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地区一位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在巷子里,被车撞倒并两次碾压,十八名路人经过,却视若无睹。这一事件经媒体披露之后,震撼了全中国。舆论普遍谴责路人的冷漠,众多评论认为这一事件其实反映了中国人普遍的道德沦丧。对于如何补救这一精神空虚,有人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道德学习,有人认为应该立法规范“见义勇为”或“见死不救”的行动。但是,对于如何会出现这种道德冷漠,什么原因导致路人“见死不救”或不敢、不愿“见义勇为”?有调查显示,导致社会冷漠的原因是“社会安全感不够”,“社会怨气太重,缺少温暖”。然而,为何社会安全感不够?社会又为何缺乏温暖呢?
中国人真的道德冷漠吗?
进一步追问,中国人真的道德冷漠吗?有没有相反的例子可以证伪中国人道德冷漠的结论呢?实际上,如果看看中国网上的言论,浏览一下中国网友关于小悦悦事件的批判和反省,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人并非如此冷漠。如果说,网上仅仅限于言论层面的话,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不难找到有力的证据 ,证明中国人道德并非如此冷漠。我们在这里且将陈光诚案例作为一个例证。
盲人陈光诚通过自学获得律师执照,由于揭露山东临沂强制计划生育暴力,维护受害者的权利而被山东司法机构于2006年判刑四年。服刑期间,陈光诚获得了中国与世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他同中国总理温家宝一起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陈光诚于2010年刑满出狱,但却在自己的家中遭到软禁与监控。一个曾经受到中国当局表彰的维权人士,一个不惜生命与安全维护法律尊严的盲人律师,出狱之后不仅不能重获自由,甚至整个家庭也受到株连,其六岁的女儿也无权上学。面对如此不公,如此蛮横、如此无耻的行为,中国人为此动容,世界为此悲哀。今年以来,不仅有众多中国义女、义士不顾安危前往山东临沂东师古村试图探望陈光诚,不少的国际媒体记者出于职业道德试图采访陈光诚。然而,东师古村俨然如同中国一座特别监狱。为了继续关押一个已经满刑的盲人,不惜血本,将东师古村严密包围,任何人不能接近陈光诚。近期以来,由于网络的呼吁,探望陈光诚的网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尽管网友探望陈光诚的行动充满各种危险,探望者受到威胁,强制遣返,招致抢劫、殴打,有人还因此丢掉工作。但是网友没有退却,没有被吓倒,一个围绕探望陈光诚,呼唤正义,维护人权的全国规模的公民行动呼之欲出。
陈光诚唤醒了众多的眼明人
陈光诚的身上凝聚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悖论:陈光诚作为盲人,眼睛看不到光明,但他却以其行动将光明散布于社会。作为一名普通律师,遭到权力的打压,他是弱者,但是,他的存在却使一个默默无闻的东师古村聚集起大量的能量,当局不得不动用重兵把守,如临大敌。陈光诚在自己家中被严密监控,动辄遭受毒打,但是他却已一身道德正气,唤醒了众多的陌生人。东师古村俨然成为觉醒的中国公民朝圣并获得救赦的精神聚光点。拜专制政权所赐,陈光诚似乎正在被造就成为一个中华良心与正义的象征。
网友探望陈光诚的行动带给世人的是一个悖论式的启示:一方面,面对关押陈光诚这样一个法律良知与道德义士的行为,不少中国人知难而进,置安全与利益于度外。中国人的精神并没有死亡,良心并没有泯灭,道德并非如此冷漠!另一方面,这些主动去探访东师古村的人毕竟是少数,这种探访的风险太大,可能要付出的代价太高。不愿冒风险的和不愿付出代价的大多数人不会去探访陈光诚。
这一事实因而也可以解释为何路人对小悦悦丧生如此冷漠:只要还有陈光诚案例这样的强奸法律,践踏道德,蔑视正义的行动存在,只要这样的行动不受到惩处,相反还受到公权力的保护,甚至由公权力赤膊上阵的话,那么不向小悦悦伸出援手的人就会仍然是社会的大多数。多数人对于践踏他人生命、对于黑暗、邪恶现象冷漠处之就不仅仅是合乎狭隘私利的,也是合乎社会氛围的,同时也是为专制所鼓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