原则。


具体到斯诺登来说,他所声言的目的就是要违抗现行的美国国家机密法规,来维护他所认为的美国宪法精神或立国精神。在他看来,美国的宪法精神或立国精神是,公民自由神圣不可侵犯,统治者或政府的权力必须以明确的公民、公众授权为基础,否则就是违反宪法精神。


截至目前,美国政府或奥巴马总统没有对斯诺登所挑起的宪政问题作出直接的回应。但是,奥巴马总统日前对斯诺登行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质疑作出了概括性的回应。


奥巴马总统表示,美国政府的监控项目是获得美国公民的代表、也就是美国国会明确授权的,从法律和宪法上说是站得住脚的;那些监控项目是在恐怖主义猖獗的新形势下为了维护美国公众安全所必需的,而那些监控项目对公民的隐私损害是有限的。


*政府、安全、个人自由*


奥巴马总统的上述说法引起了进一步的争议和辩论。通常在其他许多重大问题上对奥巴马总统持强烈批评态度的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约翰?贝纳在斯诺登问题上坚决、全面支持奥巴马。


但持批评或怀疑态度的人则提出质疑或抱怨说,美国行政当局的监控项目计划如此机密,以至于连国会议员也大都云里雾里不明就里,因此难说行政当局得到了国会明确授权。


另外,由于监控项目高度机密,神神秘秘,也使所谓的维护公众安全必需论和对公民隐私损害有限论陷入一种信不信由你的死无对证的状态,而这这种状况跟美国的宪法精神以及民主宪政精神和制度是被背道而驰的。


美国国内外众多批评者表示,自2011年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以来,美国的监控措施层层加码,耗资巨大,代价巨大。这种巨大的代价不仅仅表现在人力物力方面,而且也表现在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方面。


批评者指出,自由民主制度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让公众得到最大的隐私保护,让政府和官员生活在最透明的金鱼缸里以便公众实行监督、监视、追究、问责;然而,随着层层加码的反恐措施的出台,公众对政府越来越透明,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政府的监控,但政府却越来越深地后退到保密的重重黑幕之后,让公众看不见摸不着,难以监督;这种发展趋势是对美国自由民主制度和立国之本的重大威胁。


从某种意义上说,斯诺登的出现是这种批评性声音的戏剧性的表现。


*以赛亚?柏林的启示*


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斯诺登和奥巴马总统之间隔山打牛式的辩论对决,也是一种理想、理念、价值的冲突。


为了讨论方便,不妨把斯诺登引发的系列问题简化为政府存在和个人自由的价值之间的冲突。


个人自由的价值在于它是人的尊严的体现,这种价值使人之为人,而不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但是,每个人假如都追求自己的绝对自由,人类就会陷入弱肉强食的丛林野兽境界。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人类有了政府;政府的基本价值在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一般情况下,在一般的民主自由国家,这两种价值可以相安无事。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两种价值会发生难以调和的冲突,就像斯诺登以戏剧性的形式所暴露出来的冲突一样。


已故的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西方自由派思想大师以赛亚?柏林认为,人类的各种基本价值常常是不可通约、难分主次、难以调和的;在基本价值发生冲突时,人们只能采取非教条的、临时性的解决办法(an undogmatic,  ad hoc approach)。


而在自由民主的国家,这样的非教条的、临时性的解决办法有赖于公开的辩论,从而使公众可以做出了解情况之后的决断(informed judgment or decision)。


这显然是奥巴马总统表示他欢迎“时间不限的辩论”的逻辑和思想基础。


这种辩论会如何进行、以什么方式进行,将是世人关注的焦点。


*美国人如何看政府*


斯诺登星期天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之后,美国人如何评价他的正规民意调查现在还没有出来。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如何评价他所透露的美国政府电话互联网监控项目的正规民意调查结果。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美联社6月12日报道说,本月早些时候对美国各地1015名随机抽样的人的调查显示,美国58%的人对美国国安局最近被暴露的监控做法持否定态度,只有38%的人表示赞同;持否定态度的人表示,隐私流失是他们对国家安全局活动持否定态度的主要因素。


显然,对政府的怀疑和对个人隐私的珍重已经深入美国人的骨髓,成为美国人的政治基因。


从理论上说,民主制度、宪政民主思想的基础也是公民对政府或执政者的怀疑或警惕。


就具体的美国历史而言,1970年代发生的水门事件使美国人受到深刻的怀疑政府的教育。这种教育可以说是深入美国的学校教育或教育制度当中。


斯诺登无疑就是这种教育制度的产物。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2日报道:爆料者指称美国监控香港中文大学等目标


在香港藏身、爆料指称美国通过棱镜Prism系统监控电话以及网路的斯诺登说,中港多个机构曾被渗透。


斯诺登向《南华早报》表示,从2009年开始,美国开始潜入中港两地政府官员、企业以及学生的电脑系统进行监控。


他向该报说,就他所知美国在全球进行了61000次的渗透行动,目标包括数百个中港两地的个人以及机构,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


斯诺登声称,美国国安部门潜入的是系统网路的主干部分,因此可以进入上千台电脑内部系统,但却不需要采取像黑客(骇客)一样的方法。


美国国安局拒绝对斯诺登的说法作任何的评论。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2日报道:《南华早报》:斯诺登发誓抵制被引渡


揭露“棱镜”监视项目的前美国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发誓,将抵制任何把他从香港引渡的企图。


斯诺登告诉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说,他既不是“卖国贼也不是英雄,只是一名美国人。”


这是他在周一离开藏身的酒店房间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


他的爆料使得外界了解到美国政府有系统地获取大量电话和互联网数据。


在透露这些高度敏感的信息之前不久,斯诺登离开夏威夷前往香港。


他说,“我来这里不是为了躲避司法;我在这里是为了揭露罪恶。”


他还说,“我打算让香港法院和香港人民来决定我的命运。我没有理由对你们的制度产生怀疑。”


据信,美国将要对斯诺登展开刑事调查,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出引渡要求。


香港与美国之间有引渡协议,不过分析人士说,任何把斯诺登引渡到美国的企图都可能会在数月后发生,也可能受到北京方面的阻挠。


斯诺登的行为在全球受到赞扬,也受到谴责。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把他视为卖国贼。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3日报道:斯诺登继续在香港“泄密”


因为公布美国政府秘密文件而置身于暴风眼中的前情报员斯诺登,日前接受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采访,声称他将继续待在香港,并同美国政府的引渡措施相对抗。同时他披露,美国政府最近几年来一直使用黑客技术攻击香港和中国大陆的电脑。


据《南华早报》报道,斯诺登自称他曾经有很多次机会离开香港,但他宁愿待在这里和美国政府对抗,因为他“对香港的法治有信心”。很多人质疑他选择香港是错误的,因为香港并不能保护他。但他自己认为,他来香港不是为了逃避审判、而是来揭露犯罪。只要香港方面不勒令他离开,他就会一直待在香港。


斯诺登爆料说,自从2009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就侵入了香港和中国大陆的电脑。国家安全局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约6万1千次黑客行动,其中有几百个目标位于香港和中国大陆。


斯诺登称,美国政府声称自己和那些互联网领域的对手不同,并不针对民用基础设施。而他的行为就是要揭露美国政府的伪善。


斯诺登说自己“既不是叛徒,也不是英雄”,只是一个普通美国人,但他同时也表示,自己作为美国人感觉很自豪。他说自己信仰言论自由,做这些行为也是出于善意,但无可置疑的是,公众应该有权利形成自己的观点。


斯诺登形容自己和家庭都处于巨大危险当中,各方面情况都很困难,但是“面对权力披露真相,从来都是有风险的”。


而在这场对抗的另一头,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凯斯-亚历山大将军在出席参议院质询程序时,声称自己领导下的国家安全局完全是在严格法律规定下从事活动的。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4日报道:斯诺登掌握机密资料包括袭击中国和香港黑客身份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掌握的机密资料透露袭击中国和香港电脑黑客的身份。这是今天法新社引述香港南华早报披露的消息。昨天美国联邦调查局宣布开始对斯诺登展开调查。


香港《南华早报》周三在网上发布对斯诺登的采访,斯诺登表示,他相信美国国家安全局已在全球进行过6点1万次的黑客行动,其中在香港和中国内地有数百次。中新网今天引述亲北京的香港《大公报》报道称,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雇员斯诺登日前告诉香港英文报章,从2009年起,美国国家安全局即入侵到香港及中国内地的计算机,目标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公职官员、企业及学生电脑。


昨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她对这一问题没有任何信息可以提供,并重申中国是黑客攻击的受害者而不是发起者。她表示中国政府愿在网络攻击一事上,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进行建设性对话与合作。


另据郑汉良报道,中国传媒大量引用境外消息报道斯诺登事件,官方迄今并未明显阻止。据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报道,斯诺登为逃避美国追捕而匿藏香港一事,6月10日中国只有中新社做了报道,之后72个小时,中国传媒纷纷刊登了斯诺登的新闻,有不少媒体直接引用境外传媒。


《第一财经日报》,综合境外国际传媒有关斯诺登的报道,特别指出其报道的一些内容,是直接从英国卫报网站取得的。


《南方都市报》有关斯诺登的新闻则内容引用美国ABC和CBS电视。该报道指出美国人权联盟已经就该事件控告美国政府违宪。


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指出,今年4月,中国当局才加紧对引用境外传媒和网站的管制,但“环球时报”13日的报道,却引用美国之音、华尔街日报、外交政策杂志和洛杉矶时报及俄罗斯之声等外媒报道斯诺登泄密事件。


●香港民间团体声援斯诺登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3日报道:香港民间团体将举行声援斯诺登的集会游行


香港独立媒体计划在2013年联合国世界难民日前夕发起“保护斯诺登”游行,迄今有至少14个民间团体响应。另据美联社引述香港律师事务所消息报道,匿藏在香港接近一个月的斯诺登,已经接触香港一些有人权官司经验的律师行,可能考虑在香港申请政治难民身份,力拒美国政府寻求引渡他返国受审。


本月20日为联合国难民日,独立媒体计划在18日周末举行“保护斯诺登”游行,将以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及香港政府总部作为请愿的对象,游行的口号包括“捍卫自由港、保护斯诺登”、“停止互联网监控”、“NSA(美国国家安全局)可耻”、“出卖斯诺登=出卖自由”。迄今已有14个团体响应独立媒体的呼吁,包括人权阵线及香港基督徒学会等,而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毛孟静及资讯科技界立法会议员莫乃光亦答允加入。


独立媒体在网上发表声明,要求特区政府在收到斯诺德按《禁止酷刑公约》申请“酷刑声请”时,应该尽快批准;而当美国要求引渡时,特区政府亦应确定斯诺德政治犯的身份,拒绝美方要求,令他能安全留港。


独立媒体认为,斯诺登所披露的机密,涉及全世界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人权及隐私权。他所犯的 “罪行”,明显属“政治性”,特区政府有权亦理应保护斯诺登,拒绝美国检察机关的逮捕和移交要求。此外,声明又指出,斯诺登所披露的资料,没有伤害到任何个人,反而让全球所有互联网用户了解到自己的权利和隐私被侵犯,亦澄清了国际社会对中美俄“网络战争”的一些误解。再且,美国一般的民众亦视他为捍卫民权的英雄,香港政府绝对不应屈服美国的压力,遣返斯诺登。


根据独立媒体表示,斯诺登一旦被遣返,极可能要面对与美国外交电文涉密者曼宁(Bradley Manning)同样的遭遇。据了解,曼宁于三年前在阿富汗被捕,为了把他运返科威特,美军把他囚禁于一个8立方英尺的动物笼内两个月之久。之后,在维珍尼亚海军基地长达9个月的拘留期间内,他经常被脱光衣服单独囚禁。联合国的酷刑专家亦确认曼宁受到“残酷和不寻常”的对待,符合酷刑的定义。


根据《逃犯条例》,美国政府假如向港府提出引渡斯诺登,必须提供控罪罪名,如果是泄露国家机密,辩方可以其泄密行为不在美国,而在香港为由抗辩。但如果法庭判决斯诺登须移交美国,则须由行政长官按法例发出移交令。行政长官须向中央政府通报,中央政府可因应国防及外交理由发出指令,拒绝把斯诺登移交美国。但根据过往案例,特首及中央从未推翻法庭就《逃犯条例》作出的判决。


换言之,香港司法的独立性,可能因为斯诺登事件而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美国之音(VOA)6月14日报道:香港民主派议员呼吁奥巴马不要起诉国安泄密人


美国国家安全局前合同工爱德华?斯诺登泄密并逃奔香港事件的效应仍在扩大。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领袖要求彻底调查斯诺登是否和中国政府有任何联系。英国政府向世界各地航空公司发布旅行警告,要求所有航班均不得允许他登机飞往英国。另一方面,两名香港立法会两名泛民主派议员星期五(6月14日)说,他们已经写信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他不要起诉斯诺登。


斯诺登目前还没有受到任何刑事指控,美国当局也没有发出逮捕令和引渡要求。


香港立法会泛民主派议员毛孟静和范国威联名给奥巴马总统写了一封信。


毛孟静(Claudia Mo)星期五在记者会上对媒体说:“在美国方面真正对斯诺登采取行动之前,范国威和我决定,我们应当以香港民主派议员的身份向奥巴马总统写一封信,请他考虑彻底放掉斯诺登。”


斯诺登星期三接受香港英文南华早报采访时声称,美国国安局用黑客手段袭击了六万一千个目标,包括大量香港和中国大陆的目标。南华早报看到了斯诺注销示的文件但无法核实。


代表资讯科技界的香港立法会议员莫乃光(Charles Mok)对美联社说,香港是互联网活动人士的一个地区枢纽,因此很可能成为目标。


他说:“香港是亚洲互联网活动比较先进的枢纽之一,可能是个很自然的目标吧。还有其它国家和城市,它们和本地区以及美国国内和其他地方的数据交换都成为目标。显然,在某种方式上,美国目前是在这些国家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侵入了它们的系统。”


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斯诺登声称,监视目标包括香港中文大学。这所大学管理着香港的“互联网交换中心”,是香港互联网传递数据的主要枢纽。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5日报道:港人声援斯诺登 美领馆发安全警告


香港多个组织星期六(6月15日)发起声援美国揭秘者斯诺登的游行,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因此对在港国民发布罕见安全警告。


多个关注媒体自由以及人权的香港民间组织呼吁市民星期六下午游行前往美国领馆以及香港政府总部声援目前藏身香港的美国前情报机构技术人员斯诺登。


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星期五发布的安全警告要求领事馆工作人员避开领馆一带,并说除非有公务否则他们星期六不应进入领馆。


美国领馆发布的警告称,虽然有关人士旨在进行和平示威,但担心示威可能引发对峙甚至暴力冲突。


斯诺登斯诺登对媒体披露了美国情报机构监听民众电子通讯的行动,他因此被美国指责违法。


但也有不少人赞扬他是揭露当局违法行动的“英雄”。


部分香港市民本周早些时候已经在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外进行过一次声援斯诺登的示威活动。


星期六的示威将在香港当地时间下午进行,组织称表示虽然风雨交加、天气恶劣,但希望市民能够踊跃参加。


斯诺登5月底以来一直藏身香港,香港两名立法会议员毛孟静和范国威星期五致函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美国不要对斯诺登采取法律行动。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5日报道:香港民众举行声援斯诺登大游行


 
香港民众举行声援斯诺登游行(2013年6月15日)
REUTERS/Bobby Yip


香港今天(6月15日)下午有27个团体举行示威声援美国中情局泄密者斯诺登。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则向当地侨居或旅行的美国人发出通知,建议避免与示威者发生冲突。据悉,发起游行的团体包括不同政党、教育界及劳工组织。示威活动中还有美国人团体参加。示威游行前往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抗议,然后再游行至政府总部。


据联合报报道,香港27个团体下午3时发起游行,声援正隐身香港的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示威者要求香港特区政府根据国际公约和惯例,妥善处理和保护斯诺登。一些参加游行的香港团体还指责美国侵犯市民权利和私隐,要求美国政府不要迫害斯诺登。


发起游行的团体包括不同政党、教育界及劳工组织。示威活动中还有美国人团体参加。示威游行前往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抗议,然后再游行至政府总部。


针对今天的声援游行,美国在香港总领事馆向当地美国人发出通知,要求美国人考虑安全问题而避免同示威冲撞。


通知说,相信游行会和平进行,但也有可能出现对峙,甚至暴力场面,呼吁美国公民避免到示威场地,而身处大型集会及示威场地附近时,也要小心谨慎。


通知还告诫领事馆人员除了公务,今日避免到集会公园和总领事馆。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5日报道:现场报道:香港数百人游行支持斯诺登


香港数百人周六(15日)由中环游行至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声援在港的美国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


游行主办单位香港独立媒体发言人说,斯诺登事件显示美国侵犯了香港人及全世界所有人的人权,要求美国立即停止对香港和全球互联网的监控。


20多个团体和部份游行人士手持自制标语,表示支持斯诺登和要求美国停止网络监控。


主办单位称,参与人数达900人,警方则表示,最高峰时有300人。


BBC中文网记者现场所见,游行人士当中有不少是外国人。


居港30多年的包礼德认为,反恐工作并无问题,但要有限度,随意复制每个人的电邮不是民主的行为,“这是独裁”。


来自加拿大的小学教师觉得,一个政府应该要聆听批评,认为斯诺登揭露网络监控事件出于善意,故参加游行支持他。


早前,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穆勒在国会听证会解释,收集有关国民的电话和网上个人资料,目的是打击恐怖活动。


对此,就读香港大学的一年级生黄在琳表示,美国不能单为反恐而侵犯国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要先考虑其必要性和价值。


斯诺登接受香港英文报纸访问时称,美国的全球性黑客入侵行动目标包括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为此参加游行,常务干事赵家辉形容,知道有关消息时感到惊讶,认为大学是有学术自由的地方,美国不应为政治目的入侵学生的电脑。


大部份受访游行人士表示不希望斯诺登被引渡回美国,但他们相信香港的司法系统能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游行队伍到对美国驻港总领事馆递交情愿信后,再前往政府总部。


▲美国之音(VOA)6月15日报道:香港团体在美领馆前集会游行声援斯诺登


香港 — 香港20多个团体发起声援泄漏美国机密情报的前美国国家安全局合同工斯诺登的集会和游行,呼吁美国保护言论自由、放弃引渡斯诺登。


数百名香港市民和外籍人士星期六下午3点开始在中环遮打花园聚集,并举行集会,高喊中、英文口号,批评美国政府侵犯隐私,要求港府保护斯诺登。他们认为,斯诺登披露美国国家机密,是为了重大公众利益,不应将他引渡回美国。


随后,参加集会的人游行至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抗议,在领事馆外呼喊口号及发言,并向领事馆递交请愿信。美领馆一位领事出来接信,并表示美国是个言论自由的国家,会确保公民的言论自由。


之后,游行者冒雨游行至香港特区政府总部,促请港府保护斯诺登。


这次集会游行吸引了大批国际和香港媒体,包括CNN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天空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等美英主流媒体都采访了这次活动。而向来在香港多数抗议游行活动中都缺席的凤凰卫视、新华社等中国媒体也露面了。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6日报道:民调:半数香港市民反对引渡斯诺登


香港《星期日南华早报》委托进行的民调显示,接近一半受访香港市民反对港府把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引渡回美国。


该报委托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的民调以电话访问了509名市民,当中有49.9%人士“反对”或“强烈反对”政府在美国的正式要求下交出斯诺登。


根据民调结果,只有17.6%受访者认为应该引渡斯诺登,其余受访人士则拒绝回答或尚未决定立场。


调查并称,有33%受访人士把斯诺登视为英雄,12.8%市民却形容他为叛徒,另外也有23%受访者把斯诺登定位在“介乎两者之间”。


报道说,这项调查显示,不同年龄层和教育背景的香港市民在斯诺登事件上都持有相近立场。


周六,香港20多个团体约数百人参加游行,要求保护藏身香港的斯诺登,以及呼吁捍卫自由和人权。


梁振英回应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此前在美国接受媒体访问时多次拒绝评论斯诺登事件遭到抨击,一些抗议人士在游行中讽刺梁振英是“无意见先生”。


就在当天晚上游行结束后,梁振英发表声明表示,当相关机制启动后,政府将按香港的法律和既定程序处理斯诺登事件。


对于有香港立法会议员指出政府有责任向市民公布被索取的资料,声明说,“港府亦会跟进任何香港机构或香港人的私隐或其他权利被侵犯的事件”。


然而,公民党议员梁家杰认为,拒绝美国引渡要求的权力全在于中央政府手中。


斯诺登上周向《南华早报》表示,他希望由香港的法庭和人民来决定其命运。


斯诺登说,他曾经有多次机会可以逃离香港,但是他宁可留下在法庭上与美国政府对抗,因为他对香港的法治有信心。


●中国利用美国窃听丑闻,网络侵权更肆无忌惮


▲美国之音(VOA)6月13日报道:中国官媒:斯诺登报料或有损美中关系


华盛顿 — 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星期三对香港南华早报披露,美国政府数年来一直对中国进行网络入侵。数日来在斯诺登事件上相当低调的中国官方媒体,也对此着重墨进行报道,并称斯诺登最近的报料或有损美中关系。


星期四(6月13日)的中国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对斯诺顿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持续数年入侵中国网络的消息做了重点报道。


这篇报道引起外媒的注意。纽约时报和斯诺登最初选择报料的英国卫报星期四均刊文提及这篇中国官媒的报道。


该文援引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的观点说,“曾受雇于美国中情局的报料人在香港对美国在全球范围进行的大规模监听计划多做的披露,必然会让华盛顿在海外的形象蒙污,也将考验发展中的中美关系。”


纽时和卫报都将这篇报道看作是北京官方对此次事件作出的替代反应。


从时间上看,斯诺登披露的美国政府入侵中国网络的内情的确会让美国的官员们感到非常尴尬。就在几天前,奥巴马总统在南加州阳光庄园与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时,还重点提及美国对中国网络间谍活动的忧虑。


不过,即便斯诺登披露的内情让美国政府尴尬,中国官方至今仍然不愿就此作出明确表态。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星期四的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此事时说,她注意到有关报道,但是没有消息可以提供。


华春莹重复了中国官方在网络攻击问题上的一贯辞令,即中国也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同时也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的维护者。不过,她表示,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有“双重标准”。


华春莹说:“我们是希望双方能够本着心平气和的态度,冷静和客观地看待有关问题,通过对话和沟通,不断增进、了解和新任,加强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那么在网络安全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无益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尽管官方在这方面反应谨慎,一些国际问题分析人士认为,斯诺登最近披露出的美国政府有关入侵中国网络的计划,使美国以网络安全向中国施压的策略严重受挫。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沈丁力说:“中国的说法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自己对中国也是进攻的,那么美国要中国不要进攻中国呢,肯定说服力不够。而且,中国政府始终没有承认过,我们组织过进攻。但是美国政府打扮成它好象没有进攻过,但斯诺登说不是,它进攻过。所以这就使得美国以目前这种方式对中国提出要求是不利的;对于中国政府来证明自己是受害者是有利的。”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这次尴尬的事件或许会促成美中两国在互联网这个仍缺乏管制的领域进行合作。卫报引述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的研究员张沱生的话说,如果美国和中国能够妥善处理这次事件,将会成为对两国关系造成深远影响的一个先例,因为在全球网络安全方面,至今仍然缺乏国际性的规则。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3日报道:艾未未担心美国窃听丑闻会让中国政府加剧网控


斯诺登的行动在中国也引起了反响。这场丑闻使很多中国网民联想到中国政府的行为,中国政府被指责对内实施网络监控,对外从事网络间谍活动。著名异议人士、艺术家艾未未本周三对法新社表示,他担心美国最近发生的监听丑闻对中国来说反而是个鼓励。


艾未未说,由于美国在科技领域占有优势,处于领导地位,因此它在互联网监管方面的法律和做法可能成为其他国家的参考对象。而和中国比起来,美国政府的行为已经收敛很多了,但二者都打着国家安全的名义,侵犯了本国公民的私人生活。


艾未未在6月11日的英国《卫报》上发表文章《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门”,中国和美国在行为上一样》,他评论说, “西方国家起码有法律制约政府对取得的 公民个人信息的使用,在中国不是这样,公民几乎是全裸的。对权利的侵犯可以彻底毁掉一个人的生活,我认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在西方国家发生。”


▲德国之声(DW)6月14日报道:斯诺登案舆论继续发酵


关于斯诺登一案,中国政府目前反应低调,官媒《环球时报》则呼吁当局充分利用这张送上门来的“牌”,要求华盛顿方面给出解释。也有网友指出,中国也有强大的监控,只是没有斯诺登。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穆勒(Robert Mueller)周四宣布,已经针对斯诺登(Edward Snowden)泄露国家监视计划机密一案展开刑事调查,并正在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据法新社报道,不久即将结束其长达十多年任期的穆勒强调,对网络和电话的监控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假如这一计划能够提早进行,也许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就可以避免。


穆勒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的一次听证会上说:“这些机密的泄漏,给我们的国家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他还补充道:“至于已经承认泄密的那个人,目前已经成为我们刑事调查的对象。我们将采取一些必要手段,将此人绳之以法。”


联邦调查局局长的这番言论,是美国方面第一次正式承认正在追捕29岁的斯诺登。这名电子信息技术专家曾经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一名电脑网络工作人员,在进入香港之后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曝光了美国在过去多年间对网络和通讯的广泛监视行为,并指责国家安全部们在没有任何有针对性的怀疑的情况下窃取数以千万计的民众的通讯资料。


随后,斯诺登也接受了香港《南华早报》的采访,并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从2009年以来对中国以及香港两地多个机构以及私人的电脑进行了黑客攻击,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不过《文汇报》也报道称,香港中文大学日前发表声明,该校电脑系统并未遭到入侵。声明说,该校电脑系统均有专人“密切监控”,防止入侵。据悉,一些香港立法会议员考虑传召斯诺登到立法会,请他为有关香港各界网络遭入侵的指控作证。


环球时报:良机不可失


斯诺登藏身香港的事实,给中国政府的外交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到目前为止,北京方面对此事表态非常冷静克制。6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相关提问时,仅仅用一贯的官方口径强调中国是黑客行径的受害国,中国反对网络攻击行为等等。对于美国是否要求引渡斯诺登,以及香港是否为其提供政治避难等,华春莹未予置评。


不过,中共喉舌媒体《环球时报》倒是在周五(6月14日)发表的一篇评论中旗帜鲜明地表达了立场:充分利用斯诺登其人,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该评论强烈呼吁中国政府就此明确表态,要求美国政府给出解释。


文章还写道:“中国不应放弃对美国就事论事的空间和弹性。斯诺登主动揭露美国政府攻击香港和内地网络,这涉及中国国家利益。或许他还持有更多证据,中国政府应当让他讲出来,并根据它们是否已经向媒体公开而对美进行公开或内部交涉。”


作者强调,北京政府无需瞻前顾后,如果斯诺登真的被引渡到美国,肯定会受到整个大中华圈的舆论批评。最后文章指出,斯诺登对于中国来说,是送上门来的一张“牌”,如果此次处理不当,就会阻止类似的有利于中国的“牌”送上门来。


微博热议:中国没有斯诺登


斯诺登事件也成为普通中国网民的热议话题。在新浪微博上,用“斯诺登”这个关键词可以得出数十万条搜索结果。有不少网民对于美国监控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网络系统感到愤怒,但也有网民大胆指出,其实在中国,对普通民众的监控也许并不比在美国少。


网友@延庆老农写道 :假如中国也出一个斯诺登,并对外大胆披露:“中国政府一直从BAIDU、腾讯、新浪微博、网易等服务器上直接收集各类信息,以进行管理控制。” 你会怎么看??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教授@赵晓的认证微博中写道:对 于美国中情局前技术人员斯诺登(Edward Snowden),五毛党盛赞他“把美国邪恶的一面真实地告诉全世界人”,并试图以此证明你被政府侵犯自由实属正常和活该。其实,西人支持斯诺登,完全是 因为他“不想活在一言一行都被记录的世界”,故视他为维护公民自由的英雄。我们呢,有强大监控,但没有斯诺登!


网友@gringles则道出了中国当局的“难言之隐”:有 关部门对美国“棱镜”事件的态度应该相当复杂, 既想借机抨击美国搞双重标准,侵犯公民的隐私,甚至为斯诺登提供政治避难,从他身上获取一些情报,又担心事情闹大了不好收拾, 因为不知道美国到底掌握了多少贪官的资料。悄悄引渡是上策。总之,最近一系列特重大乌龙事件证明,临时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李开复:网络时代人权面临危机


在新浪微博上拥有4千多万粉丝的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为财新《新世纪》撰文指出“网络时代的人权危机”。他写道:“美国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棱镜被披露后,严重伤害了美国声誉,但是,它更应该引发全球公民对网络时代人权的思考,网络可能导致得来不易的人权毁于旦夕。”


李开复的文章从美国监视项目的“个案”,延伸到普遍意义上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他认为,在缺少监督的虚拟网络里,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 再加上所谓“国家安全”的名号掩护,在信息不对称、权力不平衡的环境里,当权者的权力达到历史新高。而一个被绝对权力诱惑的当权者就会为所欲为,侵权行为必然泛滥。因此,必须对当权者的权力“设限、平衡、问责”。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4日报道:斯诺登事件中国传媒大肆直接引用境外消息


美国泄密者斯诺登事件,已经触发大陆传媒大肆引用境外消息,官方迄今并没有明显的阻止。据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报道,泄密者斯诺登为逃避美国追捕而匿藏香港一事,6月10日大陆只有中新社发布有关的新闻,该则发自纽约的新闻,标题是《美国情报机构监控事件揭秘者斯诺登藏身香港》,但之后的72个小时期间,大陆各地传媒纷纷刊登了斯诺登的新闻,有些虽然比较守规矩,只引用新华社、中新社或人民网的消息,但也有不少直接引用境外传媒的报道。


在6月13日,搜索“斯诺登”3个字,即有64则有关他的报道。在当天,光是中新社就发出了16则有关事件的消息。内地的第一财经日报,更是罕有地将斯诺登的新闻放在头版,标题是《监视帝国》,由记者潘寅茹执笔,内容综合了境外国际传媒过去数天有关斯诺登的报道,其中更特别指出报道的一些内容,是记者直接从英国卫报的网站取得。


南方都市报13日在A20页刊登了斯诺登的新闻,内容引用了多个境外新闻来源,包括美国ABC和CBS电视,报道同时又指出美国人权联盟已经就事件控告美国政府违宪。


对监控中国传媒的机关而言,内地报章大肆引用境外消息报道斯诺登事件,管与不管,实属两难。「中国传媒研究计划」指出,只不过在今年4月,中国当局才加紧对引用境外传媒和网站的管制,但环球时报13日的报道,却明目张胆地引用了境外传媒的消息,包括美国之音、华尔街日报、外交政策杂志、洛杉矶时报以及俄罗斯之声等。


深圳的晶报在13日报道了卫报两名记者接受CNN电视访问的内容,而深圳商报则在第8页刊登了一则题为《欧洲向美国讨说法》的报道,当中一张插图是一幅标语,上面写着“斯诺登是一个英雄”。


至于斯诺登是不是英雄,则属见仁见智,中新社就如实称职的报道了路透社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三分一的受访者认为斯诺登是一个英雄。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4日报道:“莫让泄密成政府打击异见人士的借口”


香港立法会两名议员向美国奥巴马总统发出公开信,呼吁宽容斯诺登。


香港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毛孟静向BBC中文网表示,发表公开信是担心斯诺登泄密事件会成为政府打击异见的借口。


在接受电话专访的时候,毛孟静说,如果美国坚持起诉揭露美国通过电话和网路监控民众的斯诺登,将会让其他国家仿效。


毛孟静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就会说“美国这样做,我们也可以这样做”。


“香港的民主和自由是假象”。她说发表联名公开信,主要就是认为斯诺登为“自由民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会呼吁美国总统奥巴马宽容对待斯诺登。


毛孟静还表示,虽然斯诺登说,相信香港是个有言论自由和法治的地方,希望让香港的法庭和人民来决定他的命运,但是“香港的民主和自由是假象”。


她说,讽刺的是,斯诺登揭露美国通过网路搜集民间的情报,而中国则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网路警察队伍”。


公开信同毛孟静一同签署联名信的还有香港新民主同盟议员范国威。


两位香港立法会议员在信中呼吁奥巴马谨慎处理斯诺登事件,“毋让‘国家安全’成为滥权的借口”。


毛孟静以及范国威在信中表示可以接受美国有必要针对恐怖主义维持高度警惕性,但指出斯诺登所披露的美国大量攫取公众私人通讯信息的做法给美国的国际形像带来损害。


“反所有的老大哥”这两位议员指出,美国的做法可能被中国等独裁政府用来作为自己镇压言论自由以及异见的行动依据。


他们警告说,原本应是传播自由理念工具的互联网可能因此沦为英国作家奥威尔名著《1984》中无孔不入监控民众一言一行的“老大哥”。


在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毛孟静特别强调说,他们不只是要反对美国“老大哥”或者中国“老大哥”,而是应该“反所有的老大哥”。


呼吁支持毛孟静以及范国威也呼吁香港政府为斯诺登提供一切所需协助,并保障他的人权。


他们指出,斯诺登称选择来港是因为他觉得香港致力维护自由,但他显然是误解了香港的自由情况。


他们表示,斯诺登赞许香港自由是“变相向中国政府面上贴金”,可能让北京以后在监控异见人士方面更加有恃无恐。


▲德国之声(DW)6月14日援引德媒:“斯诺登成了北京的证人”


前美国情报机构雇员斯诺登事件继续发酵。起初采沉默态度的中国官方媒体近日连篇累牍,引证斯诺登,对美国网络监控行为大加挞伐,指责华盛顿虚伪至极。德语媒体指出,斯诺登事件一出,北京在相关争议中有望一举摆脱迄今的被动地位。


(德国之声中文网)隐匿香港的斯诺登近日在接受《南华早报》的采访中证实,美国从2009年以来对香港和内地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电子网络监控,搜集大量数据。这一爆料以及选择香港为逃亡地,对多年来受到美国网络间谍指控的北京而言,不啻是一大帮助。6月14日一期的《新苏黎世报》以“斯诺登为北京佐证”为题发表一篇文章,对斯诺登的动机及其后果作了如下分析:


“斯诺登再度以信任香港地区司法为自己选择香港为逃亡地做了辩护。他表示,无意逃脱香港司法,对(当地)法院和民众的支持抱有希望。他关于香港和中国是美国情报机构目标的说法,也应在这一连带关系中加以理解。斯诺登显然是力图获得某种团结效应。不过,他继续隐身不露,反倒显示出,他的信任感可并不特别大。


“他在采访中还谈到了美国政府对香港施压,试图迫使(香港)引渡他。在香港,除了对斯诺登的支持外,也普遍存在某种不快,不愿让香港沦入受北京和华盛顿夹板气的尴尬境地。……


“同斯诺登的采访却让北京又得到一次窃窃自喜的机会。北京历来这样反驳美国关于黑客攻击的指责:中国自己也是网络袭击行为的受害者,只有对互联网的全球性共同管理才是解救之道。在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新近在加利福尼亚的高峰会谈期间,这也是一个大议题。……”


“通过邻居、公共场所的摄像机、窃听电话和互联网监视—采用一切手段实施监控,这在中国是家常便饭。对许多在互联网上就斯诺登事件表态的中国人来说,他的爆料犹如一次地震。因为,一些人曾以为,美国的确实行另一种政治。中国政府、官方媒体的宣传干部、世上其他地方对自由嗤之以鼻的人们,以及某些中国博主现在都更坚定了自己的看法:”西方价值‘本来就不过是伪善之物。“


引发争议


《法兰克福汇报》驻华记者注意到,围绕斯诺登事件,中国网上舆论泾渭分明,至少分成两大派:民族主义者和坚守普世价值论者。该报记者在从北京发来的一篇报道中写道:


“鉴于有关中国对美国企业和军事设施从事黑客攻击是上周加利福尼亚美中峰会的中心议题之一,现在的视角转换犹如为民族主义博主的磨子注入了水。在他们眼里,为普世价值呐喊的自由知识分子全是叛徒,其言论一朝现形,都证明不过是虚伪之谈。……中国的自由派人士并不退却,从事件中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当自由受到挑战时,美国就出现了对此提出抨击的强大舆论和斯诺登这样的自由战士。这在中国却是没有的。‘这样,斯诺登事件将中国民族主义者和普世价值者之间长期的论战提到了一个新层次。“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7日报道:中国首谈斯诺登案 官媒称不帮美国灭火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周一(6月17日)驳斥泄露美国情报的前中情局技术人员斯诺登是中国“间谍”的说法,称“这完全是无稽之谈”。这是中国官方首次直接就斯诺登案发声。


华春莹上周在首次被问到斯诺登案时,只是说“无可奉告”。


上周四,华春莹在记者会上表示“在网络安全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并重申中国面临着网络攻击的严重威胁,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黑客攻击受害国之一。次日,华春莹再次表示,网络空间需要的不是战争和霸权,而是规则和合作。


虽连续表态,但中国外交部并未直接就斯诺登案作具体点评,只是泛泛而谈中美网络安全问题。


包括《环球时报》在内的中国官方媒体说:“中央政府不表态,香港特区政府表态模糊,这样的分寸把握是恰当的。”


“间谍”美国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泄露美国家安全局监控项目细节引发轩然大波,斯诺登曝料美国对香港和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目标进行监控,更使局势复杂和敏感。


华春莹在周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美方应重视国际社会和各国民众对此问题的关切和要求,给国际社会一个必要的解释。”


美国国会某些议员表示斯诺登可能与中国合作,为北京做“间谍”。星期日,美国前副总统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频道采访时也表示了类似的担忧。


切尼说:“如果你真的对自由感兴趣,你通常不会前往那里(香港)。所以,让人怀疑他(斯诺登)是否在此之前就有某种联系。”


《华尔街日报》也援引切尼的话说,他担心中国政府将为斯诺登提供豁免和庇护,以换取斯诺登还没有披露的关于美国政府监控和网络项目的信息。


报道说,切尼还认为美国应向中国施压,要求其交出斯诺登。


“不灭火”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周一继续刊登评论称:“斯诺注销走香港,受到最大冲击的是美国,而非‘中美关系’。”


文章说,美国受到冲击的部位,恰是它经常用来攻击中国的发力点。中国政府不“落井下石”,就算照顾了中美关系。


文章直言:但如果香港将斯诺登做引渡处理,特区政府将很失分,也会让整个中国没面子。


▲德国之声(DW)6月17日报道:斯诺登的命运:最后还是北京说了算?


虽然美国目前还没有正式提出引渡斯诺登的请求,但他依旧是前途未卜。港府宣称将按法律处理斯诺登。而许多人相信,最终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北京政府的手中。


(德国之声中文网)前美国情报机构工作人员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不仅仅揭露了美国监控网络的行为,也让香港和中国大陆政府之间的政治断层有所显现。香港原本是言论和抗议自由的大本营,也因为中国政府的统治而留下了累累伤痕。


一位专家表示,斯诺登逃至香港竭尽全力避免被引渡的同时也在试验香港的公民自由,并在香港是否能确实不受北京干扰而实现自治的问题上树下新的里程碑。


梁先生(Billy Leung)是上周末冒雨参与声援斯诺登游行的几百名香港市民之一,他表示:“我担心,中国是否会越权。因为每次它这样做的时候,都会给未来继续这样做提供更多的机会。”这位28岁的职业翻译告诉法新社:“如果有人提出引渡的要求,我觉得香港政府非常有必要捍卫自己自主决定的权利。”


香港特首梁振英周六晚间首次就斯诺登事件发表评论,称香港政府将会依法处理此事。斯诺登于2013年5月携带一大批关于美国政府从事网络监控的重要文件来到香港,并将文件的内容透露给媒体。


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还没有正式提出引渡斯诺登的请求。同时,香港《星期日南华早报》委托进行的民调显示,接近一半受访香港市民反对港府把斯诺登引渡回美国。


香港1997年回归中国后,保留了自己独立的司法体系。虽然香港和美国签署了引渡条约,但北京有反对港府任何决定的潜力。有人怀疑,北京政府会介入此事。


香港民主派立法会议员毛孟静告诉法新社:“香港各界都对北京的干预行为心存恐惧……大多数人倾向于怀疑北京会以某种方式干预此事,当然这种干预不是公开的。”


中国官媒:“引渡斯诺登将使中国很没面子”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周一(6月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方个别人近日称斯诺登可能与中方有合作,是中国的“间谍”。而这种说法“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华春莹指出,美方应重视国际社会和各国民众对此问题的关切和要求,给国际社会一个必要的解释。


同时,一些中国内地的官方媒体表示,在斯诺登这件事情上,北京政府应该听取社会舆论的意见。官媒环球时报周一发表评论文章称:“引渡斯诺登将使中国很没面子”。


这片随后被中国各大主要媒体网站转载的评论指出:“美国官方对斯诺登恨之入骨,他在香港披露的信息几乎完全推倒了美国捍卫互联网自由的'光辉形象',美国因此失去了已经'坐热了屁股'的又一'道德高地'.美国官方想查办他,把他从香港引渡回美国,是很自然的事。”


文章随后写道:“但如果香港将斯诺登做引渡处理,特区政府将很失分,也会让整个中国没面子。因为他进入香港的身份是合法的。……斯诺登的行为符合世界公众的利益,包括符合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利益。如果香港将其引渡回美国,是对斯诺登信任的辜负,也是对世界舆论围绕香港各种期许的辜负。香港的形象将因此严重受损。”


天时、地利、人和


事实上,斯诺登此次香港之行的时机选择的非常好。两周内,民主团体将于7月1日香港回归纪念日之际举行大规模游行。组织者声称,在反北京情绪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有大约40万人参加了去年的游行。


然而在有关香港政治体系的讨论之外,普通香港市民是因为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产生反中国情绪。这些问题包括居高不下的房价、无理粗暴的大陆游客以及婴儿奶粉的短缺。


斯诺登上周三(6月12日)向南华早报表示:“我的目标是让法庭和香港市民决定我的命运。我完全没有理由对你们的体系产生怀疑。”这也是他6月10日向英国《卫报》“爆料”以来,第一次接受采访。


在采访中,斯诺登讲述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对香港以及中国大陆互联网设施发动的黑客袭击。部分观察人士表示,北京非常有兴趣想了解他还知道哪些事情。


但也有许多分析人士认为,美中关系非常重要,不值得为了这么一个29岁的情报承包公司雇员而牺牲两国的关系。他们预计,中美双方将悄悄的商议引渡事宜,无论香港法庭的判决结果如何。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马岳表示:“这将对中美关系产生影响。北京将参与其中,也将最终决定该如何处理此事。”


▲纽约时报6月17日报道:中国或因斯诺登情报价值助其留港


香港——法律和安全专家周五表示,一名前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雇工作出的决定,即透露美国政府监视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电脑,不仅令他的法律地位复杂化,还可能会使中国安全机构更有兴趣帮助他留在香港。


当地的《南华早报》周五报道称,这个名叫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的雇工曾经分享了详细的数据,显示出国家安全局在过去四年里渗入的中国内地和香港电脑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和日期。这些数据还显示,该机构是否仍在侵入这些电脑,以及黑客行为的成功率和其他操作信息。


斯诺登告诉该报称,那些被黑电脑都属于民间企业。但西方国家专家早就说过,中国民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界线非常模糊。国有或国家控股企业仍旧控制着经济的大部分,而且实际上都是由共产党干部经营,他们往往每隔几年就在政府和企业职位之间轮换一次,这是他们复杂的职业发展流程的一部分。


在这里为抵制美国引渡者代言的前检查官凯文•伊根(Kevin Egan)说,斯诺登最新的披露,将使得他更难抵制美国执法机构预计会提出的引渡要求。“他正用一把非常大的铁锹自掘坟墓。”


但是,一名与中国内地军方和情报部门有着长期联系的人说,斯诺登的最新披露显示出,他和他收集的文件可能会对中国有价值,特别是在斯诺登选择与内地当局合作的情况下。


“这种想法非常诱人,但这怎么能做到呢,除非他变节,”这个人说,“这完全取决于他的态度。”考虑到此案的外交敏感性,此人坚持要求匿名。


此人拒绝评论,如果斯诺登因为美国的逮捕令而被香港警察拘捕,中国情报机构是否仍将获得他电脑文件的全部拷贝。在美国,司法部已经开始评估对他的可能指控。


香港警察部队的一名女发言人在本周早些时候称,任何逮捕都只能由香港警察进行,而非外国执法机构。据执法专家称,如果香港警察在突袭和抓捕中发现任何有情报价值的证据,他们都有义务分享给内地。


香港的律师事务所戴利联合公司(Daly and Associates)专门处理政治庇护案的律师何佩芝(Patricia Ho)说,如果中国政府决定让斯诺登长期留在香港,对于内地官员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悄悄地告诉香港政府官员,不要急于推进司法程序。


美中两国长期相互指责,指责对方出于国家安全的原因监视己方的电脑网络。美国还指责中国以黑客手段大规模地从美国公司窃取技术秘密和商业数据,把这些传送给中国公司,使后者获得竞争优势。


华盛顿的独立网络安全专家汤姆•比灵顿(Tom Billington)说,中国大陆可以从斯诺登交给《南华早报》的数据副本中获得好处。经独立核实之后,这些数据能帮助中国官方获知哪些电脑受到了攻击,进而修补安全漏洞,逐条列记被泄露的数据,分析电脑安全防护体系的质量,并研发技术来增强其他电脑对NSA未来监控行为的抵抗能力。根据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的说法,斯诺登在香港和该报记者见面时带了四台笔记本电脑。但《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说,斯诺登最初是用一个USB拇指驱动器从夏威夷的国家安全局窃走电子文件的。


香港大学比较法及公法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mparative and Public Law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总监杨艾文(Simon Young)在一则声明中说,对于香港或中国内地政府与美国共享的机密信息来说,任何泄密行为都违反了香港法律。


“最近的事态突显出,斯诺登应立即在香港寻求法律咨询,尤其得赶在进一步泄露其他信息之前,这相当重要,”杨艾文说。


杨艾文没有指明斯诺登泄露的信息当中是否包含这一类型的信息。但香港政府长期以来都和美国方面有着密切的执法合作,特别是在反恐方面。香港警方一直致力于阻止该地区较为自由的金融系统成为基地组织(Al Qaeda)相关洗钱活动的基地。


《南华早报》称,斯诺登发现NSA的攻击目标之一是香港中文大学,该大学是香港和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连接的主要网络中心。该大学发表声明称,“本大学一直正常运行,没有发现本校网络受到任何形式的攻击。”


该报称,自己并没有对斯诺登提供的信息进行独立核查。但美国政府没有质疑斯诺登泄露的任何文件的真实性。


中共直接控制的内地民族主义报刊《环球时报》在周五发表了一篇评论,呼吁中国政府从斯诺登处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该评论称:“斯诺登是送上门来的‘一张牌’,打这样的‘牌’中国缺少经验,也不习惯。”


该评论还呼吁中国和香港政府善待斯诺登,这样才不会挫伤那些携带国家安全机密的人逃往中国的积极性。评论称,“但不应让斯诺登‘叛逃’香港被最终证明他选了个‘最不该去的地方’,那样今后就不会有各种‘走投无路’、但有价值的人往中国跑。”


美联社周五报道,英国已向全世界的航空公司发出警告,要求航空公司不得允许斯诺登乘飞机来英国,并威胁这样做被处以2000英镑(约合人民币1.9万人民币)的罚金。最初在维基解密一案中代表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的伦敦律师杰弗里•罗伯森(Geoffrey Robertson)批评这一警告不合常规,因为这一警告针对的是一个揭发政府政策的人。


“这一警告迄今只被用于那些煽动恐怖主义、种族仇恨和反同性恋的人——之前从来没有被用于泄密者,”罗伯森在电子邮件里写道。“英国政府只是害怕,英国极其独立的法官和欧洲法庭会让英国最亲密的盟友感到难堪,担心法庭会裁决斯诺登不能被引渡,理由是即使斯诺登的‘泄密’被证明是不实的,他也会像拉德利•曼宁(Bradley Manning)那样遭到压迫对待,”曼宁是一名美国陆军二等兵,被控在维基解密一案中泄露机密信息。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一周新闻聚焦:斯诺登泄密事件,美国可让中国抓住了

美国对网络的监控与中国对网络的监控,出发点完全不同。前者是为了美国国家的安全,尤其是避免再遭遇类似911这样的大规模袭击;而后者,完全是为了政权的巩固,是为了一党专制。美国政府是民选的,所以美国政府不需要“巩固政权”,政党轮流执政,完全由选民决定。


可以理解美国的难处。一方面,美国要尊重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另一方面对美国的恐怖袭击都是来自于伊斯兰激进分子,如果在美国开始歧视穆斯林,美国的价值观也就全面崩溃了。如何防备恐怖袭击,保护美国国民的性命安全,这的确不得不采取看起来是侵犯人权的网络监控举动。


艾未未在6月11日的英国《卫报》上发表文章《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门”,中国和美国在行为上一样》,他评论说, “西方国家起码有法律制约政府对取得的公民个人信息的使用,在中国不是这样,公民几乎是全裸的。对权利的侵犯可以彻底毁掉一个人的生活,我认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在西方国家发生。”


不管怎样,这次让中国官方吃了一剂兴奋剂。中国似乎在看笑话,而斯诺登事件仍在发酵。


●泄密者斯诺登躲到香港不断爆料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0日报道:美国情报机构泄密者何许人也?


 
斯诺登表示,不想生活在一个一言一行都被记录下来的世界。


英国《卫报》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前技术人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是美情报机构监听公众通讯的泄密者。


29岁的斯诺登5月20日飞往香港,目前在当地一家酒店藏身。他的曝料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震动英美两国的情报系统,也引发政治动荡。


据采访他的记者说,斯诺登“平静、时尚、随和、谦卑,是电脑高手”。


在回答他为何要离开美国时,斯诺登说:“我不想生活在一个做出这样的事情的社会……我不想生活在一个我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下来的世界。”


失望据报道,斯诺登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伊丽莎白市长大,后来搬到马里兰州,离美国国家安全局所在的米德堡不远。


斯诺登说自己学习成绩并不出色,他在马里兰社区学校获得了高中文凭,不过他没修完所有课程。


2003年,他加入美国军队,参加特种部队训练,后来在一次训练事故中双腿骨折,被迫离队。


尽管没有正式的学位,他在电脑方面的才能让他进入情报界,事业发展一帆风顺。


2007年,他以外交官的身份作掩护,获得中情局在日内瓦的一个职位。


斯诺登对《卫报》说:“我在日内瓦看到的,让我对政府和其对世界造成的影响感到幻灭,我意识到我也是作恶者之一。”


斯诺登坦言,他曾想更早地曝料,后来决定等到2008年美国大选之后,他期待新总统奥巴马能改弦更张。


他说:“不过,奥巴马继续他前任的这一政策。”


震惊斯诺登2009年离开中情局,后供职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家合同承包公司。


这家名为Booz Allen Hamilton的公司发表声明,确认斯诺登是公司的员工,在他上班不到三个月后,让他加入公司在夏威夷的团队。


声明说,如果报道是真实的,斯诺登的所作所为让人“震惊”,也违反了“公司的行为准则和核心价值”。


斯诺登的年薪据悉为20万美元。


据夏威夷的一家地产中介说,斯诺登和女友今年5月1日从在夏威夷怀帕胡的家中搬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一个邻居告诉美国广播公司说,这对年轻人经常关门、拉上窗帘,“也不怎么与其他人说话”。


斯诺登在香港接受《卫报》采访时说,他担心家人。


“我家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主要的担忧是他们会找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和伴侣。”


斯诺登表示,他意识到可能会坐牢,也不能与家人联系,更不知道未来如何,尽管他想回家,但恐怕不行了。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0日报道:披露英美监听的前CIA技术员斯诺登藏身香港以避遭美起诉


路透社消息称,披露英国、美国情治单位监听和监视民众私人电话和电子通讯的“幕后者”身分今天曝光,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前技术员斯诺登(Edward Snowden),他已在5月20日躲避到香港。观察人士指出,美国和中国刚结束非正式首脑高峰会之际,斯诺登选择藏身香港,给这两大强权出了个新难题。


据取得斯诺登专访的英国《卫报》称,现年29岁的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技术员斯诺登,2009年离职后受雇于一家美国国防工业承包商。该报指出,报社是在斯诺登要求下才公开他的身分。而且,斯诺登已在5月20日,也就是新闻曝光之前便飞抵香港,藏身在当地一家饭店。


斯诺登受访时表示,他知道,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这样势力庞大的情报机关秘密,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他们想要找到你,他们一定能够找到你。”但斯诺登强调,他不愿坐视政府剥夺民众的“隐私和基本自由”,因而揭发事实,抛下在夏威夷年薪20万美元的优渥生活。斯诺登对《卫报》说:“我愿意牺牲这一切,因为我无法昧着良心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人民的隐私、网络自由和基本自由。”


不过,他也对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感到忧心,他含泪说:“我唯一害怕的就是会伤害到我的家人,我没办法再帮助他们,这让我晚上睡不着。” 并希望最终能在类似冰岛这样的国家取得政治庇护。


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也证实已展开初步刑事调查,但斯诺登表示不害怕。报道指出,美国司法部发言人席崔(Nanda Chitre)今天表示,司法部已对未授权泄露美国监控计画机密资讯一事,展开初步刑事调查,但检方拒绝进一步置评。


日前,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先后报导,美国国安局和英国监听机构GCHQ利用名为「透镜」(Prism)的间谍程序,进入脸书、谷歌、微软、雅虎等9大网络通讯巨头的服务器,秘密监控和搜集数以百万计的大众电话记录和网络活动记录等资讯。这些报导引起民众哗然,英、美两国政府纷纷做出解释或否认部分报导,但仍无法平息众怒。


▲德国之声(DW)6月10日报道:香港可以拒绝引渡斯诺登?


英国《卫报》昨日再披露“监控门”的揭密者爱德华•斯诺登藏身香港,美国国内现要求引渡呼声,香港《南华早报》则报道称“香港可以拒绝引渡”。


(德国之声中文网)继上周三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披露英美“监控门”后,6月9日《卫报》应“监控门”的揭密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的要求公布了其身份,并在网站上传了采访视频。斯诺登早于新闻曝光之前的5月20日就藏身到香港的一家酒店,因为这里有“深厚的言论自由传统”;他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我愿意牺牲所有的一切,因为看到政府利用自己的监视体系破坏隐私、网络自由和基本自由权利,让我的良心非常不安。”


他也表示了解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资料的风险。在披露的第一份机密资料中,他写道:“我明白我将为我的行为付出代价”;因此他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表示担心,还希望能在冰岛这样的国家申请政治避难。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目前美国驻香港领事馆、香港官方、冰岛驻香港总领事馆拒绝对此作出置评。据媒体披露,现年29岁的斯诺登为美国中情局前技术助理,过去的四年内他一直以防务承包商雇员的身份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包括戴尔公司以及他目前任职的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 Allen Hamliton),后者为美国政府提供国防、情报等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咨询服务。


“监控门”消息引发震动,先是有Twitter微博、谷歌、苹果等都立即划清界线,表示不会允许政府染指数据库;美国国家安全局官员则要求对此事进行刑事调查。英国外交大臣黑格(William Jefferson Hague)表示今日将在议会对此事做出表态。《纽约邮报》报道,美国政府称,除非电话内容涉及恐怖主义,他们不会对电话数据进行监控。奥巴马在6日表示:“没有人在监听你们的电话”。引人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多家媒体如“财经网”等引述美国《侨报》报道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对联邦政府从手机和互联网上秘密收集大量信息的行为'大力支持',这是对隐私的'适度侵犯',为了防御恐怖主义和保证美国人的安全,这是非常必要的”。而此消息也使中美首脑间的会晤及交流的一个重要议题“网络安全”充满了悬念。


“香港会不会拒绝美国的引渡申请?”


目前美国国内出现将斯诺登引渡回国的呼声,而根据刑事法律的规定和国际惯例,华盛顿方面应该会启动引渡程序,中国和美国之间没有签署引渡条约。香港《南华早报》6月10日报道,根据美国和香港的引渡条约,香港可以拒绝引渡斯诺登。


文章表示香港和美国1996年签有引渡条约,该引渡条约于1998年生效执行。允许美国通过正式程序引渡刑事案件嫌犯回国,不过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中国中央政府的批准,北京当局如果想留住斯诺登,可以以“涉及国防、外交事务、重大公共利益或政策”为由否决引渡申请。因此香港如果觉得美国的请求是出于“政治动机”,或者斯诺登将因“政治观点”被追究,可以拒绝引渡申请。


“斯诺登可能意识到,藏身香港对他来说处境并不好”


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奥巴马6月8日的会晤,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既为网络安全议题。多位互联网评论人士认为,早前媒体曝出的一系列美国方面指认中国黑客攻击的消息,在斯诺登的曝料之后,使奥巴马失去了与习近平就“网络安全”谈判的底气。今年的2月19日,路透社援引一家名为Mandiant美国安全公司称位于上海的61398部队最有可能是一系列黑客袭击背后的始作俑者。


旅居荷兰的互联网人士、时政评论人立里向德国之声表示,尽管斯诺登曝料时间在中美领导会晤之前,较易引人暇想,但如果仔细了解斯诺登曝料的内容,其实并不新鲜,在美国推动网络和通讯自由的一些公民网站也常有类似内容:“美国有很多人是认为他们的国家安全局存在着监视着公民通信的问题的,他可能有合法的理由,但是一个政府的秘密情报部门总是有滥用权力的倾向,所以必须要得到公民社会、媒体的监督和制衡。我觉得(斯诺登曝料与中美领导人会晤时间)是巧合,从报道中他的言论倾向来看,他是一个自由意志主义者,他是极端反对政府的任何限制的。但美国政府和中共当局用特务手段入侵是两码事,中共特别针对异议人士且破坏网站,这就不仅是监控问题了;美国政府是在有严格限制条件下对一些犯罪嫌疑人、恐怖团体有一些监控的手段。”


立里认为斯诺登的资历尚浅,不会有中共特别看中的“间谍价值”,曝料监控门时机的巧合未必让中国在中美谈判时占据更大的主动,可能直接引发的后果是类似《环球时报》等媒体会多一些针对美国的“言论自由的抨击”内容。立里认为可能鉴于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的遭遇,斯诺登选择了香港,但现在看来香港并不是一个使他感到安全的地方,他也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愿意到一个像冰岛这样的国家避难。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1日报道:香港媒体热议斯诺登藏身香港事件


香港各大报章周二(11日)纷纷在头版显着位置报道了美国泄密者斯诺登选择在香港藏身的消息。一些报章还为此发表了社论文章。


《明报》的社论指出,这一事件使全球焦点在未来一段日子里将聚焦香港,而香港是否会严格依法处理,还是顺从美方要求轻易交出斯诺登,将会成为检验高度自治甚至一国两制的试金石。


《明报》的文章还建议北京方面不宜插手干预此事,而应该让香港特区政府自行处理。


文章认为,恰当选择是让港府按引渡协议处理,在斯诺登和美国政府之间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如有诉讼,则交由法院按法律或协议公正裁决。


免费宣传香港《星岛日报》的社论则表示,泄密者斯诺登选择了香港作为临时避难所,为香港的言论自由报章提供了免费宣传。


不过,文章也质疑,由于案件政治意味浓厚,万一美国向北京提出交涉,事件是否属于外交事务,而香港法院有是否有权处理。


文章最后指出,斯诺登披露美国政府滥权侵犯人民私隐的嫌疑,美国政府暂时无法提出有力证据反驳,因此华盛顿方面如果想把斯诺登缉拿归国,不能只靠法律的技术层面解决,还要拿出令港美人民和国际间心服口服的例据来。


处理要心服口服英文《南华早报》的社论指出,斯诺登选择在习奥会刚刚结束不久就公开透露自己藏身香港,在时间选择上耐人寻味。


文章指出,美国早在1996年就与香港签署了引渡条约,而且香港以往很少拒绝美国引渡罪犯的要求。不过,引渡条约中也注明不包括政治案件而斯诺登可以以此作为论据。


但文章认为,最终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还是要由掌握香港外交事务话语权的北京方面说了算。


文章强调说,这一事件使中美关系和香港的信誉都受到考验,尊重公众权利和自由以及司法制度是香港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企业选择在香港设点。而随着斯诺登案件的曝光,香港也应特别注意其历史地位和角色。


亲北京的《文汇报》的社论则批评说,斯诺登揭发的美国政府秘密监控丑闻再次暴露美国政府在人权、自由、反恐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自己暗地里肆意侵犯人权和自由,却道貌岸然地指摘别人,充分暴露了美国政府的虚伪、霸道、自私,难免引起全世界的反感。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1日报道:泄密美情报员斯诺登去向北京态度是关键


揭发奥巴马政府暗中从网络及电话纪录截取民众信息的前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网络专家斯诺登,据报已经从匿居了3个星期的九龙一家酒店搬出,目前下落不明。至于斯诺登能否如愿获得冰岛政府政治庇护,或最终被遣返美国受审,则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不过,首先报道斯诺登泄密的英国卫报表示,有鉴香港地位特殊,北京的取向至为关键,又名北风的维权人士温云超,则在推特上形容斯诺登逃离美国藏身香港,等于是“才出虎穴,又入狼窝”。


据美国CNN报道,斯诺登在九龙尖沙咀金巴利道的Mira酒店匿居了3个星期之后,现在已经从酒店搬出,目前下落不明。Mira酒店承认有一名叫Edward Snowden的客人曾经入住该酒店,但目前人已搬离酒店。据早前英国卫报报道,29岁的斯诺登只靠信用卡度日,在匿港3星期期间,为了避免败露行藏,只出门3次购买日常用品,在酒店房间内亦步步为营,将枕头放在门缝下,防止窃听。


根据香港法例,美国护照持有人可以免签进入香港,一次过最长逗留期为90天,之后需要申请延期居留。此外,美国与香港于1996年,即香港回归前一年签订引渡协议,但政治罪行不包括在内,然而条文充满灰色地带。协议亦订明,如果案件涉及中国的国防、外交、关键公共利益及政策,中央亦可指示特首拒绝引渡,但这一条文只适用于引渡至美国的中国籍人士,故不适用于斯诺登的情况。


换言之,斯诺登的命运将由香港法院决定,除非中央看中了斯诺登对美国国家情报局机密的深入了解,不惜为此干预香港的司法、负上破坏一国两制的政治代价;亦有论者指,若中国有心「庇护」斯诺登,引渡协议如同废纸,中央定必会有方法得偿所愿。但中国正与美国修补关系,习奥不久前在加州的农庄会面又为两国关系带来合作的势头,北京因此未必会在此时刺激美国。


据香港大学比较法与公共法中心主任杨艾文表示,香港过去一直都以联合国难民机构来处理外国人的难民身份申请,但终审法院在今年3月裁决,今后每一宗申请个案,都需要个别处理。杨艾文指出,理论上斯诺登可用遣返美国之后将遭到迫害为由而申请政治难民,但事实上如果美方保证斯诺登可以得到公平的审讯,或获得保证不会被判死刑,斯诺登的申请就很难成立。


▲美国之音(VOA)6月12日报道:美国焦点:斯诺登的教益


华盛顿 — 显然是因为当过大学教授的关系,奥巴马总统动辄就喜欢说一件事情是“绝好的教材”(a teaching moment)。


如今,因泄露美国国家机密而成为全球名人的爱德华?斯诺登给奥巴马总统和美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一个几十年不遇的绝好的教材。


*宪法和宪政好教材*


更为难得的是,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奥巴马 在从政之前一度是芝加哥大学宪法学教授。而只有高中学历的斯诺登给奥巴马总统提供的教学材料恰恰就是宪政和宪法方面的内容。


如此说来,中国老话里所说的“板门弄斧”和“胆大包天”简直就是为斯诺登量身打造的。


更为凑巧的是,现年29岁的斯诺登也好为人师。


斯诺登在美国公民的宪政和宪法教育方面跟奥巴马总统较上了劲。他在邀请美国和世界各国的人做出判断:在宪政和宪法的问题上,到底是他说得更有道理,还是奥巴马总统说得更有道理。


截至目前,斯诺登显然认为,与奥巴马相比,他是一个更成功的、更好的教师,他的教材更好,教学目的更明确,教学效果更显着,更优质,对美国人民更有好处。


美国主要报纸《华盛顿邮报》6月10日发表的报道说:


“在被问到他是否认为他所透露的情况将改变什么局面的时候,他(斯诺登)说,‘我认为透露的情况已经改变了局面。如今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人都明白了情况已经变得多么糟。人们正在谈论这一点。他们有权自己判定他们是否愿意牺牲自己的隐私,把一切交给政府监控。


“斯诺登说,所有的人,包括跟他最亲近的人先前都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他说,他决定透露有关(美国政府实行大规模监视)的信息,并不是受一件事情的激发。但他又说,奥巴马总统誓言政府透明,但没有说到做到。


“他在向《华盛顿邮报》透露第一份文件案的时候附加一通短信说,‘我的唯一目的就是告知公众,让他们知道政府正在用他们的名义做什么,政府在做什么违反他们利益的事情。’”


假如说,斯诺登泄露美国政府的大规模监控项目是为了引起辩论,那么,他显然已经达到了目的。他的行为在美国和世界各国引起了辩论。


如今,连奥巴马总统也只能被迫承认或欣然声明,这种辩论是有益的。但奥巴马总统没有说,这种有益的辩论得到激发是否应当归功于斯诺登。


在斯诺登泄密震撼美国之际,奥巴马总统的行政当局表示要维护法律的尊严,要将违反雇用合同、泄露国家机密的斯诺登绳之以法。


与此同时,《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奥巴马总统为监控做辩护说,这是美国安全所必需的。他同时表示欢迎就此进行时间不限的辩论”(he welcomes an extended debate)。


*斯诺登其人其事*


斯诺登泄露美国政府大规模监控项目究竟给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的利益带来了多少害处和好处,对谁有好处,对谁有害处,谁的好处是谁的害处,谁的害处是谁的好处,这些问题现在还是言人人殊,众说纷纭,百家争鸣,莫衷一是。


但目前一些基本的信息已经清楚。


斯诺登,现年29岁,高中没有毕业,离开学校之后拿到的是高中同等学力证书(GED证书,即“普通教育发展”证书)。《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说,这种学历在美国情报业界算是低得不同寻常(an unusually light education)。


斯诺登先前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技术合同工和雇员,后来转到咨询公司布兹?艾伦?汉米尔顿公司,担任国家安全局的合同工。


斯诺登虽然学历不高,但显然野心或雄心远大,喜欢思考一般人一般不会去认真思考的宪法和宪政问题。他泄露美国国家机密,透露美国政府对美国人的电话和互联网通讯进行超大规模的监控,就是他的思考结果。


他在接受英国《卫报》和《华盛顿邮报》采访的时候表示,他泄露国家秘密并不是为了谋取私利,也不是一时感情冲动,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他深知他行为会给他带来怎样的一种危险的后果,但为了公众的根本利益,他还是选择了透露他认为公众应当知道的信息,并愿意承担由此而来的任何后果。


*斯诺登引发系列问题*


在美国的大学和中学课堂上,教师认为最好的问题,就是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种问题让家庭、教育、经济、社会、国籍、族群等背景不同的人倾尽全力也难以找到各方大致都可以认同的答案。


斯诺登的问题显然就属于最好的问题。而且,斯诺登的问题其实是一连串的问题,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是老少咸宜的好问题。这些令全美国、全世界议论纷纷的问题包括:


斯诺登的做法到底是爱国还是卖国?


什么算是爱国?什么算是卖国?爱国、卖国到底应当由谁来判定?如何判定?


个人自由、公民隐私与国家安全究竟怎样才算恰当平衡?


个人自由保障与个人安全保障究竟怎样才算恰当平衡?


宪政民主和国家安全怎样才算是恰当平衡?换句话说,国家安全绑架宪政民主的红线究竟应当如何划?由谁划?


斯诺登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典型的所谓公民抗命(civil disobedience,亦称公民不服从)的问题。


公民抗命是指公民通过有意地违抗现行的具体法律来维护公民所认为的更重要的法律原则和道义原则。


具体到斯诺登来说,他所声言的目的就是要违抗现行的美国国家机密法规,来维护他所认为的美国宪法精神或立国精神。在他看来,美国的宪法精神或立国精神是,公民自由神圣不可侵犯,统治者或政府的权力必须以明确的公民、公众授权为基础,否则就是违反宪法精神。


截至目前,美国政府或奥巴马总统没有对斯诺登所挑起的宪政问题作出直接的回应。但是,奥巴马总统日前对斯诺登行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质疑作出了概括性的回应。


奥巴马总统表示,美国政府的监控项目是获得美国公民的代表、也就是美国国会明确授权的,从法律和宪法上说是站得住脚的;那些监控项目是在恐怖主义猖獗的新形势下为了维护美国公众安全所必需的,而那些监控项目对公民的隐私损害是有限的。


*政府、安全、个人自由*


奥巴马总统的上述说法引起了进一步的争议和辩论。通常在其他许多重大问题上对奥巴马总统持强烈批评态度的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约翰?贝纳在斯诺登问题上坚决、全面支持奥巴马。


但持批评或怀疑态度的人则提出质疑或抱怨说,美国行政当局的监控项目计划如此机密,以至于连国会议员也大都云里雾里不明就里,因此难说行政当局得到了国会明确授权。


另外,由于监控项目高度机密,神神秘秘,也使所谓的维护公众安全必需论和对公民隐私损害有限论陷入一种信不信由你的死无对证的状态,而这这种状况跟美国的宪法精神以及民主宪政精神和制度是被背道而驰的。


美国国内外众多批评者表示,自2011年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以来,美国的监控措施层层加码,耗资巨大,代价巨大。这种巨大的代价不仅仅表现在人力物力方面,而且也表现在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方面。


批评者指出,自由民主制度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让公众得到最大的隐私保护,让政府和官员生活在最透明的金鱼缸里以便公众实行监督、监视、追究、问责;然而,随着层层加码的反恐措施的出台,公众对政府越来越透明,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政府的监控,但政府却越来越深地后退到保密的重重黑幕之后,让公众看不见摸不着,难以监督;这种发展趋势是对美国自由民主制度和立国之本的重大威胁。


从某种意义上说,斯诺登的出现是这种批评性声音的戏剧性的表现。


*以赛亚?柏林的启示*


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斯诺登和奥巴马总统之间隔山打牛式的辩论对决,也是一种理想、理念、价值的冲突。


为了讨论方便,不妨把斯诺登引发的系列问题简化为政府存在和个人自由的价值之间的冲突。


个人自由的价值在于它是人的尊严的体现,这种价值使人之为人,而不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但是,每个人假如都追求自己的绝对自由,人类就会陷入弱肉强食的丛林野兽境界。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人类有了政府;政府的基本价值在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一般情况下,在一般的民主自由国家,这两种价值可以相安无事。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两种价值会发生难以调和的冲突,就像斯诺登以戏剧性的形式所暴露出来的冲突一样。


已故的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西方自由派思想大师以赛亚?柏林认为,人类的各种基本价值常常是不可通约、难分主次、难以调和的;在基本价值发生冲突时,人们只能采取非教条的、临时性的解决办法(an undogmatic,  ad hoc approach)。


而在自由民主的国家,这样的非教条的、临时性的解决办法有赖于公开的辩论,从而使公众可以做出了解情况之后的决断(informed judgment or decision)。


这显然是奥巴马总统表示他欢迎“时间不限的辩论”的逻辑和思想基础。


这种辩论会如何进行、以什么方式进行,将是世人关注的焦点。


*美国人如何看政府*


斯诺登星期天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之后,美国人如何评价他的正规民意调查现在还没有出来。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如何评价他所透露的美国政府电话互联网监控项目的正规民意调查结果。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美联社6月12日报道说,本月早些时候对美国各地1015名随机抽样的人的调查显示,美国58%的人对美国国安局最近被暴露的监控做法持否定态度,只有38%的人表示赞同;持否定态度的人表示,隐私流失是他们对国家安全局活动持否定态度的主要因素。


显然,对政府的怀疑和对个人隐私的珍重已经深入美国人的骨髓,成为美国人的政治基因。


从理论上说,民主制度、宪政民主思想的基础也是公民对政府或执政者的怀疑或警惕。


就具体的美国历史而言,1970年代发生的水门事件使美国人受到深刻的怀疑政府的教育。这种教育可以说是深入美国的学校教育或教育制度当中。


斯诺登无疑就是这种教育制度的产物。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2日报道:爆料者指称美国监控香港中文大学等目标


在香港藏身、爆料指称美国通过棱镜Prism系统监控电话以及网路的斯诺登说,中港多个机构曾被渗透。


斯诺登向《南华早报》表示,从2009年开始,美国开始潜入中港两地政府官员、企业以及学生的电脑系统进行监控。


他向该报说,就他所知美国在全球进行了61000次的渗透行动,目标包括数百个中港两地的个人以及机构,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


斯诺登声称,美国国安部门潜入的是系统网路的主干部分,因此可以进入上千台电脑内部系统,但却不需要采取像黑客(骇客)一样的方法。


美国国安局拒绝对斯诺登的说法作任何的评论。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2日报道:《南华早报》:斯诺登发誓抵制被引渡


揭露“棱镜”监视项目的前美国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发誓,将抵制任何把他从香港引渡的企图。


斯诺登告诉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说,他既不是“卖国贼也不是英雄,只是一名美国人。”


这是他在周一离开藏身的酒店房间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


他的爆料使得外界了解到美国政府有系统地获取大量电话和互联网数据。


在透露这些高度敏感的信息之前不久,斯诺登离开夏威夷前往香港。


他说,“我来这里不是为了躲避司法;我在这里是为了揭露罪恶。”


他还说,“我打算让香港法院和香港人民来决定我的命运。我没有理由对你们的制度产生怀疑。”


据信,美国将要对斯诺登展开刑事调查,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出引渡要求。


香港与美国之间有引渡协议,不过分析人士说,任何把斯诺登引渡到美国的企图都可能会在数月后发生,也可能受到北京方面的阻挠。


斯诺登的行为在全球受到赞扬,也受到谴责。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把他视为卖国贼。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3日报道:斯诺登继续在香港“泄密”


因为公布美国政府秘密文件而置身于暴风眼中的前情报员斯诺登,日前接受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采访,声称他将继续待在香港,并同美国政府的引渡措施相对抗。同时他披露,美国政府最近几年来一直使用黑客技术攻击香港和中国大陆的电脑。


据《南华早报》报道,斯诺登自称他曾经有很多次机会离开香港,但他宁愿待在这里和美国政府对抗,因为他“对香港的法治有信心”。很多人质疑他选择香港是错误的,因为香港并不能保护他。但他自己认为,他来香港不是为了逃避审判、而是来揭露犯罪。只要香港方面不勒令他离开,他就会一直待在香港。


斯诺登爆料说,自从2009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就侵入了香港和中国大陆的电脑。国家安全局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约6万1千次黑客行动,其中有几百个目标位于香港和中国大陆。


斯诺登称,美国政府声称自己和那些互联网领域的对手不同,并不针对民用基础设施。而他的行为就是要揭露美国政府的伪善。


斯诺登说自己“既不是叛徒,也不是英雄”,只是一个普通美国人,但他同时也表示,自己作为美国人感觉很自豪。他说自己信仰言论自由,做这些行为也是出于善意,但无可置疑的是,公众应该有权利形成自己的观点。


斯诺登形容自己和家庭都处于巨大危险当中,各方面情况都很困难,但是“面对权力披露真相,从来都是有风险的”。


而在这场对抗的另一头,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凯斯-亚历山大将军在出席参议院质询程序时,声称自己领导下的国家安全局完全是在严格法律规定下从事活动的。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4日报道:斯诺登掌握机密资料包括袭击中国和香港黑客身份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掌握的机密资料透露袭击中国和香港电脑黑客的身份。这是今天法新社引述香港南华早报披露的消息。昨天美国联邦调查局宣布开始对斯诺登展开调查。


香港《南华早报》周三在网上发布对斯诺登的采访,斯诺登表示,他相信美国国家安全局已在全球进行过6点1万次的黑客行动,其中在香港和中国内地有数百次。中新网今天引述亲北京的香港《大公报》报道称,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雇员斯诺登日前告诉香港英文报章,从2009年起,美国国家安全局即入侵到香港及中国内地的计算机,目标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公职官员、企业及学生电脑。


昨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她对这一问题没有任何信息可以提供,并重申中国是黑客攻击的受害者而不是发起者。她表示中国政府愿在网络攻击一事上,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进行建设性对话与合作。


另据郑汉良报道,中国传媒大量引用境外消息报道斯诺登事件,官方迄今并未明显阻止。据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报道,斯诺登为逃避美国追捕而匿藏香港一事,6月10日中国只有中新社做了报道,之后72个小时,中国传媒纷纷刊登了斯诺登的新闻,有不少媒体直接引用境外传媒。


《第一财经日报》,综合境外国际传媒有关斯诺登的报道,特别指出其报道的一些内容,是直接从英国卫报网站取得的。


《南方都市报》有关斯诺登的新闻则内容引用美国ABC和CBS电视。该报道指出美国人权联盟已经就该事件控告美国政府违宪。


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指出,今年4月,中国当局才加紧对引用境外传媒和网站的管制,但“环球时报”13日的报道,却引用美国之音、华尔街日报、外交政策杂志和洛杉矶时报及俄罗斯之声等外媒报道斯诺登泄密事件。


●香港民间团体声援斯诺登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3日报道:香港民间团体将举行声援斯诺登的集会游行


香港独立媒体计划在2013年联合国世界难民日前夕发起“保护斯诺登”游行,迄今有至少14个民间团体响应。另据美联社引述香港律师事务所消息报道,匿藏在香港接近一个月的斯诺登,已经接触香港一些有人权官司经验的律师行,可能考虑在香港申请政治难民身份,力拒美国政府寻求引渡他返国受审。


本月20日为联合国难民日,独立媒体计划在18日周末举行“保护斯诺登”游行,将以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及香港政府总部作为请愿的对象,游行的口号包括“捍卫自由港、保护斯诺登”、“停止互联网监控”、“NSA(美国国家安全局)可耻”、“出卖斯诺登=出卖自由”。迄今已有14个团体响应独立媒体的呼吁,包括人权阵线及香港基督徒学会等,而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毛孟静及资讯科技界立法会议员莫乃光亦答允加入。


独立媒体在网上发表声明,要求特区政府在收到斯诺德按《禁止酷刑公约》申请“酷刑声请”时,应该尽快批准;而当美国要求引渡时,特区政府亦应确定斯诺德政治犯的身份,拒绝美方要求,令他能安全留港。


独立媒体认为,斯诺登所披露的机密,涉及全世界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人权及隐私权。他所犯的 “罪行”,明显属“政治性”,特区政府有权亦理应保护斯诺登,拒绝美国检察机关的逮捕和移交要求。此外,声明又指出,斯诺登所披露的资料,没有伤害到任何个人,反而让全球所有互联网用户了解到自己的权利和隐私被侵犯,亦澄清了国际社会对中美俄“网络战争”的一些误解。再且,美国一般的民众亦视他为捍卫民权的英雄,香港政府绝对不应屈服美国的压力,遣返斯诺登。


根据独立媒体表示,斯诺登一旦被遣返,极可能要面对与美国外交电文涉密者曼宁(Bradley Manning)同样的遭遇。据了解,曼宁于三年前在阿富汗被捕,为了把他运返科威特,美军把他囚禁于一个8立方英尺的动物笼内两个月之久。之后,在维珍尼亚海军基地长达9个月的拘留期间内,他经常被脱光衣服单独囚禁。联合国的酷刑专家亦确认曼宁受到“残酷和不寻常”的对待,符合酷刑的定义。


根据《逃犯条例》,美国政府假如向港府提出引渡斯诺登,必须提供控罪罪名,如果是泄露国家机密,辩方可以其泄密行为不在美国,而在香港为由抗辩。但如果法庭判决斯诺登须移交美国,则须由行政长官按法例发出移交令。行政长官须向中央政府通报,中央政府可因应国防及外交理由发出指令,拒绝把斯诺登移交美国。但根据过往案例,特首及中央从未推翻法庭就《逃犯条例》作出的判决。


换言之,香港司法的独立性,可能因为斯诺登事件而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美国之音(VOA)6月14日报道:香港民主派议员呼吁奥巴马不要起诉国安泄密人


美国国家安全局前合同工爱德华?斯诺登泄密并逃奔香港事件的效应仍在扩大。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领袖要求彻底调查斯诺登是否和中国政府有任何联系。英国政府向世界各地航空公司发布旅行警告,要求所有航班均不得允许他登机飞往英国。另一方面,两名香港立法会两名泛民主派议员星期五(6月14日)说,他们已经写信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他不要起诉斯诺登。


斯诺登目前还没有受到任何刑事指控,美国当局也没有发出逮捕令和引渡要求。


香港立法会泛民主派议员毛孟静和范国威联名给奥巴马总统写了一封信。


毛孟静(Claudia Mo)星期五在记者会上对媒体说:“在美国方面真正对斯诺登采取行动之前,范国威和我决定,我们应当以香港民主派议员的身份向奥巴马总统写一封信,请他考虑彻底放掉斯诺登。”


斯诺登星期三接受香港英文南华早报采访时声称,美国国安局用黑客手段袭击了六万一千个目标,包括大量香港和中国大陆的目标。南华早报看到了斯诺注销示的文件但无法核实。


代表资讯科技界的香港立法会议员莫乃光(Charles Mok)对美联社说,香港是互联网活动人士的一个地区枢纽,因此很可能成为目标。


他说:“香港是亚洲互联网活动比较先进的枢纽之一,可能是个很自然的目标吧。还有其它国家和城市,它们和本地区以及美国国内和其他地方的数据交换都成为目标。显然,在某种方式上,美国目前是在这些国家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侵入了它们的系统。”


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斯诺登声称,监视目标包括香港中文大学。这所大学管理着香港的“互联网交换中心”,是香港互联网传递数据的主要枢纽。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5日报道:港人声援斯诺登 美领馆发安全警告


香港多个组织星期六(6月15日)发起声援美国揭秘者斯诺登的游行,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因此对在港国民发布罕见安全警告。


多个关注媒体自由以及人权的香港民间组织呼吁市民星期六下午游行前往美国领馆以及香港政府总部声援目前藏身香港的美国前情报机构技术人员斯诺登。


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星期五发布的安全警告要求领事馆工作人员避开领馆一带,并说除非有公务否则他们星期六不应进入领馆。


美国领馆发布的警告称,虽然有关人士旨在进行和平示威,但担心示威可能引发对峙甚至暴力冲突。


斯诺登斯诺登对媒体披露了美国情报机构监听民众电子通讯的行动,他因此被美国指责违法。


但也有不少人赞扬他是揭露当局违法行动的“英雄”。


部分香港市民本周早些时候已经在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外进行过一次声援斯诺登的示威活动。


星期六的示威将在香港当地时间下午进行,组织称表示虽然风雨交加、天气恶劣,但希望市民能够踊跃参加。


斯诺登5月底以来一直藏身香港,香港两名立法会议员毛孟静和范国威星期五致函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美国不要对斯诺登采取法律行动。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5日报道:香港民众举行声援斯诺登大游行


 
香港民众举行声援斯诺登游行(2013年6月15日)
REUTERS/Bobby Yip


香港今天(6月15日)下午有27个团体举行示威声援美国中情局泄密者斯诺登。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则向当地侨居或旅行的美国人发出通知,建议避免与示威者发生冲突。据悉,发起游行的团体包括不同政党、教育界及劳工组织。示威活动中还有美国人团体参加。示威游行前往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抗议,然后再游行至政府总部。


据联合报报道,香港27个团体下午3时发起游行,声援正隐身香港的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示威者要求香港特区政府根据国际公约和惯例,妥善处理和保护斯诺登。一些参加游行的香港团体还指责美国侵犯市民权利和私隐,要求美国政府不要迫害斯诺登。


发起游行的团体包括不同政党、教育界及劳工组织。示威活动中还有美国人团体参加。示威游行前往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抗议,然后再游行至政府总部。


针对今天的声援游行,美国在香港总领事馆向当地美国人发出通知,要求美国人考虑安全问题而避免同示威冲撞。


通知说,相信游行会和平进行,但也有可能出现对峙,甚至暴力场面,呼吁美国公民避免到示威场地,而身处大型集会及示威场地附近时,也要小心谨慎。


通知还告诫领事馆人员除了公务,今日避免到集会公园和总领事馆。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5日报道:现场报道:香港数百人游行支持斯诺登


香港数百人周六(15日)由中环游行至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声援在港的美国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


游行主办单位香港独立媒体发言人说,斯诺登事件显示美国侵犯了香港人及全世界所有人的人权,要求美国立即停止对香港和全球互联网的监控。


20多个团体和部份游行人士手持自制标语,表示支持斯诺登和要求美国停止网络监控。


主办单位称,参与人数达900人,警方则表示,最高峰时有300人。


BBC中文网记者现场所见,游行人士当中有不少是外国人。


居港30多年的包礼德认为,反恐工作并无问题,但要有限度,随意复制每个人的电邮不是民主的行为,“这是独裁”。


来自加拿大的小学教师觉得,一个政府应该要聆听批评,认为斯诺登揭露网络监控事件出于善意,故参加游行支持他。


早前,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穆勒在国会听证会解释,收集有关国民的电话和网上个人资料,目的是打击恐怖活动。


对此,就读香港大学的一年级生黄在琳表示,美国不能单为反恐而侵犯国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要先考虑其必要性和价值。


斯诺登接受香港英文报纸访问时称,美国的全球性黑客入侵行动目标包括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为此参加游行,常务干事赵家辉形容,知道有关消息时感到惊讶,认为大学是有学术自由的地方,美国不应为政治目的入侵学生的电脑。


大部份受访游行人士表示不希望斯诺登被引渡回美国,但他们相信香港的司法系统能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游行队伍到对美国驻港总领事馆递交情愿信后,再前往政府总部。


▲美国之音(VOA)6月15日报道:香港团体在美领馆前集会游行声援斯诺登


香港 — 香港20多个团体发起声援泄漏美国机密情报的前美国国家安全局合同工斯诺登的集会和游行,呼吁美国保护言论自由、放弃引渡斯诺登。


数百名香港市民和外籍人士星期六下午3点开始在中环遮打花园聚集,并举行集会,高喊中、英文口号,批评美国政府侵犯隐私,要求港府保护斯诺登。他们认为,斯诺登披露美国国家机密,是为了重大公众利益,不应将他引渡回美国。


随后,参加集会的人游行至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抗议,在领事馆外呼喊口号及发言,并向领事馆递交请愿信。美领馆一位领事出来接信,并表示美国是个言论自由的国家,会确保公民的言论自由。


之后,游行者冒雨游行至香港特区政府总部,促请港府保护斯诺登。


这次集会游行吸引了大批国际和香港媒体,包括CNN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天空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等美英主流媒体都采访了这次活动。而向来在香港多数抗议游行活动中都缺席的凤凰卫视、新华社等中国媒体也露面了。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6日报道:民调:半数香港市民反对引渡斯诺登


香港《星期日南华早报》委托进行的民调显示,接近一半受访香港市民反对港府把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引渡回美国。


该报委托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的民调以电话访问了509名市民,当中有49.9%人士“反对”或“强烈反对”政府在美国的正式要求下交出斯诺登。


根据民调结果,只有17.6%受访者认为应该引渡斯诺登,其余受访人士则拒绝回答或尚未决定立场。


调查并称,有33%受访人士把斯诺登视为英雄,12.8%市民却形容他为叛徒,另外也有23%受访者把斯诺登定位在“介乎两者之间”。


报道说,这项调查显示,不同年龄层和教育背景的香港市民在斯诺登事件上都持有相近立场。


周六,香港20多个团体约数百人参加游行,要求保护藏身香港的斯诺登,以及呼吁捍卫自由和人权。


梁振英回应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此前在美国接受媒体访问时多次拒绝评论斯诺登事件遭到抨击,一些抗议人士在游行中讽刺梁振英是“无意见先生”。


就在当天晚上游行结束后,梁振英发表声明表示,当相关机制启动后,政府将按香港的法律和既定程序处理斯诺登事件。


对于有香港立法会议员指出政府有责任向市民公布被索取的资料,声明说,“港府亦会跟进任何香港机构或香港人的私隐或其他权利被侵犯的事件”。


然而,公民党议员梁家杰认为,拒绝美国引渡要求的权力全在于中央政府手中。


斯诺登上周向《南华早报》表示,他希望由香港的法庭和人民来决定其命运。


斯诺登说,他曾经有多次机会可以逃离香港,但是他宁可留下在法庭上与美国政府对抗,因为他对香港的法治有信心。


●中国利用美国窃听丑闻,网络侵权更肆无忌惮


▲美国之音(VOA)6月13日报道:中国官媒:斯诺登报料或有损美中关系


华盛顿 — 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星期三对香港南华早报披露,美国政府数年来一直对中国进行网络入侵。数日来在斯诺登事件上相当低调的中国官方媒体,也对此着重墨进行报道,并称斯诺登最近的报料或有损美中关系。


星期四(6月13日)的中国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对斯诺顿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持续数年入侵中国网络的消息做了重点报道。


这篇报道引起外媒的注意。纽约时报和斯诺登最初选择报料的英国卫报星期四均刊文提及这篇中国官媒的报道。


该文援引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的观点说,“曾受雇于美国中情局的报料人在香港对美国在全球范围进行的大规模监听计划多做的披露,必然会让华盛顿在海外的形象蒙污,也将考验发展中的中美关系。”


纽时和卫报都将这篇报道看作是北京官方对此次事件作出的替代反应。


从时间上看,斯诺登披露的美国政府入侵中国网络的内情的确会让美国的官员们感到非常尴尬。就在几天前,奥巴马总统在南加州阳光庄园与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时,还重点提及美国对中国网络间谍活动的忧虑。


不过,即便斯诺登披露的内情让美国政府尴尬,中国官方至今仍然不愿就此作出明确表态。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星期四的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此事时说,她注意到有关报道,但是没有消息可以提供。


华春莹重复了中国官方在网络攻击问题上的一贯辞令,即中国也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同时也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的维护者。不过,她表示,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有“双重标准”。


华春莹说:“我们是希望双方能够本着心平气和的态度,冷静和客观地看待有关问题,通过对话和沟通,不断增进、了解和新任,加强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那么在网络安全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无益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尽管官方在这方面反应谨慎,一些国际问题分析人士认为,斯诺登最近披露出的美国政府有关入侵中国网络的计划,使美国以网络安全向中国施压的策略严重受挫。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沈丁力说:“中国的说法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自己对中国也是进攻的,那么美国要中国不要进攻中国呢,肯定说服力不够。而且,中国政府始终没有承认过,我们组织过进攻。但是美国政府打扮成它好象没有进攻过,但斯诺登说不是,它进攻过。所以这就使得美国以目前这种方式对中国提出要求是不利的;对于中国政府来证明自己是受害者是有利的。”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这次尴尬的事件或许会促成美中两国在互联网这个仍缺乏管制的领域进行合作。卫报引述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的研究员张沱生的话说,如果美国和中国能够妥善处理这次事件,将会成为对两国关系造成深远影响的一个先例,因为在全球网络安全方面,至今仍然缺乏国际性的规则。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3日报道:艾未未担心美国窃听丑闻会让中国政府加剧网控


斯诺登的行动在中国也引起了反响。这场丑闻使很多中国网民联想到中国政府的行为,中国政府被指责对内实施网络监控,对外从事网络间谍活动。著名异议人士、艺术家艾未未本周三对法新社表示,他担心美国最近发生的监听丑闻对中国来说反而是个鼓励。


艾未未说,由于美国在科技领域占有优势,处于领导地位,因此它在互联网监管方面的法律和做法可能成为其他国家的参考对象。而和中国比起来,美国政府的行为已经收敛很多了,但二者都打着国家安全的名义,侵犯了本国公民的私人生活。


艾未未在6月11日的英国《卫报》上发表文章《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门”,中国和美国在行为上一样》,他评论说, “西方国家起码有法律制约政府对取得的 公民个人信息的使用,在中国不是这样,公民几乎是全裸的。对权利的侵犯可以彻底毁掉一个人的生活,我认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在西方国家发生。”


▲德国之声(DW)6月14日报道:斯诺登案舆论继续发酵


关于斯诺登一案,中国政府目前反应低调,官媒《环球时报》则呼吁当局充分利用这张送上门来的“牌”,要求华盛顿方面给出解释。也有网友指出,中国也有强大的监控,只是没有斯诺登。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穆勒(Robert Mueller)周四宣布,已经针对斯诺登(Edward Snowden)泄露国家监视计划机密一案展开刑事调查,并正在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据法新社报道,不久即将结束其长达十多年任期的穆勒强调,对网络和电话的监控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假如这一计划能够提早进行,也许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就可以避免。


穆勒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的一次听证会上说:“这些机密的泄漏,给我们的国家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他还补充道:“至于已经承认泄密的那个人,目前已经成为我们刑事调查的对象。我们将采取一些必要手段,将此人绳之以法。”


联邦调查局局长的这番言论,是美国方面第一次正式承认正在追捕29岁的斯诺登。这名电子信息技术专家曾经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一名电脑网络工作人员,在进入香港之后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曝光了美国在过去多年间对网络和通讯的广泛监视行为,并指责国家安全部们在没有任何有针对性的怀疑的情况下窃取数以千万计的民众的通讯资料。


随后,斯诺登也接受了香港《南华早报》的采访,并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从2009年以来对中国以及香港两地多个机构以及私人的电脑进行了黑客攻击,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不过《文汇报》也报道称,香港中文大学日前发表声明,该校电脑系统并未遭到入侵。声明说,该校电脑系统均有专人“密切监控”,防止入侵。据悉,一些香港立法会议员考虑传召斯诺登到立法会,请他为有关香港各界网络遭入侵的指控作证。


环球时报:良机不可失


斯诺登藏身香港的事实,给中国政府的外交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到目前为止,北京方面对此事表态非常冷静克制。6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相关提问时,仅仅用一贯的官方口径强调中国是黑客行径的受害国,中国反对网络攻击行为等等。对于美国是否要求引渡斯诺登,以及香港是否为其提供政治避难等,华春莹未予置评。


不过,中共喉舌媒体《环球时报》倒是在周五(6月14日)发表的一篇评论中旗帜鲜明地表达了立场:充分利用斯诺登其人,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该评论强烈呼吁中国政府就此明确表态,要求美国政府给出解释。


文章还写道:“中国不应放弃对美国就事论事的空间和弹性。斯诺登主动揭露美国政府攻击香港和内地网络,这涉及中国国家利益。或许他还持有更多证据,中国政府应当让他讲出来,并根据它们是否已经向媒体公开而对美进行公开或内部交涉。”


作者强调,北京政府无需瞻前顾后,如果斯诺登真的被引渡到美国,肯定会受到整个大中华圈的舆论批评。最后文章指出,斯诺登对于中国来说,是送上门来的一张“牌”,如果此次处理不当,就会阻止类似的有利于中国的“牌”送上门来。


微博热议:中国没有斯诺登


斯诺登事件也成为普通中国网民的热议话题。在新浪微博上,用“斯诺登”这个关键词可以得出数十万条搜索结果。有不少网民对于美国监控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网络系统感到愤怒,但也有网民大胆指出,其实在中国,对普通民众的监控也许并不比在美国少。


网友@延庆老农写道 :假如中国也出一个斯诺登,并对外大胆披露:“中国政府一直从BAIDU、腾讯、新浪微博、网易等服务器上直接收集各类信息,以进行管理控制。” 你会怎么看??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教授@赵晓的认证微博中写道:对 于美国中情局前技术人员斯诺登(Edward Snowden),五毛党盛赞他“把美国邪恶的一面真实地告诉全世界人”,并试图以此证明你被政府侵犯自由实属正常和活该。其实,西人支持斯诺登,完全是 因为他“不想活在一言一行都被记录的世界”,故视他为维护公民自由的英雄。我们呢,有强大监控,但没有斯诺登!


网友@gringles则道出了中国当局的“难言之隐”:有 关部门对美国“棱镜”事件的态度应该相当复杂, 既想借机抨击美国搞双重标准,侵犯公民的隐私,甚至为斯诺登提供政治避难,从他身上获取一些情报,又担心事情闹大了不好收拾, 因为不知道美国到底掌握了多少贪官的资料。悄悄引渡是上策。总之,最近一系列特重大乌龙事件证明,临时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李开复:网络时代人权面临危机


在新浪微博上拥有4千多万粉丝的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为财新《新世纪》撰文指出“网络时代的人权危机”。他写道:“美国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棱镜被披露后,严重伤害了美国声誉,但是,它更应该引发全球公民对网络时代人权的思考,网络可能导致得来不易的人权毁于旦夕。”


李开复的文章从美国监视项目的“个案”,延伸到普遍意义上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他认为,在缺少监督的虚拟网络里,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 再加上所谓“国家安全”的名号掩护,在信息不对称、权力不平衡的环境里,当权者的权力达到历史新高。而一个被绝对权力诱惑的当权者就会为所欲为,侵权行为必然泛滥。因此,必须对当权者的权力“设限、平衡、问责”。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6月14日报道:斯诺登事件中国传媒大肆直接引用境外消息


美国泄密者斯诺登事件,已经触发大陆传媒大肆引用境外消息,官方迄今并没有明显的阻止。据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报道,泄密者斯诺登为逃避美国追捕而匿藏香港一事,6月10日大陆只有中新社发布有关的新闻,该则发自纽约的新闻,标题是《美国情报机构监控事件揭秘者斯诺登藏身香港》,但之后的72个小时期间,大陆各地传媒纷纷刊登了斯诺登的新闻,有些虽然比较守规矩,只引用新华社、中新社或人民网的消息,但也有不少直接引用境外传媒的报道。


在6月13日,搜索“斯诺登”3个字,即有64则有关他的报道。在当天,光是中新社就发出了16则有关事件的消息。内地的第一财经日报,更是罕有地将斯诺登的新闻放在头版,标题是《监视帝国》,由记者潘寅茹执笔,内容综合了境外国际传媒过去数天有关斯诺登的报道,其中更特别指出报道的一些内容,是记者直接从英国卫报的网站取得。


南方都市报13日在A20页刊登了斯诺登的新闻,内容引用了多个境外新闻来源,包括美国ABC和CBS电视,报道同时又指出美国人权联盟已经就事件控告美国政府违宪。


对监控中国传媒的机关而言,内地报章大肆引用境外消息报道斯诺登事件,管与不管,实属两难。「中国传媒研究计划」指出,只不过在今年4月,中国当局才加紧对引用境外传媒和网站的管制,但环球时报13日的报道,却明目张胆地引用了境外传媒的消息,包括美国之音、华尔街日报、外交政策杂志、洛杉矶时报以及俄罗斯之声等。


深圳的晶报在13日报道了卫报两名记者接受CNN电视访问的内容,而深圳商报则在第8页刊登了一则题为《欧洲向美国讨说法》的报道,当中一张插图是一幅标语,上面写着“斯诺登是一个英雄”。


至于斯诺登是不是英雄,则属见仁见智,中新社就如实称职的报道了路透社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三分一的受访者认为斯诺登是一个英雄。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4日报道:“莫让泄密成政府打击异见人士的借口”


香港立法会两名议员向美国奥巴马总统发出公开信,呼吁宽容斯诺登。


香港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毛孟静向BBC中文网表示,发表公开信是担心斯诺登泄密事件会成为政府打击异见的借口。


在接受电话专访的时候,毛孟静说,如果美国坚持起诉揭露美国通过电话和网路监控民众的斯诺登,将会让其他国家仿效。


毛孟静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就会说“美国这样做,我们也可以这样做”。


“香港的民主和自由是假象”。她说发表联名公开信,主要就是认为斯诺登为“自由民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会呼吁美国总统奥巴马宽容对待斯诺登。


毛孟静还表示,虽然斯诺登说,相信香港是个有言论自由和法治的地方,希望让香港的法庭和人民来决定他的命运,但是“香港的民主和自由是假象”。


她说,讽刺的是,斯诺登揭露美国通过网路搜集民间的情报,而中国则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网路警察队伍”。


公开信同毛孟静一同签署联名信的还有香港新民主同盟议员范国威。


两位香港立法会议员在信中呼吁奥巴马谨慎处理斯诺登事件,“毋让‘国家安全’成为滥权的借口”。


毛孟静以及范国威在信中表示可以接受美国有必要针对恐怖主义维持高度警惕性,但指出斯诺登所披露的美国大量攫取公众私人通讯信息的做法给美国的国际形像带来损害。


“反所有的老大哥”这两位议员指出,美国的做法可能被中国等独裁政府用来作为自己镇压言论自由以及异见的行动依据。


他们警告说,原本应是传播自由理念工具的互联网可能因此沦为英国作家奥威尔名著《1984》中无孔不入监控民众一言一行的“老大哥”。


在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毛孟静特别强调说,他们不只是要反对美国“老大哥”或者中国“老大哥”,而是应该“反所有的老大哥”。


呼吁支持毛孟静以及范国威也呼吁香港政府为斯诺登提供一切所需协助,并保障他的人权。


他们指出,斯诺登称选择来港是因为他觉得香港致力维护自由,但他显然是误解了香港的自由情况。


他们表示,斯诺登赞许香港自由是“变相向中国政府面上贴金”,可能让北京以后在监控异见人士方面更加有恃无恐。


▲德国之声(DW)6月14日援引德媒:“斯诺登成了北京的证人”


前美国情报机构雇员斯诺登事件继续发酵。起初采沉默态度的中国官方媒体近日连篇累牍,引证斯诺登,对美国网络监控行为大加挞伐,指责华盛顿虚伪至极。德语媒体指出,斯诺登事件一出,北京在相关争议中有望一举摆脱迄今的被动地位。


(德国之声中文网)隐匿香港的斯诺登近日在接受《南华早报》的采访中证实,美国从2009年以来对香港和内地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电子网络监控,搜集大量数据。这一爆料以及选择香港为逃亡地,对多年来受到美国网络间谍指控的北京而言,不啻是一大帮助。6月14日一期的《新苏黎世报》以“斯诺登为北京佐证”为题发表一篇文章,对斯诺登的动机及其后果作了如下分析:


“斯诺登再度以信任香港地区司法为自己选择香港为逃亡地做了辩护。他表示,无意逃脱香港司法,对(当地)法院和民众的支持抱有希望。他关于香港和中国是美国情报机构目标的说法,也应在这一连带关系中加以理解。斯诺登显然是力图获得某种团结效应。不过,他继续隐身不露,反倒显示出,他的信任感可并不特别大。


“他在采访中还谈到了美国政府对香港施压,试图迫使(香港)引渡他。在香港,除了对斯诺登的支持外,也普遍存在某种不快,不愿让香港沦入受北京和华盛顿夹板气的尴尬境地。……


“同斯诺登的采访却让北京又得到一次窃窃自喜的机会。北京历来这样反驳美国关于黑客攻击的指责:中国自己也是网络袭击行为的受害者,只有对互联网的全球性共同管理才是解救之道。在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新近在加利福尼亚的高峰会谈期间,这也是一个大议题。……”


“通过邻居、公共场所的摄像机、窃听电话和互联网监视—采用一切手段实施监控,这在中国是家常便饭。对许多在互联网上就斯诺登事件表态的中国人来说,他的爆料犹如一次地震。因为,一些人曾以为,美国的确实行另一种政治。中国政府、官方媒体的宣传干部、世上其他地方对自由嗤之以鼻的人们,以及某些中国博主现在都更坚定了自己的看法:”西方价值‘本来就不过是伪善之物。“


引发争议


《法兰克福汇报》驻华记者注意到,围绕斯诺登事件,中国网上舆论泾渭分明,至少分成两大派:民族主义者和坚守普世价值论者。该报记者在从北京发来的一篇报道中写道:


“鉴于有关中国对美国企业和军事设施从事黑客攻击是上周加利福尼亚美中峰会的中心议题之一,现在的视角转换犹如为民族主义博主的磨子注入了水。在他们眼里,为普世价值呐喊的自由知识分子全是叛徒,其言论一朝现形,都证明不过是虚伪之谈。……中国的自由派人士并不退却,从事件中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当自由受到挑战时,美国就出现了对此提出抨击的强大舆论和斯诺登这样的自由战士。这在中国却是没有的。‘这样,斯诺登事件将中国民族主义者和普世价值者之间长期的论战提到了一个新层次。“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17日报道:中国首谈斯诺登案 官媒称不帮美国灭火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周一(6月17日)驳斥泄露美国情报的前中情局技术人员斯诺登是中国“间谍”的说法,称“这完全是无稽之谈”。这是中国官方首次直接就斯诺登案发声。


华春莹上周在首次被问到斯诺登案时,只是说“无可奉告”。


上周四,华春莹在记者会上表示“在网络安全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并重申中国面临着网络攻击的严重威胁,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黑客攻击受害国之一。次日,华春莹再次表示,网络空间需要的不是战争和霸权,而是规则和合作。


虽连续表态,但中国外交部并未直接就斯诺登案作具体点评,只是泛泛而谈中美网络安全问题。


包括《环球时报》在内的中国官方媒体说:“中央政府不表态,香港特区政府表态模糊,这样的分寸把握是恰当的。”


“间谍”美国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泄露美国家安全局监控项目细节引发轩然大波,斯诺登曝料美国对香港和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目标进行监控,更使局势复杂和敏感。


华春莹在周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美方应重视国际社会和各国民众对此问题的关切和要求,给国际社会一个必要的解释。”


美国国会某些议员表示斯诺登可能与中国合作,为北京做“间谍”。星期日,美国前副总统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频道采访时也表示了类似的担忧。


切尼说:“如果你真的对自由感兴趣,你通常不会前往那里(香港)。所以,让人怀疑他(斯诺登)是否在此之前就有某种联系。”


《华尔街日报》也援引切尼的话说,他担心中国政府将为斯诺登提供豁免和庇护,以换取斯诺登还没有披露的关于美国政府监控和网络项目的信息。


报道说,切尼还认为美国应向中国施压,要求其交出斯诺登。


“不灭火”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周一继续刊登评论称:“斯诺注销走香港,受到最大冲击的是美国,而非‘中美关系’。”


文章说,美国受到冲击的部位,恰是它经常用来攻击中国的发力点。中国政府不“落井下石”,就算照顾了中美关系。


文章直言:但如果香港将斯诺登做引渡处理,特区政府将很失分,也会让整个中国没面子。


▲德国之声(DW)6月17日报道:斯诺登的命运:最后还是北京说了算?


虽然美国目前还没有正式提出引渡斯诺登的请求,但他依旧是前途未卜。港府宣称将按法律处理斯诺登。而许多人相信,最终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北京政府的手中。


(德国之声中文网)前美国情报机构工作人员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不仅仅揭露了美国监控网络的行为,也让香港和中国大陆政府之间的政治断层有所显现。香港原本是言论和抗议自由的大本营,也因为中国政府的统治而留下了累累伤痕。


一位专家表示,斯诺登逃至香港竭尽全力避免被引渡的同时也在试验香港的公民自由,并在香港是否能确实不受北京干扰而实现自治的问题上树下新的里程碑。


梁先生(Billy Leung)是上周末冒雨参与声援斯诺登游行的几百名香港市民之一,他表示:“我担心,中国是否会越权。因为每次它这样做的时候,都会给未来继续这样做提供更多的机会。”这位28岁的职业翻译告诉法新社:“如果有人提出引渡的要求,我觉得香港政府非常有必要捍卫自己自主决定的权利。”


香港特首梁振英周六晚间首次就斯诺登事件发表评论,称香港政府将会依法处理此事。斯诺登于2013年5月携带一大批关于美国政府从事网络监控的重要文件来到香港,并将文件的内容透露给媒体。


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还没有正式提出引渡斯诺登的请求。同时,香港《星期日南华早报》委托进行的民调显示,接近一半受访香港市民反对港府把斯诺登引渡回美国。


香港1997年回归中国后,保留了自己独立的司法体系。虽然香港和美国签署了引渡条约,但北京有反对港府任何决定的潜力。有人怀疑,北京政府会介入此事。


香港民主派立法会议员毛孟静告诉法新社:“香港各界都对北京的干预行为心存恐惧……大多数人倾向于怀疑北京会以某种方式干预此事,当然这种干预不是公开的。”


中国官媒:“引渡斯诺登将使中国很没面子”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周一(6月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方个别人近日称斯诺登可能与中方有合作,是中国的“间谍”。而这种说法“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华春莹指出,美方应重视国际社会和各国民众对此问题的关切和要求,给国际社会一个必要的解释。


同时,一些中国内地的官方媒体表示,在斯诺登这件事情上,北京政府应该听取社会舆论的意见。官媒环球时报周一发表评论文章称:“引渡斯诺登将使中国很没面子”。


这片随后被中国各大主要媒体网站转载的评论指出:“美国官方对斯诺登恨之入骨,他在香港披露的信息几乎完全推倒了美国捍卫互联网自由的'光辉形象',美国因此失去了已经'坐热了屁股'的又一'道德高地'.美国官方想查办他,把他从香港引渡回美国,是很自然的事。”


文章随后写道:“但如果香港将斯诺登做引渡处理,特区政府将很失分,也会让整个中国没面子。因为他进入香港的身份是合法的。……斯诺登的行为符合世界公众的利益,包括符合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利益。如果香港将其引渡回美国,是对斯诺登信任的辜负,也是对世界舆论围绕香港各种期许的辜负。香港的形象将因此严重受损。”


天时、地利、人和


事实上,斯诺登此次香港之行的时机选择的非常好。两周内,民主团体将于7月1日香港回归纪念日之际举行大规模游行。组织者声称,在反北京情绪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有大约40万人参加了去年的游行。


然而在有关香港政治体系的讨论之外,普通香港市民是因为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产生反中国情绪。这些问题包括居高不下的房价、无理粗暴的大陆游客以及婴儿奶粉的短缺。


斯诺登上周三(6月12日)向南华早报表示:“我的目标是让法庭和香港市民决定我的命运。我完全没有理由对你们的体系产生怀疑。”这也是他6月10日向英国《卫报》“爆料”以来,第一次接受采访。


在采访中,斯诺登讲述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对香港以及中国大陆互联网设施发动的黑客袭击。部分观察人士表示,北京非常有兴趣想了解他还知道哪些事情。


但也有许多分析人士认为,美中关系非常重要,不值得为了这么一个29岁的情报承包公司雇员而牺牲两国的关系。他们预计,中美双方将悄悄的商议引渡事宜,无论香港法庭的判决结果如何。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马岳表示:“这将对中美关系产生影响。北京将参与其中,也将最终决定该如何处理此事。”


▲纽约时报6月17日报道:中国或因斯诺登情报价值助其留港


香港——法律和安全专家周五表示,一名前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雇工作出的决定,即透露美国政府监视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电脑,不仅令他的法律地位复杂化,还可能会使中国安全机构更有兴趣帮助他留在香港。


当地的《南华早报》周五报道称,这个名叫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的雇工曾经分享了详细的数据,显示出国家安全局在过去四年里渗入的中国内地和香港电脑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和日期。这些数据还显示,该机构是否仍在侵入这些电脑,以及黑客行为的成功率和其他操作信息。


斯诺登告诉该报称,那些被黑电脑都属于民间企业。但西方国家专家早就说过,中国民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界线非常模糊。国有或国家控股企业仍旧控制着经济的大部分,而且实际上都是由共产党干部经营,他们往往每隔几年就在政府和企业职位之间轮换一次,这是他们复杂的职业发展流程的一部分。


在这里为抵制美国引渡者代言的前检查官凯文•伊根(Kevin Egan)说,斯诺登最新的披露,将使得他更难抵制美国执法机构预计会提出的引渡要求。“他正用一把非常大的铁锹自掘坟墓。”


但是,一名与中国内地军方和情报部门有着长期联系的人说,斯诺登的最新披露显示出,他和他收集的文件可能会对中国有价值,特别是在斯诺登选择与内地当局合作的情况下。


“这种想法非常诱人,但这怎么能做到呢,除非他变节,”这个人说,“这完全取决于他的态度。”考虑到此案的外交敏感性,此人坚持要求匿名。


此人拒绝评论,如果斯诺登因为美国的逮捕令而被香港警察拘捕,中国情报机构是否仍将获得他电脑文件的全部拷贝。在美国,司法部已经开始评估对他的可能指控。


香港警察部队的一名女发言人在本周早些时候称,任何逮捕都只能由香港警察进行,而非外国执法机构。据执法专家称,如果香港警察在突袭和抓捕中发现任何有情报价值的证据,他们都有义务分享给内地。


香港的律师事务所戴利联合公司(Daly and Associates)专门处理政治庇护案的律师何佩芝(Patricia Ho)说,如果中国政府决定让斯诺登长期留在香港,对于内地官员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悄悄地告诉香港政府官员,不要急于推进司法程序。


美中两国长期相互指责,指责对方出于国家安全的原因监视己方的电脑网络。美国还指责中国以黑客手段大规模地从美国公司窃取技术秘密和商业数据,把这些传送给中国公司,使后者获得竞争优势。


华盛顿的独立网络安全专家汤姆•比灵顿(Tom Billington)说,中国大陆可以从斯诺登交给《南华早报》的数据副本中获得好处。经独立核实之后,这些数据能帮助中国官方获知哪些电脑受到了攻击,进而修补安全漏洞,逐条列记被泄露的数据,分析电脑安全防护体系的质量,并研发技术来增强其他电脑对NSA未来监控行为的抵抗能力。根据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的说法,斯诺登在香港和该报记者见面时带了四台笔记本电脑。但《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说,斯诺登最初是用一个USB拇指驱动器从夏威夷的国家安全局窃走电子文件的。


香港大学比较法及公法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mparative and Public Law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总监杨艾文(Simon Young)在一则声明中说,对于香港或中国内地政府与美国共享的机密信息来说,任何泄密行为都违反了香港法律。


“最近的事态突显出,斯诺登应立即在香港寻求法律咨询,尤其得赶在进一步泄露其他信息之前,这相当重要,”杨艾文说。


杨艾文没有指明斯诺登泄露的信息当中是否包含这一类型的信息。但香港政府长期以来都和美国方面有着密切的执法合作,特别是在反恐方面。香港警方一直致力于阻止该地区较为自由的金融系统成为基地组织(Al Qaeda)相关洗钱活动的基地。


《南华早报》称,斯诺登发现NSA的攻击目标之一是香港中文大学,该大学是香港和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连接的主要网络中心。该大学发表声明称,“本大学一直正常运行,没有发现本校网络受到任何形式的攻击。”


该报称,自己并没有对斯诺登提供的信息进行独立核查。但美国政府没有质疑斯诺登泄露的任何文件的真实性。


中共直接控制的内地民族主义报刊《环球时报》在周五发表了一篇评论,呼吁中国政府从斯诺登处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该评论称:“斯诺登是送上门来的‘一张牌’,打这样的‘牌’中国缺少经验,也不习惯。”


该评论还呼吁中国和香港政府善待斯诺登,这样才不会挫伤那些携带国家安全机密的人逃往中国的积极性。评论称,“但不应让斯诺登‘叛逃’香港被最终证明他选了个‘最不该去的地方’,那样今后就不会有各种‘走投无路’、但有价值的人往中国跑。”


美联社周五报道,英国已向全世界的航空公司发出警告,要求航空公司不得允许斯诺登乘飞机来英国,并威胁这样做被处以2000英镑(约合人民币1.9万人民币)的罚金。最初在维基解密一案中代表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的伦敦律师杰弗里•罗伯森(Geoffrey Robertson)批评这一警告不合常规,因为这一警告针对的是一个揭发政府政策的人。


“这一警告迄今只被用于那些煽动恐怖主义、种族仇恨和反同性恋的人——之前从来没有被用于泄密者,”罗伯森在电子邮件里写道。“英国政府只是害怕,英国极其独立的法官和欧洲法庭会让英国最亲密的盟友感到难堪,担心法庭会裁决斯诺登不能被引渡,理由是即使斯诺登的‘泄密’被证明是不实的,他也会像拉德利•曼宁(Bradley Manning)那样遭到压迫对待,”曼宁是一名美国陆军二等兵,被控在维基解密一案中泄露机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