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9-23] 来源:参与  作者:杜光 [字体: ]
 

   林希翎是是我最为尊重的五七难友之一,尊重之外,还多了一份亲切感。我尊重她是因为她不但在52年前的那场被“阳谋”扑杀的民主运动中,提出了许多深刻出色的见解,而且30来坚持反对专制、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这些都令我十分钦佩。她使我感到亲切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我在1957年曾经到人民大学去听过她的一次讲演,觉得她在许多问题上说出了我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二是我们都是浙江省温岭县人,是小老乡。

   虽然如此,我同她却缘悭一面,未曾相识,甚至连电话和信函的联系都没有建立起来。前年我接到6月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纪念反右运动50周年研讨会的邀请信,估计她也会受邀参加这个会议,很希望能同她见面。但我申请出国护照在本单位就遭到非难,未能与会,也就失去了见面的机会。今年913日,在电子邮箱里看到朱毅先生发来的林希翎儿子给他的信,知道林希翎因血癌在巴黎住院,已告病危。信中附有她病房里的电话。我当晚就给她打了电话,告诉她我名叫杜光,听说你住院了,特地打电话问候。她好象也知道我这个人,问我你现在在哪里,住在什么地方。我说我在北京,住在中央党校。我还告诉她,我是你的温岭老乡,听过你的讲演。她说了几句话,但因为我的听觉差,听不清,无法对话,只好在向她表示祝福后结束交谈。

   这次电话虽然时间不长,谈的话也不多,但我毕竟同这位老乡难友有了沟通,听到了她的声音,使我感到莫大的安慰;同时,通过电话,在她生命的最后岁月里,让她知道,在众多敬重她、爱护她的朋友中,有这样一个从未见过面的老乡兼难友在关心着她,这多少可以弥补没有同她建立联系的缺憾。

   作为林希翎的温岭老乡,我在得知她已经去世后的这20多个小时里,情不自禁地产生一个由衷的思想:她是一位以特殊的方式为乡里增光添彩的温岭人。

   温岭是一个僻处东海一隅的小地方,明朝成化年间从黄岩县分出来,起初叫太平县,民国三年(1914年)才改名为温岭县。这个地方在夏商周的时代就已经开发,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我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在杭州第七中学图书馆看到过一本论述温岭方言的专著,其中谈到温岭方言保留了许多古音,有些古诗词用现在普通话来读似乎不合韵脚,用温岭话的读音来念就合韵了。但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这样一个保留着传统文化精华的地方,几千年来却很少产生名留青史的人物,史书上读不到出自温岭的名士名臣,甚至连温岭这个地名也很少见。这大概同地处偏僻,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无足轻重有关,所以几千年来不被统治者重视,直到建国后还是这样。我1986回到温岭时,当时的中共县委书记告诉我:解放三十多年了,中央大员没有一个人到温岭来视察、检查或调查研究,职位最高的是一位国务院的副部长,那还因为他曾经在温岭的新河中学读过书(不是温岭人)。县委书记这一番话里的失落感,既表现了对温岭现实地位的不满,也是温岭千百年来被边缘化的历史现象的反映。这种历史现象在温岭知识分子的心头产生多大的回响,我无法判断,但存在一定的影响是肯定无疑的,它使知识分子产生改变温岭被边缘化的屈辱地位的使命感。这种影响由于普遍潜在的乡党观念而得到加强。

   乡党观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内涵。它要求人们热爱家乡,在报效祖国的同时要泽被闾里,惠及同乡。我对温岭知识分子的乡党观念是有深切体会的。我1964年谪迁杭州,一个多月没有单位愿意接受我,后来是杭州第七中学的校长兼支部书记肖学均同意让我到七中食堂当管理员,后又到总务处。据我观察,当时七中的食堂和总务处都不需要添人,但他还是把我这个没有人要的摘帽右派安排进去,让我有一个安身之处。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也是温岭人。他儿子在北京的大学里被划为右派,他无能为力;一个落难的同乡却使他动了恻隐之心,冒着政治风险,对我施以援手。这种乡党情谊,使我终身难忘。

   林希翎对家乡故里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老而弥深。她多次表示希望叶落归根,终老故乡。她病重住院后,我国驻法大使馆派人看望她,她说:“我病得很重,叶落归根,我老家坟都做好了,买的房子也在,我这把老骨头就放到家里,我有妹妹和很多亲戚。”如此情真意切的恳求,却打动不了官方的铁石心肠。她还曾托南开大学的难友施建南通过一位高干家属老红军向胡锦涛传话,要求彻底平反,回国定居,结果也毫无音讯。今年716日,方励之、李淑娴利用到巴黎开会的机会,到医院病房去看望她,她又表示了回国定居、叶落归根的强烈愿望。遗憾得很,她的愿望最后也没有能够实现。

   一个对故乡有深厚感情的人,必然怀有报效父老乡亲的愿望。林希翎虽然没有直接为故里乡亲做出什么贡献,但她用灿烂的一生,为温岭这个偏僻的小地方增添了光荣。有一个哲人说得好:每个人的历史,都是自己用行动一笔一笔地写成的。林希翎用她不倦地反对专制主义、争取民主自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自己的辉煌历史。她的名字,将同林昭、张志新一起,镌刻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丰碑上,成为一代一代后人的楷模,为他们所敬仰。这个日子还没有到来,但当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碾掉那些阻挡历史前进的小丑之后,林希翎的光辉业绩必将逐渐为更多的人所理解、所接受、所效法。这是林希翎的光荣,也是温岭人的光荣。温岭的父老乡亲和青年才俊,都将为温岭曾经有过一位如此杰出的女性而自豪。

   温岭被边缘化的屈辱地位,近几年来由于民营经济的大发展而得以洗刷,但这主要是经济上的;林希翎的贡献在于从政治上为温岭人树立了出色的榜样,她那坚忍不拔的反专制、争民主的精神,永远值得温岭人以至全国人民学习。

   林希翎就是这样以她那独特的异样的方式,为家乡故里增光,为父老乡亲增光。作为温岭人,我为她感到骄傲!

                                                          200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