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首期《南方周末》按照惯例刊发新年献词,题目是《中国梦,宪政梦》,内容主要是呼吁政治改革。但是,这一篇献词不仅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勒令反复修改,宣传部长庹震更是亲自操刀,违反编辑流程,将错误频出的文字强加到报纸头版,引发《南方周末》编辑部成员的极大愤慨,发表公开信抗议。1月6日晚,包括一些编委会成员在内的几十名《南方周末》采编人员宣布罢工,使得抗争升级。

 

2013年甫一开始就爆发的这起事件,极富有象征意义。

 首先,广东省委宣传部对《南方周末》开刀并非单一事件。前此,北京着名的民主派杂志《炎黄春秋》的网站被无预警关闭,而中共主管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的常委刘云山在最近的讲话中提出,(宣传工作)“要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这种论调,完全是延续从江泽民到胡锦涛时代的保守政策。最后,被《纽约时报》认为具有改革思想的习近平在这个周末发表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讲话,公然宣称“改革前后的历史不能对立”,等于变相肯定包括“文革”在内的毛泽东统治时期。
 
这一系列事件接连发生在一周之内,显示出任何一个事件都不是偶然和单一的,而是当局在社会管控,尤其是思想箝制上,有进一步收紧的迹象。中共未来在政治上“中间偏左”的立场已经确立。

这也给那些曾经对习近平领导政治改革抱持幻想的人,迎头泼了一盆冷水,同时告诉我们,不能用主观愿望代替客观事实,作为分析中国政治发展的基础。

 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一次南周事件中,来自民间的抗争也空前激烈。不仅是《南方周末》编辑部人员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他们的处境也激发了来自公民社会的维护编辑自主,反对中宣部的强大呼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经常发出声音的微薄上的意见领袖和一些公共知识分子之外,沉寂许久的学生群体这一次也开始站出来表态,各地大学生(甚至是在台湾念书的陆生)都有一些人用上传照片的方式表达对《南方周末》的声援。

 这样的激烈抗争,背后有对于习近平新政从期待到失望的转变,所沉淀出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反映出一个现象:中国的公民社会成长迅速,已经不再回避与当局的直接对抗。可以说,经由这一次南周事件,中国的公民社会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在未来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当局管控的进一步加强,和民众抗争的决心的进一步加强,这样的“两个加强”同时形成的趋势,必将激荡出更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