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25日),中国官方通过新华社宣布,原中共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已因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三条罪名被山东省济南市检察院起诉,案件将很快在济南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本台得到的消息是,薄熙来案将在八月中旬开庭审理,至少薄熙来的家属等将获得旁听机会。
薄熙来案件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贪腐案件,他以红色民粹获取了左派学界和以底层为主的大批民众的热切支持,以此作为问鼎最高权力的基础。
长沙学者刘耘认为,“薄案之引人瞩目,在于薄是大陆官场稀有的具超凡个人能力及魅力且不循体制规则为己博取上位者,其发挥极致的唱红打黑亦使社会民意两极。”
对薄熙来事件,在中国微博上反应两极,批判者认为,传说中官方内部传达中,薄熙来仅涉及2500万的贪腐金额,只够在北京的最好地段买上一套房子,似有隐瞒,而不追究薄的重庆的经济问题,对重庆打黑存在问题目前仍无正式说法,也是避重就轻。
前天,重庆在党政系统内传达关于薄熙来起诉的决定时,就要求警方等维稳机关,加强对拥薄左派的管控,严防抗议聚集等事件;微博社交媒体则被国信办要求删除一切拥薄的言论。
而中宣部也罕见地发出新闻指令,要求各个媒体刊发批评薄熙来的评论,在官方宣布起诉的新闻后面,显然有网络水军大量跟帖,如支持中央打老虎等等。
网友调侃说,“这是中央雇佣的水军,可简称“中央军 ”。媒体人张书舟就抱怨说,“搞不懂,审B这么大快人心的事,还要组织五毛当吹鼓手,萱萱搞毛啊?”
在这些官方组织的评论文章中,《人民日报》的评论可能是其中最为权威的,文章隐约有敲打台上高官的用意。
这篇题为《法治没有特区 反腐没有例外》评论的文眼是,对薄熙来一案提起公诉“再次”表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例外,谁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谁都不能心存“刑不上大夫”的侥幸。
对此,律师浦志强调侃说,“避重就轻弄了个(政治局)委员装神,就敢吹成这样,要弄倒个老常委该咋个吹法?”。
在倒薄的规定动作中,新华网的评论更为直白。这篇题为《令出一门方能不偏不倚》的评论,暗示薄熙来的落马,与不听中央号令有关。
文章说,为君王一人之愚忠虽已成过去时,但维护中央政令统一,服从中央领导,为官者不生私念、不谋私利、不专私权,仍是岿然不动之“时代主流”。
文章还直接对重庆市民喊话:中央陆续查处了一批问题官员,曾为其治下的人民群众,应清醒认识到其为已谋私利的“丑恶面目”,坚守地服从中央决定,静观法律审判,并坚持“令出一门”。
对此,刘耘认为,“薄最为人诟病的是唱红打黑,但非其独创,红色文化在重庆之前即已由官方倡导兴起,薄精明地加以利用,以博取党内高层支持。打黑则可获取民意,挟民意以令天子。”
他认为,薄误在六十余年党内文化不容其“犯上作乱”,民意亦不可持,倒退及其专制手段引起知识界反感,结果满盘皆输。”
中国青年网的评论《审理薄熙来案昭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则批评了薄熙来的为政道德。
文章指责,薄熙来“欺上瞒下、表里不一”,一方面竭力在组织和公众面前将自身塑造为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好干部,另一方面背地里却是公器私用、胡作非为,但他们都最终也逃不过被揭穿的命运,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对此,学者刘耘认为,有政治抱负者多爱惜名节,如薄如指控的如此不堪,则使其不堪之体制下又有多少人更加不堪?好的制度使坏人向善,薄这样“根正苗红“且有大志者向恶能不反思制度之祸。
曾长期挺薄的民族主义报纸《环球时报》的今天社评则说,“直到今天仍有人歪曲薄熙来案的刑案性质,境外舆论还有杜撰它所谓内幕的,围绕薄熙来案的无端猜测和恶意传谣层出不穷。这是一些人的一厢情愿。”
该报呼吁,“有理由对这一次针对薄熙来的公正审判抱有信心”。
但许多拥薄的左派对此并颇有怀疑,但他们的许多言论都很快被删除,聚集了很多薄熙来粉丝的“难忘315”贴吧也被关闭。
根据记者的观察,在拥薄的民众中,以毛左最活跃,特征是怀念文革,批评邓小平等,这一派系在薄的倒下已经无可挽回后,也有分裂。
基数更大的拥薄民众对政见并不敏感,更多的是对薄在重庆的亲民言行,政绩作为颇有好感,对中国当前社会的乱象则有不满,有朴素的民族主义情感,对西方和民间主流的自由派满怀疑虑。
这些民众更多的是被薄的民粹所吸引,对“唱红”仅是亲切,对“打黑”更为赞扬,对自由派媒体和公知所批评的重庆“打黑”程序不正义,或者斥之是谣言拒绝相信,或者认为并不重要,或者薄本人并不知情。
在薄熙来落马后,拥薄的力量并未就此散去,甚至已经成为冲击当下政治格局的一股潜势力。
“光明网”的评论《坚决维护中央决定理性看待薄案受审》就体现了这种担忧。
文章说,针对薄案的处理,之所以案发至今已有一年有余,从中不难看出中央对此事的稳妥和慎重。每位涉嫌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或多或少都牵涉到相应的工作领域、相应的利益群体。
特别是曾经位高权重、主政一方的高级领导干部,对其审理采取慎之又慎,从某种角度上说,更是为了顾及更多群众、特别是基层百姓的心理预期和感受,而不会因为突然而至的“形象颠覆”而招致情感挫伤。
对即将受审的薄,文章呼吁,既要理智看待公检法机关,针对涉案人员可能提出的法理证据;又要理性地自觉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静待法庭给出公正、公平的判决结果。
就目前披露的官方的内部通报谈及的案情来看,薄熙来最后被判处的刑期并不会太短。但对这个判决,是否会能弥合左右分歧,被接受为是“公平公正”的判决。
就目前记者接触来看,可以说,无论是批判薄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或者拥薄熙来的左派人士,都认为是一次政治判决,没有人会天真到如官方所自吹的是“法治”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