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中文笔会走过了十个年头,回顾创会以来的历史,喜悦与忧虑参半。喜悦的是,独立中文笔会越来越发展壮大,其对中国文学的自由写作和作家的言论自由起到了推动作用,鼓励了更多的作家在独立写作的同时坚决维护作家应有的权利;忧虑的是,也许正是由于笔会的不断发展壮大,引起了中国当局的重视,对笔会会员的政治迫害越来越严厉,许多中国作家被当局投入监狱,许多作家被迫沉默,还有一些作家被迫选择流亡的道路。

对于独立中文笔会来说,中国政治正处于一个黑暗时期,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荆棘,更多的作家会受到人身迫害,自由写作在压力下难以取得更多的进展。但是,也正是在这种逆境中,独立中文笔会和会员会经受锻炼和考验,磨练意志的同时,其实也为自由写作充实坚韧和勇气。

●独立中文笔会十周年庆典及颁奖活动在香港举行

▲筚路蓝缕十年 康庄大道在前——廖天琪在独立中文笔会会庆十周年纪念会上致欢迎辞

 
(2011年7月24日香港讯)独立中文笔会昨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内举行会庆十周年纪念会,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致欢迎辞,全文如下:

现在顾不得礼节,首先问候自己人,我代表独立中文笔会向来自中国内地的会员们致以衷心亲切的敬意和祝贺,欢迎你们来到香港跟大家团聚,我们知道你们此行之不易。我也向特别来宾,来自美国的国际笔会副会长、狱委前主席乔安尼?利多姆-阿克曼(Joanne Leedom-Ackerman)女士、加拿大的国际笔会狱委主席玛莉安?博茨福特?弗雷泽(Marian Botsfold Fraser)女士致意问候,感谢她们多年来为中国狱中作家的安危所做的努力。国际笔会秘书长崛武昭(Hori Takeashi)是我们笔会的好友,他的出席,让我们感到荣幸。让我最为感动的是美国笔会的几位同事利多姆-阿克曼、史蒂文•伊森伯格(Steven Isenberg)、海纳•帕库拉(Hannah Pakula)、拉里•赛姆斯(Larry Siems)和萨拉•霍夫曼(Sarah Hoffman),他们刚刚到北京访问数天,冒着一些风险和麻烦,跟许多我们笔会的会员见面,并且特别关心询问某些狱中和刚被释放的会员和家属的状况,这是雪中送炭的侠义和情谊。我也感谢本次所邀请的来自台湾和香港本地的特别来宾们,感谢你们的出席和参加本届会议的讨论。

令人欣喜的是这次自由写作奖和林昭奖的得主都能够出席,就中国国内当前对文化界的严厉禁锢的情况下,在这里见到本届得奖人崔卫平和野夫以及前届得主徐泽荣,几乎是一种奇迹。可惜我们首届的刘晓波写作勇气奖的两位得主,刘贤斌和缅甸的扎加纳都还在系狱之中。但是他们的精神今天是跟我们同在的。

除了颁奖, 我们今天也庆祝独立中文笔会成立10周年, 因此三位创会会员贝岭、马建和孟浪的出席,为本届会议增加了分量和喜气。

然而今天的盛会有一个人缺席却很令人惋惜,这是美国笔会会长安东尼•阿皮亚(Anthony Appiah)。他被中国当局拒签,不能随团访问中国,另一位被拒签的是萨拉•霍夫曼,不过萨拉还是来到香港,今天在座。安东尼是提名刘晓波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人之一,这大约是他被阻挡在中国国境外的原因。我想在这里提到安东尼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位普林斯顿的教授不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作家,哲学家和学者,他和中国还有一段文化姻缘。安东尼的祖母是伊莎贝尔•克里普斯夫人(Lady Isobel Cripps,1891-1979)曾经于二战结束后筹款创办了英国联合援华协会(British United Aid to China,BUAC),目的是为了向八年抗战后,挣扎在满目苍痍、物质稀缺,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老百姓输血。她于1946年来到香港和中国,不仅跟国共两党的领导人如蒋介石、宋美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见面,也到了各大城市和偏远的小村落去探访。

1947年,克里普斯夫人又创办了中英奖学金基金会(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开始资助当时因战争原因而滞留英国的中国学者, 她担任第一届会长,在任上30年。这个至今仍然存在的机构,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资助了无数的中英两国的学者。

我想安东尼•阿皮亚的确承传了他祖母对中国的情缘,如今对我们笔会国内的会员特别关注,这里再次对他表示深切的敬意和谢意。

回首独立中文笔会筚路蓝缕的十年,有艰难心酸也有荣光和欢欣。看看过去几年各个奖项的勇敢而优秀的得奖人,我们有理由感到骄傲和自信。缅怀逝者,思念囚禁中的同事友人,心系尚不能享受到写作出版自由的同行,我相信未来的路虽然崎岖,但是康庄大道离我们不会太远了。

▲国际笔会秘书长崛武昭在独立中文笔会十周年庆典的祝辞

 (2011年7月24日香港讯)独立中文笔会昨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内举行会庆十周年纪念会,国际笔会秘书长、日本笔会理事崛武昭先生作为特邀颁奖嘉宾出席,向各获奖得主或其代表颁发奖品和奖金,其祝辞全文翻译如下: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笔会同仁:

很荣幸在独立中文笔会香港的会议上再次见到各位。的确我们难得聚在一起,但我们共同的目标引领我们相聚于此参加这次划时代的盛事。

同时我要以国际笔会的名义,对独立中文笔会所有成员所做的工作表达我们最深切的支持。有那么多的证据表明,你们的工作显而易见有助于加强笔会的团结和增强笔会活动、尤其是狱委工作的信心。

我坚信,只有坚持为言论自由奋斗,才会迎来一个开放社会的进步。言论自由和天赋人权是任何政府公正和社会信任的基础。

回想起独立中文笔会去年进行的活动,它已得到了特别的回馈。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在《零八宪章》里清楚地说出言论自由和人权的准则。至今数以万计的中国公民回应了他的宣言。这是他们不想再被当作“沉默的大多数”的明确的信息。

但这只是其中一例,在全球范围内还发起了更多的项目。当我展望独立中文笔会的未来,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月前,瑞典笔会推出名为“异议者博客项目”,采用有争??议的、在世界各地被禁止的文本,这是真正令人兴奋的倡议。

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已经访问过该网站,其第一版的颇具吸引力的项目包含来自也门、土耳其、瑞典和其他地区的作家。我真诚地希望,这样的博客能推广到我们在中国大陆的独立中文笔会的伙伴。并且两周前,笔会狱委与关注蒙古、维吾尔、西藏及中国作家的欧洲理事会共同呼吁立即无条件释放中国因违反其已经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9条正在被关押的人们,鼓励各笔会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先生发出呼吁。

总之,我要强调的是“无权者的权力”最终会使封闭的社会走向开放这一简单的事实。

▲美国笔会会长阿皮亚向独立中文笔会十周年庆典致祝辞

(2011年7月24日香港讯)独立中文笔会昨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内举行会庆十周年纪念会,美国笔会执行主任史蒂文?伊森伯格先生(Steven Isenberg)宣读了会长安东尼•阿皮亚教授(Anthony Appiah)的祝辞,全文翻译如下:

  安东尼•阿皮亚教授

亲爱的独立中文笔会会员和支持者们,亲爱的朋友和同事们:

从纽约向你们良好祝愿和问候!

我以美国笔会会长致辞,但最更是以一个的伟大多民族文学家共同体的同事致辞。我们都认识到文学对各国人民的重要性。你们为中国言论自由所做的工作,通过国际笔会大家庭,得到非洲、亚洲、欧洲和美洲许多国家的读者和作家的支持。我们都对你们的工作感到骄傲。我们一直尽我们所能予以支持,将继续这样做。

我们也非常自豪于你们同仁的勇气,现在他们为了我们共同事业的努力而坐牢。我尤其想起你们的前会长刘晓波,我们有幸提名他获诺贝尔和平奖。当他第一次入狱时,我们说我们不会忘记他,我们没有食言。我们与笔会大家庭的其他成员一起,一直致力向许多国家领导人提起他的名字和案子。我们要求我们的政府,经常提醒中国政府,像每个政府一样,他们有义务尊重其领土内每个人的人权,那些刘晓波已经被拒的人权。我们提醒我们社会的媒体,他依然在坐牢,他的妻子刘霞被——违反中国自己的法律——剥夺了正常生活。因为你们,我们的独立笔会朋友,让我们接触到中国所发生的事情,我们认识到,重要的是坚持,正如刘晓波本人也要说,他是中国镇压下太多受害者之一。我们记得他们所有的人,尤其是支持那些我们独立笔会的同仁——师涛、杨天水、朱虞夫,或被有效软禁的滕彪和野渡,或他们被拒绝畅所欲言的权利。我们将继续这样做。

我们为中国言论自由所做的工作,并非来自对中国的负面情绪,远非如此。我们都知道中国在过去数十年中物质生活水平方面的巨大进展。像你们一样,我们也极为满意地目睹了数亿人的脱贫。作为一个文学团体,我们致力于全球各社会共享的文学文化,我们开始于深刻尊重中国文学传统。我们深切渴望更多了解中国作家和中国许多语文今天所说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使中国作家噤声,不仅拒绝中国人民接触这些宝藏,而且限制国内外我们这些想要阅读他们作品的所有人。正如中国宪法序言说得好:“中国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也相信,正如它还说,“和平共处… …发展同各国… .. .文化的交流”。我们定期向中国国家主席和其他官员写信,要求他们改变政策,信守中国宪法第35条如此明确提出的言论自由承诺。我们将继续这样做。

我们并非限于批评中国政府。例如,我们一直致力于让我们自己的政府面对非法酷刑的恐怖,自9 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已在许多地方发生。这是因为我们相信的准则是普世准则。每个社会必须找到自己的方式,在其法律和制度中尊重这些准则。我们不认为任何人应该向美国或中国发号施令,指挥我们每个人该如何去做。但是,我们认为每个国家的人都有权利要求——作为人类同胞——保护国内外所有男人和女人的这些基本权利。正如我所说,我们这样要求我们自己的政府和数十其它政府。其他一百多笔会也是如此。我们将继续这样做。

今天和你们一起的美国笔会和国际笔会同仁,正代表了笔会大家庭的一部分。正如你们所知,他们刚从声援处在威胁下的中国作家的访问中回来。我本来会与他们一起,和你们一起,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但是,中国驻纽约领事馆拒绝给我签证。所以,当他们回来时,我像我们笔会的其他会员一样,必定听取他们的工作,以及他们在香港与你们的会面。但你们应该知道,他们随身带到北京的,正如我今天向你们所做的,是同样强有力的支持承诺。这种支持将是坚定的,毫不动摇的。我们将继续在争取中国言论自由的过程中与你们并肩努力,正如为我们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的言论自由,与所有笔会并肩努力。

▲国际笔会、美国笔会和独立中文笔会在香港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

独立中文笔会10周年会庆在镇压加剧的阴影下举办

会员遭骚扰,被阻止出席笔会

(香港2011年7月23日讯)来自世界各地的笔会会员,今天在香港庆祝独立中文笔会创立十周年,而居住在中国国内的一些作家则已经遭到骚扰,并被阻止在北京和到香港会见同事。独立中文笔会、美国笔会合国际笔会称之为“中国作家日渐增加的警讯”。至少40位作家正在监狱服刑,其中包括四位独立中文笔会会员。

独立中文笔会创会会员、荣誉会长刘晓波获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以来,各笔会会员和支持者今日首次在香港聚集。但是,在受威胁、骚扰和侮辱的一周里,许多作家已被中国大陆有关当局阻止前往香港。

7月18-22日,来自美国笔会和国际笔会的一个代表团访问了北京,广泛会见了作家、记者和活动人士。不过,被邀请参加7月20日由美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王晓岷先生主持的言论自由座谈会的14人中,只有3人实际得以出席。其他许多受邀者,包括笔会会员刘荻(不锈钢老鼠)和王金波,在座谈会前一天就被国保——公安国内安全保卫部门的警察造访,被告知不得参加,其中至少4人写信给使馆证实了这种警告。

次日,有几位作家被阻止会见笔会代表团,至少四位作家被阻止出席在香港的独立中文十周年庆典。代表团也无法接触系狱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妻子刘霞,她自去年10月以来就处于非法软禁中,并被阻止会见其律师。

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主席玛莉安•博茨福特•弗雷泽女士说:“作为外国人,我们可以进行我们的独立中文笔会同事不能完成的旅行。在一个其宪法已庄严宣告言论自由的国家里,中国当局对其守法公民生活的这种公然阴险的干扰,是有辱人格而可耻的。”

得以出席座谈会的三位作家是:独立中文笔会理事江棋生,独立中文笔会荣誉会员、前狱中作家何德普先生,居住北京的藏族女作家、独立中文笔会2009年林昭纪念奖得主唯色女士。他们坦率地谈及人权状况的,包括被监禁同仁所遭受的折磨,并表达了对维吾尔、蒙古、藏族等少数民族的关注。在其他会见中,作家、记者和书商揭露,即使是那些非活动人士也经历了对其行踪的电子监控。

“对于任何访华者而言,很明显这个国家正在经历很大成就。” 组织这次北京之旅的美国笔会自由写作项目主任拉里•塞姆斯说:“同样清楚地是,也存在相当大的忧虑和紧张。不幸的是,与我们交谈过的所有作家,都表达了无奈,他们被限制充分探讨这些现实。那么多这么时间和人才被浪费在试图遏制中国和世界需要听到的声音。”

独立中文笔会有270名会员,其中超过半数居住在中国大陆,从来没有被允许公开在中国大陆举行年会,并且自2007年 国际笔会首次在香港举行亚太地区会议以来,每年都有一些独立中文笔会会员和其他作家被阻止前往香港,哪怕是领奖。今天,至少6位作家,包括本次独立中文笔会林昭纪念奖得主、著名女作家崔卫平教授,已知被阻止来这里加入我们的行列。

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说:“自独立中文笔会2001年创立以来,我们只是2004年和2005年在北京低调地举办过两次颁奖会,当时刘晓波是会长。我们的文学活动在中国被禁止,会员正遭受巨大的压力。独立中文笔会以刘晓波的荣誉,今年将颁发首届刘晓写作勇气奖。不幸的是,我们必须再次在台上放三把空椅子,因为今年的两位得主——中国作家刘贤斌和缅甸诗人札加纳都在坐牢,而崔卫平也不被允许出境。”

廖天琪接着说: “现在是中国政府尊重其公民言论自由和集会自由等宪法权利的时候了。我们呼吁中国当局允许笔会在中国大陆开会,并取消对许多国内外的会员出入边境的限制,使我们得以会见同事和家人。我们是作家,所用的手段只有笔,我们决心维护自己言论自由的基本权利。”

 “笔会群体今天高度赞扬独立中文笔会的勇气和献身精神,”国际笔会秘书长崛武昭说:“我们将继续支持你们无畏追求中国人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以自己的语言读写的权利。”

访问北京的国际笔会和美国笔会代表团成员如下:国际笔会副会长、美国笔会理事乔安尼?利多姆-阿克曼(Joanne Leedom-Ackerman),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主席玛莉安?博茨福特?弗雷泽(Marian Botsford Fraser),美国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主席海纳?帕库拉(Hannah Pakula),美国笔会执行主任史蒂文?伊森伯格(Steven Isenberg)和自由写作及国际项目主任拉里?赛姆斯(Larry Siems)。

独立中文笔会和美国笔会同属于国际笔会的145个分会之一。国际笔会是世界上最悠久的人权组织,也是最悠久的国际文学组织。笔会正在追踪中国至少40位狱中作家的案例,包括四位独立中文笔会会员——刘晓波、杨天水、师涛和朱虞夫,以及更多人遭到紧密监控、非法软禁、无指控拘禁,以及释放后被迫沉默。

▲德国之声7月24日报道:中国海关阻止海外作家入境

7月24日,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海外流亡诗人贝岭、旅英作家马建于深圳罗湖入境中国时,被中国海关扣押盘查,中国海关称接上级指令,三位作家不予准许进入中国境内。

B7月24日,在结束23日举行的独立中文笔会于香港举行的颁奖活动后,三位目前旅居海外中国作家:独立中文笔会的会长廖天琪、 诗人和作家贝岭、作家马建准备从香港进入深圳。但三人在深圳的罗湖海关,皆被阻止进入中国。

按照中国的相关入境规定,分别持有德国护照的廖天琪、美国护照的贝岭可以依法获得进入深圳落地签证。此签证可在香港进入深圳时即时申请。而持有香港护照的马建,已经办理回中国大陆的回乡证,更可享受自由进入中国内陆的权利。据悉,这也是持有香港身份证的马建近年第一次被拒绝入境。

 7月23日,独立中文笔会在香港举行颁奖活动

此前的20日,中国政府已经阻止中国独立作家参加在美国使馆召开的国际笔会、美国笔会与中国作家的交流活动。另外美国笔会会长安东尼.阿皮亚教授被中国大使馆拒发签证,不能参加交流活动。

“奉上级的命令,你们不可以入境”

德国之声就此首先联系到刚刚从深圳罗湖海关返回香港的贝岭,据他介绍,因为多次被中国当局拒绝入境,很多年不能和父母相见,籍到香港参加书展和独立中文笔会颁奖活动之际,他与父亲相约在深圳见面。

24日下午,他与作家马建、廖天琪到达深圳罗湖海关,一进入海关,就有疑似便衣进行跟踪,他们三人分别进行通关手续。当贝岭递上护照时,对方很快将他控制到一个边检办公室:”我一递上护照他们就说不可以入境,我正返回香港方向时,他们把我拦住并扣留,应该是带到中国境内的一个边检办公室,并把我的护照收走,十几个警察大部分是便衣,只有两名穿着制服,其中一名穿制服的是摄像人员,他们一共有三台摄像机,仔细拍摄我携带的东西,包括我一个书稿,哈维尔的《一个简单的复杂人》。他们对我说这次你不能进入中国,你被拒绝拿到这个五天的落地签证,他们问我到香港的目的,为什么要到深圳,并且打开我的相机查看照片。我反复强调我只是到深圳和父母见面,他们说是奉上级的命令。”

贝岭认为此事,应该和昨日在香港中大举行的独立中文笔会活动有关:”笔会的活动,应该被会中国当局详细了解和掌握,我们三人同时被拦,应该和昨天的活动有关,当然这也是和中国当局一直以来对独立知识分子和作家的打压有关的。我们被阻也是这一过程中的一部分。”

“中国政府不要低估人的价值和勇气”

德国之声也联系了另外一位被阻作家,独立中文笔会的会长廖天琪,她向德国之声详细介绍了被阻经过,与贝岭的经历颇为相似。廖天琪在办理落地签证时,对方先是在电脑上仔细查阅,海关人员随后进入里间,经过近二十分钟左右,再次出来后告知廖天琪不能进入中国。廖天琪问海关拒绝签的理由是什么,对方拒绝告知。

随后,廖天琪也在海关大厅遭遇被扣押护照和被安保人员带入一秘密房间被盘查的经历,期间有女警贴身看守和多名警察对其进行录像,也仔细检查了她的随身物品,反复向她询问为何进入中国?警察也称拍摄和录像是为了取证。此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廖天琪透露,2003年她曾以同样的方式合法获得进入深圳的签证,此次她因为了解到中国独立作家受到打压的情况,非常想亲自进入内地体验作家的处境。她认为这是非常糟糕的一个体验和经历:”对我来说,很清楚是这是针对笔会的,包括之前有作家被中国当局拒绝参加交流活动和香港的颁奖活动,这个政府通过这些展现他的’威力’和’权力’,这么做就是想让别人害怕,他们这次不是用暴力或强硬的手段来对付我们,他们在暗示,如果你们和我们不站在一条线上,我们会拒绝你们进入中国。很清楚的释放一个信息,你们这些作家都在我们的手上。你们支持刘晓波、《零八宪章》,可我们能够随时抓这些作家,对国外的虽然不能抓,但可以不让你们进入中国。”

廖天琪也由此事感受到国内更多的没有引起外界关注的作家,他们所遭受的打压状况应该更为严重。当局对待他们的手段也应该更为恶劣:”这应该是中国当局非常低劣的作法,但是中国政府不要低估人的价值和勇气,每个人都有自由的意志,他们不能阻挠我们。”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7月24日报道:美国笔会:中国压制言论自由的情况依然严重

中国政府近月释放部分自茉莉花运动以来被拘留的人士,但美国笔会指出,中国压制言论自由的情况依然严重,提名刘晓波成诺贝尔和平奖得奖人的该会会长安东尼?阿皮亚近日不获发签证到中国,该会成员访华时亦不获与刘妻刘霞会面,而六名独立中文笔会成员亦不准来港参加该会十周年研讨会。

美国笔会和国际笔会五名成员七月十八至二十二日到北京访问,与当地作家、记者和社运士交流,但行程并不顺利,包括美国笔会会长阿皮亚和该会一名项目主任不获发签证,未能成行;另外,14名获美国驻华大使馆邀请与交流团成员会晤者中,只有独立中文笔会前副会长江棋生、会员何德普和作家惟色等三人能出席,至少四人表明因国保阻挠,不能赴会。另外,他们欲与被非法软禁的刘晓波妻子刘霞会晤,亦无功而还。

美国笔会总干事艾生伯23日在记者会后引述会晤人士指,中国压制言论自由的情况日益严重,毫无放松迹象,并且可能越来越收紧。

该会自由写作和国际计划主任薛安仕指出,他曾到过「三味书屋」等较开放的书店,但它们被禁止举办沙龙等活动,店内一片苍凉,十分可惜。

另外,六名获邀到香港出席独立中文笔会十周年暨国际笔会成立九十周年研讨会的中国成员,亦被禁止离开中国,以致无法出席,当中包括来领取林昭纪念奖的独立学者崔卫平。

同样不能来港领取首届刘晓波写作勇气奖的,还有在囚的异见作家刘贤斌和缅甸作家兼演员札加纳(Zarganar)。而刚出狱的香港学者徐泽荣则出席颁奖礼,补领2009年因为仍然系狱而不能亲领的狱中作家奖,并高呼「正义的写作万岁!」

▲德国之声7月24日报道:“自由与勇气”——独立中文笔会香港颁奖

7月23日,独立中文笔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颁奖典礼、”独立中文笔会成立十周年及国际笔会九十周年”座谈会、”自由与公民写作”讨论会等活动。多位中国知名独立作家、异议作家与会。

正值香港书展,热闹的香江迎来海内外的很多作家及出版人,独立中文笔会也于7月23日,举行了第八届”自由写作奖”、第六届”林昭纪念奖”、”第一届刘晓波写作勇气奖”(以前为”狱中作家奖”)颁奖活动。在颁奖活动后,还举行了”纪念独立中文笔会十周年和国际笔会九十周年”座谈会及”自由写作与公民社会”讨论会。

目前正在台北文化局驻市的中国流亡诗人和作家贝岭、旅居英国的作家马建、美国笔会自由写作和国际项目主任拉里?赛姆斯(Larry Siems)、台湾评论家和作家张铁志、香港诗人廖伟棠、中国独立作家野夫等人参加了颁奖及系列讨论活动。

独立中文笔会的会长廖天琪表示,此次会议尽管内陆有多人被中国当局限制未能参会,但仍有十余位独立中文笔会的作家突破官方的阻挠到来。另外独立中文笔会近一两年来逐步走向国际,中国作家通过笔会的桥梁将好的作品呈现给世界,也向世界昭示不自由的写作环境中的一种坚持态度。而国际笔会也遗余力的对中国作家给予关注和支持。

“获得林昭奖,感觉找到了思想的源泉”

第六届”林昭纪念奖”的获得者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自2010年10月份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崔卫平就被中国当局噤声,包括禁止到境外参与各项活动和进行学术交流。此次她亦不能到场领奖。

旅英作家马建作为此奖的颁奖嘉宾,首先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他表示:”今天崔卫平获这个奖我非常高兴,颁奖词也是我写的,她没有到达这个会场也证明我们这个奖颁对了,因为在那样一个把她限制得很紧密的环境下,她依然能坚持独立思考,写出对中国社会和人权,比如《零八宪章》和刘晓波入狱等有所反映,她能充分代表一种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我很高兴,她在政治学等方面也有很强的思考意识,她的这种意识也一定会影响到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

在颁奖活动上,马建也代崔卫平朗读了她发给主办方的答谢词:”她说能够和林昭这样的前辈站在一起,能够获得’林昭纪念奖’有一种归属感,感觉找到了一种思想的源泉。”

目前就职香港阳光卫视的中国新媒体人北风代崔卫平领取了该奖项。德国之声采访他时,依然能感受到他由衷的喜悦:”我感到很荣耀,因为能代我很尊重的师长崔卫平老师来领这个奖。我感觉崔卫平老师获得这个奖是实至名归的,因为她的姿态、她的不卑不亢、她的批判精神,她还有一种优雅的生活姿态,这就给未来的抗争指引了一条很有意思的道路,就是让自己过得自在而充实,保有这样的姿态去批评才能更有力度。”

文学的自然属性就是”自由”

2010年1月,中国独立作家野夫的作品《江上的母亲》获得台北国际书展非小说类大奖,此次他获得了独立中文笔会第八届”自由写作奖”,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他强调文学的自然属性就是自由,但在现今在汉语的文学创作领域还需要有一个’自由写作奖’来鼓励写作者,这本身是一件很让人心痛的事情。

他说:”汉语是一种最古老的语言,这种最古老的语言还不能抵达其自由书写的本源,这是活在21世纪的一种悲哀,今天我能获得这样一个奖,是意料之外的鼓励,内心也伤感,我们用几代人的故事,一种真实的书写并不意味着我的写作有多么好,只是我把我的家世写出来了,虽然在中国还有比我们家庭更凄惨、更悲伤的故事,但很多人一直隐忍着,没有书写而已,假设我们处在一个真正的可以自由写作的时代的话,中国人会诞生很多伟大的作品。在眼前我只不过是一个率先开始澄清历史的写作者而已。”

颁奖仪式和讨论活动落幕,作家的笔下更深远的世界还在延伸,”自由写作”也成为当今中国写作环境中,独立作家最为真实的诉求。

▲自由亚洲电台(RFA)7月24日报道:独立中文笔会成立十周年在香港举行了座谈会及颁奖礼

独立中文笔会成立十周年,在香港举行了座谈会及颁奖礼。获奖者之一,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因被限制无法出境而不能到港亲身领奖。

自独立中文笔会荣誉会长刘晓波被判刑后,中国大陆作家的写作环境受到外界更多关注。独立中文笔会于7月23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了第八届”自由写作奖”、第六届”林昭纪念奖”、”第一届刘晓波写作勇气奖”(第五届狱中作家奖)颁奖活动。

中国流亡诗人和作家贝岭、旅英作家马建、上海作家蒋亶文、湖北作家刘逸明、台湾文化观察家张铁志、香港诗人廖伟棠等人参加了活动。

第八届”自由写作奖”得主是中国独立作家野夫,他出席了颁奖礼并致词表示:很难想象人类还有这样一个以“自由”命名的写作奖存在,且她所奖励的只是那些为“创作自由”的天赋权利,而默默苦行的汉语写作者。野夫表示:“如果所有罪恶都理所当然的被宽恕的话,那这个民族将永远没有进步。感谢独立中文笔会,感谢评委,将我眼中这个至为高贵的奖励颁发给我,使我有幸和那些获奖的异见人士站在了一起。自由是我们心中永恒不灭的灯火,它不仅帮助我们驱逐黑暗笼罩的冰冷,还指示着我们去寻找同仁。我深知自由的力量,所以它是我今生无上的加冕。我愿意在此荣誉之光的照耀引领下,回归到更本真的文字写作中去,而且将这种勇气和坚持,像圣火一样传递给所有在民间为此做出不懈努力的人。谨此向国际笔会,向独立中文笔会致敬,向所有心怀自由梦想而写作的人致敬!”

独立中文笔会把第六届”林昭纪念奖”颁给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因为受到当局限制而无法亲身领奖的她在“获奖感言”中写道:”我们可以展望未来,用未来的眼光看待当下的行为和道路,让今天做下的事情经得起未来的考验。历史将宣告我无罪,还有比这个更有力量的说法吗?”

 
图片:第一届刘晓波写作勇气奖(第五届狱中作家奖)得主是正在狱中服刑的四川作家刘贤斌及缅甸的札迦纳 (心语摄)

旅英作家马建是此奖的颁奖人,他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她无法出席领奖,这是一个十分遗憾的事。因为毕竟崔卫平毕竟是体制内的一个教授。她有自由出国的权利。国家每年那么多钱公费出国旅游,而且这笔费用我们也从来没有让国家出钱,这个对崔卫平的思想和言论是一种限制。我认为如果对一个学者的自由进行这么大的限制的话,只能说明当局对自己的信心已经降到了最低点。我想着对崔卫平也是不公平的,限制一个思想者的自由的话,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人们会离这个体制越来越远。

目前就职香港阳光卫视的资深媒体人北风代崔卫平领取了该奖项。

第一届刘晓波写作勇气奖(第五届狱中作家奖)得主是正在狱中服刑的四川作家刘贤斌及缅甸的札迦纳。今年四十三岁的刘贤斌是四川遂宁自由撰稿人,人权活动人士和《零八宪章》首批签署人。今年3月25日上午,刘贤斌被四川遂宁市中级法院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10年有期徒刑,并剥夺政治权利2年零4个月。札迦纳是缅甸著名的戏剧演员,他在表演时经常批评缅甸政府压制民主,践踏人权。

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就此向本台表示:“我们心里有些准备,毕竟这次从中国各地来了十多个人,我觉得还是挺高兴的。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的得主,比如说崔卫平女士,她没有能够过来领奖。那么另一位得主刘贤斌,大家也知道今年又重新被判了10年,这是令人非常非常遗憾的。我们的笔会起名叫独立中文笔会,是因为我们强调独立这一点,我们是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职业和独立的信念。这样的组织在中国应该真正的得到许可和注册。事实上我们的笔会只能在香港和美国注册,希望我们真正的在中国注册,成为一个合法的NGO,大家能够随时加入,我觉得这是我最希望的。”

●独立中文笔会各项奖项颁奖词及荣获者致辞

▲野夫:留将燧火好传薪——独立中文笔会2010自由写作奖获奖致辞

很难想象,人类还有这样一个以“自由”命名的写作奖存在;且她所奖励的只是那些为“创作自由”的天赋权利,而默默苦行的汉语写作者。

很少有一个民族及其文字,在被刻划三千三百多年之后,还不能抵达其自由书写的本源;还要以奖掖的方式来鼓励其使用者,实践语言与生俱来的自由属性。

也因此,当这一奖项被命名之际,中文就在人类各语种面前变得尴尬。当我有幸站在这一略显孤单的获奖阵容中之时,即刻如鱼在案,内心的鳞片层层剥落——我们在世界面前,裸陈我们的卑怯、软弱和绝望下的扎挣。

在所谓的三千年文明史背后,我们的母语写作,几乎很少实现过她的真正自由。无论是精神层面抑或世俗权利,自由与吾族都形同冰炭,一旦遭遇,便生煎熬般的剧痛。六十年来,写进人类各种宪章的这一神圣词汇,在大陆汉典中几与罪恶齐名。无数文字狱的冤魂血色弥漫,因言获罪的新囚层出不穷。视自由为畏途,望自由而眼穿;自由之圣火在远东的稀薄空气中,奄奄若萤灯,始终未能照亮这个苦难民族百孔千疮的心灵和前路。

我看见这块土地上,无数试图为自由而写作的人,多要被驱逐流放,被割喉拔舌。血沃中原,始终难以催生自由的劲草;尸横长街,平添专制恐怖之膻腥。无数识文断字的人,只好化写作为一种演算;在这个极权营造的势利犬儒时代,字斟句酌着他们在尘世的功名利禄。

许多年来,我们习惯了在这样一种虚伪、怯懦甚至卑鄙的语境中成长;从孩提岁月里即被灌输向屠伯谄媚的淫声巧技。正直和真诚言说——这样一些凡人应有之品质,竟然罕见地变成泱泱大国里的一种珍稀美德。

我们逢迎体制,膜拜邪恶,同流合污于颓世浊浪。侏儒般的胸腔贫血,骨质缺钙,不需要强暴,就能天衣无缝地与这个可耻的小人政治时代通奸媾和。

我们鲜有怀怒警告暴君的作家,却盛产含泪劝告草民的阉竖。许多桂冠簪缨的名流,著作等身却浑无人话;他们对时刻存在的管制封杀和冤狱视若无睹,竟然可以面对世界大言不惭地声称——这是一个创作自由的国家。

我常常在想,那些创造了汉字和汉语文学的先民,那些倡导了言志载道怨讽伐罪的伟大传统的远祖们,当他们高贵的灵魂穿越历史,俯瞰我们这一时代的文学时,该是怎样的含血喷天。一个最黑暗荒诞的世纪,却难以在青简中被记录确认——这将使我们每一个亲历见证者,都会因这种失语而愧对前世来生。

若干年来,我背负着这样的耻辱行走在母土之上,怒见山河不平,磨损万古长刀。大地呻吟,入耳锥心;毫霜掷罢,眼枯天寒。这是怎样一个末法世道啊,作恶者肆意弄权,平民被愚弄践踏。铲平的遍野荒坟上伤痛被抹去,碑碣粉碎风化于黄昏;整整几代人的喋血苦难,至今还听不见晚祷的钟声响起。

真实地说出我们看见和亲历的时代,真的是那么困难和危险吗?

所谓的自由写作,并非多么尖端的技艺,更不是想象中那样高危难攀。她只需我们虔诚地匍匐于时光的尘沙里,捡回我们丢失的正直即可。我们心灵正直,便能明辨善恶美丑,即可深知正邪是非——而这,仅仅是一个写作者的基本品质。也只有借此,我们才能真正抵达心灵的自由,让写作成为一件有价值、不耻辱的义行。

于是,我开始在深夜提笔,给那些像良心一样醒着的公民,在酒后讲我的故事,讲这个时代的来历。也许他们都知道,都厌倦听,但那是他们听来的;只有我的,是我在醉后还疼着的。雪下在大地上,我写下的却不是诗句,是彻骨的寒意,是对一个恶世的诅咒。

我从来不是一个淡忘恩仇的主张者。记录这一切是为了完成对自己的救赎,但同时也一定是要在历史中追诉那些肆无忌惮的恶行——没有文字的追诉,社会公义不仅无从实现,还将给一代代的贪腐虐杀者继续施与侥幸。如果善良不被表彰,作恶无需畏惧被公布的羞耻,那罪恶就会千秋万代地重复,永远没有人感到后怕。如果所有的罪恶都理所当然地被宽恕的话,那这个民族将永远没有敬畏和禁忌。

感谢独立中文笔会,感谢评委将我眼中至为高贵的这一奖励颁予我,使我有幸与那些历届获奖的义人们站在了一起。自由,是我们心中永恒不灭的灯盏,她不仅烛照我们卑微黑暗的生活,还将一直是我们寻找同仁的预设胎记。

我深知自由写作奖是荆冠,是刺骨剖心的疼痛;但她更是对我今生无尚的加冕。我愿意在此荣誉之光的照耀引领下,回归到更本真的文字战列之中去;而且将这种勇气和坚持,像燧火一样传递给在民间不懈努力的所有弟兄。

谨此,向独立中文笔会致敬!向所有心怀自由梦想而尊严写作的人们致敬!

▲崔卫平:爱这个世界——2010年林昭纪念奖获奖感言

这个冬日终于平静下来了,我也正在清点这一年的财富和损失。在我生命的历程中,很少有一年像2010年这样颠簸和动荡。独立中文笔会在这个时刻,将林昭纪念奖颁给了我,让我觉得十分惊喜意外。将我与唯色(2009)、卢雪松(2005)这些光荣的名字放在一起,这对我是莫大的荣幸。尤其是我们都集合在林昭的名义之下,为她的精神深深指引。

为什么我们如此情不自禁地朝向这位逝去的女性而靠拢?为什么我们将她视作暗夜中送来力量的那颗亮星?为什么我们愿意将她当做在今天思想和行动的一个源头?在今年五月份林昭雕像落成典礼上,我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因为您,我们有了自己的谱系。”

这是一个怎样的谱系?不,我不把它说成是牺牲者的谱系,因为那里也有刽子手们的一份“功劳”。必须把他们的手拿开,把加诸在林昭身上那些非人遭遇拿开。这些人极端的做法,并不代表林昭是“极端的”。我们曾经拥有的狭窄的政治生活,其十分逼仄的语境,削弱了林昭的意义。

这是一个思想者的谱系。我不想过分抬高“思想者”的意义。但是,当人们的身体不能启程前往想要去的地方,她就只有停留在思想的范围之内。思想的自由,甚至还没有上升到言论与表达的自由,是“自由”这个古老词汇最后的庇护所。

然而,回到“思想”之中,并不意味着撤回到“自我”之中。许多人整天在这个世界上奔忙,但是他们仅仅为了回应自己身体内部的要求,满足一己利益的需要;他们的视野和触觉,不超过由自己的皮肤所包裹起来的肉身。这样的生活态度,才真正是“极端”的,因为其中有一种密不透风的性质,决意与这个世界划清界限。

思想是一种洞察力。一个人在“思想”的时候,她主要运用的材料,都不在眼前。人们不能从她的脑门上面,看出她正在想什么。因而她可能超越自身,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空间及时间。用“遗世独立”来形容林昭是不恰当的。她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当时的“政治漩涡”,在遭遇挫折之后顽强坚持,“力图以微弱的力量阻止悲剧的蔓延”(见林昭妹妹彭令范文:《历史将宣告我无罪》) ,包括在狱中写下的那些血书,所有这些表明,她从来没有抛弃这个世界,而是一种深情的方式拥抱这个世界,将自己放在与世界及他人的深刻联系之中。

思想也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朝向这个世界,也朝向人们自身;既要处理这个世界中的黑暗,也要处理人们自身的黑暗。林昭并不是一个先知,她也是从自己曾经的弯路中走出来。她表达过“解放唯有自我解放”的意思。她著名的质询中,也有自我质询的部分:“我们反对什么那是很清楚的,可是我们到底要建立什么呢?”林昭与她所反对的东西,做了真正的切割。

反对并不构成全部的意义所在。人们并不能从反对中获得生命和生活的意义,而只有获得生命和生活的意义,拥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立场和价值观,才去反对。

“思想的洞察力”更为适合的对象是“历史”。历史并不在眼前,但却是更为有力量的存在,如同地平线一样,给我们提供这个世界的框架,提供我们做人行事的尺度和标准。这不仅意味着所有已经发生的,都在某处得到记载,而且提示着——我们是拥有未来的那个物种,深知在我们身后存在着某个力量,远比我们个人要宏伟得多。

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进到未来,但是可以展望未来,用未来的眼光来看待当下的行为和道路,让今天的做下的事情经得起未来的考验,让我们的子孙们在阅读我们的故事时,不为各自的先人而脸红。“历史将宣告我无罪”,还有比这个更有力量的说法吗?尊重历史的人,将得到历史的回报。“敢于”嘲弄历史的人,必将遭到历史的唾弃。

 “你是有选择的。”今天的历史对人们这样低语。正是因为有林昭这样的先行者,它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历史。它将尽可能地对所有人们开放——对待无名小卒、罪犯和大人物,它将平等地予以安置,给他们重新命名。

感谢独立中文笔会的朋友们,感谢你们的美意,感谢这个世界。

2010年12月21日

(2011年7月23日被迫缺席独立中文笔会于香港举行的颁奖典礼,由颁奖方代为宣读)

▲刺穿一切矫饰的虚华——独立中文笔会第八届自由写作奖颁奖词

 
今天,我们独立中文笔会,在这里将2010年第八届自由写作奖授予诗人、作家野夫。由此,自由写作奖的得奖者名单又增加了一个光荣的姓名,也由此,中文自由写作标高的测杆又多出了一个闪亮的刻度。

野夫,本名郑世平,1962年生于湖北恩施利川县,1978年入读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1986年入读武汉大学作家班。1988年分配到公安单位工作,1989年因同情学生退出警界。之后因为参与掩护民运人士遭出卖被捕入狱数年。出狱后从事图书策划、出版、编辑工作多年,现为自由撰稿人。

野夫继承并坚持文学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力量,关注苍生苦难,正视真实。他说:“写作是一种反抗,既是对自己内心黑暗的反抗,也是对社会邪恶的反抗。没有真实的写作基础,没有对时代批判意识,没有对自由的基本渴望,那样写作,在我看来毫无意义一钱不值。”他又说:“我们这个时代天生就是创造悲剧的时代,事实上,今天写出来的这些,还只是我内心中的一小部分悲哀。”“当我经历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命运之后,更加感到我如没有写出这些善良人的苦难,那么我在死时一定难以瞑目”。

野夫自1970年代末开始写作,所涉范畴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在30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坚持独立、自由之精神,抵抗权力话语,也不为名利所动,因此不为媚世、媚俗的体制所接受,人们称他为网络作家,独立不依,傲然走笔。他的代表作品有:《江上的母亲》、《别梦依稀咒逝川》、《地主之??殇》、《组织后的命运》、《革命时期的浪漫》、《生于末世运偏消》等。

野夫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学性,有对人性的深入探讨和丰富的表现。其视野广阔,富有想象。他的语言深厚而生动,粗狂而细腻,激昂而有节制。尤其对1949年后中国社会和政治变化的路径选择错误、导致中国人命运巨变的重大创伤,拒绝遮蔽与遗忘,作出可贵的记忆、见证与反思,令人感佩;他为他的家族、他的家庭、他的父母写下的文字也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百年来最黑暗期的精神受难史、精神抗争史的最为感人的篇章之一。

在当下中国喧嚣不已的势利与虚名浮云之上,野夫的笔,刺穿这一切矫饰的虚华,打开朴素的大地,灵感与美学的犁铧耕耘大地,更让思想和情感扎根中国苦难的、绵延不绝的丰厚之土,而他的作品境界在在又倾向于跃升精神性的最高视域。

我们在此向他颁发自由写作奖,是一项适时的的致敬!是集合在自由写作精神旗帜下的一次典范的召唤!


2011年7月23日

 (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协调人孟浪执笔)

▲思想者的独立品质——独立中文笔会第六届林昭纪念奖颁奖词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独立中文笔会把第六届林昭纪念奖颁给崔卫平女士,以表彰她;以诗意的生活视角和怀疑精神,对中国后极权社会做了细致剖析,并对个人的抵抗和失败给予了同情和勇气。

崔卫平是教授、学者和思想家,研究领域从政治哲学、电影和文学理论、先锋诗歌到当代社会。着有《带伤的黎明》、《看不见的声音》、《我见过美丽的景象》,译着有《通往公民社会》、《哈维尔文集》、《布拉格精神》等。近年来主要从事思想文化评论。崔卫平和林昭本质上都是文笔敏感并具有穿透力的作家和诗人。但在这个金钱加腐败的时代,她的思考走进了问题的实质,那就是剖析人性应有的价值观被嘲弄,政治文明被分裂的扭曲现实。从而她发现生活中首要的事情便是维护思想的权力,其余都不重要了。她本人也从麻木和虚伪的御用文人中摆脱,去追问那些痛苦的灵魂,从而又揭开政治权力台前幕后交错的现实,以及在国家主权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背后,对人权反复地践踏。她展示了人们在日常调侃掩盖下压抑者和强权者惊心动魄的撕咬,并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相,以她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去蕴涵一种独特的诗意政治,去展现生活的真精神。可以说,崔卫平正在成为中国的汉娜•阿伦特。

崔卫平的价值观始终蕴藏着同情弱者的心态。她说,把自己放到不幸与失败的人们当中,放到被历史所掩盖的生活缝隙之中,才使得你与真实的人们有一种血肉相关的联系。是的,如果人类还承认道德的话,那就必须从苦难者的视角来反省社会。可以说,她是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时便会奋笔疾书的作家。这在一个消灭思想和人性的制度中是何等的不易。也正如上个黑暗世纪林昭以西西弗斯精神去拼搏的那样:揭露荒谬的政治是需要极大的承担。林昭处在毛泽东的独裁时期,崔卫平处在共产党的后极权时期,但这两个时代都缺乏个人价值,道德观念都无法建立,政治哲学更无从谈起。但崔卫平始终没有放弃思考,始终面对和承担自己所处的风险,寸守着林昭的思想情操,精神上决不屈服,更没有成为犬儒主义的干将。我们自豪地看到崔卫平不是体制的附属品,她保持了独立人的可贵之处。林昭在天之灵会感受到她又拥有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姐妹。在一个丧失了个人生存价值和患了政治冷漠症的社会,她勇敢发声,以一个人的力量抵抗强大的权力,为此而授予林昭纪念奖,崔卫平当之无愧。

专制政府不但腐蚀了整个社会,也使政治色彩淡泊的文学被迫远离了政治,从而使社会更加僵硬和堕落。崔卫平从诗意的文学走入社会政治的艰难过渡,也正是社会缺乏道义的证据。我们不应该把政治留给政客把玩,因为这样生活和人生就开始出错了。人人都应该参与他所处时代去体验政治生活以获得自由和自尊。一个害怕生活千姿百态的社会毫不迷人,只有崔卫平这样的人道主义思想家,在努力争取还民众一个公正的精神生活,这社会才有美感和希望。但这一点并不足够说明她的文学和思想的内质。我们可以这么评说崔卫平;她在人类面临永恒的疑难和现实的苦难之间找到了独立的通道。当然,不是通往上帝的家园,因此,她比林昭的步伐更艰难。

尊敬的崔卫平女士,能够向你颁发这一奖项的举动无法超越你思想的激情。在这短短的颁奖词里介绍你的成就也犹如把木船装进瓶子般困难。但我相信人们将更会凝视你思想的隽美。我们也通过你传递这个信息:作家应该有作家的政治,政治就是文学思想的源泉。

你曾说过:在无法得到他人确证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因而会陷入萎缩和瘫痪,陷入虚无。在失去了与他人共同享有这个世界之后,也失去了关于自身任何有意义的感觉,因为“意义”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今天,我再次证明,你的思想正被大家分享,我为和你处在同一个时代而自豪。

我们知道,思想者不需要掌声,因为你已经宁静致远。但我还是要以独立中文笔会的名义请你接受第六届林昭纪念奖并??接受我们的祝贺。

(独立中文笔会理事马建执笔)

▲独立中文笔会2010年首届刘晓波写作勇气奖颁奖辞

国际笔会独立中文笔会于2010年11月15日“狱中作家日”公布,将首届“刘晓波写作勇气奖”(第五届“狱中作家奖”)授予中国的刘贤斌和缅甸的札迦纳,以表彰他们长期以来无惧多次监禁的写作勇气和坚韧毅力。

 “刘晓波写作勇气奖”原是独立中文笔会于2006年设立的“狱中作家奖”,每年评选1-2人,前四届获奖者为杨天水、张林、吕耿松、杜导斌、徐泽荣。今年为了纪念已被判重刑11年的本会荣誉会长、前会长刘晓波20多年来的写作勇气以及对本奖的一向支持而定现名。刘晓波也是国际笔会纪念狱中作家委员会成立五十周年文宣“因作家畅所欲言”五十案最后一年(2009年)的代表,今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刘贤斌,现年43岁,四川遂宁自由撰稿人,1989年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求学期间参与八九学运,因此入狱两年半并失去学业,此后投身自由写作和人权民主运动,1998年加入秦永敏主办的中国第一个人权监督组织《中国人权观察》,在秦被捕后成立“临时总部”继续出版其通讯,1999年因参与创建中国民主党四川省党部再次被捕,以“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刑13年,后获数次减刑在服刑9年4个月后于2008年11月6日出狱。刘贤斌不顾尚处被剥夺政治权利三年附加刑的监控风险,参与刘晓波共同发起的《零八宪章》连署,为首批303位签署人之一,在刘晓波于次月8日被捕后仍无惧当局日渐收紧的高压,继续保持高昂的写作勇气,连续发表《出狱一百天》、《血与火的洗礼——我在一九八九年》、《民主党人印象》、《狱中书信》、《我的民运二十年》等多种系列文章。2009年,刘贤斌获流亡海外的“八九一代”学生评选的第九届“中国青年人权奖”。在刘晓波于12月25日被宣判后,他发表《刘晓波遭重判后的民间道路选择》强调:“刘晓波此次坐牢是非常值得的,他虽然牺牲了个人的自由和幸福,却唤醒了千万个公民勇敢地站起,这是刘晓波先生的重大历史功绩,他将因此而名留青史”;“在这个时刻,我们应当尽快平复心中的悲愤情绪,重新拾起我们的信心和热情,并沿着刘晓波的所坚持的理性抗争道路继续前行。”2010年6月28日,刘贤斌被四川省遂宁市公安局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再次拘捕,2011年3月25日被四川遂宁市中级法院定罪并判处10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2年零4个月。刘贤斌曾获2009年第九届“中国青年人权奖”等奖项。

 
札迦纳(Zarganar),现年50岁,本名貌杜拉(Maung Thura),缅甸最著名的喜剧演员和讽刺作家,多才多艺,集演员、导演、歌唱家、音乐家、作家和诗人于一身。由于对缅甸军政权长期坚持批评,札迦纳自1988年10月参加抗议军事政变当局大屠杀的示威活动而入狱半年以来,先后四次遭监禁共达八年,至今仍在狱中服2008年被捕后判处的35年徒刑。2006年5月,他因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次采访中批评当局,并遭指控他在拍摄缅甸工业部制作的商业电视片中把台湾说成“国家”,被当局无限期地禁止从事演出和娱乐业活动,致使他妻子和两个孩子流亡美国,但他仍坚持在国内从事写作和人道活动。2007年9月,缅甸爆发以僧侣为主导抗议军政府的大规模示威,世称“藏红花革命”,札迦纳是少数几位世俗领导人之一,在遭到当局镇压后被拘留了三星期。2008年5月,缅甸发生震惊世界的巨大风灾,10多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札迦纳组织了缅甸艺术界和电影界数百人参与救援活动,督促运送物资边远灾区的村庄,并向外国媒体揭示他访问灾区所目睹的广大灾民的惨状,揭露军队对救灾的忽视和当地“救灾志愿人员”处理国际捐助资金的贪腐现象,为此于6月4日被捕。同年11月,他被加以刑法中的四项“危害公共秩序”的罪名重判达59年徒刑,远远超出外界预测的两年刑期,上诉后于次年减刑到35年。依赖他生活的父母在他这次监禁期间去世。根据最近的消息,札迦纳由于支持其他政治犯狱友的权利遭到监狱管理当局的报复,无法得到家人探访。札迦纳是诸多国际文艺和人权奖项获得者,包括英国笔会品特奖和加拿大笔会“人类一体奖”。

(独立中文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协调人张裕执笔)

▲徐泽荣:补领独立中文笔会2009年狱中作家奖致词

 
尊敬的嘉宾和与会独立中文笔会会员:

你们好!本人是第四届即2009年狱中作家奖获奖者。当年颁奖之时,本人仍在狱中,未能亲自领奖。今日得获补领且致获奖词,感到十分荣幸和欣喜。谢谢独立中文笔会的厚爱。

本人系狱十年有一,其中七年不用劳动,所以得获优于边角时间的大块时间用于写作。在九年多时间里(头一年半不被给予纸笔),先后完成四部著作,??计杂文散文选集一部,技术经济论述一部,自传第一分册一部,《马学知行原错, 1859——2009》一部,以及日记12本,旧体诗10首。狱中潜心写作令我真切体会到了曾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多年的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所总结出来的“人类的终极自由”,并由此坚信:写作既是人类实践认知、理论认知、审美认知的酵母,亦是人类战胜恐惧,战胜监禁,战胜孤立的法宝。有人曾经劝我,手稿若被没收,岂不白写?本人答道:“写了还有50%的希望带出,不写就连1%的希望都没有。写胜于不写。”结果是不用什么抗争,当局就允许我将手稿带出;日记除外,我相信二三十年之后,可被取回。

《马学知行原错,1859-2009》已非传统意义上的批判,而是科学意义上的证非,即内理证非十外象证非。实证科学只承认“实验取证和逻辑推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共轭标准”。马氏实证科学从一开始就错了,并非社会变迁使其失效;而马派哲学更早已为马氏本人所明言放弃,因为实证科学是对虚悟哲学的范式破茧证非。有鉴于此,本人如今认为,当代中国的政治改革,其项目顺序应当有所改变:弃马学,废国有,遏“关系”应被置于立宪政,行普选,开党禁之前。先建市民社会后建公民社会亦是西欧北美政治发展的顺序,独尊马学比独尊儒学更加阻碍市民社会的发育,这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社会各界十一年如一日的关心和支持,本人借此机会表示永恒的感谢。本人另有《出狱感谢信》广为网寄。

正义的写作万岁!


徐泽荣谨识

2011年7月23日

▲国际笔会狱委主席弗雷泽代领首届“刘晓波写作勇气奖”的致辞

 (2011年7月24日香港讯)独立中文笔会昨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内举行会庆十周年纪念会,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主席、加拿大笔会前会长玛莉安•博茨福特•弗雷泽女士(Marian Botsford Fraser)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代表2010首届“刘晓波写作勇气奖”得主得主之一、缅甸诗人札加纳领奖,其致辞全文翻译如下:


 
各位笔会同仁、各位来宾:

首先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庆祝独立中文笔会10周年,并代表札加纳领取首届“刘晓波写作勇气奖”。

独立笔会自从走出1989年6月那个寒冷的阴影而成立以来,成果显着。我作为国际笔会狱委主席,很高兴与独立中文笔会一起工作,这个关系起于2007年12月,当时我们与加拿大笔会和美国一起启动奥运会文宣活动,该活动的标志,以及相继开展的合作,有效、迅速和精确,极为温暖人心和慷慨激昂。独立笔会不但是国际笔会最活跃的分会之一,也是国际笔会最大的资源之一。

缅甸诗人、喜剧演员和社会活动家札加纳是首届“刘晓波写作勇气奖”理想的得主。他本名貌杜拉,49岁,他为自己取艺名“札加纳”,意为“小钳子”,因为他曾受过牙医的职??业训练。从年轻时他就从事表演和做模仿他人的演出,他组建了一个舞蹈团和剧团,并在四部电影里扮演主角。

札加纳成为缅甸顶尖喜剧演员,以政治讽刺著名,复兴了类似缅甸传统中宫廷小丑——唯一被允许批评领导的人的作用。札加纳对喜剧的作用曾颇乐观,他说:“如果政府早上走错一步,我们可以晚上批评它。”有一段时间,军事当局容忍了他,甚至有时邀请他去为他们演出。但随着政治气候恶化,当局失去耐心并试图迫使他沉默。

在1988年的起义中,札加纳发表演说吸引了大批听众,赢得激动人心的喝彩,他成为学生民主运动中一个领先声音,虽然他从不加入任何政党。他对群众的号召力仅次于昂山素季。

札加纳因取笑政府于1988年10月第一次被捕,六个月后获释。但在1989年5月,他在数千民众面前模仿军政府前首领苏貌将军。他因此被捕并被判刑5年,关押在仰光永盛监狱的小监房里。此次他服刑4年,被禁止读书和写作,所以他用陶瓷碎片在牢房地上写诗,并记忆下来。

当札加纳1994年获释时,他被禁止在公众场所演出。他的录音带和录像受到严格审查。 1996 年,他被禁止任何演出,并被禁止写作和发表作品。但他坚持挑战当局,以文字和口头传播他的笑话,直到2007 年9 月因支持仰光僧侣们秋季抗议而被捕。当年10月他再次获释,但在他批评缅甸军政府应对2008年5月风灾不力后,于2008年6 月再次被捕。

当纳尔吉斯台风重创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时,札加纳动员了400多位演艺界人士为灾民提供帮助。来自这些艺术家和支持者们的捐款,在风暴过后5天送达了很多获得政府帮助甚微的灾民们。札加纳在接受采访时谈了他的工作和灾民的需要,并公开嘲讽国家媒体有关政府救灾工作的报导。

2008年8月,他被指控7项罪名,包括“玷污侮辱宗教”,3个月后他被加以违反“电子通讯法”判刑45年,一周后又以其它罪名被加刑14年。他被从仰光的永盛监狱移送到其家人居住地的偏远农村的监狱服刑59年。

2009 年,札加纳的刑期减至35年。我们得知他患有心脏、黄疸和胃溃疡等疾病,不但得到很少的医疗照顾,还经常被拒绝亲属探监,因此我们持续严重关注他在狱中的处境。

2008 年,加拿大笔会授予札加纳“人类一体奖”,并要求将这笔奖金用于对他直接有效的帮助,因为囚犯只能用现金才可获得医疗和健康的食品。国际笔会狱委的朋友会尽可能让札加纳每个月获得少量的钱,通过多个月转送救助款,我可以保证这次的奖金我们会同样处理。

缅甸关押大约2100名政治犯。今年5月,对于联合国特使立即释放所有政治犯的呼吁,军政权的回应显得玩世不恭甚至残忍,下令将札加纳漫长的刑期减掉一年,这样其余刑仍然超过三十年。

为什么说札加纳是“刘晓波写作勇气奖”的合适选择呢?

札加纳与刘晓波,喜剧演员和思想家,两位诗人,我认为他们在精神上是相通的,都被禁锢在孤立的监房里,被剥夺接触家人的权利,暂时被消音,但不会被击败。我和今晚在座的诸位中的很多人,都参加了奥斯陆授予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会——确切地说,是授予他的空椅子。在颁奖仪式上,我们听到杰出的挪威演员丽芙?乌曼朗读刘晓波写于2009年12月他被判刑前夕的文字:

“我没有敌人,也没有仇恨。所有监控过我,捉捕过我、审讯过我的警察,起诉过我的检察官,判决过我的法官,都不是我的敌人……因为,仇恨会腐蚀一个人的智慧和良知,敌人意识将毒化一个民族的精神……阻碍一个国家走向自由民主的进程……我希望自己能够超越个人的遭遇来看待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以最大的善意对待政权的敌意,以爱化解恨。”

2007 年,在两次监禁之间,扎加纳接受了一位英国纪录片制作者的采访(当然是非法的),在采访中他说:

“我不喜欢报复和仇恨。军政权封禁了我,但我不恨他们。所有我的敌人必定是我的朋友。”

最后,让我以札加纳第一次被囚禁时所作的一首短诗作为结语:

不要唤醒他

门最终何时敲开?

他们不让我知道。没关系

只要我的心还跳动

总有自由的一天。

每扇门都有两向

进和出。每枚硬币有两面

头随尾。所以

多谢平均律

我可以平息思念。


谢谢将首届“刘晓波写作勇气奖”颁发给缅甸诗人、喜剧演员和社会活动家札加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