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多次就反腐敗、改進執政黨的作風以及改革等問題發表意見,顯示出其對中國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潛在危機有著充分認識。事實上,黨員幹部作風問題、腐敗問題對執政黨的形象造成了嚴重損害,腐蝕了黨員靈魂,惡化了其與人民之間的關系,使得執政黨威信掃地,執政的合法性逐漸流失,長此以往必將喪失執政地位。因此,施行改革、改進作風、遏制腐敗,既是一項迫不容緩的歷史性任務,也最容易引起公眾的共鳴。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資源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建立全新國家的“歷史功績”;二是抵抗外辱與民族主義;三是黨的先進性和代表性以及與人民的血肉聯系。第一個方面,建國功績已成過去時,必須依靠改革創立新的“歷史功績”,才能維系其合法性;第二個方面,東海、南海等中國邊疆持續性的對抗與博弈,為民族主義提供了新的豐富內容;第三個方面,黨員的作風問題、腐敗問題,使得執政黨與普通人漸行漸遠,必須確保先進性和代表性,才能與人民保持親密聯系。這三方面資源構成執政合法性的來源。三者皆具備,執政黨的執政基礎才是牢固的。否則就會發生危險或者潛伏危險,為中國共產黨的長期執政添堵設障。
在最近召開的中紀委全會上,習近平從“整黨”、“肅風”、“反腐”三個方面,闡述了其在加強執政黨紀律檢查機關功能和作用上的思路,表達了他對嚴明黨的紀律、改進黨的作風、遏制腐敗蔓延的強烈願望。此舉可視為執政黨在上述第三個方面鞏固執政合法性的努力的一部分。其中,“整黨”的核心是嚴明政治紀律,加強黨的領導,確保中央政令暢通;“肅風”的核心是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系;而反腐則強調制度的作用,既要打老虎,又要打蒼蠅,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不過,他在講話中再次肯定了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反腐的成績,並明確表示“我們黨員幹部隊伍的主流始終是好的”,由此說明,無論是從歷史縱的角度,還是從現實橫的切面,習近平都未超過以往的“三七開”的“辯證法”慣例。從政治上來說,這無疑是精明之舉,對外顯示了其繼承的正統性和對黨內多數的團結,是富有策略性的選擇;另一方面,也表明其尚有很大保留,在未來的治黨治國過程中必受其局限,難以全方位、大力度地推動徹底的改革。
說到底,他仍將紀律檢查機關當作實施黨紀國法的主要的和核心的工具。“整黨”也好,“肅風”也好,“反腐”也好,都是作為維護黨的權威和秩序,改善黨的形象和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的手段來使用的。其根本出發點、著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使黨對國家、社會和公民的控制更加好看,更加有效。比如近期媒體報道執政黨準備對官員報告個人事項情況進行抽查,就是上述觀點的佐證。官員財產申報必須建立在完備的制度和機制基礎上,才會發揮其效用,不然只能流於形式。以自發的行政作為,代替恒久的制度化措施,袒露出其不願動真格的真實心態。
正因如此,外界反應多數被其富有感情色彩的辭藻所感動,因此過於樂觀。對於執政已長達60余年的政黨來說,從政黨中心模式到國家中心模式,是難以渡過的一條大河;從為一黨私利到為了國家和公民利益,是不易跨過的一座高山。但唯有渡過這條河,跨過這座山,從為權力而權力到為了公眾利益而執政,將自己的合法性奠定在公民們的選擇之上,執政黨才能完成其華麗轉身和現代轉型,並使國家長治久安。
就反腐敗而言,必須建立三位一體的體制機制,才是根本路徑和保障。包括推進國家反腐敗立法,健全反腐法制體系;成立獨立的國家反腐敗調查機構實行;公開透明的財產申報和公示制度。反觀目前現狀,可見與有效反腐的目標仍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