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何种民主?环球时报引起的争论

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星期四发表社评,批判“中国反民主”的观点和论调。社评题目是:民主,仅靠革命远远不够。但是,该理论文章没有说明,是谁说,民主仅仅靠革命就够了。

*《环球时报》:理直气壮谈民主*

经常在理论上同“海外敌对势力”叫板的《环球时报》,星期四再度发表评论说,中国常被说成是“不民主”的,还不断被西方扣上“反民主”的帽子,“由于中国的确没有搞西方式选举,不少中国人自己也觉得‘理亏’”。社评说,“我们在‘民主’问题上一直处于被西方批判的位置。”

社评呼吁中国人别被西方控制了头脑,保持针对“民主”的独立思考。

*《环球时报》:中国需要好民主*

文章说,民主是好东西,中国也需要民主,但中国显然更需要“好的民主”。文章的题目是:民主,仅靠革命远远不够。但是,文章没有说明,是何种理论、何种思想、何种人认为,民主,仅靠革命就够了。社评也没有说明,是什么人认为,革命必然带来民主。

社评说,埃及连续发生街头抗议,动辄死几十人,中亚小国的党争使国家发展无从谈起时,就不是好民主。好的民主是:帮助避免专权,帮助决策科学化,帮助反腐败,而不会带来社会震荡。

*陈破空:北京害怕民主*

旅居美国的中国观察人士陈破空曾针对环球时报的另外一篇社评(“配合社会治理,知识分子应带头”)说,发生在中东北非的民主浪潮,茉莉花革命, 摇撼了更远的独裁者,比如北京。“中共出动大量警力,绞杀在中国各大城市出现的类似‘茉莉花革命’现象的人群聚集。”

*胡平:言论自由最为重要*

被称为海外民运一支笔的评论员胡平在网络刊物《纵览中国》(11/23)上发表文章说,共产专制造成了这样一种怪圈:因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大多数人不敢说真话;但只要大多数人不敢说真话,我们就永远无法赢的言论自由。要打破这种怪圈,与其呼吁大家都来说真话,不如呼吁大家都来捍卫言论自由,因为后者要比前者更容易,更简单, 而且也更重要。

胡平说,前年底,刘晓波被判重刑。崔卫平教授向她的知识界文化界同仁发去询问,请他们谈谈对刘晓波案件的看法;有些人没有回复,而几乎所有的回复者都对刘晓波被判刑表示反对。

*《环球时报》:中国民主在进步*

《环球时报》星期四的社评还说,这几年,中国的民主建设没有“原地踏步”,而是取得了进步。同五年前相比,中国人发言渠道多了;各级政府权力受到约束的现象也增多了;听证会也越来越多。大连PX项目因民众抗议关闭;北京等大城市交通方案被网上意见搞黄,网上要求空气监测“PM2.5”,一些城市就开始着手准备。

但是,《环球时报》没有提到的是,厦门居民李义强因为参加反对PX项目的游行而被捕关押;它也没有提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因为环境和空气污染问题而提出的意见。

《环球时报》说,最近这些年是中国民主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其社评的结论是,其实,中国就走在民主的道路上,“只不过我们此前没有清晰地把这条路称为‘民主’。”

*杨威利:中国的改革只是经济改革*

博客作者杨威利在其博客上说,在中国,有很多反对民主的说词。有一种说词就是:中国已经在改革,已经朝着民主化迈进。杨威利说,一些既得利益者以此来遮挡批评,希望维持现状,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其实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的改革其实仅仅是经济改革。”

*看中国,该哭还是笑?*

最近海外中文互联网有一篇文章在盛传,其题目是:在海外想中国,不知该大笑几声,还是该大哭一场。文章说,“这个国家的法制是这样建设的:先制定无数法律,然后制定无数精密的程序,然后制定无数实施细则,然后制定无数司法解释,最后……由领导决定案子输赢。”

*民主选举是奇怪游戏?*

《纵览中国》网站也转了这篇文章。文章说,“在这个国家,选举是一场奇怪的游戏,最终结果由上级决定,上级需要哪个人当选,哪个人就一定会当选,很少出现误差。在很多时候,人们 需要从两个人中选出两个人来,还有些时候,这种选举甚至会违背数学原理,要求选民们从两个人中选出三个人来。

文章说,每过五年,会有一次全国范围的选举,选上的人 被称为人民代表,而事实上,他们几乎不能代表人民,只能算政府雇员,也只会帮政府说话。他们的典型人物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女士,她当了五十几年代表,从没 反对过任何提案,也从来不曾弃权,她的工作非常简单,只是举手,并因此过上了舒适的生活。最近情况有所变化,有些人未经政府同意就想参选。不幸的是,他们 几乎全都失败,还有一些人因此而遭受不幸。”

*成年人的身体,孩童般的脑子*

文章还说:“在这个国家,报纸和电视的责任不是报导真相,而是为政府做广告。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人愚蠢,教人效忠政府。这种教育和宣传,让许多人都活在未成年状态,他们有成年人的身体,但在精神上,就像是世事懵懂的孩子,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在怀念文 革,鼓吹个人崇拜,还有一些人认为那场空前绝后的大饥荒纯属子虚乌有,只是某些阴险小人阴险地编造。”

关于作者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