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我在广州参加了一次响应“接访”号令的活动。坐在市政府门口,听着口号和国歌,看着标语和警察。谨将这次经历做个笔记。

二十年前的10月31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集会游行示威法》。自此以后,凡是以此类形式进行的抗议活动,均须得到当局批准,也从未得到批准。为了规避法律,聪明的厦门人在反对PX项目的过程中,发明了“集体散步”的说法。这种安静的抗议活动,随后也在上海和成都发生,同样是不满政府决策对环境的破坏。

这一次的主题依然是环保。广州市政府悄无声息地运作了五年,决定要在番禺修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万事俱备,只欠民心。民心是一个听起来颇具分量的词,然而事实上,即便是在厦门“散步”之后,它也较少出现在地方决策的考虑因素中,否则你就很难想象,如此重大的民生工程,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公开征求过居民意见。官员们通常只是在不得不公开的时候,直接通过媒体宣称自己办的是民心工程,正如他们在11月5日的《番禺日报》头版头条所做的一样。

不过在很多居民看来,这种做法正在过时,民意有希望恢复正常的待遇。在番禺的这一居住带中,若干小区都自发组织过较大的社区活动。有的抗议开发商的不义之举,有的反对政府的道路规划。我所居住的小区,在去年“5.12”四川地震后,居民还通过社区网络论坛筹集物资和款项,并派人送往灾区。这些活动中,积累了一些民间的交流和组织方式。这个网络论坛,平常主要是买东卖西、生儿育女等温馨的生活话题,这些天出现了一个垃圾焚烧发电的专题,贴出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讨论。

这一被媒体称为白领社区的群落中,可谓人才济济。在以往的活动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既热心公共事务,也具有非凡动员和组织才干的人。然而,我至少知道,在几年前的一次抗议活动中的骨干分子,受够了警察的骚扰。这一次,每当大家盼望有人出面组织的时候,都会想起他们来,然后摇头否定了这个念头。

我猜想另一个原因,是今年“被”字成为网络流行语,“被代表”变得敏感起来,它的种种坏处都彰显出来。既没有人主动跳出来振臂一呼,居民们也普遍地没有想要跟随。尽管有几位女士出面抗议,或被警察请去“喝茶”,或受警察阻挠,但大家也只是把她们的故事当作个案传播,而且广为流传的她们的名字都是网民,如“樱桃白MM”、“嘻哈二人组”等。

是令人遗憾的组织者缺位呢,还是没有组织者更好?这可能是自古以来的抗议活动中十分罕见的情况,不妨结合当下具体的现实,予以观察和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的媒体。在行业竞争十分残酷的情况下,广州几家媒体在此次事件中站到了同样的队列里,都通过报道和评论表达对政府决策的质疑,甚至有相互协作的时候。面对舆论压力,广州市政府发布了23日接访的消息。

在11月22日的政府新闻通报会上,几家媒体的记者都对坚决推行垃圾焚烧的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吕志毅提出了尖锐的问题。他们借此机会,公布广州另一家修建在李坑的示范性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环境恶劣,尤其是这两年癌症病人较大幅度增多,要求市政府进行调查。

事情刚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关注点并不在技术,而在于政府在实施公共政策的时候,如何对待已经自觉地意识到“不要被代表”的民意。我其实部分地相信政府的话,那就是世界上已经有很好的垃圾焚烧技术,官员们需要做的事情是如何在尊重民意的前提下去应用它。但是有一些记者和小区居民,自发地前往李坑现场进行深入调查。看了他们拿回的资料,我才对政府一再保证的高新技术产生了怀疑。无论这种技术已经如何先进,也无论国际上的趋势如何,政府都应该重新调查和评估李坑的污染情况,对市民做出交代。因为按照政府的规划,接下来垃圾焚烧不仅在番禺,还要在全市若干地方推行。

在22日的新闻通报会上,吕志毅照例指责媒体误导群众。他可能没有注意到,今年的另外一个网络关键词就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这句老掉牙的官话,终于让网民无法忍受,予以无情的挖苦和嘲讽。在今年夏天的一场警民冲突中,云南省委宣传部还曾紧急发文,要求媒体慎用此语。跟以往的诸多情景相同,很多番禺居民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受到了侮辱。

这次抗议活动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继厦门“散步”之后,响应政府的接访号令,畅通无阻地到了政府大楼门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