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汇报》分析中国在全球猎取原材料的势头,认为中国作为后来者,采取变色龙策略,不问政治制度,对于北非的专制政权的倒台,也能作出灵活反应,然而问题是,中国未来是否会因为争夺资源而危害国际安全。
该报9月1日的文章认为,”中国是猎取能源的后来者,因此就得加强在迄今被西方忽视的地区四处搜寻。至于什么制度,是镇压的专制政权还是有效的民主制度,中国是无所谓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霍尔斯拉格(Jonathan Holslag)说:’中国奉行变色龙策略,适应各种环境。要是一个法治很强的国家,中国企业多少都会接受。要是不可捉摸,它们会加以利用。到哪里都是这样。’事实上中国的战略或许在不发达的市场更行得通,那里靠的是人际关系。……北京大学教授王跃生说:’我们的优势是,与非洲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有着良好关系。与它们合作时,中国不提出人权或民主之类条件。我们没有这个问题。
“特别是中国在非洲的活动被许多人批评。北京在那里与许多不可靠的政权合作:中国是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最大主顾;非洲最腐败的国家之一安哥拉是中国的第二大石油供应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就在6月份,国家主席和党的领袖胡锦涛还会见苏丹统治者巴希尔(Omar al Baschir),后者因战争罪被国际法庭下令逮捕。
“独裁者穆加贝(Robert Mugabe)8月份感谢中国帮助津巴布韦建设军事大学。中国在非洲最重要的伙伴之一是专制统治的刚果民主共和国, 6年来中国在那里至少投资66亿美元。……”
“中国的反应更加灵活”
该报还写道,”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公司也有转变想法的苗头,显然不再不惜一切代价地将任何原材料生意都弄到手。它们或许发觉,最低程度的安全、可靠和稳定对保护自己的投资是必要的。这个教训也在利比亚冲突上表现出来。这个国家迄今是中国的第二大石油供应国,可是在起义之初,36000中国人不得不被接回中国。……官方通讯社报道说,由于政治动荡,中石油在利比亚和尼日尔中止了6个项目,价值12亿元(1.88亿美元)。
“对这种政权更替,中国的反应更加灵活。比如北京已经与利比亚反叛力量有了接触,而且也与现在独立的苏丹南部保持关系。然而,人民起义也促使北京将自己的能源来源多样化。于是,中国投资的主要目标从非洲国家加强向拉美转移。……”
该报指出:”……未来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的崛起将会如何影响国际安全。海德堡国际冲突研究所认为,争夺自然资源已经是第二个最常见的冲突原因。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霍尔斯拉格说:’中国作为原材料投资者的到来,已经改变了战略格局。其它强国的影响力被中国抑制,比如欧洲在非洲的影响或者日本在亚洲的影响。中国同时将其军队现代化,例如在可能蕴藏丰富资源的南中国海越来越咄咄逼人。所以,这是任何崛起的大国都有的问题:不管眼下多么大肆宣讲平和,未来的行为是没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