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外国公司眼下进入困难时期。北京在张开双臂欢迎它们之后,现在对它们显得越来越有所保留。中国当局认为它们在技术转让方面做得不够。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且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个赚钱机会的临近,中国的过渡期难道要结束了吗?从达能到西门子,再到沃尔玛和家乐福,所有驻中国的外国企业近几个月来都感受到中方对自己的强硬态度。在曾张开双臂欢迎它们的中国,它们遇到的不再仅仅是阻碍、质疑和行政拖拉。

国内要求抵制外国企业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外国企业眼看自己被指责利用当局的慷慨来建立真正的垄断。有人利用国家媒体公布的统计,来让人们注意到外国企业在中国占优势的危险,例如,“柯达公司占有感光材料市场的一半份额,富士公司占有25%,微软公司和思科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占有95%和66%的市场份额”。

受这些保护贸易主义言论影响的国家现在表现得越来越谨慎,并且对这些来自异国的大公司有些苛求。阿尔斯通公司和阿赛洛-米塔尔钢铁集团都已察觉到这一点。前者一年多来一直等着获准占有武汉锅炉集团51%的股份。这是一笔3300万欧元的交易;后者相反,它已被拒绝入股包头钢铁集团,并一直等着批准2005年2月签署的购买莱芜钢铁集团38.41%股份的协议。眼前这种状况很可能是因为这家世界头号钢铁集团的最大股东是印度人而导致的。

除了这个垄断问题、技术转让依然是争论的焦点。例如,德国总理默克尔突然获悉中国方面宣布暂停上海和杭州间高速铁路线工程。

由西门子集团和蒂森集团组成的财团几个月前获得相关合同。该计划估计高达350亿人民币。上海市政府后来表示,它并没有获悉这样的决定,从而让人进一步推测,当局试图借此举争取德方在此前拒绝的技术让步。

不管怎样,这种新问题证实,国家态度确实有了改变。(作者:特里斯坦·德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