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袭招聘”,即因照顾特定人而设置应聘条件的所谓“萝卜招聘”以及“官二代接班”,这几年已曝光好多起。这次不幸“中彩”的是温州市公管处。网帖举报后,新华社记者赴当地采访,追问之下,温州公管处政工科科长不得不承认,被明确曝光的36人中,有15人的确是温州交通系统领导直系亲属……
面对舆论的责难,公管处的官员给出了两种说法。一种是,聘用多名领导亲属是巧合,这种掩耳盗铃的狡辩不值一驳。另一种说法是:“一些领导在单位干了几十年,让子女进来是人之常情。”有人评曰“仿佛这些领导这么些年没有领过工资”似的!这话虽然有理,却不见得有针对性;人家讲的不是理,而是情:“人之常情”。
如上所说,从道理上驳斥这种说法很容易,可以义正辞严,但若论“人之常情”,我们不能不承认,这种说法十分坦率、十分真实、十分透彻,具有洞察人性弱点的智慧。
别生气,我这样说并不表示认同公管处官员的做法和辩解,因为“情所必至”,并不等于“理所当然”。诚如那位发“臭不要脸”论的局长大人所言,官民从来都是不平等的,这是客观事实、历史真相;但是,并不等于就该永远官民不平等下去呀,更不等于你应该滥用公权自肥而肆意扩大不平等,而是应该尽可能合理缩小这种不平等。
本文想说的是,前述“人之常情”论,在“认识论”上有十分重要的启蒙意义。
即我们应该承认: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这是常情常理,任何血肉之躯的人都不例外。孔夫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因为好色根于情欲,是人的本性,而好德是后天的修为。他说一个“未见”,与耶稣说自己没有看到一个“义人”一样,是对人性弱点的真切感慨。而在佛陀看来,凡是没有超脱六道轮回者,包括人、阿修罗与天界的众仙,都不脱“贪嗔痴”之病根。正因为人性有自私自利这样的“弱点”(人的本性本无善恶之分别),所以即便英雄豪杰也可能为私欲所驱使,“始为天下忧,终为天下羞”。
承认了这一点,我们对“世袭招聘”这种事,对山西省国资委干部“团购”超低价住房这种事,对于近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公布的2011年全国“省级财政透明度平均不到30分”的结论,甚至对于国际足联高官们的腐败案,诸如此类,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可思议,假如他们有机会这么干的话。老百姓把这种以权谋私看得像“近水楼台先得月”、“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一样自然而然。
问题也就在这里:确认自私自利是“人之常情”这一点很重要,但由此接下来,可以导致两种迥然不同的“结论”。经济制度上,是因势利导搞市场经济提高生产效率,还是“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是放任巧取豪夺、贫富悬殊,还是纠正“市场失灵”、扶困济贫?
从政治制度上讲,从前的臣民们相信“家天下”是别无选择,“国一日不可无君”,否则就争战不已;因此,也只能寄希望于“好皇帝”和“清官”。尽管开国之君鉴于历史教训一再禁止宦官干政,到明清宫廷最终也逃脱不了太监的控制,因为独裁者对任何有家有室的正常人都免不了猜忌;当君主不得已“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时,就必然要通过封妻荫子来笼络他们,仅科举方面就有“恩贡、恩生、恩监、恩荫、恩科、恩榜、恩例、恩门”等一大堆照顾官二代的名目。
而现代政治学,承认自私自利是“人之常情”,却不再承认“家天下”的合法性,也不再寄望于官员们的道德自律,而是要用合理的权力架构来制衡权力,用独立的司法和严密的制度来规范权力,并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防止官员以权谋私。
警惕公权力失范,对官员等公众人物搞“有罪推定”似的全方位监督,所谓“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现代政治理念,难道不正是建立在对掌权者极可能以权谋私这一“人之常情”判断上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