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发生的是恐怖行径,这毫无疑问”,《南德意志报》的一篇署名评论在开头这样写道。“……”恐怖分子”和”恐怖袭击”–这些词在描述不安定的省份新疆以及闹事的维吾尔族时,经常被中国政府滥用。然而这一次,它们的使用是正确的。肇事者令人憎恶,中国令人同情。”
作者继续写道:
“然而当中国政府开始采取其特别擅长的举措–禁锢思想时,中国同样需要提醒。新华社发表了一篇社论称,现在任何人在与恐怖分子相关的语境下使用”压迫”和”弱势”等词语,都是”罪犯的帮凶”。”
《南德意志报》的文章认为,这是将头埋进沙子里的做法:恐怖主义需要繁殖的土壤。中国此前的新疆政策埋下了祸根,通过逮捕温和派的维吾尔批评人士向极端派开火。
文章援引北京作家王立雄周日的发问:为什么在压迫增加后,恐怖活动的数量增长了?作者认为,这样的问题值得北京领导层在制订未来的新疆政策前好好研究。
以暴制暴无法根除暴力
《新苏黎世报》同样关注了昆明惨剧。文章认为,中国政府宣布强化反恐斗争的做法可能会进一步引发暴力。
“袭击很可能对中国的公共安全心理造成显著影响。尽管中国时常发生个人不满导致的袭击事件,但中国总得来说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国家。几乎每个角落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火车站和地铁站的安全监察以及严密的社会控制都属于每日生活。尽管有这些预防措施,近十几名携带武器、装扮特别的人如何在未经察觉的情况下进入火车站的,调查应该给出说法。无论如何,这次袭击值得人们对安保机关提出质疑。”
文章同样对恐怖袭击地点选择提出疑问:为什么会选择距离新疆几千公里、和新疆民族冲突没有直接联系的云南省昆明市进行袭击?
“截至目前,这仍是个谜。如果凶手确实是来自新疆的暴力势力,那么这将是其在省外规模最大的一次袭击事件。新疆经常发生针对安保力量的刀枪袭击事件,而这些事件的背景常常查不清楚。”
血案后,安保力量加强了对昆明的管控
文章写道,事件发生后,中国当局立即表态,并加强了安全和监督措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员呼吁加强反恐斗争和严格相关法律。
“在新疆经历了数月的暴力冲突后,当局自新年伊始对于他们眼中的分裂主义和(伊斯兰)恐怖主义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措施。其中就包括逮捕伊力哈木·土赫提,这位经济学教授曾经指出维吾尔族不满的社会和政治背景。然而质疑暴力事件的动机让伊力哈木在中国当局眼中成为了恐怖主义的帮凶,正如党和国家媒体周日评论中说的一样–任何试图解释昆明可怕行径的做法,都等于在捍卫和支持恐怖主义。”
作者在文章最后写道,“危险在于,锋利的言辞和对新疆违规行为的镇压将会煽动新一轮的仇恨和暴力,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生活在新疆以外的维吾尔人的抵触”。