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访美行程结束,中美都对此次访问结果表示满意。美方强调在贸易上的斩获,而中方满意于对中国形象的加分。然而在人权问题上,美方无实际作为,中国媒体则全面删除了胡锦涛对中国人权记录的表态。

人权问题上  奥巴马表现令人失望

在奥胡会前,美国政府曾发出一系列重视人权问题的信号,奥巴马在胡访美一周前在白宫会见包括查建英、李晓蓉在内的5名中国自由知识分子,克林顿国务卿也在会前的一次演讲中大谈中国人权问题,并提到高智晟、陈光诚等知名个案。美国朝野一时间对奥巴马政府在人权上的表现充满期待。然而在奥胡峰会期间,奥巴马在人权问题上无所作为,在记者招待会上对人权问题只中规中矩的表态,和胡私下会谈也只提到刘晓波一人的案例,不免让人失望。

对华援助协会会长傅希秋这样评价此次奥胡峰会,\”总体来讲,这次美中首脑会议虽然对我们关注的人权领域在公开场合有所提及,算是过去两年来奥巴马政府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出这个问题, 但是(我)没有看到什么实质性的进步,整体基调依然是以经济利益优先。\” 对于这样的结果, 傅希秋感到\”有点失望\”,他认为奥巴马总统丧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性的机会\”,在几次公开的场合下,他完全可以提出一些知名的人权和宗教自由案例以及其他在押良心犯的名字。

知名汉学家林培瑞教授(Perry Link)对奥巴马在奥胡会期间淡化处理人权问题的原因这样分析到,\” 奥巴马总统之前在白宫会见我的5位朋友,是为了减少(他所面临的)人权方面的压力,共和党和民主党都给他这方面的压力。实际上,我怀疑他是否真正意识到人权问题的基本性。自尼克松总统以来,历届总统在人权问题都有一个概念上的错觉,将人权当作谈判的题目之一,就像贸易议题、环境议题、朝鲜议题等一样。然而,人权问题不是小细节,是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其他一切方面。人权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 如贸易问题、朝鲜问题处理起来都要容易的多。\” 他反复强调人权问题是普世价值,不应把人权看成两国文化交流之间的小问题。

胡锦涛的人权表态只是\”外交说辞\”

在奥胡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在美联社记者和彭博新闻社记者两度问及中国的人权记录后,胡锦涛终于答复到,\”中国始终致力于保护和促进人权,中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显著成就。 中国承认并且尊重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但同时我们也认为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的国情相结合。\”之后,他承认中国\”发展人权事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一来自中国领导人罕见的表态引起了多国媒体的兴趣,这背后是否隐含了改革的信息?林培瑞教授认为这只是\”外交说辞\”,是胡锦涛为保持中共政权的利益而做的妥协,并不表示中国政府有意在人权问题上做出重大改变。他认为,中国近年来在对向刘晓波、高智晟等知名异议人士的迫害上在退步,而不是在进步。中国人权上的进步表现在公民的维权意识在加强,由于中国无法完全封锁网络,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动员力量为自己和他人维权,邓玉娇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官方媒体集体删除胡锦涛对于人权的表态,这一举动表明人权依旧在中国依旧是个禁忌话题。即使胡锦涛有意对此做出改变,他也要面临重重阻隔。

重启人权对话 前景不容乐观

美中在此次的联合申明中表示将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举行下一轮中美人权对话,并同意在下一轮人权对话前恢复举行法律专家对话。

对于重启人权对话,傅希秋评价到,\”美国对华的人权政策至少目前看来在技术上和策略上比起两年前有调整,但我看不到实质性的重大变化……这样的(人权)对话也不是对了一年两年了。对话需要实际行动来支持,如果仅仅是把两国的官员凑在一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就像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对话,彼此对空讲话,这样的对话前景不容乐观。\”

他同时表示,人权团体和个人不能仅指望美国政客来推动中国的人权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