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性共产极权体制已经瓦解的今日世界,独裁中国的人权状况改善和政治转型进展,既取决于国内民间反对派和体制内开明派的坚韧推动,也取决于西方自由国家对中共政权的施压和劝诱。六四之后,西方国家在推动中国的政治进步方面,确实做了大量的努力,也取得了成效。所以,每当西方大国领导人访华时,我最关心的不是两国之间的外交、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关系和合作,而是他们是否关注中国的人权和新闻自由,通过访问能否说服中国领导人改善人权状况。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现总统布什对中国的访问都曾经促使一些异议人士从监狱中获得释放,最近回到美国的杨建利博士,也曾经受惠于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施加的压力和斡旋,本可提前出狱,但由于一些原因被杨建利所拒绝;前些年,北师大女学生“不锈钢老鼠”刘荻,因“莫须有”罪名曾被关押,但在德国总理施罗德努力下,终于获得释放。
当然,中共当局是拿绑架异议人士作为筹码的“人质”与西方国家谈判,令人厌恶。如今,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更多的比重,腰粗了,气也粗了,胡温政府越来越不屑于西方国家的呼吁,天马行空,我行我素,人权状况越来越糟,新闻管制越来越严,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有限。
毫无疑问,在西方大国中,最关注中国人权、新闻自由的当属美国,其次是英国,而欧洲大国法国和德国则以经贸关系为主,特别是法国的前总统希拉克对中共政权的态度几近献媚。可喜的是,随着德国和法国的新一代政治家的上台,两国政府的绥靖外交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关注和直言不讳的外交风格,在两次访华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中共“财大气粗”,但作为铁娘子“铁蝴蝶”的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来说,并没有望而却步。这次默克尔访华,如同以往访华一样,人权和新闻自由依然谈判的重点之一。默克尔直言人权和新闻自由,尤其是敢于会见原中青报《冰点》主编李大同等四位新闻界敢言人士,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也赢得了德国人民的喝彩。
有读者给德国之声写信,说默克尔在做秀,说默克尔会见的李大同等四人是中国政府能够容忍的,质问“假如Merkel真正想关注中国的新闻自由,就应该去见刘晓波,余杰, 焦国标……这些独立的知识分子。”我的看法是,默克尔已经做的足够好了,试问,还有哪些西方大国领导人在访华时接见过《中国农民调查》作者陈桂棣、吴春桃和李大同等新闻界异见人士?我倒希望西方国家领导人都来中国做“人权秀”,都来接见异议人士,如果有一天可以随意接见刘晓波这样著名的异议人士,那么中国政治春天也就不远了。
震撼中国民众的还有,默克尔入住酒店普通客房,与酒店客人一同用早餐,并且弯腰捡起不慎丢落在地上的面包片,默克尔的简朴、谦卑与中国官员的奢侈、浪费和傲慢相比较,给中国政府、中国官员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也使得中国民众认清了所谓“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多么的虚伪,多么的自欺欺人!制度的优劣,人品的高下,展现在中国人面前的是清晰的画面,那的确是一道分水岭。
●德国总理默克尔简介(维基百科)
安格拉•默克尔
德国第34任联邦总理
出生 1954年7月17日 (1954-07-17) (53岁)
西德汉堡市
政党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
配偶 Joachim Sauer
信仰 路德教派
安格拉。多罗特娅。默克尔(Angela Dorothea Merkel,1954年7月17日-),未婚名为安格拉。多罗特娅。卡斯纳(德文:Angela Dorothea Kasner),有“铁娘子”之称的德国政治家,在2005年11月22日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性联邦总理。自2000年开始默克尔就是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CDU)主席,同时也是德国联邦议院成员,代表包括北前波美拉尼亚(Nordvorpommern)与吕根(Rügen)等地区,以及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施特拉尔松德市(Stralsund)的选民。
背景
默克尔生于汉堡,名叫安格拉。多罗特娅。卡斯纳(Angela Dorothea Kasner)。默克尔是她第一任丈夫的姓氏,离婚后保留下来。她父亲是一位路德教会牧师,在她出生后不久,由于父亲从教会接到新的任命,全家移居民主德国东柏林以北80公里的Templin.她在那里完成初等教育,在莱比锡大学攻读物理学(1973年-1978年),之后在科学院物理化学中央学会工作学习(1978年-1990年),后来取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是量子化学。
1989年柏林墙推倒之后,她投入到蓬勃发展的民主政治运动中。1989年底她加入新党“民主觉醒”。民主德国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民主选举后,她得到新政府一个副政府发言人的职务,在洛塔•德•梅齐艾(Lothar de Maizière)手下工作。1990年12月两德统一后,她成为科尔内阁中妇女青年部部长。1994年出任环境和核能安全部长。1993年6月至2000年5月任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主席。安格拉。默克尔的政治生涯得益于前联邦总理赫尔穆特。科尔的提拔。科尔有一次叫她das M?dchen(小姑娘),因此很多媒体也把默克尔叫做“科尔的小姑娘”。
前民主德国的生活背景给她带来不少好处。她作为牧师的女儿,并在每间屋子都可能存在东德公安告密者的社会里度过生命的前36年,养成了很好的掩饰或控制情绪的能力。除了德语外,默克尔会说俄语与几近完美的英语,当人家评论她身为东德人(Ossi)的背景时,她说:“真的有话可说的人,是连化妆(掩饰)都不需要的。”
反对党领导人
1998年科尔政府在选举中失利时,默克尔任基民盟秘书长。政党金融丑闻危及基民盟很多领导的形象,首当其冲的是科尔本人,然后是主席沃尔夫冈•朔伊布勒(Wolfgang Sch?uble),默克尔公开声明与科尔等人划清界限并代替朔伊布勒成为基民盟第一位女性领导人。默克尔当选在很多方面都是让人十分惊讶:基民盟是一个有深厚天主教渊源的政党,面向西方,保守,男人控制一切。
很多人拿默克尔与前英国首相玛格利特•希尔达•撒切尔(两个人都是政治女强人,还都曾经是科学家)比较,把她叫做(多数是非德国媒体)“铁姑娘”。有时新闻媒体还用“Angie”称呼她。
除了基民盟主席职务外,2002年起他还是联邦议会中保守派的象征。
2003年春天,默克尔不顾全国反对,公开赞成伊拉克战争,并声称这是“不可避免”的。格哈特•施罗德把2002年选举胜利归功于对美国霸权和“军事冒险”强硬态度。
2005年5月30日她赢得了CDU/CSU提名,在2005年9月18日举行的联邦选举中与总理格哈特•施罗德(SPD)角逐下一届总理。10月10日,大选中几乎打成平手的基民盟与德国社民党在长时间的联合组阁谈判中取得共识,确认由默克尔出任联邦总理。2005年11月22日成为德国第一位女性联邦总理,也是一千年前的提奥法努(Theophanu)女皇(956年-991年)之后,第一位领导日耳曼的女性。
观点
默克尔担心欧盟未能定义“未来贸易战”的共同利益,现在欧洲的冷战以保持“和平和自由”的目的已经实现。“这就是我认为的,欧洲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不是把太多精力放到诸如‘要不要在葡萄牙修建与德国西北部相同的自行车专用道’这样的事情上。”
默克尔赞同国家自愿参与模式需要变革。“在德国,我们总是面对‘总是慢一拍’的危险。我们要加速变革。”
●默克尔关注中国人权和新闻自由
▲德国之声以“默克尔访华赢得德国满堂彩”为题,转载了部分德语媒体就默克尔访华直言人权、新闻自由进行报道。
听听“铁娘子”说些什么!
德国总理默克尔结束了对中国的三天访问。她在人权、新闻自由以及环境和气候保护等方面的坦率言论赢得了德语媒体的广泛赞扬。图林根汇报写道:
“生意要做,但更为重要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做生意。北京领导人显然害怕在国际社会受到像麻疯病患者那样的待遇。默克尔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她以明确的语言谈到人权,会见批评政府的记者。德国国内、甚至反对党和大赦国际都发出了欢呼声。施罗德时没有这样,他的稳健政策实际上是掩饰、而不是揭露弊端。”
图林根州日报认为,“默克尔确实值得敬重。在中国,她同样直言不讳,她没有向世界上经济最强国家之一的中国叩首礼拜。”该报接着写道:
“默克尔没有把生意放在良知之前。她没有用拳头敲打桌子,但也没有视而不见。她会见批评政府的记者,给了反对派以勇气,告诉他们,他们并没有被遗忘。她向中国领导人表明,在人权问题上转变立场不会丢失脸面,而只会给中国开辟重要的新机遇。”
汉诺威出版的新闻报也说,“默克尔不得不使人肃然起敬”。该报把默克尔与前两任德国总理做了一番比较:
“默克尔以何等的直率谈到中国的人权状况,以当然应该的心态会见民权人士,这一切大大超出了一些强势男人们敢做的范围。这对中国太重要了。而她的前任做事宁可保险一些:科尔主张‘以商促变’,施罗德则要求欧盟对这个崛起的转型国家取消武器禁运。现在看来,默克尔不会把俄罗斯总统尊称为‘纯正的民主派’。可喜的是,牧师的女儿默克尔全然不搞这套哥们义气。”
德国金融时报认为,默克尔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批评“首先是说给德国国内公众听的。尽管如此,默克尔还是成功地把以下信息带给了东道主:默克尔领导下的德国不仅对中国提出要求,它也要在世界政治的舞台上促使中国承担一个大国不可推卸的国际责任。”但是吕内堡地区日报对此持怀疑态度:
“如果以为,默克尔充满自信力的登场除了收到一些友好的答词外还能获得更多的东西,那就有些天真了。中国龙已经觉醒,甚至德国‘以商促变’的东方政策也遭到了失败。中国军人、政界官老爷和经济界巨头们为保证自己的主宰地位结成了同盟,看来他们既不会受国内的巨大矛盾、也不会受其它国家的影响。”
▲德国之声报道:默克尔中国第二天是新闻自由日。报道写道,今天(8月2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的行程进入第二天,而这一天行程的关键词就是“新闻自由”。默克尔上午首先与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会面,并在中国社科院发表演讲。在演讲中,默克尔特别指出08奥运会将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良好机会。随后,默克尔会见了中国新闻从业人员的代表,其中包括前“冰点周刊”主编李大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展江,以及著名网络博客赵牧。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报导如下。
上午与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进行会见时,默克尔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增加参与国际事务表示欢迎,但同时提出应该给予公民更多的言论自由。默克尔此后在中国社科院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了人权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没有人有权力把自己置于别人之上,人类的尊严不可分割”,而这些权力包括宗教自由,出版和言论自由。
默克尔在访问中国时不但与政府官员进行会谈,交换意见,也会接见一些民间人士,这几乎成为了惯例。去年五月访问中国期间,默克尔就与一些不同社会团体的代表进行了接触,其中包括因为出版“中国农民调查”一书而受到地方官员迫害的作家陈桂棣和吴春桃夫妇,以及曾经入狱多年的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金鲁贤。
而这次默克尔的会见对象是四名中国新闻从业人士,主题自然是中国的新闻自由状况。应邀参加的中国新闻界人士对于会谈的轻松气氛印象深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院院长展江博士描述了会面的场景,“我们大家都坐在一样的椅子上,就是在一个总统套房里开展的,并没有到专门的会议室里去。大家还是在一个比较平坦,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开展这次谈话的。”
据透露,默克尔在谈话中重点关注了中国公民的信息渠道,以及中国媒体的新闻自由程度,此外,默克尔对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并由此而带来的讯息自由交流尤其感兴趣。参与会谈的前“冰点周刊”主编李大同表示:“默克尔总理特别想了解中国媒体的现状和发展,尤其是新兴媒体互联网在中国社会进步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也关心中国当前社会的一些基本现状和矛盾。”
在会谈中,默克尔总理向中国新闻业的各位代表对于中国媒体是否,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对政府进行批评报道,展江博士是如此回答的:“今天在中国的媒体上,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对官员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开展的,特别是对于省部级以下的官员,即使是传统媒体现在也在开展批评。主要是通过评论的形式,而不是通过报道的方式。”
一个小时的会谈时间很快结束,那么作为德国总理,作为一名女性政治家,默克尔给中国的新闻工作者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展江和李大同给出的答案令人惊讶的一致,展江:“我觉得她还是比较平易近人的。”李大同 :“默尔克总理非常的平易近人。”
(未显示名字的另一个人是原中青报的贺延光——施英注)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默克尔访华第二天 促尊重人权。报道说,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访华行程星期二(8月28日)进入第二天,她在不同场合促请中国尊重人权。
默克尔上午与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会面,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演讲。她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增加参与国际事务表示欢迎,但也促请北京让民众有更多的发言权。
默克尔在演讲中说:“人权对于我们来说极其重要。”“没有人有权利把自己置于别人之上……人类尊严不可被分割。”她说,这些权利必须包括宗教自由、出版和言论自由。
默克尔在演说中也提到,德国和中国作为两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当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重申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对抗气候变化。
默克尔也说,德国政府一贯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会为“台独”分裂势力提供平台。
会见中国记者
默克尔也会见了一批曾批评北京当局的中国新闻工作者。
德国驻华使馆官员透露,出席会面的包括4位记者和作家,《中国青年报》副刊《冰点》原主编李大同也是座上客。
1994年起开始发行的《冰点》周刊写作风格犀利,很受知识分子的欢迎,但在去年1月24日突遭中共中央宣传部勒令停刊。
《冰点》在被停刊一个月之后复刊,但主编李大同、副主编卢跃刚被免职。
默克尔说,随着北京奥运的举办时刻越来越近,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将日益升温。
默克尔也促请中国继续向苏丹施压,早日促成达尔富尔地区和平。
默克尔在星期天(8月26日)深夜抵达北京,并在翌日先后会见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家主席胡锦涛。
默克尔星期二下午从北京转往南京,继续这次中国之行,星期三(8月29日)转往日本访问。
▲德国媒体看默克尔访华
德国总理默克尔开始了她就任联邦政府首脑以来对中国的第二次国事访问。德国媒体从经济关系、气候政策、新闻自由等各个角度来看这次访问。德国之声记者摘编一些内容如下。
法兰克福汇报把目光集中在德中经济关系上:
“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出口市场,所以,有25名德国工业、中型企业和服务业的代表随同默克尔访华。中国已经超过了世界出口大国美国,成了第二大出口国,紧逼喜欢自称为‘全球出口冠军’的德国。
“联邦总理府表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在纺织领域,在办公设备、电子数据处理、电讯等方面,中国也成了必须认真对待的竞争对手。德国政府人士说,即使在德国工业占优势的领域,中国工业也在不断开发新产品。尽管如此,德国总理及其经济代表团仍然能够带着‘充分的自信’前往中国访问。”
作为八国集团轮值主席,默克尔还要与中国领导人商谈气候政策问题。默克尔意图在与日本政府商谈气候保护问题之前,说服中国领导人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义务。商报就此问题写道:
“日本和欧洲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问题提出了积极争取的目标。在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明仁天皇会谈之前,默克尔要说服中国更多地投入环境保护。默克尔的代表团对与中国进行气候问题谈判将取得进展充满信心。迄今为止,中国既没有同意京都议定书,也没有赞同具有约束力的气候保护目标,双方都不期待北京会做出具体承诺。但是中国表现了从未有过的认真积极态度。中国一位高级官员评价双边谈判计划时说,‘双方对本质问题都有兴趣’。”
柏林方面说,默克尔将与去年五月访华时一样,与中国领导人“友好坦率地”交谈人权问题,尤其要把重点放在言论和新闻自由上。就在默克尔动身之前,大赦国际组织在柏林中国大使馆门前举行了一次示威活动,要求中国释放关押的记者师涛。日报报道说:
“国际大赦组织德国分部收集了15504个签名,要求释放记者师涛。2005年,师涛因散布‘国家机密’罪被判入狱十年,此前他只是在一封电子信件中谈了中国的新闻检查问题。由于中国大使馆至今拒绝接受这些签名,所以大赦国际发起了这次集会。但这次近五十名示威者同样不走运,大赦国际秘书长罗赫比勒女士按门铃后,大使馆内一直没有动静。她批评说,拒绝接受签名违背了中国政府改善人权状况的诺言,她期望默克尔总理在北京提出‘中国灾难性的人权现状’问题。”
▲德国专家谈默克尔访华成果:交流重要妥协不可缺。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在会谈中,双方一致同意,将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气候保护作为合作的重点。默克尔还谈及了在西方备受指责的中国人权和新闻自由状况。就默克尔在北京会谈的成果以及中德关系的现状,德国之声记者采访了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的亚洲问题专家贝尔席克博士。
德国之声:默克尔总理同中国领导人会谈的主要话题有气候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等。不过人们没有看到具体的东西,德方对会谈的成果满意吗?
贝尔席克:中国与德国政府之间的定期对话将继续开展,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默克尔出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她继承了前任施罗德任期内形成的传统,即每年对中国进行一次访问。当然这类会谈的目的并不是在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结果,重要的是将对话进行下去。
德国之声:双方商定对关心的问题进行战略对话。中德之间的法制国家对话已经进行了数年。默克尔称之为一个成功的例子,但也有批评者认为法制国家对话已成了一个无奈的妥协,偏离了初衷。您对此如何评价?
贝尔席克:政治一直是一种妥协的艺术。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是以一种特殊方式发生的,这在西方人看来可能难以理解,或许也不是他们所希望的道路。举一个例子,中国各地存在的劳改监狱,就是一种对人权和法制的威胁和蔑视。德国方面当然希望这种状况能尽快得到改变,但这是不现实的。尽管如此,进行对话是必要的,这可能给中国提供机会,全面了解德国的法制制度,将有益的内容吸收到自己的体制里来。问题是,中央的决策到了地方能否得到落实,这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和挑战。
德国之声:温家宝赞扬了默克尔的开诚布公,说他很欣赏这种风格。您认为这是客套话呢,还是中国领导人的确习惯了以这种方式打交道?
贝尔席克:默克尔和这一届政府对中国领导人来说是新的对话伙伴,会有一个逐步认识了解的过程。温家宝的这一赞扬因此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我认为很说明问题。温家宝在记者会上还表示,中德之间的关系没有受到影响,而是变得更好了。
德国之声:德国的一些观察分析人士认为,自默克尔出任总理以来,德中关系有所降温。您认为是这样吗?
贝尔席克: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与德国以及与欧盟的关系近几年来是在朝改善的方向走。双方建立了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政治经济领域的相互交流越是频繁,引发摩擦和分歧的可能也就越大。这体现在人权问题上,在贸易政策方面涉及到中国的高额贸易顺差,在安全政策方面涉及到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的问题。双方都抱有很高的期望,当这些期望无法实现时又会造成失望。所以中德目前的关系,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冷静务实的阶段,当然是一个较高的理性层次。
德国之声:这样一个阶段会持续很久吗?
贝尔席克:这要看中国与德国及欧盟的关系接下来会有什么新动向。我认为,鉴于中国和欧盟正在谈判中的诸多合作协议,以及定期举行的中欧峰会,中德关系的重要性会上升,即便不断出现意见分期,例如在贸易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甚至包括德国媒体刚刚曝光的政府部门受到中国黑客袭击的事件。
德国之声:报道说,这个情况在好几个月前就发现了。政府机构电脑成为窃取信息的对象,德国政府对此是否并不陌生。
贝尔席克:媒体报道的来源是宪法保护部门一份不对外公开的报告,看来调查还没有得出最终结论。默克尔同中国总理谈到了这个问题。温家宝承诺将共同打击黑客。这至少表达了合作的意愿。情报部门搞间谍活动对德国政府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攻击来自中国,而且规模和密度这么大,是没有料到的,毕竟政府多个部门遭窃密,这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德国之声记者Sybille Golte 发表评论《风格独特默克尔》。评论说,德国总理默克尔此次亚洲之行中再度显示出独特风格。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敏感题目,她能直言不讳,毫不回避。默克尔访问北京期间,开门见山地谈到中国的言论自由和人权问题。尽管中方对这类批评总是礼貌的表示接受,但内心并不高兴。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默克尔总理的前任,社民党总理施罗德和基民盟总理科尔都只是私下谈及此类棘手的问题。
有关环境保护问题,这位德国政府领导人也是快人快语。在环保领域,中国面临着许多不容乐观的问题。最近几十年来,中国始终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环境保护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可以看出,默克尔总理决心将危险的气候变暖问题作为其政治会谈的重点。在造访有象征性意义的历史名城京都时,默克尔也极其明确地强调了这一点。
10年前,默克尔曾作为德国环保部长访问京都,并签署了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气候保护议定书。因此,可以说这里是默克尔强调气候保护倡议,要求中国和印度等转型国家参与的一个理想的平台。至于中国和印度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落实得如何,还将拭目以待。
默克尔总理的直言不讳深受欢迎。不过,中国政府是否会按照默克尔总理的建议,在公民权和环保问题上改变其路线则令人置疑。
默克尔出访的重点议题-气候保护问题在德国也深受欢迎。她抓住了迄今一直为在野党绿党所关注的敏感题目。全球范围内不断发生的水灾和酷暑等一系列与气候变化有关的自然灾害,将使环保问题在下一届联邦议院选举中也成为选民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访问亚洲期间,默克尔强调了其气候保护倡议,将气候保护视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为此提出解决方案,向国际和国内社会展示了一位政治女强人的风范。但是政治家的承诺是否能够实现,还需由实践加以证实。
尽管如此,这位德国女总理现在就已经为自己赢得了一分。二年前,被她击败的前任总理施罗德在选举当天晚上还曾公开表示,默克尔不能胜任。但是前任总理施罗德判断失误,默克尔已经证明她能够胜任。
▲德国之声报道:民主人权、气候保护与双边关系。
默克尔总理与南京大学师生交谈法制问题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第二天,德语媒体把重点放在中国民主和人权、气候和环境保护以及德中双边关系等话题上。
康斯坦茨的南方信使报发表评论说:“中国领导人虽然可以展示令人目眩的经济发展速度,但他们的政治钟表却走得与众不同。人权组织报道说,那里的打压做法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如果民主国家没有勇气向这个政权询问受害者的命运,那就没有人会做这件事了。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的统治者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听得进西方的反对意见。2008年奥运之前,北京要与世界保持良好关系,能听一些批评的话。但像中国这样不断强大的国家不会永远听外国的开导。长远来看,西方必须做好撞南墙的准备。”
新奥斯纳布吕克报认为:“与其前任不同,默克尔总理在中国不回避人权问题。这加强了西方的可信性,同时也为双边关系的继续发展提供了牢靠的基础。默克尔直率的言论绝不会损害商务,因为中国的红色官老爷们是头脑清醒的政治老手,他们的经济大跃进需要伙伴,而德国经济界可以提供很多东西。”
慕尼黑晚报写道:“默克尔在美国总统布什那里没有省略关塔纳摩的话题,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她也正面谈论俄罗斯在车臣的所做所为。现在在中国,他提出了人权这个不受欢迎的话题。人们不禁要问,默克尔能收到多大效果?迄今为止,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压力都一笑了之,因为中国在经济上占优势地位。但为了奥运,中国需要对外展示良好形象,也许这是促使北京开放的机遇。但长期来看,只有西方用一个声音说话,才能取得成功。”
罗斯托克出版的波罗地海日报写道:“中国不制约的经济增长无视严重的生态和危害健康的后果。环保标准低下得令人吃惊,廉价商品也一样。德国总理访问中国时,主动谈这些问题,直至谈到人权问题,这令人敬佩。毕竟默克尔与北京总理的关系已达到可以不用外交词藻的程度,东道主胡温二人对这位‘气候保护大使’的果敢登场做出了友好反应,但只做了相对没有约束力的承诺,令人遗憾。但在中国的战略家那里也许不会得到更多的东西。”
北巴伐利亚日报就德中关系写道:“二十年来,中国这个庞然大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0%,现在已是世界第四大经济强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只要贸易兴旺,政治就比较好办。德中两个经济大国的交织促进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发展。所以,默克尔总理应该有勇气,谨慎而有力地反复宣传民主和气候保护。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其它道路可走,中国、西方都一样。”
▲美国之音(VOA)报道:德总理会见中国传媒界人士谈人权。
*关切新闻及言论自由*
默克尔星期二上午在她下榻的北京东方君悦酒店与中国青年报高级编辑李大同、该报著名摄影记者贺严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系主任展江,以及搜狐网博客主编赵牧等4名中国传媒界人士进行了对话。
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谈话中,默克尔对中国的媒体现状,尤其是人权和言论自由等方面的问题表示关注。李大同说,他们向默克尔介绍了中国媒体30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但是他表示不便透露具体内容。
*李大同:当局从未放松对媒体控制*
当记者问及李大同对中国政府对媒体控制的态度是否有变化时,李大同说,当局从来没有放松过对中国媒体的控制。
李大同说:“其实对中国媒体从来就没有放松过。这套人治的方式,一会儿松,一会儿紧,自己都不知道合理的限度在什么地方。这完全是个非理性的管制。什么是法律的限度?根本就不知道。”
*展江:应加强媒体法治建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传媒学者展江则在中国媒体的法制建设方面,尤其是如何结合欧洲的经验方面,向默克尔提出了他的看法。
展江说,如果中国30多年来的法制建设有很多进步的话,但在传媒领域的进步则比较小。
展江说,中国在媒体立法上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计划。但是他说,人大明年要开始制定未来5年的立法计划。与以往不同的是,人大现在正在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他希望就新闻立法提出建议。
展江说:“我觉得还是需要有个专门的新闻法或媒体法,明确媒体和政府、和社会的各种关系。这不仅仅是保护媒体,也是保护社会各方面不受媒体的侵害。这是今天我讲的主题。”
展江说,传媒立法需要各界呼吁,同时在中国从人治到法制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阻力。他说,在传媒领域里,有些人还习惯搞人治。
*李大同:中宣部权力来源无合法性*
中国青年报资深编辑李大同说,中国媒体的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党的系统。
他说:“现在问题最大的是党的系统,特别是中宣部这套系统是完全非法的。(它)暗中操纵,暗中使用权力,拿它没有办法。国务院反倒是在一步步地制订条例,要有法可依。现在中国(媒体)最大的问题是,党对宣传,对媒体的权力来源到底是什么。”
李大同曾经主持编辑中国青年报反映社会问题的《冰点》栏目,后因为开罪上层而被免职。他说,在谈论“冰点事件”时,他就质问了中宣部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李大同相信,只有制订了新闻方面的法律,中国的媒体工作者日子才会好过起来。
▲自由亚洲电台报道:民众发信要求德总理关注中国的人权状况。报道说,德国总理梅克尔的访华行程星期二进入第二天,她在不同场合促请中国尊重人权,让民众有更多的发言权。她并会见了李大同等多位中国新闻界人士,而大陆维权人士叶国强和陈恩娟分别发表了致梅克尔的公开信,希望她更多关注中国的人权状况。
德国总理梅克尔星期一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在四天的行程中,她分别会见中国主要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和温家宝。这是梅克尔任总理以来二度访华,中国媒体关心两国如何加深经济合作,海外媒体则把焦点集中在梅克尔对中国人权状况、产品品质和环保议题的关切。
据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网报导,在星期二的访问中,梅克尔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增加参与国际事务表示欢迎,但也促请北京让民众有更多的发言权。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演讲中说:“人权对于我们来说极其重要。”、“没有人有权利把自己置于别人之上……人类尊严不可被分割。”她说,这些权利必须包括宗教自由、出版和言论自由。
梅克尔还会见了四位曾批评北京当局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包括李大同、展江、赵牧和贺延光。《中国青年报》前《冰点周刊》主编李大同,星期二晚接受了本台记者的采访,他简单介绍了与默克尔会见的情况—
李大同:“总理就是想了解一下情况,总理也不断的提问,我们也在不断地回答,因为她都是很随机的东西,我们介绍一下中国新闻媒体界的情况,中国传媒的变化发展,互联网在中国社会当中起到的作用。”
而中国民间人士叶国强和陈恩娟则在互联网上分别发表了公开信,向德总理表达意见。
叶国强一家是2003年因奥运遭强拆的受害者,是京城因奥运被侵权的代表性案例。叶国强和哥哥叶国柱原本经营餐馆,2003年5月,北京当局以“奥运征地”为名,把他们两家三代人居住的房屋强迁,餐馆和住房都变成了瓦砾。其后他们更受到连年的迫害。叶国柱至今关在监狱。
星期二叶国强告诉记者,因为他过去给中共党政机关所写的信根本没有回音,他这次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写了公开信,希望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关注。他说—
叶国强:“我是以我的名义代表着被腐败分子高压政策欺压,生存不下去的人们的心声。”
叶国强还说,希望世界每个角落都传遍中国民众苦难的心声,引起世界共鸣,推动中国人权的落实—
叶国强:“希望各界能把我们的心声传达给我们的胡主席和温总理听到,真正的民情、民生。”
而上海的访民陈恩娟家的住房是在2003 被德中合资企业雇用的大桥集团强行拆迁的,因此她才写信求助于德国的总理。多年来,国内的媒体从没有报导过她的遭遇,她说—
陈恩娟:“在国内发这种信是不可能的。我的遭遇,写过很多信给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但从来没有报导这一方面的情况。”
贵州独立评论人士曾宁星期二向记者表示,他相信叶国强与陈恩娟都是因为他们的人权受到迫害,无处申诉而发表公开信的—
曾宁:“它反映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国的人权状况非常恶劣,国内的人士的人权受到迫害以后,要想通过正常的渠道,比如上访,信访或者其他的一些司法途径,来试图使个人的人权得到改善,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中国大陆的媒体往往不会有太多有关人权被侵犯的报导,曾宁说—
曾宁:“实际上它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说没有国际社会、国际舆论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持续不断的关注,那么中国的人权状况要想通过自身的渠道或者途径,通过政府的司法途径来得到改善,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评论人士李天笑发表文章《默克尔访华“新模式” 冲击中共》。文章写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夫人当选不过三年,两度访华,应该说对中国是很重视的。但她的侧重点却与众不同。
默克尔访华前夕,德国NTV新闻电视台评论说,默克尔夫人要和中国谈人权、新闻自由、食品和玩具安全问题等。有评论解读NTV的含义是,德国总理应该教训中国。评论质疑,既然默克尔随团成员囊括了德国经济和金融界的头号人物,这么重视与中国的关系,难以相信默克尔会如此笨,去教训中国;更不相信中国会那么软,任人教训。
如果光看默克尔这次在北京中山公园学抖空竹、与南京西门子公司技术人员交谈等,虽然看不出默克尔在“教训中国”,但也很难看出她与中共官员装模作样地与民众握手交谈有什么区别。
但有些事情是装不出来的,尤其是小事情。默克尔在南京住进了索菲特银河大酒店的普通套房。早餐时,默克尔没去VIP包间,而是和德方人员一起在大厅吃自助早餐。
但谁不会在大场面玩一两把“亲民”秀呢?突然,默克尔在拿食物时不小心把麦片面包掉在地上。在上海时有朋友告诉我,如果在高级场所掏钱不小心掉了个一圆硬币,是不能捡的。但默克尔本能地把面包捡起来放回盘中。在西方呆久了的人知道,这是生活习惯自然的流露,既无“丢脸”的概念,也无媒体和网议所说的“公仆”和“节俭”意识。
水的透明是不用大书特书的。默克尔的行为就像她上次访华时开心地观看温家宝玩太极柔力球的笑容一样纯朴自然。在“村长也比她牛十倍”的地方,说默克尔“教训中国”,不如说默克尔不经意地解释了什么叫“大国崛起”。
当然,如果默克尔只拿此类“亲民”小事开课,也就徒有撒切尔夫人“铁娘子”的称誉了。默克尔两度访华真正的亮点是开创和奠定了西方政要访华的“新模式”。
近几年来,西方政要在对华政策运作上形成了固有模式。其特点是:一、注重经贸,回避人权。谈人权也局限在双边不公开的各自表述的空谈,甚至出卖国格助共为虐。
默克尔的前任施罗德(与法国希拉克一起)以推动欧盟解除对中共的武器禁运拉拢中共,换取经贸订单,被嘲笑为Deutsche AG,即德意志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二、专注与中共上层斡旋,回避中国底层民怨。西方政要访华时有意无意地听从中共的刻意安排,到大学、官方教堂等作秀,对底层民众遭受的中共人权迫害却装聋作哑,最多在中国境外隔山打炮,或在本国接见一些中国民间人士。这套旧模式与其说在用经济开放敦促中国民主,不如说在谋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为中共专制营造出虚假的进步形象。
默克尔在两度访华中形成了区别以往的“新模式”:既要经贸,也要人权;既坚持正义,又指责中共在环保、知识产权和达尔富儿等方面的问题。简单说就是,“上下出击”和“左右开攻”。上是向胡温就人权等施压;下是向民间伸出援手;左是关注人权和新闻自由;右是投资贸易照做。默克尔两次都带了大型经贸代表团,两次都要求中共高层改善人权,两次从不同层面与中国底层精英接触。默克尔首次访华重点是会见底层维权人士,其中包括《中国农民调查》作者四名维权人士。第二次以开明媒体人士为主,与四名对中宣部政策持不同意见的媒体人士座谈,并在中国社科院发表“人权演说” 。默克尔坚持欧盟对中共的武器禁运政策,不回避人权、污染等尴尬话题。
默克尔“人权和经贸并行”的“新模式”制约了欺软怕硬的中共。德国是欧盟的巨头,经济总量居欧州之首,世界第三,是中国在欧州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技术资金的主要来源,举足轻重。再加上德国与美国的关系,中共不得不退让三分。从目前的实际结果看,默克尔第一次访华后2006年中德贸易达782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了23.6%。德国在华4,000多个投资项目有增无减。也就是说,人权照要,经贸照搞。
默克尔访华“新模式”体现了德国新的总体外交战略,即以民主自由人权、抵制共产邪恶的普世价值重新统一欧盟各国,并巩固与美国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新模式” 不但在中德关系中重塑了德国形象,也为西方各国的对华政策作出了表率和指南,更击中了中共的软肋。
从这个意义上说,默克尔虽无意“教训中国”,却教训了中共。
●默克人正值朴素赢得中国人尊敬
▲苹果日报专栏作家李怡发表评论《最有权力女人的谦卑》。李怡写道,Forbes杂志昨天公布全球最有权力女人排行榜,高踞榜首的是去年百大榜单上连名字都不见的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Merkel)。去年居榜首的是美国国务卿赖斯。
不过,刚结束在中国访问的默克尔,给中国人留下的印象却不是她的权力,而是她的谦卑,她的平民化。这两天,在内地网站造成的震动,实在值得所有掌权者,特别是中国掌权者,好好地省思。
默克尔星期二在访问北京后,来到她首次到访的南京。她下榻索菲特银河酒店。她入住的并非总统套房,而是一般套房。先遣人员一个月前曾到南京作安排,他们认为四百多平米的总统套房,总理会觉得太奢华,故选择七十平米的一般套房。总统套房比一般套房贵二十倍。
星期三吃早餐时,默克尔谢绝去专门为她准备的索菲特会所,坚持和一般住客一起到西餐厅用餐,而且不进VIP房,而是和住客一起在大厅吃自助早餐。她谢绝服务员为她服务,坚持自己到自助餐桌拿食物,并自己动手切法式包。
这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在取包时,默克尔不小心将一片包掉在地上,服务员连忙上前要帮她捡起掉换,但默克尔用手势阻止,她弯身捡起包,放进自己的餐盘。默克尔这个不经意的动作,在大陆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反应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称赞她是“好总理”,另一方面是嘲讽她“小气”、“寒酸”,但后一种说法实在是正话反说。
正面反应的留言是:“有这样的领导人是国家的福气。”“感动,佩服,了不起,德国人民的骄傲。”“受过苦的东德人(默克尔是东德人),我向你致敬,你对得起天,对得起地,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就是平凡而伟大!”
正话反说的留言是:“村长也比她牛十倍。”“可见西方社会正处在水深火热中,那比得上天朝和谐盛世?”“以铺张浪费为荣,以勤俭节约为耻。这足以证明咱河蟹(普通话‘和谐’同音)社会要比‘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好五倍。”“这么小气?为甚么不学我天朝,戴上几块表,荣上几个耻?”“贪官们看到这些消息,更加坚定了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才是他们的天堂!”
无论是正面反应,还是反讽式的反应,实际上针对的都是中国的现实。一个号称平等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旦加上“中国特色”,就变成一个将人分成十等的社会。社会主义号称生产资料(土地、矿山等)公有,然而政治权力却是私有的,由打下江山的执政党拥有所有权力,再等级授权向下分配。社会主义国家从不实行由人民投票授权的权力公有制。近十多年的市场化和向私有制转型,过程也是由掌政治权力者将号称公有的国企名正言顺地转移到子女、亲友、部属手上。中国一切弊端的根源,就是这种权力私有制。
在中国,党、国家、政府各级领导人,都是高踞于百姓头上的特权阶层,对百姓予取予携。也因此,老百姓见到默克尔这种民选总理的表现,才会有震撼反应。在德国,法律对公务消费奉行“零容忍原则”,即任何铺张浪费都是不可容忍的,都可视为腐败,总理也不例外。在中国,别说公务消费不受限制,即使用公款违规旅游,中国法学专家都认为只能算违纪,不适合以贪污罪论处。
星期二,默克尔在中国社科院演讲中说,“人类的尊严不可分割”,“没有人有权利把自己置于别人之上”。
然而,只有权力公有的社会,掌权者才不会把自己置于别人之上;而权力私有的社会,掌权者则理所当然地要把自己置于别人之上。因此,普选是人权中最基本的、人人都应有的政治权利。
▲亚洲时报专栏作家潘小涛发表文章《默克尔给中国人上了一堂“震撼教育”课》。文章写道,德国总理默克尔上星期二访问北京后,转往中国之行的第二站,也是古都之一的南京市。在南京访问中,默克尔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上了一堂活生生的政治课,比其他外国政要在北大、清华的演讲,更具震撼力和教育意义!
事缘默克尔抵达南京后,获安排入住市内“索菲特银河大酒店”顶楼的四百多平方米总统套房。但默克尔认为这个安排过于奢华,坚持要入住七十多平方米的普通商务客房,房价一千八百元,只是总统套房的二十份之一。这种平实、朴素的作风,令南京人耳目一新。
第二天早上,中方原本安排德国官员到专门招待贵宾的行政楼会所用餐,但默克尔坚持跟其他住客一样,到七楼的西餐厅吃自助早餐。用餐时,默克尔又拒绝服务员的服务,自己到餐枱取食物,切面包时,默克尔不小心把其中一块麦包掉在地上。餐厅经理赶过过来,但默克尔抢先把面包拾起,放回自己的碟上。这顿早餐,默克尔吃了煎蛋、芝士饼、西瓜,以及那块掉到地上的麦包。
对德国人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他们这个平民化女总理,平时就经常到超级市场购物,而且跟其他“师奶”(大婶)一样乖乖的排队,绝没什么特权。但对中国公众而言,默克尔的作为实在太震撼了,当她这些故事被中国传媒报导出来,立即在网上被广为传颂,为她喝采,更有不少网民以反讽方式表达对中国官僚铺张浪费的不满。
的确,堂堂一个国家总理,而且是当今最富裕的工业国家之一德国的总理,居然像“乞丐”那样捡掉在地下的面包来吃,实在超出中国人的想像极限。有中国网民说,“想不到德国已沦落到这个地步了”、“我已经瞧不起德国人,穷样,改天我到德国去教教他们怎么过好日子。东西不选好的,只选最贵的,什么钻石玛脑全给我镶上,厕所马桶要纯金的……”也有人说,某市长看着市中心广场不顺眼,下令推倒重来,“两个亿,小菜一碟”!更有人说:“丢人哪,连我们的村干部都不会这样……!”
在天朝盛世的干部宴席,必定是珍馐百味,美酒佳肴食不尽、喝不完,绝不会有人像默克尔那样拾起地上的面包来吃。只要是公款吃喝,一定是极尽奢华,否则也不会一年的公款吃喝达到六千亿的惊人水平了!
为什么同样是公仆,同样是国家的高级干部,在中国和德国有此天渊之别呢?默克尔的行动告诉中国人,一个高级干部,即使吃公家住公家的,但也不一定能够心安理得的大吃大喝,她还要向她的选民交待!这就是制度使然!
有些懂点中文的“有识”之士认为,默克尔此行不断提及人权问题,并跟四名中国异见记者见面,不给脸面给中国,又不肯借助欧盟轮任主席的机会推动取消对华军售,以致她此行收获不多,做不成多少生意,也令中德关系“变冷”。但是,默克尔送给中国人却是一份“厚礼”,就是实实在在的“身教”,让中国人亲身领会,一个文明、民主制度之下选出来的官员,该有的行为标准,该什么要求自己的干部,该追求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这比一千句批评来得更有力量,更能震撼中国人的心灵!
▲大纪元报道:默克尔捡回落地面包吃 大陆网民热议。报道说,2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结束了在南京的访问,虽然只是短暂的一天,她的低调、朴素、谦和、平易近人等品格给接待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她在宾馆用餐时,捡起掉在地上的面包放到自己的盘中,更是在网上引起热烈的争议。
入住普通豪华套房
据扬子晚报等南京媒体报导, 8月28日下午,首次来到南京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下榻于索菲特银河酒店。不过,她入住的并非人所共知的总统套房,而只是索菲特银河酒店里的普通豪华套间。
早在一个月前,德国方面的先遣人员已到南京对酒店进行了一番考察。因为总统套房面积达400多平米,总理觉得太奢华,而普通豪华套房面积仅是总统套房面 积的六分之一,约70平方米。每层都有两间,内设卧室、客厅和卫生间。德方先遣人员反馈给酒店的意见是,总理称:“普通豪华套间条件已经足够好了”。
据了解,在索菲特银河住房部里这样的房间有30多套,每一层都有。入住价格每夜为1700多元人民币,加上服务费不到1800元;而总统套房入住一晚,要3万多元,连同服务费则要近4万元,价格相差20多倍。
面包落地又捡回盘中
酒店一位当班的服务员说,只要有人给默克尔打招呼,如果方便,她都会挥手回礼。直到昨天早上她在一大群人的陪伴下走出饭店的时候,还向饭店人员挥手道别。
29日早餐时,默克尔谢绝去专门为其准备的私密性强的索菲特会所,坚持和一般住店客人一样到7楼西餐厅用餐。而且不进VIP包间,和随行的德国工作人员一道在大厅吃自助早餐。她也谢绝了工作人员的服务,坚持自己到自助餐台取食物,并自己动手切法式长棍面包。
此时,发生了一件令工作人员感 动的小插曲。在取一种燕麦面包时,默克尔不小心将一片面包落到了地上,按照惯例,酒店的工作人员会帮客人捡起来换一个,而默克尔却拒绝了服务人员,并弯身捡起掉在地上的那片面包,并放进自己的餐盘里。
默克尔总理的早餐很简单,煎鸡蛋卷、奶酪饼、西瓜、面包,也包括掉到地上的那两片麦片面包。
网民热议默克尔弯腰捡面包
默克尔可能想不到自己一个不经意的自然动作,竟然在大陆网民中造成如果震动。“ 好总理!有这样的领导人是国家的福气。”“感动,佩服,了不起,德国人民的骄傲。”
“默克尔我爱死你了。” “这才是公仆的样子。”“这才叫好总理,知道勤俭。那种铺张浪费只有*朝人才做得出来。”
“受过苦来的东德人,我向你致敬,你对得起天,对得起地,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就是平凡而伟大!”
更有不少网民正话反说,按批中共官员的奢侈和大陆的社会制度。“天朝(编者注:指中共)堂堂命官只会在上司和美女面前弯腰。”“这么小气?为什么不学我天朝,戴上几块表,荣上几个耻?”
“贪官们看到这些消息,更加坚定了它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才是他们的人间天堂!” “社会主义优越性立马就体现出来了”
“村长也比她牛十倍。” “可见西方社会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哪里比得上天朝和谐盛世?”“以铺张浪费为荣。以勤俭节约为耻。这足以证明咱河蟹社会要比‘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好5倍!”
▲评论人士李大苗发表文章《一片面包,两种雨伞,三味道德》。文章写道,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在南京吃早餐,将自己掉下的面包捡起来,放在碟子里,然后吃掉。这个事情引起了国人热议。其实议论的指向不过就是那些糟蹋民脂民膏的现实官员。然后有人追补我们的总理过来,我们的总理自己撑伞,这也是相形去比照那些作威作福的现实官员。瞧瞧人家,比比自己,这当然好,而若瞧瞧上头,比比下头,至少我就觉得不对了。下头作案,不是因为下头,还是由于上头。这话当然涉嫌荤色,可比喻恰当,当是不错的。
瞧默克尔一身打扮,大妈似的,穿着稀里糊涂,走路啦里邋遢,既很不领导,当然也就更不总理。可我们自己就未必了,今天在农家吃饭的和四十年前在邢台灾区吃饭的,简直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总理,连打雨伞的姿势都让人恍惚时光再现。以这样的做派判断,用来比照下属的总理,不是不总理,而是很总理,总理得狠。中国和德国建交时间才三十多年,见到的德国总理寥寥几位,能留下记忆的当属施罗德。听说他屡婚屡散,财产赔得只剩下丁当两下响了。可瞧起来还是魁梧像武夫,洒脱赛帅哥。可见德国没有总理的标准铸模。
默克尔是大妈。天下的大妈就是吃剩的、捡掉的。大妈的默克尔如此,大妈的翠花、小玉、二丫也是如此。所以,在南京,默克尔做的不是总理的自由动作,而是大妈的规范动作。大妈的慈祥或者大妈的勤俭,都是大妈的私德。即使每个大妈似乎都是如此,这也依然还是大妈的私德。大妈不住总统套间,也是大妈的私德。若是公德,则住了总统套间的总理就伤公德,这样的说法经不起摆布。
但总理这个职位,私德不是那么重要,至少作为一个人,公德比私德对社会有作用,所以公德比私德来得重要。若作为总理呢,其职业道德比公德重要。比如,总理要诚实,不能说谎;总理要守法,不得滥用权力;总理要接受监督,而不是亮相;总理要受预算约束,而不是大笔一挥;总理要管好经济,处理好社会矛盾,而不是寥寥两行的批示就将别人的性命于生死,将别人的财产做予夺。
人们对总理的期待在于精明果断,懂经济、晓利害,断前瞻、观变换、用人恰、授权妥等等,这些都是道德之外,私的、公的和职业的道德之外的期待与要求。这个意思是,对总理的期待是能人而不是完人。为什么不是完人?不仅因为道德教化,而是必须面对社会真实。所有政府政策,窄一些地说就是政府的经济政策,常常会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给与了另一些人利益,有形的手永远会在东隅桑榆间拨撩事端,这是“零和游戏”机制使然,和人格道德和职业道德无关。所以,总理应当是能人,而不是完人。
对总理的默克尔,大妈的兼职与否,真不很重要。一张落地的面包片,扔掉还是吃掉,远不及中国之行是否达到成效来得更有奢俭估量,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国际的,以及别的什么什么。比较这落地的面包片,作为总理的默克尔,她对“《冰点》事件”的言谈更令我感动,因为这更符合我的价值理念,也更符合我的公德判断,还更符合对着职业道德的判断。当然,大妈的默克尔会令我感到平俗亲和,可总理的默克尔,更令我肃然起敬,令我珍重这远方的关怀。
小善细以之,大恶失操守,每每觉到这个或那个影子,总令我悸然想起老子,虽然知道,这道箴言是儒家的开胃经典,可还是禁不住缅于幻觉:一灶治国文火,在上面,俺满身都急着沉浸住这小鲜的糖醋味道。忽然说,碟子上西式地垫起面包片的一张高度,还说也有一张雨伞撑起,由此世道就不再缺氧,于是要就决意相煮以沫?而不再江湖?
私德与我何干?公德与我何能?职德又与我何为?人们喜爱道德监督,道德推举和道德批判,而内中之味少得三品。还就只说这私德吧,总理的默克尔,面包片捡得大妈,形象穿得大妈,步履走得大妈,本色得就是那么大妈,再慈祥、再亲情,也只是孩子心目中的母亲,或者我眼中的隔壁邻居,不是官员们的楷模,也不是总理的风范。一个无意于楷模的,也是无意于被楷模的大妈,尽管我还要毕恭毕敬称她作“默克尔总理”。
▲专栏作家叶雷在南方网发表文章《默克尔吃自助餐给我们上了一课》。文章写道,德国总理的举动,让我十分感动。感动的地方有三点,一是她把掉在地上的面包捡起来,放回了自己的盘中,告诉我们不要浪费粮食;二是她不让赶过来的餐饮经理帮忙,而是自己将面包捡起,告诉我们不要摆谱;三是整个过程中体现的礼节。
对于第一点,虽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有限,还有近3000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6000万人口徘徊在温饱线上(《时代潮》2003年第八期)。但是,我国的粮食浪费现象是非常惊人的,有报道说“杭州餐桌一年浪费10多亿”,“陕西十万家餐馆一天平均浪费掉五千吨饭菜”等。不仅餐馆如此,你到学校食堂看看,剩饭剩菜有多少,我们的家庭,又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多少粮食。虽然中国古话说“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毛泽东说“贪污和浪费是最大的犯罪”,说“节俭是一种美德,浪费可耻”,可是,我们就是喜欢浪费。真希望默克尔的示范能够触动一下我们,让我们真正负起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
对于第二点,默克尔自己动手,这和前一段时间报道的温家宝总理视察灾情自己打伞是一样的。而我们中间又有多少人在摆谱呢?阳光之下,是红领巾给领导打着伞;领导出差,是随从给他拎着公文包;领导坐车,是服务员给他开门……可是,中国人习惯了,有权有钱者把摆谱当作一种身份的骄傲,服务的觉得是巴结有权有钱者的机会。这大概就是“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古训影响着人们吧。吃饭浪费,实际上不也是一种摆谱吗?中国和德国的总理,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让们一起牢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干!
对于第三点,吃自助餐本身是十分讲究礼节的,应该是每次少取,可以多次,不可浪费。可是许多国人吃自助餐,好像怕别人吃完了似的,夹的满满的,结果吃不完,浪费了。看见这则新闻,让我又一次想起前几天的新闻,欧洲最佳游客的评选结果,中国居于倒数第三。为此,我国外交部不得不在发布的《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中列举了19种中国公民的不雅行为,提醒国人注意。中国的国际形象,绝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和军事,还有国人的修养。欧洲最佳游客的评选结果和外交部的提醒都让我们汗颜。中国一直强调自己是礼仪之邦,希望默克尔的示范能够让我们真正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注意礼节,提高修养。
真的希望有一天,公众人物的这些举动不再是新闻,而不这样做,成为新闻;希望中国人不需要外国人来给我做示范。这需要我们每一个努力,需要共同缔造和维护中国的传统美德和礼仪之邦。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祚来先生对默克尔大加赞扬:
默克尔总理的那片落地的面包
默克尔来华访问
有两个细节让我感动
一是她没有惊动
他们的国家电视台
如果他们也有国家电视台的话
她利用自己的博客
发表一番来华前的谈话
该说的话
都在上面说了
全世界
想看想传播
看看默克尔总理的博客吧
而她来到中国南京
只住在普通的客房里
与工作人员吃一样的早餐
没有任何特殊的要求
也没有特殊的保卫
她“亲自”切法式面包
一片面包掉在地上了
她“亲自”捡起来
那可能是法国农民种的
也可能种自德国或中国的土地
她可能没有背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也不知道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意
但她作为一个母亲或妻子或一个人的本能
捡起那片她掉地上的面包
她吃下去了
她得到所有人的尊敬
因为她尊敬面包
她因此是一个尊重劳动的人
尊重劳动者的人
她也因此赢得了真诚的敬意
德国的精神与品质
通过一个女性
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