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未来的政治改革,至今还有很多朋友寄希望与当局的主动发动。有读者来信说,1978年万里在安徽支持小岗改革,启动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来中央的几个一号文件都着重于农村问题,这才带来了农村经济改革,从来拉动了全国的改革。可见,中共是有能力有意愿引领改革的。当年能这样做,今天为什么就不可以?

对着质疑,我的回答是:当初,真的是中共主动引领了改革吗?我看我们还是应当回到历史的事实中去看问题。

回顾小岗事件,重要的是要看到,中国改革开放,或者制度变迁的起步,不是国家力量带动的,而是民间自发形成的。1980年9月,中央召开省市区第一书记座谈会,讨论杜润生起草的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结果,多数与会者都反对“只要群众要求就允许包产到户”这条原则,以至于兼任中央农委主任的万里感慨地说:“农委的人,除了杜润生意外,都是反对包产到户的。”可见,从村的改革,并非自上而下,有所规划地进行的。基层民众,是冒着政治风险开启改革的尝试的。

而国家起的作用,是事后的追认和推广。即便是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本人也承认这一点。他后来在审阅江泽民代表中共中央委员会向中共“十四大”所作的政治报告的初稿的时候,曾经回顾改革初期乡镇企业的发展,他说:“乡镇企业是谁发明的?谁都没有提出过,突然一下子冒出来了,见效也快。家庭联产承包制也是由农民首先提出来的。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万里也承认,包产到户“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是他们的发明创造。”曾经参与起草启动农村地区经济改革的重要文件—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即《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的杜润生回忆说:“1981年,中央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会后不久,国务院领导到东北考察,写回一封信,建议:不要再强调不同地区不同形式了,让群众自愿选择,选上啥就算啥,领导不要硬堵了。我们就根据这个精神起草了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然,不是政府在引领改革,而是人民在引领政府改革。政府对于改革的启动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放弃了原来的种种限制,放开了政策。

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它决定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个根本特点:是社会拉着国家向前走。国家落后社会的进步。换句话说,这不是政府拉动型的改革开放,而是民间拉动型的改革开放,国家在制度变迁中是处于被动地位。只有理解了这个特点,才能对中国过去的三十年改革开放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这里就有一个动机问题了,这个问题我们容后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