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律】奴隶和奴隶主,暴君恶主,统统是奴。奴隶为人形动物所役,奴隶主和暴君恶主为物欲权欲所役,都是身为物役。恶性奴性,相得益彰,一个人恶性有多么深,其奴性就有多么重。反过来也一样,奴性有多么深,恶性就有多么重。奴才一旦得势,往往比主子更加凶恶,甚至会欺辱原来的主子。很多人对此现象百思不得骑姐。有缘读过这条东海律者,马上可以一骑绝尘。
【人性论】善恶皆从习性来,习性复从本性来。本性发而中节则善,善意善念善言善行形成善习;发而不中则不善,不善则恶,恶意恶念恶言恶行形成恶习。本性无善无恶、超越善恶,可称为至善、超善,不与恶相对的超越之善。本性即天性、仁性、道心、良知心。故可以说,恶从良知来。佛教说烦恼即菩提,就是此意。但必须明白性的本习之别,千万不要错认恶习为本性,否则就成了性恶论。
【人性论】儒家性善论是唯一正确的人性观,其它人性观轻则偏颇,重则错误,无一中正。要建立性善信仰,有必要双管齐下:外要学儒,学习孔孟之道;内要自返,返回本性之诚。对于性善论,学儒可以理解之,自返可以实证之。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反身而诚是返回本性,万物皆备于我是自返的最高境界,强恕而行则是自返的方法。
【人性论】性本善和性向善,一字之差,性质大不同。性本善正确,如性之理,如性之实;性向善,错误,是不明性体的想当然。人性是向善还是向恶,因人因时因环境而异,不可一概而论。在正常社会,人性容易向善;在反常环境,人性容易向恶。马邦向恶者众,上上下下强权弱势普遍邪恶化,就是因为文化道德环境政治社会环境太反常、太恶劣了。
【人性论】或说:“尊重一个人,是尊重他无限向善的可能性,现实上他可能很坏,但只要是人,就有无限向善的可能性。说尊重一切人,不一定是尊重他的现实性,而是尊重他无限向善的可能性,否则笼统地说尊重一切人、爱一切人、视一切人如神,就会变成是非不分,一团搅浑。对流氓恶根,是要尊重他无限向善的可能性,不是尊重他的现实性。各人皆具神性或善性是理一,现实的表现各有不同是分殊。”东海曰:言之有理。然复须知,人有“无限向善的可能性”,是因为本性至善,这是性善论题中应有之义。明白了性善论,自然知道人有无限向善的可能性。这与“性向善”的人性论大不同。“性向善”论者不明本性。
【人性论】秦老言:“ 明识天性者,几稀,是以夫子罕言也。朱子注中庸曰:‘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能积善修德于此等境界,非百倍其功不能及。杨忠敏公杭之先生曰:‘吾等先天不足,未能上达贤哲成就,尽力修为以明理识性,迁善改过而已矣。’”东海曰:说得好。不过,识性就是上达,不仅迁善改过而已也。
【性开蒙】常闻人言,本性至善,恶从何来?这是个老之又老的老问题,儒家早已解决,吾亦多次解释。一时难寻旧作,姑且简答于左。本性超越善恶,习性有善有恶。七情六欲发而中节为善,积为善习;发不中节为不善,积为恶习。如果环境不良,又非圣贤君子,七情六欲常常发不中节,习性难免越来越不善。反常社会邪恶之徒特别多,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原因在此。
【性开蒙】习性因人而异,本性人人无异。楚狂厅友对孔子和蟊氏之性一视同仁,说蟊氏亦至善,引起了一些厅友误会。其实这么说毫无问题。人人皆有良知,人人良知平等,没有天生的恶人。暴君恶棍乱臣贼子都是后天炼成的。注意,某些人天生有所不良,那也是习性问题,是祖宗的不良习性所遗,吾称之为禀性。但禀性影响有限,一个人习性如何,终归取决于后天。对此吾亦有旧作详论,兹不赘。
【性开蒙】七情六欲皆本性的作用,本身无善无恶,也可称为至善。若无七情六欲,生命都难以延续,更无文明和发展可言。黄宗羲以“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为政治之恶,良有以也。同样逻辑,一个人全无自私自利之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非道德之善。那与木石瓦砾无异,非人也。很多人将私心私欲划入恶的范畴,是不明道德真相。私心私欲只有发不中节的时候才是不善的,发不中节,轻则非礼,重则非法,内有伤于自己,外有伤于他人和社会。注意,儒家贵公,倡导天下为公,认同大公无私,强调三无私,都限于政治范畴,是对精英群体的政治要求,并非要人绝情絶欲,断绝一切私心私欲。
【性开蒙】善人即吉人,大善必大吉。善不善,善之大小,皆取决于良知。良知光明则善,大明则大善,不明则不善。很多人的良知,虽然不明,也未泯灭,或明或暗,时明时暗,介乎善恶之间。这就是小人,善是小人之善,恶是小人之恶,一般大不起来,如果假以时日,可以越来越大。环境良好则善大起来,不难上升为正人君子;环境恶劣则恶大起来,容易堕落为盗贼恶棍。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为父为夫为政者,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让家人国人天下人有机会越来越善化正化君子化,越来越吉祥。
【性开蒙】流行好人没好报论、好人吃亏论,颠倒见也。好人吃亏是表象,具体原因因人而异,概乎言之有四: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二原来的恶因恶业成熟受报,三无妄之灾,四伪好人。这种情况在反常社会特别多,上上下下很多人,或自以为是好人,或别人以为是好人,其实不是真正的好。不真则伪,伪善良伪君子;不正则邪,邪教徒邪恶分子。这些人良知已经大坏,没好报吃大亏,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即使社会反常,真好人、大好人毕竟不吃亏。好到圣贤君子的程度,吃亏也是主动、甘愿去吃的。无道则隐,以身殉道,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都是君子心甘情愿而积极主动的选择。世人以为吃亏,君子以为光荣。
【性即天】马一浮说:“帝、天皆一性之名”,透彻之言。徐复观《如何读马一浮先生的书》中说:“又如某一观念,它所含的完成的意义,常须在历史发展中始能一步一步地展开;我写《人性论史》,便是把这种展开的历史,清理出一个比较清楚的线索。但马先生却把这种展开的历史线索略过了,一针到底地把完成之义,显了出来。例如《洪范》中所谓之帝、天,本来是宗教上的意义。由周初所开始的宗教转化,到孔孟而始完成;到程明道、陆象山、王阳明而更为显透。虽有时仍承用帝、天之名,但帝、天皆由自己的心、性所上透的德性而显;如实言之,帝、天扩充到极其量的心性。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大方向及最后的到达点。马先生在其《讲录》的《洪范约义》中,便把此种历史发展之迹,完全略过,而简捷地说“帝、天皆一性之名”;这站在历史的观点说,便会觉得有些问题。”
【性天论】古往今来,能够上达性天的学说唯儒佛道三家,此外任何学说都不能。正教如耶教,正学如自由主义,也都不能。自由主义是蔽于人而不知天,虽然不知天,但能立足于人,也不违天。百姓日用而不知,此之谓也。欲得乎道,非此三家莫属;欲得道之全,又非儒家不可。佛道两家既蔽于天而不知人,又蔽于坤而不知乾。故虽然上达,未能全达;虽然得道,未得全象。唯儒家中道,天人双明,乾坤合一,一切无蔽。相比佛道,儒家不仅外王学高明,内圣学和性天论亦更高明。相逢释老请相辅,吾道人天第一圆。
【四心论】四端之心,到底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不少人认为是先天,其实是后天,虽然四端最接近先天。“四端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就明明白白说明了四心的后天性。出生之前,人未出母胎,还不成其为人,自然没有四心。端是起源、开端义。先天之性即天命之性,必须借助于人形并六识渐全,才能开出四端来。环中群友言:“一念未兆,天地未分为先天;一落名相,一念方起,皆为后天。”此言是也。天性与四心是先天与后天之关系,如道器体用之关系,不可二之又不可不别之。认四心为先天,与认天道有人格,犯的是同一类型的错误,体用不别,道器混淆。注意三点:一、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这里的良知良能也是后天的,是天性的基本作用;二、先天与后天并非固有与外铄的关系,四端之心和良知良能虽属后天,却是我所固有,天性不缺,必有四端;三、世人惯将先天这个概念解释为“人或动物生来就具有的性质能力”云,将先天和本性等同于本能了,体用不分,不足为训。
【道德论】道德既是与生俱来的,又是后天修成的,两者不矛盾。道德有本性、作用和修养之别。论本性,天命之性,与生俱来;论作用,四端之心,亦与生俱来;论修养,因学习和修行而异。天性须学习以明之,四心须修养以充之。即使极少数人天生觉悟极高,生而知性之善,也是很有限的,不学不修则不能进,不能扩充四心,圆证性天。不进则退,终归为庸人而已矣。
【道德论】就用而言,道德是人的产物;就体而言,人是道德的产物。道者天也,德者性也。性天者,宇宙生命之本体也。不仅人类,万物亦道之产物,各得乎道,各有其德。草木瓦石,皆有德性。这就是“万物一体”的根本原因和“仁爱无疆”的义理基础。仁者爱有差等而无局限,以爱人为中心,兼爱自然万物。
【归元论】心物一元,意识和物质皆本乎元。这是心物一元的正解。佛教归元是超出生灭界,还归于空寂,相当于归乎坤元。儒家归元是归乎乾元,即归乎太极,即回归仁宅。天性即仁宅。吾尝言,每个人都有两个家,一是家庭之家,一是道德之家。后者才是最根本的生命之家。不能致良知明明德知性天,是回不去的。回不去者,无论贫富贵贱上天入地,都是无家可归的浪子。注意,道德无家并非无道德,很多正善之士也有其德,只是无根基、不恒定、不幸福,不能感受道德的美好安祥和快乐。
【乐德论】苏东坡说,人生识字忧患始。东海曰,人生知性乐欢始。知性就是明心见性,上达性天。仁性四德,常乐我健,乐是仁性的四大特征之一。知性必然快乐,必有孔颜之乐。邵雍说:“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知不如好,好不如乐。学至乐地,身心性命自润。”学不至于乐,即使有德也有限,即使有德非大德。大德是内心的盛宴,成仁是最大的幸福。不知性,不足以成仁。当然,知性者既有喜乐,也有怒哀和忧虑。与众不同在于,喜怒哀乐发而中节,快乐忧虑两不相碍。先天下之忧而忧,我心忧伤,惄焉如捣,无碍其无入而不自得的自得其乐。
【内驱力】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之所以自强不息,是因为天性乾健。知性知天,就是明此天性。这就是自强不息的内驱力。天性不明,不可能自强不息;天性一明,不可能不自强不息,想不自强不息都不行,其心勃勃不容已。一个国家也需要内驱力,孔子集大成的中道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创造者、中国历史的缔造者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就是就是最好的内驱力。尊孔尊儒,尊崇中道,中国以自强不息。
2023-3-7余东海集于青秀山下独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