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最近表示,中国的大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大学过早分专业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美国的一些学界人士对朱清时的意见表示大体认同。


朱清时校长是在接受媒体专访的时候说这番话的。朱校长不客气地指出,“近30年来, 中国的大学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来”。朱校长这句话,也许不是这段时间的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乐意听到的,但是听一个人讲话,也许不必拘泥于他的措辞,而是要听他讲话的精神。从媒体报道的上下文来看,朱校长的意思是说,只给学生输送知识不能培养出有想象力、洞察力和创造力的人才。这与中国历来对学人的要求– 才、学、识– 是一致的。所谓“才”实际上主要是指想象力。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业博士表示,朱清时衡量优秀人才的标准,显然以富于想象力为上:

“其实很早就看到他说这个了,他不是现在才说的。他所指并不是说中国一点优秀人才都没有培养出来,他的意思是说顶尖的具有创造力的,能够在世界范围里面能得到认可的,有突出贡献的这种优秀的人才。这就跟你刚刚说的基本功和创造性作为问题有关联。中国的教育一向比较注重基本功。比较缺乏学生对创造性思维方面的一些培养。”

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行政管理系主任蓝云教授对朱清时表示钦佩,认为他是一个敢于开风气之先的大学校长: 

“我对这个校长蛮佩服的,我看到了他的一些报道,我觉得他并不是在标新立异,他很可能是看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比较致命的一个弊病。我们需要向这位校长那样,他敢为风气之先,他敢走在教育的前面,他敢标新立异提出这样的看法,他说过头话,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象中国现在死水一潭的高等教育的情况下,不说过头话是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的。 我不觉得他说了过头的话,说是中国没有培养杰出人才,这个问题可以讨论。”

蓝教授说,朱清时所说中国大学不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本科阶段过早分专业—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两大症结,而两者又是互相连带、互为表里的:过早分专业致使思路狭隘,思路狭隘则窒息想象: 

“为什么没有培养杰出人才,他提到了两个:一个就是我们分科太早;一个就是我们在学校里只传授知识,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从现在知识发展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是跨学科的,不是技术上的问题就能解决的。所谓的创新能力苹果很可能是全世界最最有能力的公司。它现在股市的价格已经超过了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是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公司。它的价值来自于哪里?它的价值来自于它的创新能力。它的创新能力可能看出是它怎么一个又一个地退出新的产品来,它怎么就知道这个东西在市场上一定受欢迎呢。这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成果。还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当然也需要技术,但是技术很可能是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前期的准备工作实际上都是社会科学和人物科学的学者在那里做。所以你说很早就分科,就让人失去了这样的洞察力。”

谢家叶博士也对朱清时批评大学本科过早确定专业表示认同:

“我同意他的看法,这个看法也是他提出来的,分科太早确实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有些学生他申请考大学的时候他填的自愿,因为都比较年轻,觉得学习过程中可能发觉自己做其他的事情更加好一些。他希望改一下。这在美国的大学是非常的灵活的。而且在美国大学理科的学生也要学很多文科的东西。文科的学生也要学很多理科的东西。”

在谈到开发学生想象力的时候, 谢博士表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既取决于学校教育,也取决于社会氛围: 

“其实创新思维实际上是一个氛围。从小到大中国社会整个的一个氛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要有很多条件,包括你要社会充分的开放,活跃大家的思维的话,你要让他思考问题,经常能够发表独立见解,能够挑战老师的一些看法,能够挑战领导的一些看法。这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里,我觉得害蛮难做到的。”

在回答学生如要留学在那个阶段出去最好的时候,朱清时说最好是在研究生阶段。对此,谢家叶表示,只要条件允许,在决定什么时候出国留学问题上,学生及其家长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不一定都要等到研究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