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一日,河南、辽宁、吉林、福建、内蒙古五省区的省委书记同日调整,这是胡锦涛掌权以来对封疆大吏所做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整。其中,由农业部长转任吉林省委书记的孙政才和由河北省长转任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的胡春华,出生于“六零后”,是中共悉心培养的第六代接班人,在中共十八大上有望成为政治局常委,故而更加引人瞩目。其中,胡春华为名校北大出身,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与胡锦涛“亲密接触”,乃是胡锦涛亲自挑选的“储君”。

一九七九年,胡春华以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他出身贫寒,在读中学时徒步往返学校,“脚板上的茧有铜钱厚,穿烂的草鞋有一大堆”。十六岁考上北大之后,为了凑齐路费和学费,去工地背河沙,一个暑假挣了一百多元钱。胡春华在北大学习期间并未显示出多少文学和学术方面的才华,中文系的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印象不过是“老实忠厚”而已。

毕业之后,胡春华发现去西藏工作可以拿到双薪,由于家中为自己上学欠下不少债务,他便报名去了西藏。由于他是当年惟一的去西藏工作的北大毕业生,一到西藏便深受重视,被任命为共青团西藏自治区组织部干部。而这一功利主义的决定,给他此后在官场上青云直上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契机:当胡锦涛调任西藏党委书记之后,偶然发现这名与他同姓的、献身边疆的北大才子,立即加以提拔重用。短短几年间,胡春华即升任共青团西藏区委书记、西藏党委常务副书记、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二零零八年初,胡春华调任河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次年当选省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长。胡锦涛将胡春华安置在离北京最近的“直隶”,让他更有机会作出政绩来。然而,无论是“恩师”还是“门生”都没有想到,胡春华在河北代省长的位置上却经历了震惊世界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一个号称崛起的大国,其高速发展居然是以道德破产和牺牲婴孩为代价,“中国制造”再度引起全球忧虑。

三鹿集团在宣布破产之后巧妙地并入北京三元集团,致使数十万毒奶粉的受害孩童仍未得到应有的赔偿。结石宝宝的苦难远未结束,为孩子们讨说法的家长的代表赵连海亦遭到当局的关押,胡春华不可能对这一切一无所知。在舆论压力之下,三鹿集团高层获重刑,石家庄的党政领导也遭免职,同样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胡春华却安然无恙,官方媒体甚至还赞扬他说:“通过信息公开,严格执法,逐步化解毒奶粉事件给河北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

出身底层的人,为官之后并不一定能保持“无产阶级本色”。相反,已有很多例子证明:越是穷苦人家出身的人,越是有《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那样的心态,越是有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往上爬的欲望与野心。倘若我的学长胡春华真的是中国的“于连”,则十多年之后他若顺利接班,中国人照样没有好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