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之
有个微视频,年轻的妈妈带着幼小的孩子在路边摆地摊,卖点瓜果蔬菜。
下雨了,孩子冷,妈妈没办法,只好弄个编织袋给孩子当衣服。可孩子的表情告诉妈妈,编织袋不管用,他还是冷。看着孩子的表情,妈妈强装笑脸:“咋啦?你冷呀?……”
视频中妈妈的笑声里满是苦涩。
还有幅图片,谁看了都会心疼:河南信阳一10岁孩子,患了“伯基特淋巴瘤”,去年3月确诊。由于孩子对化疗的承受能力差,曾半个月无法进食,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但只要坚持治疗下去,还是有很大希望治愈。可高昂的医疗费却让一家人陷入绝境。看着父亲四处奔波借钱,孩子曾试图拔掉化疗输液管,放弃治疗。想想,他还是一个10岁的孩子呀,就知道他的家庭包括他的父亲为了给他治病,已重负不堪,于是想放弃自己幼小的生命。
中国有十四亿人,几亿家庭,敢说治不起大病的人家成千上万,因此类似的例子也不会少。更有些穷人大病小治,小病不治。自己在昨天发表的短文中说,不敢说中国的医院每天都有患者或患者家属因差钱而跳楼,但因差钱而愁得要死的人,肯定大有人在——这里我再补一句:中国大小医院多多,每年因患者交不起费用而被赶出“人民医院”的也不知有多少。
现在的问题是,至少有九亿人“花光光”后怎么办?我上篇短文中说了,有统计数字,中国每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的有9亿人。一个月收入只有2000元的人,患得起大病吗?就算不患大病,由于各种因素,花光光后一时半会如果挣不来怎么办?谁管房贷或是房租?谁管大人吃饭?谁管孩子奶粉?林采宜这经济学家难道不食人间烟火?
前不久美国总统川普还提出要给严重疫情下的每个国民发钱,而且要加大力度,每个成人从每月600元增加到2000元。如果真的实行了,美国民众的幸福感又会大大增加。要知道那是美国,发的自然也是美元。一个四口之家,在美国是标配:俩大人,俩孩子。俩大人4000,未成年孩子减半,加一起,也有6000美元。6000美元是个什么概念,不用我说。
本人生活在省会城市,可你不要以为住在省会的都是有钱的主。你每天进超市注意观察或者不注意也很容易就能发现,大家还是多么在意菜价肉价。最近大葱成了“向前葱”,一根大葱两块多钱,连超市里的员工都替买菜者感叹:大葱都要吃不起了!
我这儿的华联超市,每逢周三周六对超市会员有点优惠,这完全是出于拉消费者客户。百姓不管你那些,哪家超市的菜价低,就去哪家超市。如果一家超市又经常搞点优惠活动,就更能留住消费者。你可能不知道,现在超市都建有消费者微信群,新到了什么水果,有什么降价活动,就直接在微信群里发。
前天星期三,主要是优惠鸡蛋。一个会员可以买12个鸡蛋,按4.19元的价格。如果要买多,就按4.89元的价,每500克贵七毛钱。
刚好冰箱也没有鸡蛋了,准备去买点菜顺带也买几个鸡蛋。自己是晚饭后去的超市,没想到还有几个人在那儿排队,不是想到冰箱没有鸡蛋了就不买,我这人最不愿为了买一点便宜货排长队,觉得不划算。其实一般人家也就买一斤二斤,就算买三斤,也就多两块来钱。
这说明什么,如果不能说明大家还很穷,至少很多消费者都还在乎,哪怕是块儿八毛,也在乎。常常看到卖生面条柜台里的人吆喝面条优惠价,于是老头老太太,一个个都买一大包,大概全家要连续吃几顿面条了。底层百姓确实还不富,甚至还并没有真正实现小康,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制定出台政策,一定要想到这一点。
回到住处后,把鸡蛋从提兜拿出往冰箱里放时,就生出作文念头,题目就叫:人民还很穷。不然,也不会购物时商家便宜个块儿八毛,大家都兴高采烈。当然,后来还是把题目换了,换成了现在这个题目。我不敢说人民还很穷啊,怕有人误解,然后说我造谣。
2021.1.15
关键字: 梁之 随处可见 “中国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