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 ,广东省发改委近期披露,预计2013年广东GDP增长8.5%, 将成为全国首个突破6万亿人民币,也就是首个突破万亿美元大关的省份。在广东、江苏等省份“富可敌国”的同时,包括广东、浙江、江苏以及京津沪等发达地区的人均GDP也超过或者逼近一万美元大关,正进入了国际上所说的“中等发达国家阶段”。
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这意味着,目前已有包括京津沪、浙江、江苏与内蒙古在内的6个省市区进入“发达状态”。然而,中国部份省份真的“富可敌国” 了吗?对此,广东省政府参事陈鸿宇直言:“总量是上去了,可这只是看上去很美”。“我们现在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环境问题等。”
陈鸿宇说,就拿经济总量相近的广东和韩国来说,2012年广东省的常住人口为10594万人,几乎是韩国的两倍,如果算人均GDP的话,差距依然十分显著,广东2012年的人均GDP为8931美元,而韩国则为22590美元。中国社科院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专家陈耀也表示,其实GDP只能说明一个国家或省市的经济实力,并不等于老百姓真实的生活水准。中国一些省市“富可敌国”是好事,但所在省市的老百姓又有多少人获得了“富可敌国”带来的实惠和好处了呢?
作者蔡慎坤的文章点评说,既然“富可敌国”,按理说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就有了充分的理由。然而,“富可敌国”的背后实际上又是一幅“国富民穷”“权富民穷”的景象。以广东为例,其经济总量超过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那我们就看看三国的社会福利,沙特阿拉伯向全社会提供的福利包括: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住房无息贷款、低税政策(政府不征个人所得税);阿根廷更是一个高福利水平的国家,实行强制性中小学教育和大学义务教育制,全民及入境者享有免费医疗。
南非的社会福利有:老年补助、残疾补助、儿童抚养补助等,公立医院对6岁以下儿童、孕妇和残疾人实行免费医疗等等。而在广东粤北、粤西等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甚至连一些落后省份都不如。如此大的“发展鸿沟”,不仅在发达国家见不到,就是在发展中国家也很少见。国家是否强盛?人民是否富裕?不能止于那些看起来鲜光无比的数据。
政府占有的财富多,民众占有的财富就少。据统计,在过去10年,我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3个百分点左右,工资占GDP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左右。假设这两个指标都维持在10年前的水平,以2012年52万亿的GDP测算,13%折合为6.7万亿,5%折合为2.6万亿。这意味着民众能多拿到6.7万亿收入或2.6万亿工资,对于扩大消费将会产生何等巨大的影响,全民的月收入根本就不会停留在3000元上下。
世界银行指出,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贫困人口数在国际上仍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按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在次贷危机前人均每天1美元生活费,次贷危机后调整为1.25美元,中国的贫困人口不低于3亿人,由此看来“富可敌国”并不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无需讳言,中国经济出现了种种奇迹,涌现了一批“富可敌国”的省市乃至富豪,但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蔡慎坤的文章最后强调说,老百姓长期面对通胀压力、房价上涨以及医疗、教育、养老等庞大的支出,生活水平和质量并没有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相反,老百姓的担忧更多了,家庭的负担更重了!当日本、韩国乃至台湾用30年时间使人均国民所得赶超美欧之时,中国除公务员和国企员工拥有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和稳定的收入增长外,数亿人仍然深陷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并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盛宴大餐,更没有体会到在富国富省富市所拥有的那种自豪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