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部最近出台加强公立医院反腐败规定的征求意见稿,要求在患者入院时,医患双方签字约定,患者不送红包,医生不收红包,并将约定纳入病案管理。引发争议。

北京出版的《新京报》8月8日 报道说,中国卫生部近日出台《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指导意见稿要求,在患者入院前,患者和医生共同签字约定,不送不收红包,并记入病案,引发热议。报道说,由北京市人大代表认为,事前订约虽然可以起到震慑警示作用,但实际操作时意义不大。因为医生收“红包”是暗箱操作,不会写在书面上。但也有医务人员认为,该规定是对医生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对规范医疗从业人员的行为很有必要。

国际反腐组织“透明国际”的亚太事务负责人廖然认为,中国卫生部的规定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因为一纸规定不足以使中国医生轻易放弃红包收入:

“只要现在这种制度不改的话,不可能起作用的,我觉得它出台这么一个规定,说明政府还是有意愿、有决心要治理腐败。而且它也看到了问题很严重,在医院里面送红 包,很多患者是送不起这个红包的,而且红包的大小跟医疗的效果是直接挂钩的。没有钱的人就是等死,医院会看死不救。”

中国卫生部,国务院医改办公室等五部委日前联合公布“关于做好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公立医院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合理提高诊疗费、护理费和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并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质量、数量、成本控制、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考核结果挂钩。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倾斜,以遏制收红包之风。

在美国马里兰州从医的金福生医生认为:“现在这个阶段,有人行医总比没有人行医好,如果用暗语、明语来收取一点费用,那都是不对的,这个应该杜绝。挂号或者接待人员明讲暗讲叫人家送钱,或者这个钱没有拿到的话不给你治病,这个违背医疗原则,违背医学伦理观的,一定要杜绝。中国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虽然我们表面上签了一份合同声明,但是形形色色的医患矛盾不是因为一张纸而解决得了,但是起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是不是靠这一张协议包打天下解决医患矛盾?不是的。”

报道说,有律师认为,这样的协议并不具有法律效应,真正有效的做法是加强法律监管和打击力度。如增加举报渠道,及时查实举报线索,按照法律规定惩处违法行为,并且将处罚结果公之于众。有公共卫生学教授认为,这样的医患协议不是合同,因此难以约束道德。要根治红包问题,关键在于提高医生的合法收入,查处违法的灰色收入。透明国际的廖然对此表示:

“我觉得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改变这种制度。首先考虑的是卫生战线这些医疗工作人员、医护工作人员,他们到底是算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如果说他们是企业单位,他们市场经营的话,市场经营有价对不对?如果定出的价太 高,人家也不会到你那里去看病。如果是事业单位,由国家来保证的话,那也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服务,收多少钱提供多少服务?这种东西我觉得还是应该有所对称的, 中国现在教育也好、医疗也好,叫什么事业单位企业经营。”

另一方面,在中国,看病难、看病贵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民众负债治病,因病致贫的现象屡见报端。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覆盖面窄、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等内在问题无形中加大了民众的医疗负担,而官方近年来的医疗改革措施至今收效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