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日晚上,《赵紫阳回忆录》的三位编辑应邀参加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办的「新英格兰中国问题研讨会」,讲述新书的内容和出版过程。哈佛大学多位着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赵紫阳的外孙女、以及八九学生领袖柴玲等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分成上下两场,上半场由回忆录的三位编辑鲍朴、Renee Chiang和Adi Ignatius以及回忆录英文版序的作者哈佛大学教授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Roderick MacFarquhar)主讲;下半场由波士顿大学政治学教授Joseph Fewsmith主讲。Renee Chiang一九八九年在北京当老师,是「六四」镇压见证人,她与鲍朴共同翻译和编辑了回忆录。另一位编辑Adi Ignatius是赵紫阳时代《华尔街日报》驻中国记者,后来出任《时代杂志》亚洲版编辑,现任哈佛《商业评论》集团总编辑。
整个过程「保密」到家
应研讨会主持人历史学教授谷美(Merle Goldman)的要求,Renee为大家讲述了回忆录出版背后的故事。她首先跟大家自我介绍说她是鲍朴的太太,回忆录的出版可以说是他们的一个小型家庭生意。当初他们得知赵紫阳录音带的存在后,就有了要把这些带子整理出版的想法,因此就在香港创立了后来出版《赵紫阳回忆录》的新世纪出版社。她坦言他们可以最后得到这些录音材料并把事情做成,与鲍朴的父亲鲍彤过去跟赵紫阳的关系密不可分。她说为了保密,他们与有关人员联系,基本上不用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主要依靠面谈。她强调整个过程所有涉及的每个人依靠的只是信任,每个人都对这件事情守口如瓶。直到书出版以后,一些平日跟他们关系密切的朋友都感到意外 ──因为在此之前对此事一无所知。她说他们别无选择,生怕当中受到任何干扰,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把书出版,让一切成为现实,才敢对外发佈消息。
回忆录序的作者麦克法夸尔教授证实了Renee关於保密这一说法。他说当初他答应写序后,就和英文出版社签了一份文件,保证保密。后来书出版后,别人问他怎么可以如此守口如瓶,因为今年早些时候哈佛大学也举办过与「六四」有关的研讨会,平日大家也会讨论到「六四」和赵紫阳这些话题,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提过回忆录的存在。对此,他开玩笑说:其实保密很容易,你不说就是了。他还提到其实媒体也非常配合这次的保密工作,没有一家媒体为了抢头条而违反协议提前发佈消息,像《纽约时报》等媒体都是等到协定的时间与其他媒体同时发佈消息。他说当初鲍朴和Renee通过朋友引见到费正清中心找他,请他写序,他心里对书的发行情况会是怎么样也没有底,因为毕竟已经很多年过去了,国内可能还有人关注赵赵紫阳,但在海外,英文版有没有读者,他不知道。结果书出来后,一夜之间洛阳纸贵。很多人包括他自己开始担心他是否能拿到签证进入中国,结果他还是拿到了签证。他说现在共产党也学聪明了,既没有发动宣传攻势质疑赵紫阳录音带和回忆录的真实性,也没有在边境把他拦住。他开玩笑说,要是把他挡在边境,书肯定又要多卖一万册了。
中英文版都很畅销
费正清中心主任柯伟林(William Kirby)教授在提问时段问及回忆录的发行情况,是否知道有多少国内的高层官员读过回忆录。Adi说书在香港卖了十万册,在台湾卖了三万册,英文版的发行总数还不清楚,但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是肯定的。鲍朴补充说他也不知道国内有多少人读了回忆录,因为整本书的内容已经都可以在网上下载。另外,过去海关没收禁书都给收条,但是他听说有人在入境时被海关没收了《赵紫阳回忆录》却没有拿到收条,这些书都下落不明了。
这次是鲍朴等第一次到美国介绍《赵紫阳回忆录》。除了哈佛,他们还到了波士顿大学,接下来会去哥伦比亚大学。之前鲍朴与Renee到过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介绍新书。五年前,鲍朴和吴国光、张伟国在赵紫阳刚去世时曾经共同编辑过《赵紫阳纪念文集》,当时Renee是该书的封面设计。
研讨会结束后,正在哈佛大学上学的赵紫阳外孙女(为了尊重隐私,当事人名字略去)以及八九学生领袖柴玲与主讲者交谈。晚饭期间,赵紫阳外孙女回答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关於她外公的问题。小姑娘谈吐举止得体,说起她对外公的记忆时情绪激动,眼里含泪。对於外界来说,赵紫阳或许是一个谜,一个符号,一个象徵,一个遗憾;可是对於这位年轻的女孩子来说,赵紫阳是她的外公──是她的因为一个良知决定而失去自由至死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