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老杨头关注两会的“路边谈话”又开播了。人民代表们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人民在路边聊聊他们开会,应该可以吧?如果可以,我就继续。今天两会记者会上出现了一个新面孔,她就是新任发言人、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她的口才堪当此任,尤其对外国记者的提问更是驾轻就熟。但我希望她对中国人关心的问题不要使用太多的外交辞令哦。

 

今天她回答的几个问题都是国人与外国人关心的。说到钓鱼岛,她说民众希望政府更硬一点;说到有关中国军费的扩大与透明、中国海洋权问题、南海问题等,她对答如流、情真意切,这是她比以前人大发言人强的地方。

 

她还就国人关心的环境污染谈了看法,她和女儿都准备了口罩,但都没有用。天啊,她还要等到什么时候用啊?她说政府一直在关注环境问题,也在做事。她那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国内有相当的共识”给我很深的印象;她还强调说,“要把政府花的每一笔钱都要纳入监督,这是我们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 这话我爱听,也认为是人大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可能傅莹发言人也对自己的对答如流比较满意,于是她把最后一个问题留给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的记者,还开玩笑说,“希望你的问题客气一点。”其实,久经沙场的傅莹是提醒在场的记者,你们的问题太客气了,来一个硬一点的吧。

 

果然,那个美国记者不负众望,提了一个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这个问题虽也是老生常谈,同所谓中国军费一样,每年必被提出,但每一次回答都对咱发言人是一个新的挑战与折磨。不过,傅莹可不是每年的那个发言人,我期待她有特色的回答。她说:“像中国这样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推进改革,确实是很少见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的法宝,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成绩。” 她强调,“中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正确道路,而且正在取得成功,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她还解释道:“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我简单介绍一下。在中共十八大报告当中有一个专门的章节论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就是你关心的问责方面的重点。”

 

对最后这个问题的回答,按说也没有问题。但问题就恰恰出在这里。从两会的记者会上可以看出,有些问题,例如军费啊、南海啊、政治体制改革、反腐倡廉啊、限制权力啊,年年都被提出。可不管咱发言人回答多少遍,多么转弯抹角、多么情真意切,多么避重就轻,第二年还会被问同样的问题。每一次发言人回答这类问题后,不但外国人,甚至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依然满脸疑惑,半信半疑。

 

为啥呢?这都可以归结到傅莹发言人最后回答的那个问题:中国特色的制度到底是什么?我们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通向哪里?我们如果能够说清楚了,前面那些问题压根儿就不用回答了,你不用解释人大是否能够监督政府花钱,人大是否可以督促政府改善环境,也不用过多解释把权力关进什么样的制度的笼子里。

 

我如果是记者,会给傅莹发言人一个机会,也给中国一个机会,我会给她提一个问题,请她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人大制度。很显然,我们的两会与西方的议会在形式上非常类似,本质上却不同。人家有议会,议员是直选选举产生的,开会是争吵、吵架甚至打架。我们的两会,人大与政协,开会时——好家伙,大牌明星云集、美女如云、红二代家庭聚会,八卦漫天飞,更不用说半个世纪都不投一次反对票、绝不给政府添乱的申代表。这些人去那里是啥都敢说,就是不敢议政。你说人大监督政府花钱,可人大里的主要代表就是政府高官,他们如果能管住自己花钱,还用花钱到北京去开会商量如何管住自己花钱?省长和申代表们如何监督当地政府花的每一分钱?你能解释一下吗?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制度特色,不能照搬其它国家,这也是一个共识。但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能够、也必须把自己的制度说清楚,你得说清楚你那个制度如何运作,是否有效。如果制度这个问题不能说清楚,你前面对所有问题的回答,哪怕说得天花乱坠,也都是徒劳的。道路自信不应该只停留在自己相信,更应该让大家都明白,让生活在这个制度里的民众也能够相信这个制度,相信发言人每一次在会上说的那些激动人心的话。

 

好了,今天到这里为止,明天我们继续。

 

杨恒均 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