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真谛除了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行所未行和食所未食之外,更重要的是思所未思。─
世界最大的康宁玻璃博物館及其玻璃工厂
22号一早六点起床,七点集合乘车出发,由于连日行程紧凑旅途劳顿,今日又是数百公里的长途跋涉,所以游客们都顾不得观赏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色,纷纷在车上闭目养神。三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世界上最大的康宁玻璃博物館及其玻璃工厂。这里远离城镇,也许是出于这里土地价格便宜和环保方面的考虑,再加上这里地处美国南部通往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主要交通干线之旁,所以才选择了如此偏僻的地方修建玻璃工厂和博物館吧!
三千五百年前埃及制作的法老玻璃头像
下车后黄导交待先参观后吃饭,博物馆周围有餐厅。我随黄导进康宁博物馆后,就直奔该博物馆的镇館之宝──世界上最早的玻璃制品,三千五百年前古埃及用玻璃制作的法老头像。由于我们这趟车是当天到得比较早的车,而我又是最先去找这个镇館之宝的人,所以我到那个展厅时,参观的人还不多,使我得以仔细观赏、从容拍照。这个三千五百年前制作的法老头像虽然化学成份与今天的玻璃差不多,但由于制作工艺原始粗糙,也许是其中混有许多杂质的缘故,显得不大透明。另有一件时代稍后玻璃制作的法老头像,已呈半透明状态,这表明到此时,古埃及的玻璃制作工艺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参观完镇馆之宝,我按年代由古及今逐个参观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玻璃工艺制品、玻璃餐具、玻璃酒具和各种玻璃日常用具。展出的这些制作精妙绝伦的玻璃制品琳琅满目、五光十色、晶莹剔透,既令人眼花瞭乱,又令人赏心悦目。此外,还有玻璃制作技师现场表演各种玻璃制品的吹制和粘结技巧,令人惊叹不已。
年代较久远的玻璃器皿
康宁公司是美国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成立于1851年。一般旅行社组织的去观赏尼亚加拉大瀑布的美东旅游都会安排去康宁公司参观,见识他们生产的晶莹剔透、五光十色、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的玻璃制品。其实康宁公司并非只是一家制作玻璃工艺品的公司,而是主要生产特殊玻璃材料和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高科技电子、电信、生命科学、移动通讯、自动控制领域的高科技公司。世界上第一根光纤就是1970年在康宁公司诞生的。
尼亚加拉要塞进口处
参观完玻璃博物館和玻璃吹制过程之后,匆匆吃过午餐就上车出发,黄导上车介绍接下来要到的是美国尼亞加拉瀑布城有两个自费项目:尼亚加拉要塞、印地安人民俗舞蹈表演,我两个项目都参加,车先开到位于尼亚加拉河入安大略湖的河口处的尼亚加拉古堡(要塞),又叫战爭堡壘,是加拿大和美国水陆交通的要冲,在安大略湖的南岸,与加拿大的多伦多隔湖相望(因相隔水面太远彼此并不能望见)。尼亚加拉要塞始建于1726年,是法国人修建来抵御印地安人的袭击的,后来英国人攻占了这个要塞,把法国人赶走了,美国独立后该要塞在美英之间几经易手,最终在1815年才正式成为美国的一部份。要塞周围被一圈厚买的红砖墙所围绕,要塞位于安大略湖边的一个小山坡的最高处,站在要塞堡壘的楼上可以俯视四周的情况,又可扼制尼亚加拉河口,是一个理想的建立要塞的地点。当初在这里建立要塞的法国人是颇具军事战略眼光的。
要塞的灯塔兼瞭望塔
我们走过要塞大门前的吊桥,来到一个城门之下,城门门头上有一个用鎏金金属制作的一个英国的徽记。走进城门之后,城门内面的门头上有一个鎏金金属制作的法国的徽记。当年英国人攻下这个法国人的要塞之后,把英国的徽记挂在了城门的门头上,换下来的法国徽记并没有毁坏,而是很有绅士風度地把它挂在了城门的内侧。走进要塞后第一眼看到的就它那屹立在湖边高地上、用青砖建造的一座灯塔兼瞭望塔。紧靠着灯塔有四间供管理和守卫灯塔的士兵住宿生活的房间,也是用青砖建造的。我们穿过一片草地,草地上还站着两位身着当年英军士兵军装,腰挂刺力和火药罐、肩扛老式火槍的“英军士兵”,这两位“士兵”不时把火药从槍口灌入,用槍籤捣紧,再从槍口灌入子弹向天空扣动板机,只见火光和白烟从槍口喷出,接着听到一声震耳的槍声,引起游人一片惊叫,“士兵”们也跟着欢呼。“士兵”们乐于摆好姿式让游人们给他们拍照,也乐于与游人们合影。我也在草坪上与一位“英军士兵”合了一张影。
穿过草坪来到一座用岩石修砌的坚固的两层楼房前,这是这座要塞的主堡壘,一进堡壘大门就看到一排柜台,柜台内外放满了英国运来的布疋、呢绒、日用品,一边放着以以货易货的方式从印地安人那里换来的各种毛皮,这间房就是当年英国人与印地安人以货易货的交易所。淳朴、忠厚的印地安人,在与狡诈的英国人进行的这种以货易货的交易中经常吃大亏,据黄导介绍,当年印地安人对英国人的轻易就能置人于死地的火槍非常崇拜,执意要用毛皮来交换火槍,英国人乘机敲诈印地安人,要价是一支火枪有多高就要用码多高的毛皮来换,英国人因此在这里大发其横财。
要塞的主堡壘兼兵营和与印地安人的毛皮交易所
要塞交易所柜台内外貯放的商品:棉布、呢绒和日用品
一楼交易所两边是生活设施,里面有水井、厨房、仓库和士兵的宿舍,宿舍里还真有几位身着当时军服并拿槍配剑的士兵呆在那里与游客们打招呼互动,这一切都像两百多年前堡壘内场景的再现。经过古老厚实已经发黑的木楼梯,来到二楼的大厅,这个大厅是要塞聚会、宴请的地方,又是教堂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地方,大厅里还存放不少火药桶,当年堡壘内较为珍贵的遗物都用玻璃柜完好地保存在那里。二楼大厅两侧的房舍主要是军官、教士的宿舍和存放食物和枪支弹药的地方。
要塞二楼大厅内的会议桌兼餐桌和貯放的火药桶
要塞城楼上配置的大炮
举行婚礼的队伍正在进入要塞的门楼
我们参观完要塞从城门楼出来的时候,正好碰到一支举行婚礼的队伍进入门楼举行婚礼,不想一向不太注重仪表衣着的美国人(通常他们都是T恤衫配上牛仔裤)此时却大不一样,除了身披白色婚纱的新娘和衣冠楚楚的新郎之外,所有的亲友宾客一个个也都西装革履、打领带,头发也都梳得油光发亮。女士们也是身着时髦的连衣裙,配戴手饰、项链,涂脂抹粉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以期在亲友和旁观者面前一展风姿。
离开要塞,开车来到美国一侧的尼亞加拉城,看美国一侧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经过悬崖下面水流湍急的尼亚加拉河,沿河岸而上,不久便来到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美国一侧的新娘面纱瀑布,这是尼亚加拉大瀑布分成的三个瀑布中最小的一个,它成园弧形,只见一道园弧形的水幕像新娘脸前悬挂的白色婚纱一样悬挂在弧形的岩石上形成一道匀称的白色水幕,一直下泻到峽谷底部的尼亚加拉河道里。只是在美国一侧视角不好,无法看到它的全貌。
水流湍急的尼亚加拉河
继续往前走,经过一个钢制的桥梁来到尼亚加拉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就可以看到亚美利加瀑布,也是由于视角的原因,不能看到它的全貌,好在上次在加拿大一侧观看尼亚加拉大瀑布时,在亚美利加瀑布的对岸,欣赏过它的全貌。所以我没有久看,就到尼亚加拉城里面去逛一逛,这个城没有河对面的加拿大尼亚加拉城大,但街上由于旅游的人多,也还是非常热闹,贩卖各种旅游纪念品和印第安人用品的商店和摊贩不少,由于这类商店、摊贩较多竟爭激烈,所以价格都不贵。
尼亚加拉大瀑布美国一侧的新娘面纱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