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强调安全生产事关稳定大局和党与政府的形象声誉,中国不要带血的GDP。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7月28号的社论表示,近期中国接连发生的矿难、道路交通事故以及建筑物和桥梁垮塌等事件,暴露出制度和管理存在不少漏洞,教训极其深刻。安全生产不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也事关稳定大局以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形象、声誉。
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指出,中国铁道部门草率处置“7?23”列车追尾事故现场和伤亡乘客的做法,引起社会广泛抨击。《人民日报》此时发表这篇社评,能不能代表官方的观点?其呼吁对象是谁?都不确定:
“这样一篇文章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最高决策层的观点?中国的政治写作,话语模式,泛泛地号召性的一种呼吁都是说不出对象的。我们太多的口号,主语也没有,宾语也没有。官方有时候同时会有这样的文章,但是同时还会有不同观点的文章,似乎有点左右互博的感觉。像这样的交通安全关系到许多环节,这些环节并不是靠最高领导人的呼吁呐喊就可能解决的。”
官方的“中国广播网”同一天刊登“7?23”救援前线指挥部负责人的表态,否认中国媒体有关,宣布无生命迹象而结束救援后,事故车厢又搜出幸存者的报道,指责报道完全没有根据。但据中国《第一财经》的现场记者视频报道,与最后一名生还女孩伊伊被同时抬出事故车厢的还有一位3岁男童的尸体,而小男孩身体并无伤痕。救援人员认为,在父母遇难后,近20个小时无救援,以及车厢的高温,很可能是导致小男孩窒息死亡的原因。
旅美中国学者程晓农就此表示,中国当局“7?23”事故的处理,集中反映出中国政府急于平息民怨的态度:
“这次高铁事故有个不同特点,民间的反应非常强烈。中宣部尽管下了令要各媒体不得追踪采访报道,尤其不得去挖掘关于真实死亡人数的情况。那么这样一个强烈的民意中国政府是警惕的。所以在这样情况下,政府实际上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帮助铁道部掩盖真相;第二,让《人民日报》出面说一些空洞的话,平复老百姓的不满。这也是为什么这次温家宝在温州召开现场会议后,几十个记者齐声高喊铁道部回答问题,温家宝和所有台上官员们漠然视之,就跟没有听见一样,转身就走,这才是中国政府真实的态度。”
贺卫方教授强调,独立的司法调查以及新闻舆论监督是解决当前安全事故的必要前提:
“建立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督,放在一种更加透明的状态;而不是现在这样的经常是监理机构和施工单位其实基本上是利益共同体。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个独立的司法体系,进行一种公正地、透明地判断。当然这一方面我觉得也离不开新闻界的一种更加有效的介入,让媒体成为监督者。而中国在这些方面我觉得都是远远不够的,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人民日报》的社论强调,虽然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并非不计代价,更不能被少数人曲解为一切为发展让路。中国要发展,但不要带血的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