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0年7月,改革体制终结同时逐渐发展出来的维稳体制已破绽百出,民间维权抗争的力度、持续性都不断提升,维权运动中积累的规则和资源正在生成新的体制化框架,可将之称为维权体制。而维稳体制的打压能力不断下降,不得不从全面防御转为重点防御,从全面打压转为重点打压,刘贤斌案就是重点防御和重点打压的精心策划与设计。

2010年6月28日,刘贤斌被传唤及刑事拘留。此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民间抗争迅速升级,例如公民关注团在10多个省成立、国内国际合力救援;同时苏州民众持续维权抗争;7•4推友节、刘沙沙被绑架等事件引发的抗议和反弹不断拓展民间力量的活动空间,推动自由中国想象的不断落实。

本文试图运用本人的“道势局”理论分析刘贤斌案前后的全局。我个人在理论上多年受王船山的影响,秉承了“理势不二、理势相成”的传统。最近的一个突破是局的概念,实现了哲学上的一分为三的转变,就是在道和势之间加入新的局的概念。道势局构成了一分为三的结构。如何理解这样的框架呢?局构成了其中转换的关键。道是完全不可见的,势是可见的,而局则是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一种转换。有道,才有势,这可称为以道取势。传统法家中有关于法术势的理论,毛泽东也有道与势的理论,他的道就是马克思主义,他的任务就是长期积累局和势。一直以来,我们缺少对于局的注意,没有在这方面做一些概念化的努力,这样就很难在把握全局上有突破。这样的缺乏导致的一个结果是,长期以来我们只能在战略和战术层次上把握民主化中层和下层的结构问题,而不能从全局的层次上来把握整个民主化局势。局意味着什么呢?以道取势,厚势而成局;以局促势,因势而入道。这就是道、势、局之间的关系。

这是把握中国民主化全局的一个分析框架,我们可以用这个框架来分析中国民间的两种力量。第一个力量是家庭教会。家庭教会有道,《圣经》上翻译“道成肉身”。势有四个层次,弱势、均势、优势、胜势,家庭教会现在处于胜势。刘同苏创造的“圣局”为家庭教会贡献了一个天才的概念,圣局是对家庭教会的分析。第二,对维权运动的分析。维权的道即自由、民主理论的中国化。维权的势处在从弱势到均势的发展之中。在局这一方面,维权经过了2003年以来的持续发展,它已经成局是没有疑问的。维权成局,但还没有入局。

下面来讨论维权体制全局的基本架构。首先是道,其内容是中道理论中的场、气、势、身、道五论,今天讨论的重点不在中道理论,这里不做展开。其次是讨论势论的框架。首先是高低与内外之势;第二个是慢势、快势与守势、攻势,前者是时间结构,后者是空间结构。第三个是势的四个层次,弱势、均势、优势、胜势。第四个是衰势与败势,这是关于党国体制的特别分析框架。从刘贤斌案之后发生的公民关注团兴起、苏州抗争、刘沙沙事件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党国体制正在由衰势向败势转变。如果房地产在此后下降,党国的控制能力进一步下降,将会迎来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机遇,2010-15年中国很可能实现民主化。

第三个是关于维权体制全局的局论,可以分为三步:做局、成局、入局。做局是把各种规则和资源整合起来,纳入一个系统所做的努力。从战略层面而言,近代中国有三局,一个是孙中山、蒋介石的中华民国一局,一个是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局,一个是邓小平改革开放一局,现在处于改革开放一局终结,而新的局面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后面需要做两局,一局是政治法律的民主化,一局是文化社会的基督化。孙中山的第一局以地域整合为主线,毛泽东的第二局以阶级斗争、阶层为主线,民主化的局面是以系统整合为主线。从1978年以来,中国的民间力量,特别是民主化这一块,经过三十年的积累,在奥运结束时,民间力量基本成局,类似于1945年后中共所处的局势,各种力量完成了积累。民间在奥运前完成了第一阶段,即战略积累期,奥运后进入第二阶段即战略博弈期,而第三阶段即战略转型期尚未到来。而刘贤斌案处于战略博弈期的中后期。

最后来讨论维权体制全局战略的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战略原则,即中道取势、顺势做局,这八个字把道势局都讲了。按照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提法,所谓“逆取顺守”,夺取政权都是靠暴力革命。基督化对于中国民主化的祝福在于“顺势做局”,这一转变非常了不起。既然是顺势,就存在着和平革命的可能。我们所做的不是暴力革命,而是政体的和平转型,所以中道取势、顺势做局原则有着丰富的内涵。

第二个方面是一体两翼的扩展。民间力量包括了社会七板块,这七板块需要形成更加严密、内外合一的系统。经过家庭教会保卫战的成功,现在基本上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格局。一体,就是以法律人为主体;两翼即两个翅膀,一个是家庭教会,一个是互联网和媒体。在家庭教会板块获胜后,美国的民主党强有力地支持了互联网板块。互联网和媒体板块体现新天命和民意。这样就形成了复杂抽象系统中以法律人为主体,以家庭教会、互联网媒体为两翼的强大格局。所谓中原战役,就是要把一体两翼的格局向中原扩展。草根维权、民间外交、自由理论、民间财经,把民间力量的其他四板块整合在一起,以实现社会七板块更大的协同力。这样的协同力就对党国的旧体制构成了更大的压力,这就是民间力量协同力的应有之意。

第三,刘贤斌案、五月工潮、苏州抗争标志着维权运动正在实现战略转变,就是从地方性、局部性、经济性向全国性、全局性、政治性转变。此后,翻过这个坎后,中国将迎来大规模街头化的新时期。民间各种力量也需要更为自觉地团结和更高地协同,以推动民间力量的成长,为中国民主化的顺利转型准备战略条件。

《中国人权双周刊》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