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不属于权贵精英欣赏的阳春白雪作品,作为批判现实、唤醒社会良知的下里巴人歌曲,却具备了跨越朝代的价值。它之所以火起来,功于接地气,直接契合了三年疫情被压抑的心情、以及疫情后面对经济前景更惨淡的草根阶层的焦灼、恐慌感,间接让太多的人联想起几十年来的严重不公生活,是以一呼众应。很大程度上,被相当多网民非议的那几个人在背锅。当然就算背锅,他们也不冤枉。诚然,他们的生活不会全无苦衷,又能向谁诉说?无论如何,他们不曾窃国。当然窃国得有资格。但是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自觉不自觉地先向名利看、向权贵看,而不是先向草根、向良知良心看,早成了他们的路径依赖。他们把持的那个什么“好声音”,或者说他们认为的阳春白雪,到底里子如何呢?
其实,在一个前三十年是大秦,后四十年是罗马的特色国度,他们栖身的官定的音乐舞台,多属孤芳自赏,甚或自卖自夸。傲慢与无知令他们不免本末倒置:高山流水高雅吧,茉莉花陶冶情操吧,但它们成不了国歌,为什么?它们为盛世生活所需,不为悲苦生活所需。而真正的盛世何其短缺。综观近代以来很多国家的国歌,能够离开大多数人的心声和悲情?他们既然藐视这一点,今天被“网暴”实在怨不得别人。进一步说,今日中国各阶层自以为是的精英,该反省自己的行为了。因为一个类似罗刹国生活的出来,不可能没有高贵者和帮闲客的互动。
罗刹海市多半会是一阵风,尽管属于台风,因为不合新时代主旋律。聊斋属于古典文学,罗刹国的基调何止于讽刺。拿聊斋的罗刹国来说事,藉此展现一个黑白不分、以丑为美的生活,稍有生活阅历者皆看得出来,作品意在表现什么?不可以小看某些权贵精英的犀利目光,歌曲作者也罢,唱合民众也罢,究竟心里想些什么,怎能瞒过他们的眼睛。据说有律师建议打官司,没准是看见了这一趋势。因为若他们上下联手,完全有能力有手段还有理由让罗刹海市成为一阵风,暂且,他们多半有更重要的工作,顾不上罢了。
我以为歌曲基调是与人为善,但文化艺术作品一发酵为社会现象,便自有演化曲线。顺便说两句:有篇文章说过,借助于互联网,认知上的极端愚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罗刹海市红火,似能对此佐证一二。当然,即使极端的愚民,也会有自个的感同身受。现在乃是领路人说的百年大变时期,大变来临前总会出来意料不到的声音。读过《东周列国志》和《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当大变来临,便会有“童谣”出现,马上传播四方。关于对罗刹海市的种种不同解读,存在不尽意甚至可笑之处是肯定的,它反映了求得社会共识仍需要时间,但趋向应肯定。终究时势不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