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普
政治评论人
2012年12月26日,正值毛泽东的崇拜者云集湖南韶山庆祝毛泽东119岁冥诞之际,中国71位知名学者和作家(包括江平、贺卫方、章诒和等)以及许多体制内政治改革主张者,由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兼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召集和领头,公开发表了由他们联署的《改革共识倡议书》,呼吁全国就言论自由、司法独立等改革主张达成共识。甫于凌晨在微博发表,同日下午即被删除。
然而,跟4年前的《零八宪章》内容相比,《倡议书》的政改建议显得较温和,主要是要求落实国内法律现行规定,提出「推进依宪执政、落实选举民主、尊重表达自由、深化市场经济、实现司法独立、保障宪法效力」这6项「所有理性公民所认同的改革共识」,多次引用中共官方讲法来提出「党政分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等主张,以免踩到红线,回避「建立联邦共和国、一人一票直选各级行政首长、军队国家化、实现三权分立」等让中共政权敏感的领域,既没有呼吁当局释放政治犯,也没有呼吁当局为冤假错案道歉、问责、赔偿,甚至用「倡议书」之名而不用「宪章」,不准备英译本广传海外,避免中共诬陷他们煽动颠覆政权,专注于呼吁中共尽快行动,切实推动政治改革,否则「中国将再次错失和平改良的机会,陷入暴力革命的动荡和混乱之中」。
如果把《倡议书》视为一种体制内人士或部分自由派人士为了鼓励新中共高层推动政治改革,所倡议的一些最低限度或第一步行动纲领(例如县乡人大直选、新闻出版事后监督制等),而不视之为一个理想的宪政民主中国蓝图,它还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当中许多倡议早已公开出版,没有新意,有的倡议只是基本常识,有的倡议却嫌拘泥保守,甚至没有超越俞可平、蔡定剑等体制内学者主张的限度,但《倡议书》对迈向宪政民主首部曲的公开集体行动本身,已经相当难得,发扬良知,勇毅可嘉,更可同时测试中共换届后的反应。即使《倡议书》的内容和后果或有不足,类似这次联署《倡议书》的行动苟能再接再厉,吸引同道仿效,发动一波接一波的类似行动,持续不断向中共施压,或能水滴石穿,愚公移山。
不过,《倡议书》的内容的确没有《零八宪章》的大器,回避正面说明基本「理念」(例如自由、民主、宪政)的具体内涵,以致其六大「主张」俨如天外飞仙,而且呈现出进谏型意识、妥协性思维的格局。
一、部分联署人标榜这是妥协让步后的主张,但跟当权者连交锋都没有,何来妥协?岂非自我臆测后的自行撤退?
二、「人大代表专职化」竟被视为必然进步,而且《倡议书》还提出一个五年增额时间表,简直荒谬。优秀的人大代表在于人民授权与专业学识,不在于专职抑或兼职。还有疑问的,不妨到西方国会去看看。
三、《倡议书》依旧主张「执政党的职能在于推荐、监督干部并确定国家的大政方针」,竟然肯定一党专政和党管干部,不但跟全文其他部分自相矛盾,更不知其宪政、民主理念如何得出如此荒谬的结论。这根本不是党政分开,依然是以党领政。
四、在党内民主方面,《倡议书》呼吁「建立各级党委集体领导机制,形成党内分权制衡体制」,恕我不才,无法理解一个黑帮组织如何真正做到分权制衡;而所谓各级纪委不予裁撤,各级政法委要从基层开始逐步撤销的主张,厚此薄彼,难以成理。
五、《倡议书》多次痛批「欺世盗名、为害深重的重庆模式」,难道不知「重庆模式」只不过是「中共统治全国模式」的典型和缩影吗?大家可以比较重庆李庄和湖南李旺阳的遭遇,事实真相一目了然。
六、《倡议书》贸然提倡「放松农地用途管制」而未有指明限度分寸,显太粗疏。
七、《倡议书》要求落实中国宪法第126条即可达致司法独立,显然不当,因为该条只是说法院「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因共产党不在此列,当然不足。如无修宪,难望改变。
八、《倡议书》提倡「建立负责解释和适用宪法的专门委员会」,「可以设在全国人大内部,向全国人大负责」,但立法者竟然兼有释法、用法的权能,这是哪门子的宪政?
九、《倡议书》巧妙地把「一党专政」问题说成是一个「违反承诺」问题,宣称「现在是执政党兑现初始承诺的时候了」,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它真的兑现,《倡议书》的建议岂非太过浅薄和柔弱?如果它不予兑现,联署人又该如何?到法院起诉?再联署另一份《倡议书》?还是让这次说完就算?后续行动将会如何?
十、《倡议书》还希望人民「不为激进言论所动,立足理性、渐进的国内制度改良」,对改革方向「形成基本共识」,然后自行宣传、推进、促成之。但问题是:纵有共识和行动,中共依然置若罔闻,可以如何?继续等待和忍耐,了无止境?上街抗争?不合作运动?这里涉及到他们把《倡议书》定位为一份最后通牒、一份公车上书,抑或是一本启蒙读物的根本问题。
《改革共识倡议书》虽初衷可嘉,但内容不尽人意,理念不够清晰,既难说服中共高层,也不可能与毛左派取得共识,更难取信于自由派。到头来,关键还是在于要不要碰触要不要结束中共一党专政这个核心问题。与其左闪右避,蹉跎岁月,不如直抒己见,激励民间,不畏强权,奋发抗争。如果《倡议书》的联署人和追随者能够再跨出这关键一步,方能获取跟《零八宪章》同等的道义奥援,掀起另一波中国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政治评论人
2012年12月26日,正值毛泽东的崇拜者云集湖南韶山庆祝毛泽东119岁冥诞之际,中国71位知名学者和作家(包括江平、贺卫方、章诒和等)以及许多体制内政治改革主张者,由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兼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张千帆召集和领头,公开发表了由他们联署的《改革共识倡议书》,呼吁全国就言论自由、司法独立等改革主张达成共识。甫于凌晨在微博发表,同日下午即被删除。
然而,跟4年前的《零八宪章》内容相比,《倡议书》的政改建议显得较温和,主要是要求落实国内法律现行规定,提出「推进依宪执政、落实选举民主、尊重表达自由、深化市场经济、实现司法独立、保障宪法效力」这6项「所有理性公民所认同的改革共识」,多次引用中共官方讲法来提出「党政分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等主张,以免踩到红线,回避「建立联邦共和国、一人一票直选各级行政首长、军队国家化、实现三权分立」等让中共政权敏感的领域,既没有呼吁当局释放政治犯,也没有呼吁当局为冤假错案道歉、问责、赔偿,甚至用「倡议书」之名而不用「宪章」,不准备英译本广传海外,避免中共诬陷他们煽动颠覆政权,专注于呼吁中共尽快行动,切实推动政治改革,否则「中国将再次错失和平改良的机会,陷入暴力革命的动荡和混乱之中」。
如果把《倡议书》视为一种体制内人士或部分自由派人士为了鼓励新中共高层推动政治改革,所倡议的一些最低限度或第一步行动纲领(例如县乡人大直选、新闻出版事后监督制等),而不视之为一个理想的宪政民主中国蓝图,它还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当中许多倡议早已公开出版,没有新意,有的倡议只是基本常识,有的倡议却嫌拘泥保守,甚至没有超越俞可平、蔡定剑等体制内学者主张的限度,但《倡议书》对迈向宪政民主首部曲的公开集体行动本身,已经相当难得,发扬良知,勇毅可嘉,更可同时测试中共换届后的反应。即使《倡议书》的内容和后果或有不足,类似这次联署《倡议书》的行动苟能再接再厉,吸引同道仿效,发动一波接一波的类似行动,持续不断向中共施压,或能水滴石穿,愚公移山。
不过,《倡议书》的内容的确没有《零八宪章》的大器,回避正面说明基本「理念」(例如自由、民主、宪政)的具体内涵,以致其六大「主张」俨如天外飞仙,而且呈现出进谏型意识、妥协性思维的格局。
一、部分联署人标榜这是妥协让步后的主张,但跟当权者连交锋都没有,何来妥协?岂非自我臆测后的自行撤退?
二、「人大代表专职化」竟被视为必然进步,而且《倡议书》还提出一个五年增额时间表,简直荒谬。优秀的人大代表在于人民授权与专业学识,不在于专职抑或兼职。还有疑问的,不妨到西方国会去看看。
三、《倡议书》依旧主张「执政党的职能在于推荐、监督干部并确定国家的大政方针」,竟然肯定一党专政和党管干部,不但跟全文其他部分自相矛盾,更不知其宪政、民主理念如何得出如此荒谬的结论。这根本不是党政分开,依然是以党领政。
四、在党内民主方面,《倡议书》呼吁「建立各级党委集体领导机制,形成党内分权制衡体制」,恕我不才,无法理解一个黑帮组织如何真正做到分权制衡;而所谓各级纪委不予裁撤,各级政法委要从基层开始逐步撤销的主张,厚此薄彼,难以成理。
五、《倡议书》多次痛批「欺世盗名、为害深重的重庆模式」,难道不知「重庆模式」只不过是「中共统治全国模式」的典型和缩影吗?大家可以比较重庆李庄和湖南李旺阳的遭遇,事实真相一目了然。
六、《倡议书》贸然提倡「放松农地用途管制」而未有指明限度分寸,显太粗疏。
七、《倡议书》要求落实中国宪法第126条即可达致司法独立,显然不当,因为该条只是说法院「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因共产党不在此列,当然不足。如无修宪,难望改变。
八、《倡议书》提倡「建立负责解释和适用宪法的专门委员会」,「可以设在全国人大内部,向全国人大负责」,但立法者竟然兼有释法、用法的权能,这是哪门子的宪政?
九、《倡议书》巧妙地把「一党专政」问题说成是一个「违反承诺」问题,宣称「现在是执政党兑现初始承诺的时候了」,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它真的兑现,《倡议书》的建议岂非太过浅薄和柔弱?如果它不予兑现,联署人又该如何?到法院起诉?再联署另一份《倡议书》?还是让这次说完就算?后续行动将会如何?
十、《倡议书》还希望人民「不为激进言论所动,立足理性、渐进的国内制度改良」,对改革方向「形成基本共识」,然后自行宣传、推进、促成之。但问题是:纵有共识和行动,中共依然置若罔闻,可以如何?继续等待和忍耐,了无止境?上街抗争?不合作运动?这里涉及到他们把《倡议书》定位为一份最后通牒、一份公车上书,抑或是一本启蒙读物的根本问题。
《改革共识倡议书》虽初衷可嘉,但内容不尽人意,理念不够清晰,既难说服中共高层,也不可能与毛左派取得共识,更难取信于自由派。到头来,关键还是在于要不要碰触要不要结束中共一党专政这个核心问题。与其左闪右避,蹉跎岁月,不如直抒己见,激励民间,不畏强权,奋发抗争。如果《倡议书》的联署人和追随者能够再跨出这关键一步,方能获取跟《零八宪章》同等的道义奥援,掀起另一波中国民主运动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