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离我居住地不到半小时车程的地方,发生了一件令全体国人都瞠目结舌的事情。据网上视频报道,10月13日下午5点半,一个名叫“悦悦”的2岁小女孩先后被两辆汽车碾压,她躺在地上的7分钟内,经过的18个路人无一施救。直到58岁的拾荒老太婆经过时,才将她扶起,随后被人送往医院。当天在医院抢救。直到今晨离世。
这几天,不断有海外的电视台、电台记者来电采访我对此事的看法。使我反而有种无话可说的尴尬。因为佛山就在我所居住的小城。这件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没想到,这个历来以生产建筑和工艺陶瓷产品闻名于世的城市,今天会以这种令人羞愧难当的方式再次扬名世界。那一刻,仿佛中国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我的身上,都以无言的谴责之剑刺射在我周遭仿佛炸裂的空气中。直到昨天夜里,分别还有两位作家朋友,先后从日本和英国给我打来电话,询问咱国内的人今天怎么都变成了这个样子?在谈论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相同的字眼——丧尽天良。
这种应该用在强盗、恶棍身上的形容词,现在居然用在了我身边每天可能迎面而来,擦身而过的路人身上。我简直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居然有这样顽强的淡定,这样非凡的勇气,生活在这块如此非人的土地上!
一、冷漠
冷漠这个词,是这次小悦悦事件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电影导演洪小刚说得不错,冷漠其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族性的一部分”。只是原来信息化没有今天这么发达而普遍,许多比这更令人沮丧的冷漠案例,都湮没在无声的岁月里去了。而且中国人也极为善忘,不记得短短四、五十年前,到底饿死了多少人,不记得很多民族先贤的魂灵飘在何处,甚至不记得自己当年轰轰烈烈亲身投入八九“六四”时的慷慨激昂和血染广场……
冷漠,毫无疑问有资格成为今年——2011年最具特色的关键词。小悦悦事件,不仅仅是佛山的耻辱,也是中国的耻辱。如果从“我们都是罪人”的宗教意义上说,小悦悦事件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羞耻。是的,最冷漠、最没有道德的,肯定不仅仅是佛山人。在中国其他很多城市,其实也都具备了发生小悦悦事件的成熟条件。这几年来,连续都有许多“老人跌倒无人搀扶致死”的新闻报道,但值得肯定的是,官方默认这样的报道存在,而不是像多年前那样极尽封杀之能事,多少可以见证这个社会仍然在悄然地变化。许多报章杂志,甚至把这类“该不该扶起老人”的辩论,作为发起社会公众热议的公共话题。尽管我认为讨论该话题非常无耻!因为这是地球人都明白的道德常识,而只有我们中国人居然还需要大家热烈讨论。这是多么令那些老外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看看我们周遭的世界,彭宇案一再发酵所产生的后果吧。法律不仅不会鼓励人们勇做道德之事,反而会把你陷于既不道德也不经济的境地,罪感和畏惧感反而朝着有悖于善的方向激励;郭美美事件,更是极大地败坏着公众的行善之心,甚至触发国民内心仇恨和报复的念头;贪腐数亿的高官、情妇无数的局长,他们促成的流行厚黑学是,一个人的“说”和“做”是完全可以分裂的。台上的礼义廉耻只是台下贪婪无边的幌子,此类事情越多,底层被欺骗的感觉就越重,于是乎,上下互动,攀比着败坏和邪恶的手段……
二、责任
我注意到在小悦悦事件的评论中,公众谴责的方向几乎都集中在那18个见死不救的路人身上。他们忽略了如下几点。
我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在两辆碾过的窄小过道两旁,都有近在咫尺的小店铺生意兴隆。店主们分明也在视若无睹之列。他们也属于见死不救的冷漠样板。还有,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时间段里,年仅2周岁的小悦悦完全成了一个无人看管的小孤女。照顾小女孩的应该是谁?当然是有天然监护责任的父母!直到小悦悦出事,被车碾压成粉碎性骨折,她那不称职的父母才在周围路人的催促下,四处寻找他们的女儿。这样不负责任的父母,同样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
当然那些泰然飘过的18个路人,更让我们绝望得无法喘气。如果发生在美英等国,他们难以逃脱“见死不救罪”。英国就有涉嫌“没有对涉险人士予以协助”的法律定义,但中国的冷漠路人却无需面临法律的惩罚。因为我们知道这样的路人和这样愧为人父的大人,在我们熟悉的周围,乃至在中国无数辉煌起来的城乡,都无处不在地存在着。而且,如今出现在马路上、餐桌上、屋顶上、矿井里的一座座“奥斯维辛”,也一再昭示社会冷漠与道德滑坡正在生发出多么大的软性破坏力。
这次小悦悦事件,为我们提供了重新疏理个人和社会责任的机会。我们在谴责道德滑坡之余,也应从我们每个人的角度反思,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思个人的道义责任,坚守底线良知,让国人重新找回“罪感和羞耻之心”,首先是承担启蒙的知识分子的责任。
三、出路
众所周知,中国这三十年的改革都只是在经济体制内的大跃进,而政治体制的改革,则几乎仍在原地转圈。之所以陷进如此徘徊不前的僵局,乃是因政治强人邓小平在三十年前就已经为他之后的领导人定下了改革的基调:“毛泽东这面红旗不能倒”、“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如此一来,凡属政治领域内的大小动作,都被她之后的领导人视为烫手山芋,不敢轻易越雷池半步。
如果抛开邓后来在“六四”屠杀上的罪错,他在全中国刚刚从毛式极权统治下艰难缓过劲来的国情下,采取暂时不争论“姓资姓社”的政治原则问题,而把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放在首要考虑的议题上,的确能对提高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极大的助益,但是,现在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中国政府仍然坚持邓小平三十年前的过时主张,就已经不适应现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了。
举目四顾,中国大陆的电视台、报章杂志所重点推介的宣传主题仍然是“致富就是英雄”、“发展就是硬道理”,落实到社会底层,“有钱就是硬道理”、“一切向钱看”依然成为畅行无阻的丛林法则。于是,传统道德、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等传统美德都不得不臣服于邓式保守不变的“硬道理”之下,加上官方意识形态的大肆宣传和主流媒体的推波助澜,便使许多国人在几近疯狂的利益追逐中,丧失了人之为人的底线伦理。“钱”和“私”字才是最重要的,连尚待启蒙的小学生都知道“长大想做贪官”,可见,追逐利益的潜移默化在中国这块浮躁的大地上,已经产生了多么深入人心的号召力。而“扶不扶跌倒在地的老人”、“救不救落水的儿童”就变成了21世纪的中国人至今仍然无法解决的伦理难题。
中华民族的礼义廉耻,原本植根于最质朴最底层的“草民”中间。而在如今社会道德被污染得超出想象的中国,恢复传统美德、重建人性文明,已非一日一年之功,“正如茂密的森林被砍伐过度,变成荒漠后,仅靠种一些小树是无法恢复生机的。”唯有在宪政结构上尽快向世界主流文明——“民主、法治、人权、尊严”靠近,彻底推倒对毛泽东的错误评价,抛弃邓小平已经过时的政治遗嘱,找回失去的“礼义廉耻”中的“耻”,虚心融入西方先进政治文明的主流浪潮之中,中国人的精神追求才会逐渐重回孔孟的故里。须知,“民主、自由、法制、人权”的普世价值并非只有西方才适用,台湾的马英九先生说得好:“我们希望有一天,所有炎黄子孙都能和台湾人民一样,享有‘自由、民主、法治’的多元生活方式。我们深信,这样的梦想并不遥远,因为这些价值在台湾都已经实现,不是西方人的专利……”社会实现相对公平,仇富情绪才不会突然爆发;贫富悬殊缩小,社会才会平和;仁爱之心回归,人们才会相互扶助。另外,公民教育缺失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当下中国,公民素质培养、责任教育、道德底线等,均已渐失。全社会都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丛林生存状态,人人都不惜为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事习惯已然形成。同时,政制体系与现行律法严重缺乏对正义行为的支持和褒奖。这正是造成今天这个怪异社会里面正义感和责任感丧失殆尽的根本原因。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经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小悦悦悲剧的意义至少已提醒我们,如果作为第19个路人走过那片身为同类的惨淡血泊时,我们的良知将会如何自处?
这几天,不断有海外的电视台、电台记者来电采访我对此事的看法。使我反而有种无话可说的尴尬。因为佛山就在我所居住的小城。这件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没想到,这个历来以生产建筑和工艺陶瓷产品闻名于世的城市,今天会以这种令人羞愧难当的方式再次扬名世界。那一刻,仿佛中国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我的身上,都以无言的谴责之剑刺射在我周遭仿佛炸裂的空气中。直到昨天夜里,分别还有两位作家朋友,先后从日本和英国给我打来电话,询问咱国内的人今天怎么都变成了这个样子?在谈论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相同的字眼——丧尽天良。
这种应该用在强盗、恶棍身上的形容词,现在居然用在了我身边每天可能迎面而来,擦身而过的路人身上。我简直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居然有这样顽强的淡定,这样非凡的勇气,生活在这块如此非人的土地上!
一、冷漠
冷漠这个词,是这次小悦悦事件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电影导演洪小刚说得不错,冷漠其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族性的一部分”。只是原来信息化没有今天这么发达而普遍,许多比这更令人沮丧的冷漠案例,都湮没在无声的岁月里去了。而且中国人也极为善忘,不记得短短四、五十年前,到底饿死了多少人,不记得很多民族先贤的魂灵飘在何处,甚至不记得自己当年轰轰烈烈亲身投入八九“六四”时的慷慨激昂和血染广场……
冷漠,毫无疑问有资格成为今年——2011年最具特色的关键词。小悦悦事件,不仅仅是佛山的耻辱,也是中国的耻辱。如果从“我们都是罪人”的宗教意义上说,小悦悦事件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羞耻。是的,最冷漠、最没有道德的,肯定不仅仅是佛山人。在中国其他很多城市,其实也都具备了发生小悦悦事件的成熟条件。这几年来,连续都有许多“老人跌倒无人搀扶致死”的新闻报道,但值得肯定的是,官方默认这样的报道存在,而不是像多年前那样极尽封杀之能事,多少可以见证这个社会仍然在悄然地变化。许多报章杂志,甚至把这类“该不该扶起老人”的辩论,作为发起社会公众热议的公共话题。尽管我认为讨论该话题非常无耻!因为这是地球人都明白的道德常识,而只有我们中国人居然还需要大家热烈讨论。这是多么令那些老外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看看我们周遭的世界,彭宇案一再发酵所产生的后果吧。法律不仅不会鼓励人们勇做道德之事,反而会把你陷于既不道德也不经济的境地,罪感和畏惧感反而朝着有悖于善的方向激励;郭美美事件,更是极大地败坏着公众的行善之心,甚至触发国民内心仇恨和报复的念头;贪腐数亿的高官、情妇无数的局长,他们促成的流行厚黑学是,一个人的“说”和“做”是完全可以分裂的。台上的礼义廉耻只是台下贪婪无边的幌子,此类事情越多,底层被欺骗的感觉就越重,于是乎,上下互动,攀比着败坏和邪恶的手段……
二、责任
我注意到在小悦悦事件的评论中,公众谴责的方向几乎都集中在那18个见死不救的路人身上。他们忽略了如下几点。
我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在两辆碾过的窄小过道两旁,都有近在咫尺的小店铺生意兴隆。店主们分明也在视若无睹之列。他们也属于见死不救的冷漠样板。还有,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时间段里,年仅2周岁的小悦悦完全成了一个无人看管的小孤女。照顾小女孩的应该是谁?当然是有天然监护责任的父母!直到小悦悦出事,被车碾压成粉碎性骨折,她那不称职的父母才在周围路人的催促下,四处寻找他们的女儿。这样不负责任的父母,同样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
当然那些泰然飘过的18个路人,更让我们绝望得无法喘气。如果发生在美英等国,他们难以逃脱“见死不救罪”。英国就有涉嫌“没有对涉险人士予以协助”的法律定义,但中国的冷漠路人却无需面临法律的惩罚。因为我们知道这样的路人和这样愧为人父的大人,在我们熟悉的周围,乃至在中国无数辉煌起来的城乡,都无处不在地存在着。而且,如今出现在马路上、餐桌上、屋顶上、矿井里的一座座“奥斯维辛”,也一再昭示社会冷漠与道德滑坡正在生发出多么大的软性破坏力。
这次小悦悦事件,为我们提供了重新疏理个人和社会责任的机会。我们在谴责道德滑坡之余,也应从我们每个人的角度反思,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思个人的道义责任,坚守底线良知,让国人重新找回“罪感和羞耻之心”,首先是承担启蒙的知识分子的责任。
三、出路
众所周知,中国这三十年的改革都只是在经济体制内的大跃进,而政治体制的改革,则几乎仍在原地转圈。之所以陷进如此徘徊不前的僵局,乃是因政治强人邓小平在三十年前就已经为他之后的领导人定下了改革的基调:“毛泽东这面红旗不能倒”、“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如此一来,凡属政治领域内的大小动作,都被她之后的领导人视为烫手山芋,不敢轻易越雷池半步。
如果抛开邓后来在“六四”屠杀上的罪错,他在全中国刚刚从毛式极权统治下艰难缓过劲来的国情下,采取暂时不争论“姓资姓社”的政治原则问题,而把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放在首要考虑的议题上,的确能对提高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极大的助益,但是,现在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中国政府仍然坚持邓小平三十年前的过时主张,就已经不适应现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了。
举目四顾,中国大陆的电视台、报章杂志所重点推介的宣传主题仍然是“致富就是英雄”、“发展就是硬道理”,落实到社会底层,“有钱就是硬道理”、“一切向钱看”依然成为畅行无阻的丛林法则。于是,传统道德、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等传统美德都不得不臣服于邓式保守不变的“硬道理”之下,加上官方意识形态的大肆宣传和主流媒体的推波助澜,便使许多国人在几近疯狂的利益追逐中,丧失了人之为人的底线伦理。“钱”和“私”字才是最重要的,连尚待启蒙的小学生都知道“长大想做贪官”,可见,追逐利益的潜移默化在中国这块浮躁的大地上,已经产生了多么深入人心的号召力。而“扶不扶跌倒在地的老人”、“救不救落水的儿童”就变成了21世纪的中国人至今仍然无法解决的伦理难题。
中华民族的礼义廉耻,原本植根于最质朴最底层的“草民”中间。而在如今社会道德被污染得超出想象的中国,恢复传统美德、重建人性文明,已非一日一年之功,“正如茂密的森林被砍伐过度,变成荒漠后,仅靠种一些小树是无法恢复生机的。”唯有在宪政结构上尽快向世界主流文明——“民主、法治、人权、尊严”靠近,彻底推倒对毛泽东的错误评价,抛弃邓小平已经过时的政治遗嘱,找回失去的“礼义廉耻”中的“耻”,虚心融入西方先进政治文明的主流浪潮之中,中国人的精神追求才会逐渐重回孔孟的故里。须知,“民主、自由、法制、人权”的普世价值并非只有西方才适用,台湾的马英九先生说得好:“我们希望有一天,所有炎黄子孙都能和台湾人民一样,享有‘自由、民主、法治’的多元生活方式。我们深信,这样的梦想并不遥远,因为这些价值在台湾都已经实现,不是西方人的专利……”社会实现相对公平,仇富情绪才不会突然爆发;贫富悬殊缩小,社会才会平和;仁爱之心回归,人们才会相互扶助。另外,公民教育缺失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当下中国,公民素质培养、责任教育、道德底线等,均已渐失。全社会都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丛林生存状态,人人都不惜为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事习惯已然形成。同时,政制体系与现行律法严重缺乏对正义行为的支持和褒奖。这正是造成今天这个怪异社会里面正义感和责任感丧失殆尽的根本原因。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经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小悦悦悲剧的意义至少已提醒我们,如果作为第19个路人走过那片身为同类的惨淡血泊时,我们的良知将会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