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余英时说,贸易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特色,为了要扩张,要获得新的资源和市场,说它是帝国主义也可以,说它是扩张政策也可以,但是目的还不是要占你的领土,不象俄国和日本对中国都有领土野心。要看你怎麽应付。中国的反应是一个失败的反应

—————————————-

北明:我想确证一下,台湾史学界根本不存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这个课题,是吗?

余英时:这完全是共产党政治运动造出来的东西,根本不是“历史”。外国也有许多研究的,但是都是比较客观的。还有些研究民间文化心理的,象加州有位学者专题研究这个。Wellesley女子学院有位教授叫Paul Cohen最近也写过一本书,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人民的心理和民间文化。都没有特别强调八国联军、帝国主义侵略这一方面。

北明:在中国大陆做这类课题,在性质上应该如何判定?准历史?

余英时:“准历史”都不是,是伪历史,伪造的历史,为了政治宣传而造出来的伪历史。

北明:为了把伪历史颠覆过来……

余英时:那只有将来学术完全自由以后,资料开放才可以。你必须根据原始资料说话,比如你在美国国会找到的资料,还有中国档案,各地方的县志和记载。共产党也编过义和团的一套书,也有些资料,资料是可靠的。所谓资料可靠就是当时的记载(可靠)。但是还不完整,因为有删节,它是找的自己需要的放进去,不需要的就没有放进去。所以要从多方面看,历史研究的第一步是把一切事实整理出来,不可未研究之先,已抱着道德判断的结论。研究义和团事件也应如此。

北明:由於伪历史的存在,就产生一种揭穿伪历史的必要。

余英时:这个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现在整个教育还在它掌握之下,小学生、中学生学的听到的东西大概还都是如此。这个你如果收集一下大陆的教科书就会明白。

关於早年外国对华贸易

北明:整体上如何看待当年外国对华贸易,说它是一种对华贸易的侵略行为成立吗?


\"\"

虎门大桥下是鸦片战争古战场遗址之一的威远炮台。(资料图片)

余英时:要看你所谓“侵略”用在什麽意义上。我们一般讲“侵略”是指武力占领别人国家,如果别人要跟你做生意,你也有市场,这是否是“侵略”,那就很难说了。如果这样算“侵略”的话,那麽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是“帝国主义者”,中国也是。中国不是很早就向东南亚展开贸易吗?象今天我们所说的“丝绸之路”,中国要把丝绸卖给中亚国家,一直卖到罗马。中国也要打开外国的市场,那是否可以说中国早就是“帝国主义”了?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定义的问题。如果把做生意都当成“帝国主义”的话,那麽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帝国主义”。

北明:应当具体看看那些贸易协定的条款是什麽样的?是否公平合理?

余英时: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中国没有参加国际社会活动,根本不知道有国际公法。国际公法要到清政府成立总理衙门,中国第一个外交部以后,从前只有对满、蒙的少数机构管理,没有外交部,只有理藩院。后来和西方打交道,成立了管理“夷务”的“总理衙门”。那是第一个中国外交部。这个外交部以后,才开始翻译国际公法之类的东西,才让中国想办法进入国际社会。这当然是外国人逼着你出来的。但是他们逼你出来当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商人的贸易可以说是从希腊就开始的。贸易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特色,他们的商人到处都去的,这是他们生存的条件。所以,在16、17世纪以后,包括美国开发也是贸易,也是为了要扩张,要获得新的资源和市场。所以才向全世界扩张。这是西方的一个特色。你说它是帝国主义也可以,说它是扩张政策也可以,但是主要要看你怎麽应付。像日本,也是西方贸易扩张对象之一,但是日本就应付得很好,后来慢慢它自己也站立起来了,不但没有被牺牲,而且变成了列强之一了。所以这是反应问题。

中国的反应是一个失败的反应。所以就变成好象老是被欺负的感觉。事实上,人家逼你做生意,你很难说它完全是欺负你——欺负你是它用大炮,在后面做后盾。例如五口通商,林则徐要把他们关在外面,他就非要打开不可,最后就打仗了。那就是鸦片战争了。当然,打败了你就签条约了。所以这可以而且当然是帝国主义。(北明:这是被迫……)被迫开放。他的目的还不是在你的领土,不是要占你的地方,不象俄国和日本,日本、俄国对中国都有领土野心,其他的国家都悬在外面,尤其美国更远,所以他们对中国并没有领土野心。所以那种所谓“侵略”是另外一种,就是他希望,既然中国是一个市场,大家都要来,不能那些国家有了条约特别有利。要是订条约,大家都来订。是这样一个问题。

这就是费正清所说的所谓“条约系统”代替从前的“朝贡系统”。从前政府做生意是靠朝贡的方式。外国人来贡献些东西,实际上是要问你要同样的东西回报。所以汉朝要用丝给匈奴,要用米,要用酒。这是中国市场供应的。他给你送一些马或者其他的中亚特产,算是象徵性的朝贡,然后你在这个朝贡条件之下做生意。所以朝贡实际上也是一个做生意的方式。一直到清朝中叶、到鸦片战争订立条约以后,才发生变化,从此变成不是来朝贡了,是根据条约作生意。你这个口岸必须向他开放,你不能不让外国富人进来。这个你可以解释为“侵略”,但是另外一方面就是你没有办法应付,你不会应付国际贸易怎麽做。

19世纪,西方的海洋国家都是要向外扩张的,政府在后面支持商人。西方人到中国来跟到非洲去一样。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来传教的,一种是来做生意的,这些活动都是推展他的影响力或势力。你可以说他是有侵略性的,这是他的文化本身内部不可消灭的东西。到今天还是如此,它到全世界还是要做生意,对不对?他的宗教人士还是要到全世界去传教,就是看你会不会应付的问题。我们的应付失败了,所以造成一个时期被侵略,我们变成侵略的对象。

我并不否认“侵略”这个词可以用,但是这个词,要看你怎麽用法?为什麽日本就不能被侵略呢?(北明:而且日本国家那麽小)那麽小,1853年也订了条约的,很快他就翻过身来了,它想了办法——我用你的办法: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怎麽来我怎麽对付。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