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颁给正在狱中服刑的《零八宪章》运动的发起人刘晓波,由此掀起了一场世界性的刘晓波冲击波。而刘晓波获奖的真正意义,就是世界文明主流对来自中国民间,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的《零八宪章》历史地位的肯定。这是刘晓波及其中国民主运动群体,以几代人的追求和牢狱灾难为代价赢得的。

中国当政者为刘晓波获诺奖提供条件
当代中国,从西单民主墙时代至今,民主运动已经走过30多年风雨历程,其间不断有人被提名诺奖,但除1989年达赖喇嘛获奖外,事实上大陆本土无人赢得。然而,此次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不顾中国当局百般干扰,在今年获提名人士或组织多达237个,创历来纪录之最的情况下,颁给了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实在是意义非凡。这不仅体现着国际社会为寻找宪政共识的刘晓波付出的代价买单,更是世界文明主流对“异议人士”所代表的中国国内民主力量和《零八宪章》给予了最高的奖赏。

其实,有关对刘晓波先生的诺奖提名从今年年初就开始了。因为晓波蒙难入狱以来,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机构和个人提名他为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人,而且图图、哈维尔、达赖喇嘛尊者都曾公开表示支持,还有不少国际知名人士也纷纷表示赞同,不断向诺奖评审委员会发出呼吁和公开信,特别是享有很高威望的哈维尔,更是专门于诺奖发布的前夕,在《纽约时报》上呼吁授奖给刘晓波先生。

本来,中国官方逮捕、审判刘晓波的目的就是要封杀《零八宪章》的传播,以堵截在民间寻找宪政共识、集聚变革力量。然而,结果适得其反,当局付出了更沉重的代价,不仅国内网络媒体怒评如潮,国际主流媒体也都对《零八宪章》进行了更为广泛深入的报道。刘晓波因此获得了捷克人权奖和全美学自联的“自由精神奖”。可见,中南海高层决断将刘晓波正式提交司法审判,无疑是在为《零八宪章》的普世传播摇旗呐喊,推波助澜。而重判刘晓波,更以法槌举高了《零八宪章》的历史地位。当时,我还为此在《民主中国》发表了《“中国法槌”举高〈零八宪章〉大旗》一文。这一事实充分印证了中国的当政者正是在用自己的愚蠢行动,为刘晓波获诺奖提供条件;为《零八宪章》集结海外民主人士团结一致,赢得世界舆论支持,并推动中国宪政变革进程注入了动力。

《零八宪章》的标杆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危机日趋加深,中国正处于世界现代化的政治转型时期,关于要不要宪政改革和如何推进宪政改革的争论,正在成为当今中国朝野广泛关注的焦点。正是当此之时,2008年12月9日,在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颁布60周年的前一天,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各界有担当的303名公民,联合发布了《零八宪章》,呼唤宪政民主。宪章公布至今,签署人已经增加了20多倍,而刘晓波获奖以来,认可宪政价值的人数更是不断攀升,由此崛起了当代中国的一场宪章运动和一个宪政派群体的亮相。由刘晓波、张祖桦等人共同撰写的《零八宪章》文本的问世,一改传统中国仁人志士们“上书谏言”表达诉求模式,转而采用共同向海内外发声的政治性宣告,集聚公民力量,形成群体运动。这便使《零八宪章》具有了划时代的标杆意义。

《零八宪章》的问世,一石激起千重浪,应者云集,签署者除了异议者、自由职业者之外,也不乏体制内的精英,甚至一些人还来自中共内部。由中共退休高干们主持的刊物《炎黄春秋》,就曾发表了《宪政:中国民族复兴的要求》的文章,正是对《零八宪章》政治伦理的阐述。这显示了《零八宪章》已获得不少党内人士的高度认同。

“文章千古事”。而《零八宪章》更是一篇来自民间的宪政理念宣言书,使其具有了传代价值。《零八宪章》虽非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改造中国方案,但却凝聚了百年来中国无数志士仁人的宪政梦想。

寻找宪政共识的民间行动
《零八宪章》所倡导的宪政变革不“代表”任何相互对立的政治立场,不受制于任何国家、民族、阶级或政治组织,而只反映社会发展的逻辑性、政治治理的科学性与人类生活的自由性。因此,《零八宪章》在文化内容上就表现为普世的文明价值。

《零八宪章》并不仅仅是一个文本,而且是一场已经启动并持续发展的公民运动——宪章运动,且由此塑造了中华民族首个民间宪章派群体的诞生。这个以不结社形式群体的诞生,已经被社会视野聚焦成为了当今中国公民运动的群体雕塑。仅此象征性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就足以立标垂范,彪炳史册。

正因为《零八宪章》所体现的是一种追求民主现代化的普世价值,因此它的传播与签名,甚至引起讨论与争议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在发扬公民精神,寻求社会共识,集聚变革力量。正是这种持续性的民间行动,令中南海感到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就是他们重判刘晓波的真正原因。

宪政改革需要不同的社会群体共同参与,包括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见解,不同的阶层的共同发力。因此,刘晓波们在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找到了社会最大的公约数,并由此启动了一种崭新的非结社形式的群体发力尝试。《零八宪章》的联署与传播,体现了所有参加者们为克服个人恐惧进行政治参与的民间行动。由此可见,《零八宪章》群体及其行动,充分显示了公民责任意识的觉醒与成熟。哈维尔曾在谈到《七七宪章》时说:通过宪章的活动,人们希望享受自己应得的权力和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希望重新找回人的诚实和本色,从而恢复作为人的尊严。《零八宪章》的本质特征,体现的正是这种公民行动的精神。

诺奖花落刘晓波的时代逻辑
刘晓波们作为当代中国奋战在民主第一线上的自由派知识分子代表,借助《零八宪章》这种形式,集中地、清晰地表达了其系统的、可操作政治理念,这种理念之所以能在国内外得道多助,其谜底就在于其体现着一种中道、温和、富有建设性的力量。只有这种力量才能既积极凝聚民主共识,大胆进行民间尝试,又能避免情绪化、极端化操纵和向又一次暴力、欺诈与专制道路的轮回。如今,诺贝尔和平奖花落刘晓波,体现的正是这种世界和平演进的时代逻辑。

诺贝尔和平奖的授予史,一直紧扣的都是人类和平进步的时代主题,如诺奖授予美国的温和派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南非非暴力反种族歧视领袖曼德拉,以及缅甸的和平抗争民运领袖昂山素季等,都是如此。而更具现实意义的诺奖得主则是:点燃了东欧和平变革的导火索的工会领袖瓦文萨;最早以不同政见者身份策应颜色革命和平演变的萨哈罗夫;从内部爆破了暴力专制帝国,使人类从此埋葬了“冷战时代”的戈尔巴乔夫。如今刘晓波获诺奖,启动的竟是全球人口最众多的中国宪政和平变革的序幕,并由此决定了中国民主运动已经登上了世界舞台。

中国奏响宪章运动的不竭乐章
中国的民主运动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普世价值的全球传播,正以其强大的震撼力,不可避免地演变着这个正沉睡着的中国! 中共五中全会以来,官方喉舌媒体——从报刊到电视,大肆发起违逆民意潮流而动的反击普世价值与“政改滞后论”的意识形态论战。然而,北京保守派炮制出台的每篇文章,无不即刻遭遇民众拍砖,反击文章、跟贴如潮,可见宪政变革共识已深入人心。近来,四川异见人士、《零八宪章》的签署人刘贤斌已被以“涉嫌颠覆国家政权罪”起诉;武汉《零八宪章》签署人李铁被以“涉嫌颠覆国家政权罪”逮捕;宁夏民主人士陈小昶在网上下载和传播刘晓波获诺奖的消息被警察以煽动颠覆国家为名抄家、传唤、罚款;广州的郭贤良因散发刘晓波获奖的传单被以同样罪名拘捕。上述事实足以印证,中国当局已经陷入了刘晓波和《零八宪章》恐惧症。

长期以来,中国当政者一直坚持对抗普世价值、消除政治异己的立场。去年北京当局重判刘晓波,实际上是以国家的力量奏响当代中国宪章运动的不竭乐章;而今年刘晓波赢得世界大奖,更意味着全人类的正义力量集体为中国《零八宪章》的群体雕塑及其当代宪章运动的隆重揭幕。

最近,中国总理温家宝接受CNN采访时说:“我和中国人民都相信,中国将继续进步,人民对民主自由的诉求是不可抗拒的。”刘晓波正是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标志性人物,他的获奖,必将推动《零八宪章》运动今后会赢得更多的公民参与。

《中国人权双周刊》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