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名上海市民前往市委和市人大信访部门,谴责司法部门在处理强制拆迁案过程中的不作为。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法院的不作为来源于司法系统缺乏独立,公民靠上访很难解决问题。

11月17日,106名上海市民前往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大信访接待处集体上访,呼吁这两家机构维护公民诉讼权,制止上海司法体系的不作为。

访民代表鲁俊对美国之音表示,这些人大多是最近几年在政府强制拆迁过程中受到不公待遇的上海市民。他们无法通过正常的司法渠道投诉,只好诉诸信访部门。

他说:“区级法院不立案,中级法院也不立案,到市级法院也不立案。这违反了法律程序。因为中国的法律讲得清楚,就是说七天之内必须立案,不立案要给你出裁定的,法院即不给我们立案,也不给我们裁定。”

鲁俊说,这是上海访民就强制拆迁案件中的司法不作为现象第29次集体上访上海市人大和第17次集体上访上海市委信访部门。

他认为,尽管官方的说法是行政部门不能干预司法程序,但实际上,上海的法院系统正是因为听命于行政部门,才将失地公民的诉讼权置若罔闻。

他说:“包括法院、人大,都是共产党管的。那么作为法院,如果不能保障老百姓的诉权的话,向党的政府提出诉求,我认为老百姓没有走错。”

当天,鲁俊以及其他5名访民代表和上海市人大的信访处官员进行了会晤。鲁俊告诉美国之音,接待官员承诺将他们的诉求转达给法院。访民代表则表示,希望人大不仅可以转达诉求,更可以进一步监督法院的“不作为”和政府的“乱作为”。

浙江独立作家,社会评论人士昝爱宗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司法系统在拆迁问题上的不作为,来源于司法系统缺乏独立。访民或许可以借助信访渠道陈述冤情,但很难解决实际问题。

他说:“信访根本没有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拆迁的问题、司法腐败、政府腐败的问题,还有这些冤案。信访本来就是一个协调机构,它没有权力来解决的。它的存在就是一个花架子。”

近年来,强制拆迁在中国多次引发暴力冲突和拆迁户自焚等恶性事件,不仅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中国国内的官方媒体对此也常有报道。

新华社11月9日在其网站上刊载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由于拆迁事件多数涉及群体,而被告又往往是政府部门,法院立案艰难,大有“沦为地方政府附庸之嫌。”

与此同时,维权网站参与网报道说,上海莘庄工业区失地农民数十人在上海第一中级法院静坐已经进入第8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